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仲清》第十八絃《仲呂》清聲,與午琴第三絃七徽實音 同。

「蕤清」第十九絃,《蕤賓》清聲,與子午二琴第四絃七徽, 實音同。

《林清》第二十絃,林鐘清聲,與子琴第五絃七徽實音 同;

「夷清」第二十一絃,夷則清聲,與午琴第五絃七徽,實 音同;

南清第二十二絃南呂清聲,與子琴第六絃七徽實 音同;

「無清」第二十三絃,無射清聲,與午琴第六絃七徽實 音同。

「應清」第二十四絃,應鐘清聲,與子琴第七絃七徽實 音同;

「小黃清」第二十五絃,小黃鐘清聲,與午琴第七絃七 徽實音同。

黃中隔八下生林中 勾黃、擘林。

林中隔六「上生太」,中 擘林抹太。

太中隔八下生南中 勾,太擘南。

南中隔六「上生姑」,中 擘南抹姑。

姑中隔八下生應,中 勾姑擘應。

應中隔六「上生蕤。」中 擘應抹蕤。

蕤中隔六上生大,中 擘蕤抹大。

大中隔八「下生夷」,中 勾、大擘夷。

夷:中隔六。上生夾。中 擘夷,抹夾。

夾中隔八《下生》無。《中 勾》《夾擘》無。

無中隔。六上生仲。中 擘。無抹仲。

「仲。」「中」「隔」「八」下生黃。清 勾仲擘黃

黃清隔八下生林清、 勾黃擘林

「林清」隔「六」「上生太」清 擘林抹「太。」

「太清」隔八,下生南清, 勾太擘南。

《南清》隔六上生姑,清 擘南抹姑。

姑清隔八下生應,清 勾姑擘應。

「應清」隔六「上生蕤。」清 擘應抹蕤。

蕤清隔六上生《大清》, 擘蕤抹大。

大清隔八「下生夷」、清 勾、大擘夷

《夷清》隔六「上生夾」《清 擘》《夷抹》夾。

夾清隔八下生,無《清 勾》《夾擘》無。

無清隔六上生仲。清。 「擘無抹仲。」

《仲清》隔八下生小黃。清 勾仲擘小黃

下生:順行,隔八相和,用右手中指勾,大指擘。猶琴家大閒勾 上生逆行。隔六相和,用右手食指抹大指擘。猶琴家小閒勾 古人鼓瑟,別有指法,與今太常所習者異。未達之士, 黨同排異,其不驚疑者蓋亦鮮矣。請論其略。夫《詩》有 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瑟音失傳,當以琴音校正,則 得之矣,斯譜是也。鉤抹以大絃為正者,則必以小絃 為應和;擘托以小絃為正者,則必以大絃為應和,此 自然之理也。亦猶琴焉,大絃鳴則小絃應之,小絃鳴 則大絃應之,乃琴瑟之常理,何嘗妄分其大小哉?太 常之瑟,右手不鼓小絃,左手不鼓大絃,蓋為異說之 所惑也。《韓非子書》有云:「齊宣王問巨倩曰:『儒者鼓瑟 乎』?對曰:『不也。瑟也者,以小絃為大聲,以大絃為小聲, 是細大易序,貴賤易位也。儒者謂害義故不能』。宣王 曰:『善』。」韓子法家者流,矯枉過正,泥於尊君卑臣,故有 是喻。雖然,韓子不獨善喻,亦可謂知瑟矣。蓋瑟大絃、 小絃互相唱和,古之制也。專以小應大,近代之拘也。 上古瑟制,周世猶存,韓子蓋據當時所親見者如此。 「禮失求諸野」,斯之謂歟!學者取其幸睹瑟制之存,不 以文害辭而以意逆志可也。遂謂儒家真不鼓瑟,正 猶痴人前說夢耳。好事者又從而辨之,非夢中說夢 乎?近代惑於其說,因而改易古人瑟制,若今太常之 所習者,誤矣。又按《莊子》《文子》二書皆云:「瑟鼓之二十 五絃皆動。」其言最古,必有所本,是周人未嘗謂中絃 不彈也。《淮南子》書亦云:「瑟鼓之二十五絃皆應。」是漢 人未嘗謂中絃不彈也。杜氏《通典》云:「頌瑟二十五絃 盡用之」,則知唐制亦與周、漢制同。《文獻通考》云:「宋朝 太常瑟用二十五絃,具二均之聲。第一絃黃鐘中聲, 第十三絃黃鐘清聲,左右手互應,清正聲相和。」所謂 第十三絃,即中絃也。既言互應,必非不彈矣。原夫初 設黃絃主意,以其絃多難辨,遂將黃鐘黃之,睹黃絃 即知是黃鐘,使人易認,彈不錯耳。後乃傳訛,謂君絃 不宜彈,於君絃旁添設黃鐘,當隔八乃隔九,誤矣。然 非初設黃絃者之意也。大樂以作為吉,不作為凶,有 故則設而不作,既添設君絃,乃設而不作,非吉兆也, 無乃不可乎?愚議黃絃之設,無可無不可,但作黃鐘 彈之,其旁便作大呂,勿重添黃鐘也。第二十五絃為 黃鐘清聲,俗呼六者是也。夫如此,則隔八相生,而無 不協矣。返本還原,循環無端,乃最精之妙義,亦復古 制之一端也。雖然,不如不用黃絃尢妙,此惟可與達 者言之。古用瞽者鼓瑟,而朱黃其何能別哉?大抵瑟 之為器,絃雖多而指法極少,初學惟患不熟,熟則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