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6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眾者,皆必誅而不以聽,其慮深矣。然《傳》有之:「明於天 地之性者,不可惑以神怪;明於萬物之理者,不可罔 以非類。」則其為妄,蓋亦不甚難察。

臣按:朱熹上封事於其君,此其所謂明義理以絕神姦者也。蓋義理明則此心洞然無所疑惑,故於所當祭者祭之而不疑,於其所不當祭者絕之而不惑,其間所謂「致精學問」 一語,真誠明義理之要也。義理苟明則天地之性、萬物之理昭晰於心目之間,而神怪非類不能惑而罔之矣。

祀典總部藝文一

《太常箴》
漢·揚雄

「翼翼太常,實為宗伯。穆穆靈祇,寢廟奕奕。稱秩元祀, 班於群神。我祀既祗,我粢孔蠲。匪愆匪忒,公尸攸宜。 弗祈弗求,惟德之報。不矯不誣,庶無罪悔。」昔在成湯, 葛為不弔。棄禮慢祖,夔子不祀。楚師是虜,魯人躋僖。 臧文不悟,文墮太室。桓納郜賂,災降二宮。用誥不祧。 故聖人在位,無曰我貴;慢行繁祭,無曰我材。輕身恃 「巫。東鄰之犧牛,不如西鄰之麥魚。秦殞望夷,隱斃鍾 巫。常臣司宗,敢告執書。」

《祭祀志論》
後漢·書

臧文仲祀爰居,而孔子以為不知。《漢書郊祀志》著,自 秦以來,迄於王莽,典祀或有未修,而《爰居》之類眾焉。 世祖中興,蠲除非常,修復舊祀,方之前事邈殊矣。嘗 聞儒言,三皇無文,結繩以治,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 三王,俗化彫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姦萌,然而 未有金玉銀銅之器也。自上皇以來封泰山者,至周 七十二代。封者,謂封土為壇,柴祭告天,代興成功也。 《禮記》所謂「因名山升中於天」者也。易姓則改封者,著 一代之始,明不相襲也。繼世之王,巡狩則修封以祭 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泰山,本由好僊,信方士之 言,造為石檢印封之事也。所聞如此,雖誠天道難可 度知,然其大較,猶有本要。天道質誠,約而不費者也。 故牲有犢,器用陶匏,殆將無事於檢封之間,而樂難 攻之石也。且唯封為改代,故曰「岱宗。」夏康、周宣,由廢 復興,不聞改封。世祖欲因孝武故封,實繼祖宗之道 也。而梁松固爭,以為必改乃當。夫既封之後,未有福 而松卒被誅死,雖罪由身,蓋亦誣神之咎也。且帝王 所以能大顯於後者,實在其德加於民,不聞其在封 矣。言天地者莫大於《易》。《易》無六宗在中之象,若信為 天地四方所宗,是至大也。而比太社,又為失所,難以 為誠矣。

《祭祀志贊》
同前

天地禋郊,宗廟享祀。咸秩無文,山川具止。淫乃國紊, 典惟皇紀。肇自盛敬,孰崖厥始?

《答齋議》
蔡邕

詔召尚書問:「立春當齋,迎氣東郊。尚書左丞馮方毆殺指揮使於尚書西祠可齋否,得無不宜?」 具對。

議郎臣蔡邕、博士任敏死罪,對。按《禮》,上帝之祠,無所 為廢。齋者,所以致齋,不敢渙散其意。宮室至大,指使 至微,不在齋潔之處。元和詔:禮無免齋,宜以自潔,靜 交神明,本無嫌間,祠室又寬,可齋無疑。《詩》云:「惟此文 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夫齋以恭奉明祀, 文王所以懷福,無有不宜。臣邕、敏愚戇,死罪。

《禱祀論》
唐·李德裕

聖人曰:「丘之禱久矣。」又曰:「祭則受福。」豈非聖人與天 地合德,與鬼神合契?無所請禱,而禱必感通。唯牧伯 之任,不可廢也。失時不雨,稼穡將枯,閉閤責躬,百姓 不見。若非遍走群望,則皆謂太守無憂人之意。雖在 畎畝,不絕歎音。余前在江南,毀淫祠一千一十五所, 可謂不諂神黷祭矣。然歲或大旱,必命掾屬祈請,積 旬無效。自躬行未嘗不零雨隨車,或當霄而應。其術 無他,唯至誠而已。將與祭,必間居三日,清心齋戒。雖 禮未申於泂酌,而意已接於神明。所以理郡八年,歲 皆大稔,江南黎庶,謳謠至今。古人乃有剪瓜致詞,積 薪自誓,「精誠上達,雨必滂沱」,此亦至誠也。苟誠能達 天,信能及物,焉用以肌膚自苦焦爛「為期。動天地,感 鬼神,莫尚於至誠。故備物不足報功,禴祭所以受福。」 余以為人患不誠,天之去人不相遠矣。

《監祭使壁記》
柳宗元

禮。《檀弓》曰:「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 足而敬有餘也。」是必禮與敬皆足,而後祭之義行焉。 《周禮》:祭僕視祭祀有司百官之戒具,誅其不敬者。漢 以侍御史監祠,唐《開元禮》凡大祠若干,中祠若干,咸 以御史監視祠官,有不如儀者以聞。其刻印移書,則 曰監祭使。寶應中,尢異其禮,更號祠祭使,俄復其初。 又凡制,供祠之吏,雖當齋戒,得以決罰,由是禮與敬 無不足者。聖人之於祭祀,非必神之也,蓋亦附之教 焉。「事於天地,示有尊也,不肅則無以教敬。事於宗廟, 示廣孝也,不肅則無以教愛。事於有功烈者,示報德 也,不肅則無以勸善。凡肅之道,自《法制》始。」奉法守制, 由御史出者也。故將有事焉,則祠部「上其日,吏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