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7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氏饌,升自西階。內中官、五官、外官、五星諸饌,隨便升 設。亞獻將升,禮生分引獻官俱詣罍洗,各由其階酌 獻五人。帝、日、月、天皇、北極下及左右夾廡、丹墀、龍墀 庭中,五官、東西廂外官、眾星坐。禮畢,帝還大次,解嚴 改服乘輦御紫宸殿,百官稱賀,乃常服。御宣德門肆 赦,文武內外官遞進官有差。宣制畢,宰臣百僚賀於 樓下。賜百官福胙及內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 帛羊、酒。

按《宋仁宗實錄》:皇祐二年五月丁亥朔,禮院新作明 堂禮神玉及燔玉。初,上謂輔臣曰:「前代禮神,有祭玉 燔玉,今獨有燔玉,毋乃於祀典缺乎」文彥博對曰:「唐 太和中,太常卿王起以當時祀事止有燔玉,因請造 璧、琮等九器,止用珉,蓋唐以來禮神之玉已不復備。」 上曰:「朕奉天地祖宗,盡物盡志,豈於玉寶有所愛乎? 其有司備製之。」時沙州適貢玉,乃擇其良者制為琮、 璧等九器,其黝、璜尤粹,祭玉始備。己酉,御製《明堂樂 曲》及二舞名。十月辛未,詔禮神玉,令少府擇寬潔之 室奉藏。

按《文獻通考》:判太常寺兼儀事宋祁等檢詳典禮條 請:「一據明堂,制有五室。當大享時,即設昊天上帝座 於太室中央,南向;配帝位於上帝東南,西向;青帝室 在東,西向;赤帝室在南,北向;黃帝室在太室內少西, 南向;白帝室在西,東向;黑帝室在北,南向。今大慶殿 初無五室,欲權為幔室,以准古制,每室為四戶八牖, 或不為幔室,即止依方設版位,於禮亦不至妨闕。其 五,神位即設於庭中東南。一、明堂古制南面三階,三 面各二階。今大慶殿唯南向,一面有兩階,其三面之 制即難備設。欲於南向權設五階,以備乘輿登降。一、 明堂大享唯真宗崇配,據禮合止告一室。伏緣乘輿 入廟,仰對列聖,若專享一室,禮未厭情。今欲罷有司 今年孟秋時享,請皇帝親行朝享之禮,即七室皆遍, 可盡恭虔,於禮為便。其真宗室祝冊兼告崇配之意, 自餘齋宿如南郊之儀。」一、南郊禮畢,自大次輦還帷 宮,鈞容鼓吹導引,自帷宮還內,諸營兵夾路鼓吹奉 迎。今明堂禮畢,還文德殿,以須旦明登樓肆赦,緣宮 禁地近,難用鈞容鼓「吹,其鈞容合在宣德門外排列, 營兵鼓吹合在馳道左右排列。欲候禮成,乘輿離大 次還文德殿。時自內傳呼出外,計鈞容及諸營鼓吹, 一時振作。俟乘輿至文德殿御幄,即傳呼令罷。」太常 禮院言:「昨赴大慶殿,詳度陳列天地以下神位,今參 比郊壇壝兆,上下位敘如左:殿上五室內太室中北 昊天」上帝位,皇地祇在左,皆南面。太祖、太宗、真宗位 在東,西向。黃帝在太室中,面南北上;人帝在左,少退; 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各從本室,人帝在左,少退。神州 地祇、日、月、北極天皇大帝,並設於五室之間,其位少 退。五官勾芒以下,設於明堂廷中,少東南,別為露幄。 五緯十二次,紫微垣內官,五方嶽鎮海瀆,「歲星、元枵、 鉤星以下七十二位,於東西夾。廡下版設二十八舍; 黃道內天官、角宿、攝提、五方山、林、川、澤以下一百七 十九位,於丹墀。龍墀道東西版設黃道外天官及眾 星、五方墳、衍、原、隰以下四百九十六位,並東西廡周 環殿後版設,以北為上,倣古明堂之制,又稍與壇壝 位敘相類。及今修內司并少府、司天監,量廣深、尺丈, 約陳列祭器,不至併隘。如得允當,望下司天監繪圖 以進。」詔曰:「國朝三歲親郊,即合祭天地、祖宗並配,而 百神從祀。今祀明堂,而禮官所定,祭天不及地,配坐 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為大饗,蓋為民祈 福,宜合祭皇地祇,奉太祖、太宗、真宗並配,而五帝、神 州地祇亦」親獻之;日月、河海諸神,悉如圓丘從祀。因 謂輔臣曰:「《禮》非天降地出,緣人情耳。今禮官習拘儒 之舊傳,援三朝之成法,非朕所以昭孝息民也。」先是, 資政殿學士、知杭州范仲淹建言,祀明堂曠典,宜召 元老舊德陪位於庭。乃詔南京起太子太保杜衍,西 京起太子少傅任布陪祀,且供帳都亭驛待之。既而 二人皆以老疾力辭不至,遂賜衣帶器幣。自後,每遇 大禮,而前兩府致仕者率有詔召焉,然亦無至者。 按《玉海》,皇祐二年二月十八日乙亥,上謂輔臣曰:「孝 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今冬至日當親祀圜 丘,欲以季秋有事於明堂,行饗帝饗親之禮,以極孝 恭。然前代諸儒議論皆異,將安適從?」先是,宋庠建議, 以今年當郊而日至在晦,用建隆故事,宜有所避,因 請季秋享明堂。文彥博等奏曰:「臣等檢討舊典,昊天 上帝一歲四祭,皆於南郊,以公卿攝事,惟至日圜丘, 率三歲一親祠。開寶中,藝祖幸西京,以四月庚子有 事於南郊,行大雩禮。淳化四年、至道二年,太宗皆以 正月上辛,躬行祈穀之祀,悉如南郊之祀,唯季秋大 享,缺而未舉。真宗祥符初,以元符、昭降,議行此禮,以 魯國諸生、東土耆老,徯望升平,只有事於岱宗,故未 遑合宮之事,將上帝祖宗之意,以俟陛下。」上曰:「明堂 布政之宮,朝諸侯之位,天子路寢,今大慶殿是已。況 明道之初,嘗合祀天地於此,不當因循,尚於郊壝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