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底簫櫝簫》

陳暘《樂書》曰:「宋朝太常簫皆蜜底十六管,從右手為 頭,次第吹之,至左成曲。」又曰:「以律管通底造成洞簫 十二律,皆清聲,與頌塤同律協和。亦依底簫,從右手 起黃鐘至林鐘,自夷則以上即開竅,次第至夾鐘清 而止。其音尢清亮,與底簫清正相參用之。」臣按,《禮記 少儀》曰:「『籥執之尚左手』。古註以為左手執上,上陽也; 右手執下,下陰也。凡吹簫管籥篴皆尚左手,古之制 也。然則排簫長管當在左手,短管當在右手,宋朝舊 制,蓋失之矣。陳暘所載《簫圖》,長短一般,而非參差。蓋 蠟塞為清濁,或開竅於背後,新舊二種相參用耳。故 其形狀與今異也。」《元史樂志》:「排簫有櫝,每架黑漆搶 金鸞鳳。今之排簫亦然,惟飾以朱漆」耳。由是遂悟明 《集禮》所載之簫,蓋即宋制之底簫也;明《會典》所載之 簫,蓋即元制之櫝簫也。古制簫則不然,上文所載大 小二簫是也。臣愚竊謂宋之底簫,元之櫝簫,其制皆 陋,不可為法,宜法古制可也。

《屠隆考槃餘事》

《簫》

鶴腳、銅鐵、玉簫、杖簫,總不若紫竹九節而吹有奇聲 者佳。湘竹眉綠九節者尤難得。今會稽胡了凡雲閒 戈蓼汀所製,可稱「江南二絕。」

《王圻續文獻通考》

《明簫製》

製,鳳簫,式以木為櫝,櫝高一尺,闊一尺二寸,兩面朱 質,戧金鳳各對,戧金雲綵文藻,中虛佇。管管十有六, 協鐘、磬之數。一管長九寸,二管八寸二分,三管、四管 七寸四分,五管七寸一分,六管六寸五分,七管六寸 二分,八管六寸,九管五寸五分,十管五寸三分,十一 管四寸八分,十二管四寸六分,十三管四寸五分,十 四管四寸二分半,十五管四寸,十六管三寸七分,各 管俱徑三分有奇,圍九分。《南雍志》又云:「一管長九寸, 二管、三管俱八寸二分,四管、五管俱七寸二分,六管 六寸七分,七管、八管俱五寸九分,九管、十管俱五寸 一分,十一管四寸五分,十二管四寸四分,十三管四 寸,十四管、十五管俱三寸二分,十六」管,三寸,其管吹 之為合。左右比者,為四,為一,為上,為尺,「為工」,「為六」,為 五,皆兩兩相應,與太常所肄者不同。

製。簫式,以竹為之,長一尺九寸五分,管圍三寸。吹竅 至後孔離六寸六分,後孔與前五孔皆離一寸一分。 六孔俱徑二分八釐,下有穿繩,離二寸二分。管上開 竅,名曰山口,徑二分,深半分,皆開簫之法也。吹竅,前 五孔,後一孔。《南雍志音樂考》云:「吹法,氣粗則聲大而 滯,氣緩則聲啞而散,吹噓勻則聲雅而淡,空下一孔」, 則為四、為大;按後一孔則為工、為哉,按上二孔則為 尺、為宣空下三孔則為上、為聖。餘倣此。

簫部藝文一

《洞簫賦》
漢·王褒

原夫《簫幹》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 兮,標敷紛以扶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倚 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延曠盪,又 足樂乎其敞閑也。託身軀於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 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兮, 附性命乎皇天。翔風蕭蕭而逕其末兮,迴江流川而 溉其山;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磕。而澍淵。朝露清 泠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 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秋蜩不食抱樸而 長吟兮,元猨悲嘯。搜索乎其閒,處幽隱而奧兮,密 漠泊以。猭!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諠。幸得 諡為《洞簫》兮,蒙聖主之渥恩。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 性之自然。於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帶以象牙,掍其 會合。䤹鏤離灑。絳脣錯雜,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膠緻 理比。挹《擫》。「於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 地之體。勢闇於黑白之貌。」「形憤《伊鬱》」而酷。愍眸子 之喪精。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故吻吮值 夫宮商兮,和紛離其匹溢。形旖旎以順吹兮,瞋 以紆鬱。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渙散以律「趣從容其 勿述兮,騖合遝以詭譎。或混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 或漫衍而駱驛兮,沛焉競溢。」「《惏慄》密率,掩以絕滅。」 《霵曄》踕,跳然復出。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 啾咇。而將吟兮,行鍖銋以和囉。風鴻洞而不絕兮, 優嬈嬈以婆娑。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要 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故聽其巨音,則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