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元冕。凡兵事,韋弁 服。眂朝,則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凡弔 事,弁絰服。大札、大荒、大烖,素服。」
臣按:《虞書》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為天子十二章服」 ,而其祭祀兼用諸侯之五服者,大章、小章俱備十二之數也。
《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王乃 行羽物。季秋獻功裘,以待頒賜。」
《吳澂》曰:「大裘者,黑羊裘,服之祀天示質也,良裘者王所服之善裘也,功裘者謂人功治之者。」
臣按:用裘以為祭天之服,蓋反古始也。天地生人之初未有織紝,惟衣鳥獸之皮而已,其後乃有絲枲之事。
《屨人》:「掌王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繶、黃繶、青句、素屨、 葛屨。凡四時之祭祀,以宜服之。」
臣按:所謂「凡四時之祭祀以時服之」 者,若吉祭則用赤舄、黑舄,喪祭則用素屨、葛屨,皆隨時之宜。
《禮記》:「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
馬晞孟曰:「冕之為物,後方而前圓,後仰而前俛,有延在上,有旒在下,視之則延長,察之則深邃。」 臣按:《玉藻》,至邃延言首服之冕,《龍卷》言身服之衣。
《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
臣按:「此天子服皮弁之禮。」
《論語》:子曰:「服周之冕。」
朱熹曰:「周冕有五,祭服之冠也。冠上有覆,前後有旒,黃帝以來蓋已有之,而制度儀等至周始備,然其為物小而加於眾體之上,故雖華而不為靡,雖費而不及奢,夫子取之,蓋以為文而得其中也。」 臣按:「冕自黃帝以來已有之,至周而其制始備。先儒謂周尚文則有過於文者,周之冕則得乎文之中者也。」
《漢官儀》曰:「天子冠通天冠。」《後漢志》:「通天冠高九寸,正 豎,頂少邪卻,迺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筩為述,乘 輿所常服。」
《隋志》:「平冕,俗所謂平天冠也。」
臣按:《晉志》云:通天冠本秦制,前有展筩冠,前加金博山,述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介幘,通天冠平冕,冕皁表、朱綠裏,加於通天冠上,前圓後方,垂十二旒。又《通典》謂「宋加黑介幘,齊加玉簪導梁,加冕於上為平天冕」 ,意所為通天冠者,先戴之於首,然後加冕於其上歟,至宋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戴此冠則服絳紗袍。
隋文帝聽朝之服,以赭黃文綾袍,烏紗帽,折上巾,六 合靴,與貴臣通服。惟天子之帶,十有三鐶。至唐高祖, 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
臣按:天子服黃始於隋,後遂因之以為常。
《唐志》:「太宗常以幞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 偃兵,採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
臣按:翼善冠,天子始以為常服,後尋廢不用,至宋淳化二年,詔檢討翼善冠制度及所用衣服,自是遂常服之。
《南齊輿服志》:「袞衣,漢世出陳留襄邑所織,宋末用繡 及織成。齊建武中乃采畫為之,加飾金銀薄,時亦謂 為天衣。」
臣按:此後世《袞衣》之制。
《宋志》:「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通天冠, 絳紗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 會、親耕及視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閱服,天子之戎 服也。中興之後則有之。」
臣按:此宋朝一代冕服之制,其間所謂「大裘冕」 者用以郊祀,當時有司及陸佃、何洵直等議論不一,其所製造,或以黑羔皮、或以黑繒代之,或謂其冕無旒,或謂以袞襲之,或者又謂袞冕至大次質明改服大裘,兩不相戾,訖無定論。夫祀天之器物一切以素質,故其服亦以質焉,今既不掃地用陶匏,則其服獨欲尚質可乎?先王制禮本乎誠,惟專一其內心之誠在乎外者。隨時制宜,惟其稱而已。
英宗治平二年,李育上言:「冕以《周官》為本,凡十二旒, 間以采玉,加以紘綖笄瑱之飾。袞以《虞書》為始,凡十 二章,首以辰象,別以衣裳繪繡之采。東漢至唐,史官 名儒記述前制,皆無珠翠犀寶之飾。蓋明水大羹不 可以眾味和,雲門咸池不可以新聲間,袞冕之服不 宜以珍怪累也。」按《開寶通禮》及《衣服令》,冕服皆有定 「法,悉無寶錦之飾。夫太祖、太宗富有四海,豈乏寶玩, 顧不可施之郊廟也。臣願陛下肇祀天地,躬饗祖禰, 服周之冕,觀古之象,復先王之制,祖宗之法。」詔禮官 參定。奏曰:「國朝冕服,雖倣古制,然增以珍異巧縟,前 世所未嘗有。國家大事,莫大於祀,而祭服違經,非所 以肅祀容、尊神明也。宜如育言,參酌」《通禮》,一切改造 之。
臣按:冕服之制雖曰華而不為靡,費而不及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