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7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廟,且以勸率「天下使務農

也。」臣瓚曰:「籍謂蹈籍也。籍田本以躬親為義,不得以 假借為稱。」師古曰:「《國語》云:『宣王不籍千畝,虢文公諫』。 斯則籍非假借明矣。」余考數家之說,應劭以籍為典 籍之籍,謬也。唯韋昭之說得之。按《王制》曰:「古者公田 籍而不稅。」註云:「借民力治公田,故不稅。」蓋帝王所親 耕者,公田也。公田為之「籍。田者,以借民力為義,故籍 之字所以從借也。舒王云:『公田謂之鋤,猶親耕之田 謂之藉也。宣王不籍千畝者,為其不能親耕公田以 勸農耳。謂之藉者,豈不以假借為義乎』?」臣瓚與師古 未之或知,何耶?余嘗謂枕藉、醞藉、狼藉、顧藉皆從艸, 音慈夜反,而文籍、圖籍、篇籍與夫籍甚、籍其家皆從 竹,音慈力反,乃為允當。又許慎《說文》云:「祭藉也。一曰 艸,不編狼藉。」從艸藉聲。慈夜切,又秦昔切。許氏乃以 一字為兩音,尢見疏謬。

蔣德璟《藉田考》:「按『耤』字,《周禮》作『藉』,《禮記》作『藉』,《詩》載芟, 《小序》亦作『藉』,《說文》作『耤』,《大明會典》亦作『耤』。《周禮天官: 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時入之,以共齍盛』。註:『藉 之言借也。《月令》:『孟春,天子以元日祈穀於上帝,乃擇 元辰,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 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註:『元辰,郊後吉 辰也』』。」帝藉者,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藉田共上 帝粢盛,故云為天神借民力也。箋云:藉之言借也,借 民力治之。正義云:「天子千畝,諸侯百畝,王一耕之,而 使庶人芸芓終之」,是借民力也。王者役人,自是常事, 而謂之借者,言此田耕耨,皆當王親為之,但以聽政 治民,有所不暇,故借人之力以為己功。《漢書》,孝文藉 田,應劭曰:「籍田千畝,典籍之田。」臣瓚曰:「親耕親桑,率 天下先。」本不得以假借為稱。然凡言典籍者,謂作事 說法,書而記之,或復追述前言,號為典法。此籍田在 於公地,歲歲耕墾,何故以籍為名?若以事載典籍,即 名籍田,則天下之事,無非籍矣,何獨於此偏得籍名? 瓚親耕之文,即云不得假借,豈籍田千畝,天子親耕 之乎?《周禮》疏云:「籍田之穀眾皆用」,獨言帝籍者,舉尊 言之。自天子三推以下,示有恭敬鬼神之法。又是帥 先天下,故暫時耕。終之者,庶人也。《說文》曰:「耤,帝耤千 畝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從耒昔聲。通作籍。韋 昭曰:「借民力治之,以奉宗廟,且以勸率天下使務農 也。」盧植曰:「『籍,耕也。《左傳》:『鄅人籍稻』,故知籍為耕。」瓚曰: 「籍』為稻籍也。」師古曰:「瓚說是。」今《會典》作「耤」,蓋本之《說 文》。

考,祭與耕同日,享先農之禮與躬耕同日,禮無明文。 惟《周語》云「農正陳籍禮」,而韋昭注謂:「陳籍禮者,祭其 神,為農祈也。」至漢以藉田之日祀先農,而其禮始著。 漢舊儀,春耕,籍田,官祠先農,百官皆從,置籍田令丞。 東漢《藉田儀》,正月始耕,常以乙日祠先農於田所,先 農已享,耕於乙地。自晉、魏至唐、宋,其禮不廢。政和間, 罷享先農為中祀,命有司行事,止行親耕之禮。南渡 後,復親祠。元不親行,僅命有司攝事而已。明高皇帝 親祠躬耕,始復古禮。後改中祀,止遣應天府官致祭, 不設配祭,不親耕。惟登極初行耕耤禮,則親祭云。 考不用亥,《月令》孟春擇元辰。說者曰:「元辰,祈穀郊後 吉辰也。十二支謂之辰。郊天是陽,故用」辛日;耕藉是 陰,故用亥辰。知用亥者,正月亥為天倉,以其耕事,故 用天倉也。《周語》,立春之日,農祥晨正,至二月初吉,王 祼鬯而行藉禮。漢文用亥日耕,藉祠先農。明帝耕以 二月,章帝耕以正月一日,晉武帝以正月丁亥,宋文 帝以正月上辛,後吉亥。齊武帝時,王儉謂親耕用立 春後亥日,經無明文。何佟之云:少牢饋食禮,禘太廟 用丁亥,鄭元以不必丁亥,今若不得丁,則用己亥、辛 亥,苟有亥焉可也。梁天監中,議云:「以殷仲春藉田,禮 在建卯」,於是改用二月。唐用孟春吉亥,宋用正月上 辛後亥日。政和中,議禮局言:孟春親耕,下太史局擇 日,不必專用吉亥,元用孟春吉亥,國朝以仲春擇吉 日行事。

考耕所。唐貞觀中,議藉田所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 天子藉於南郊,諸侯於東郊。晉武時於東南,今於城 東,不合古禮。」太宗曰:「禮緣人情,何常之有?《虞書》之平 秩東作,已在東方。又乘青輅、載黛耜者,所以順於春 氣,故知合在東方也。」於是遂定。宋初耕於東郊。神宗 元豐中,議以天子為藉於南郊,諸侯為藉於東郊,是 為不易之典。而歷世帝王,循用東郊之制,乃依古禮 度地於京城東南,御耕位,在先農壇壝門東南。 考穀種,《周官》:內宰「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生穜稑 之種而獻之王。」先種後熟曰穜,後種先熟曰稑。必使 後宮藏種者,以其有繁育之祥也。必生而獻之者,示 能育之,使不傷敗,且佐王耕事,供祭祀也。此後惟宋 文帝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