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目錄

 衣服部彙考二

  文公家禮深衣制度

  三才圖會襴衫圖說 背子圖說 半臂圖說 衫圖說 襖圖說 僧衣圖說

  道衣圖說

 衣服部總論

  易經坤卦

  賈誼新書服疑

  春秋繁露服制像 服制 度制

  圖書編辨深衣之制

 衣服部藝文一

  衣銘           周武王

  衣箴          後漢蔡邕

  衣銘           晉傅元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   梁庾肩吾

  為息纘謝敕賜朝服啟     陸倕

  謝端午賜衣表       唐李嶠

  謝賜冬衣表        陳子昂

  謝賜緋表          常袞

  為封大夫謝敕賜衣及綾綵表  張謂

  謝賜冬衣表         呂頌

  前題            前人

  前題           皇甫冉

  前題           權德輿

  前題           令狐楚

  為武中丞謝春衣表     劉禹錫

  授衣賦           張何

  衣錦褧衣賦         李程

  府試授衣賦        李子卿

  授衣賦           周存

  謝賜衣表         宋楊億

  謝賜春衣表        晁補之

  布衣賦          明袁定

禮儀典第三百三十六卷

衣服部彙考二

《文公家禮》

《深衣制度》

裁用白細布,度用指尺。中指中節為寸

司馬溫公曰:「凡尺寸皆當用周尺度之。」周尺一尺,當今省尺五寸五分弱 。楊氏復曰:「《說文》云:周制尺寸咫尋,皆以人之體為法。」《補註》:度謂尺寸之數。度用指尺者,蓋大指與食指兩步為尺,中指中節一距為寸。古者布幅衣制皆有定制,然指與人身有長短不齊,終不若先度人身之長短,就其中起度,然後衣與身稱。

《衣全》四幅,其長過膝,下屬於裳。

用布二幅,中屈下垂,前後共為四幅,如今之「直領衫」,但不裁破腋下,其下過脅而屬於裳處,約圍七尺二寸。每幅屬裳三幅。《補註》:用布二幅,長四尺四寸,中屈之為二尺二寸,下除寸餘,為腰縫及兩腋之餘。縫長二尺一寸,所以為衣之長。幅廣二尺二寸,四幅廣八尺八寸,除負繩之縫與領旁之屈積各寸,及兩腋之餘,前後各三寸許,約圍七尺二寸,所以為衣之廣也。又按衣前四幅,如今之直領衫,但不裁破腋下,俗所謂對襟是也。《家禮》「儀節」從白雲。朱氏之說,「欲於身上加內外兩襟,左揜其右。」今人又裁破腋下而縫合之,綴小帶於右邊,如世常服之衣,非古制也。

《裳交解》,十二幅,上屬於衣,其長及踝。

用布大幅,每幅裁為二幅,一頭廣,一頭狹。狹頭當廣頭之半,以狹頭向上而連其縫,以屬於衣。其屬衣處約圍七尺二寸。每三幅屬衣一幅,其下邊及踝處,約圍丈四尺四寸。《補註》:古者布幅長四尺四寸,廣二尺二寸,深衣腰廣七尺二寸。若用布,六幅廣一丈三尺二寸,交解為十二幅,則狹頭在上,每幅七寸三分有奇,十二幅共八尺八寸。廣頭在下,每服一尺四寸六分有奇,十二幅共十丈七尺六寸。又除裳十二幅合縫,及裳前襟反屈各寸,則要得七尺五寸。下得一丈六尺三寸,則上多三寸,下多一尺九寸,即截去之上屬於衣本。舊註當如此說,則「續衽鉤邊」一句終難解。蓋《禮記》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指深衣一身所用之布,非謂裳十二幅也。蓋衣與袖共四幅,裳四幅,及續衽鉤邊四幅,所謂十二幅也。蓋裳用布四幅,長四尺四寸,除腰縫及下齊反屈,長四尺二寸,廣八尺八寸,除負繩及左右續衽合縫,與前襟反屈各寸,又餘八寸,即截去之,為七尺二寸。又用布二幅,長四尺四寸,廣二尺二寸,斜截為四幅,下廣二尺二寸,四幅廣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