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6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自是不毀之名,非謂配食於明堂。《春秋傳》曰:『禘郊祖、

宗,報五者,國之典祀也』。以此知祖宗非一祭。」於是以 高祖配於圜丘,太宗配於明堂。

顯慶二年詔南郊祈穀孟夏雩明堂大享專祭昊天上帝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高宗時,禮官以 謂太史圜丘祭昊天上帝在壇上,而耀魄寶在壇第 一等,則昊天上帝非耀魄寶可知。而祠令及《顯慶禮》 猶著六天之說。顯慶二年,禮部尚書許敬宗與禮官 等議曰:「六天出於緯書,而南郊、圜丘一也,元以為二 物。郊及明堂,本以祭天,而元皆以為祭太微五帝。《傳》 曰:『凡祀,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故郊祀后稷,以祈農事。 而元謂周祭感帝靈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穀。皆繆 論也。由是盡黜元說,而南郊祈穀、孟夏雩明堂大享, 皆祭昊天上帝。按《蕭德言傳》,德言子子儒,字文舉, 高宗時為奉常博士。初,太尉長孫無忌等議祠令及 禮,用鄭元六天說,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太微感帝、 明堂太徽五帝,直據緯為說,不指蒼旻為天,而以昊 天帝當北辰耀魄,寶郊、明堂當太微五帝。唐家祀圜 丘,太史所上圖,昊天上帝外,自有北辰令。李淳風曰: 「昊天上帝位於壇北,辰斗列第二垓。」與緯書駮異。司 馬遷《天官書》,「太微宮五精之神,五星所奉,有人主象, 故名曰帝。」猶房心有天王象,安得盡為天乎?日月麗 乎天,草木麗乎地。以日月為天,草木為地,昧者不信 也。《周官》兆五帝四郊,又有祀五帝,皆不言天,知太微 之神非天也。經稱「郊祀后稷」,王肅以郊圓丘為一,元 析而二之,曰圜丘,曰郊,非聖人意。今祠令固守元說, 與著式相違,宜有刊正。且《經》嚴父莫大於配天,宗祀 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明堂之祀天也,星不足配之 矣。《月令》「孟春祈穀上帝,春秋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故 郊后稷以祈農。《詩》春夏祈穀於上帝,皆祭天也。著之 感帝,尢為不稽?請四郊迎氣,祀太微五帝,郊明堂,罷 六天說,止祀昊天方丘。既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 載經,請止一祠。」詔曰:「可。」

按《舊唐書禮儀志》:顯慶二年七月,禮部尚書許敬宗 與禮官等又奏:議據《祠令》及新禮,並用鄭元六天之 議,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太微感帝,明堂祭太微 五帝。謹按鄭元此義,唯據緯書所說,六天皆謂星象, 而昊天上帝不屬穹蒼,故注《月令》及《周官》皆謂圜丘 所祭昊天上帝為北辰星曜魄寶。又說《孝經》郊祀后 稷以配天,及明堂嚴父配天,皆為太微五帝。考其所 說,舛謬特深。按《周易》云:「日月麗於天,百穀草木麗於 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 地。《毛詩傳》云:元氣昊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則稱蒼 天。此則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曰 兩儀,天尚無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肅群儒,咸駁此議。 又檢太史《圓丘圖》,昊天上帝座外,別有北辰座,與鄭 義不同。得太史令李淳風等狀,「昊天上帝圖位自在 壇上,北辰自在第二等,與北斗並列,為星官內座」之 旨不同。鄭元據緯書所說,此乃羲和所掌,觀象制圖, 推步有徵,相沿不謬。又按《史記天官書》等,太微宮有 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矣。」其又以五方帝、 五帝、五官從祀,籩豆之數,同於雩祀皇地祇於方丘, 以高祖配。其從祀神州已下六十八座,同貞觀之禮。 地祇配帝,籩豆如圜丘之數。神州籩豆各四,簋、簠、㽅 俎各一;五岳、四鎮、四海、四瀆、五方山林川澤等三十 七座,每座籩豆各二,簋簠各一。五方五帝,丘陵墳衍 原隰等三十座,籩、豆、簋、簠、㽅、俎各一。立冬祭神州於 北郊,以太宗配,二座,籩、豆各十二,簋、簠、㽅、俎各一。自 冬至圜丘已下,餘同貞觀之禮。

乾封元年詔祈穀復祀感帝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云云。

按《舊唐書禮儀志》:乾封初,高宗東封迴,又詔依舊祀 感帝及神州。司禮少常伯郝處俊等奏曰:「顯慶新禮 廢感帝之祀,改為祈穀。昊天上帝,以高祖太武皇帝 配。檢舊禮,感帝以世祖元皇帝配神州。今既奉敕,依 舊祭感帝,今改祈穀為感帝,以高祖太武皇帝配神 州。又高祖依新禮見配圜丘昊天上帝及方丘皇地」 祇,若更配感帝神州,便恐有乖古禮。按《禮記祭法》云: 「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殷 人禘嚳而郊冥,周人禘嚳而郊稷。」鄭元注云:「禘謂祭 上帝於南郊。」又按《三禮義宗》云:「夏正郊天者,王者各 祭所出帝於南郊。」即《大傳》所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 出,以其祖配之」是也。此則禘須遠祖,「郊須始祖。」今若 禘郊同用一祖,恐於典禮無所據。其神州十月祭者, 十月以陰用事,故以此時祭之。依檢更無故實。按春 秋啟蟄而郊,鄭元注《禮》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又《三 禮義宗》云:「祭神州法,正月祀於北郊。請依典禮以正 月祭者,請集奉常博士及司成博士等總議定奏聞。」 其靈臺、明堂,檢舊禮用鄭元義,仍祭五方帝;新禮用 王肅義。又下詔依鄭元義祭五天帝,其雩及明堂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