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4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遺直,今也則亡。諡曰「忠宣」,於義為允。

《淵穎先生私諡議》
宋·濂

《傳》曰:「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數成 而文見矣。」是則文者,固囿乎天地之中,而實能衛翼 乎天地。品裁六度,葉和三靈,敷陳五彝,開道四德,何 莫非文之所為?而所謂文者,非他道而已矣。故聖人 載之則為經,學聖人者,必法經以為文。譬之於木,經 其區幹者歟?文其柯條者歟?安可以岐而二之也?自 史氏失職,以訓詁列之儒林,以辭章書之文苑,雖欲 昭後世之弊,而失之古義益遠矣。有如長薌書院山 長吳公先生,風裁峻明,才猷允茂,漱六藝之芳潤,為 一代之文英。纂述之勤,汗簡日積。於《詩》《書》則科分脈 絡而標其凡,於「《春秋》則脫略三傳而發其蘊,於《諸子》 則研覈真偽而極其精,於《三史》則析」分義例而嚴其 斷。藻繢所及,無物不華。汪如長江,峻如喬嶽,激如雷 電,和如春陽。其妙用通於造化,其變化莫拘,若應龍 之不可羈。觀其所志,直欲等秦漢而上之。凡流俗剽 竊無根之學,孱弱不振之章,皆不足闖其藩垣而逐 其軌轍者也。嗚呼盛哉!門生學子僉曰:「經義元深,非 淵而何?文辭貞敏,非」穎而何,於是私諡曰「淵穎先生。」

《諡法考序》
王世貞

每故事,大臣卒,禮部以諡請報俞矣,則內閣以兩字 三請於上而自擇之,是以具《釋義》也。洪武之尚為吳 也,諸功臣死事有勞而夭者,皆榮以公侯之爵而傅 之諡。終高帝世,文臣弗得也。武臣即都督弗贈,侯伯 弗得也。至建文而待制王禕得諡「文節」矣。文臣之有 諡,自禕始也。其諡小臣者,亦自禕始。永樂之制嚴矣。 終太宗世,文臣之得者,僅姚恭靖《廣孝》、胡文穆廣,而 恭靖之爵則公也,文臣之有諡,僅文穆一人也。洪熙 初,始大合故臣,凡勞於國,誼於清宮,三品而上易名 者十餘人,而後文臣之諡廣。然宣、英之代,猶斤斤焉 持其柄而弗輕與?且夫魯王,愛子也;秦王,次嫡子也。 高帝命之曰荒、曰「愍」,而登之冊曰:「不敢以子故而廢 天下公。」其餘宗室諸王子,尚有評也。文臣之有《榮愍》 也,則瑕弗掩也。文榮之以爵也,文愍之以事也,庶幾 寓貶矣。婦人之有諡也,自后妃而外則死節也。公主 之有諡也,自仁宗悼愛女始也。乳媼之有諡也,自宣 宗始也。《乳媼》之夫之有諡也,亦自宣宗始也。方士之 有諡也,自世宗始也。諡而四字淫矣,而使方士得之, 則益淫也。當世宗之季,吾又得二事焉:夏文愍之持 秉,則同列皆中諡,及身以罪死易世,而後牽復所得 者,中下諡也。繼而嚴氏之持秉,則其子為市焉,非上 所甚。注懷者必賄而後得,不賄不得也。即得之不腆, 不上諡之也,及身以罪竄削弗諡也。夫諡者,人主之 《春秋》也。尊則稱天以命之,不尊則與天下共騭之,而 奈何為大臣修怨賈利地也。然則如之何?其必略採 唐、宋故事,遇大臣以諡請,有俞旨,則翰林之司篆者 為議,而定二諡焉,以授禮科,科詳之,復議而上之閣 臣,復奏而取上裁。凡文臣二品而上及勳親王公必 諡;侯伯之蒞軍府加保傅必諡,諡兼美惡。二品以下, 自卿佐以迨庶僚,有德行政術者亦有諡,諡則言官 請之禮部裁之,有美無惡可也。

《嚴諡典以重公評疏》
郭正域

「臣惟議諡最難,而議諡於數十年之前尤難。蓋棺甫 定則輿論方新而是非有據,墓木已拱則口碑漸遠 而黑白常淆。故當日與諡易,今日補諡難。得諡榮也, 而補諡尤榮中之榮,其法不得不主於嚴。當日不與 諡易,今日奪諡難。不得諡辱也,而奪諡尤辱中之辱, 其法不得不主於恕。」今臺臣疏應議者七十餘人,科 「臣應補者十五人。」臣等恭詳各衙門之評品,而符以 故老之傳聞,証以纍朝之實錄。就不肖之中而汰其 甚,必大犯清議,有罪可指,無功可贖,而後議奪;就賢 者之中而拔其尤,必卓有完名,其心表表,其行錚錚, 而後議補。凡應奪者四人,為許論、黃光昇、呂本、范謙; 溢美應改者一人,為陳瓚;應補者未經題諡,則五人 為伍文定、吳悌、魯穆、楊繼宗、鄒智;已題未給,則二人 為楊源、陳有年。此外若徐階媚事嚴嵩,人議其諂;田 連阡陌,人議其富;而乘時樹立,時收鼎革之人心;胡 宗憲結嚴世蕃而廣貨賄,人議其邪;阿趙文華而傾 督撫,人議其險;計獲渠魁,則除東南之禍本;張瀚俛 仰時宰,人議其庸;而末路庶乎知止。余有丁繩矩,或 踰人議其蕩,而此中亦無他腸。陸光祖機權時出,人 議其姦,而宦蹟自多磊落。以上諸臣,列之當奪、當改 之科,似太苛刻,臣未敢輕議也。若毛伯溫諭服安南, 兵不血刃,而或謂其功非己出;張元禎潛心理學,抗 疏經緯,而或謂其早不見幾;郭希賢攘臂逆鱗,橫被 大戮,「而或謂其考察罷官,建言可矣。劉臺抗節敢言、 殺身遐壤,而或謂其邊功被詰、先發制人。」以上諸臣, 列之當諡、當補之科,似少精覈,臣等未敢輕許也。又 如孟秋之孤介,張元忭之恬退,李遷、陳恪之清修,「事 蹟未能臚列,而眾議間有異同,所當留之以俟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