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祖也。文王受命,禮合配天,而實棄之子孫也。周公 制禮作樂,既舉「嚴父配天」之禮以祀文王矣,而棄之 祀仍商之舊列於社稷,是尊禰而卑祖也。故復創為 明堂之禮,而以是二聖人者各配一祀焉。自秦以來, 文王配天之禮廢矣,而稷之祀至今未嘗廢。蓋稷之 配食地祇,周未興而已。然周已亡而不替,所謂有功 烈於民者,祀之萬世如一日也。後之有天下者,豈復 「有此祖也哉?」而必欲效周之禮,推其遠祖,上擬后稷, 或本無譜系可考,而強附會於古之帝王,如曹魏二 周之祖舜,神農與文王是也。或姑推其上世之遠祖, 而不問其人品功德之何如,如唐之景帝、宋之僖祖 是也。又否則推而神之,託之天帝之杳冥,如唐之元 元、宋之聖祖是也;而上視周家祀后稷之意,則不類 甚矣。曷若只推其創業之祖,上擬文王,郊祀明堂,俱 以配侑,而上世之祖既未有可以擬后稷者,則不必 一遵周人之制可也。

《郊從祀之神》

按《禮經》言「郊報天而主日,配以月。」然則周之郊,以后 稷配天之外,從祀惟日月而已。明堂則鄭氏注謂所 祀者五方五帝及五人帝、五官,配以文王、武王而已, 不祀他神也。自秦漢以來,郊禮從祀之神漸多。晉太 興中,賀循言:郊壇之上,尊卑雜位千五百神。唐圜丘 壇位,上帝、配帝以及從祀通計七百餘座。然圜丘所 「祀者昊天,則從祀者天神而已,於地示人鬼無預也。」 自漢末始有合祭天地之禮。魏、晉以來,則圜丘、方澤 之祀,未嘗相溷。宋承五代之弊政,一番郊祀,賞賚繁 重,國力不給,於是親祀之禮不容數舉,遂以后土合 祭於圜丘,而海、岳、鎮、瀆、山川、丘陵、墳隰原衍,皆在從 祀之列。於是祭天從祀,始及地祇矣。至神宗皇祐二 年,大饗明堂,蓋以親郊之義,移其祀於明堂,而其禮 則合祭天地,並祀百神。蓋雖祀於明堂,而所行實郊 禮也。然既曰「明堂」,則當如鄭氏之注及歷代所行,故 以太皞、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五人帝、勾芒、祝融、后土、 蓐收、元冥五官神侑祀五帝,於是祭天從祀,又及人 鬼矣。中興以來,國勢偏安,三歲親祠,多遵皇祐明堂 之禮。然觀《儀注》所具神位,殿上正配四位,東朵殿自 青帝至南嶽十三位,西朵殿自白帝至北嶽十二位, 東廊自北斗至北隰二百有八位,西廊自帝座至哭 星一百七十五位,又有眾星一百五十八位,共五百 七十位,則比晉賀循所言纔三之一,唐圓丘所祀三 之二耳。然晉、唐未嘗雜祀地祇人鬼,而位數反多;此 則以圓丘、方澤、明堂所祀,合為一祀,自五帝、五官、海 嶽以至於原隰,而位數反少,殆不可曉。然《晉史》《唐史》 但能言從祀之總數,而不及其名位之詳,故無由參 稽互考,而不知其纖悉也。姑誌於此,以俟博聞者共 訂焉。

《論五畤之謬》

「王者祭天而以祖配之,古今之通義,祀典之首也。舜 攝政之初,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 湯代夏之初,用元牡告於上帝神后。武王代殷之初, 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然則其所祀者,天與 六宗,地與山川而已,初無祀五帝之文。《周頌》三十有 一篇,曰郊,曰明堂,曰柴望,曰祈穀,曰報祭,曰類禡,所 以告神明之事備矣。亦無祀五帝之樂章,而祀五帝 之說始於《周禮》,先儒各以其意為之訓詁。以為五天 帝者,曰靈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紀、含樞紐也;以 為五人帝者,曰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也。姑以五 天帝言之,則此五帝皆天神之貴,主五方之事者,意 其在祀典,當與日月六宗並,而亞於祀天者也。秦襄 公伐戎救周,列為諸侯而居西,自以為主。少皞之神 作西畤,祠白帝。太史公讀《秦記》,以為秦雜戎翟之俗, 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見矣。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 君子懼焉。然以愚考之,襄公以其有國於西也,而祀 少昊、白帝,是猶宋人之祀閼伯,晉人之祀實沈耳,非 郊天也。太史公誤矣。繼而諸畤並興,或由夢蛇而為 鄜畤,或因獲石聞雉而為陳寶,或因雨金而為畦畤, 又繼而有青帝、黃帝、炎帝之祠,俱以「畤」名之。蓋少昊、 白帝、西方之神,秦祠之宜也,而并及青帝、黃帝、炎帝, 則非所祭而祭者也。至於鄜畤、陳寶之屬,則皆秦中 小人為淫厲而驚動禍福者。秦人無知,亦為立畤,而 同於諸帝之祠。漢人不考,復指四畤以為郊天之事。 至高祖立黑帝祠,以備五畤,而五帝俱祠矣。然命有 司進祠,上不親往。嗚呼!安有郊見上帝而人主不親 其事者乎?往往見其所祠者叢雜冗泛,是以姑諉之 祠官,修故事耳。至孝文用新垣平之言而立渭陽五 帝之廟,孝武採繆忌之說而建太一天皇之壇,始親 祠矣,而皆謂之郊見。夫郊,事天之禮也。諸方士言天 神貴者太一,太一佐者五帝,則太一、五帝俱天上之 神爾。以神為帝,以祀神為郊,而昊天上帝之祭固未 嘗舉行也。秦及漢初,以郊祀事天之禮奉五帝。至武 帝時,方士繆忌言太一貴於五帝者也,遂復以郊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