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公羊傳》:此偏戰也。何以不言師敗績?君獲,不言師敗

績也。

《穀梁傳》:「韓之戰,晉侯失民矣,以其民未敗而君獲也。」 胡傳:「『秦伯伐晉,而經不書伐,專罪晉也。獲晉侯以歸, 而經不書歸,免秦伯也。書『伐』」書「及』者,兩俱有罪,而以 及為主;書獲書『歸』者,兩俱有罪,而以歸為甚。今此專 罪晉侯之背施幸災、貪愛怒鄰,而恕秦伯也。然則秦 戰義乎?《春秋》無義戰,彼善于此則有之矣,其不言師」 敗績何也?君獲不言師敗績,君重于師也。大夫戰而 見獲,必書「師敗績」,師與大夫敵也,君為重,師次之。大 夫敵,《春秋》之法也。與孟子之言何以異?孟子為時君 牛羊用人,莫之恤也,故以民為貴,君為輕。《春秋》正名 定分,為萬世法,故以君為重,師次之。堯以天下命舜, 舜亦以命禹,必稱元后為先,此經世大常,而仲尼蓋 祖述之也。惟此義不行,然後叛逆之黨有託以為民, 輕棄君親而不顧者矣。

滅項

《春秋》僖公十有七年「夏,滅項。」

《左傳》:「師滅項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未歸而取項。齊 人以為討而止公。

《公羊傳》:「孰滅之?齊滅之。曷為不言齊滅之?為桓公諱 也。《春秋》為賢者諱。此滅人之國,何賢爾?君子之惡惡 也疾始,善善也樂終。桓公常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 子為之諱也。」

《穀梁傳》:「孰滅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為賢者諱 也。項,國也,不可滅而滅之乎?桓公知項之可滅也,而 不知己之不可以滅也。既滅人之國矣,何賢乎?君子 惡惡疾其始,善善樂其終。桓公常有存亡繼絕之功, 故君子為之諱也。」

胡《傳》:「按《左氏》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未歸而取項,齊 人以為討而止公。然則滅項者魯也。二《傳》以為桓公 滅之,孰信乎?考於《經》,未有書外滅而不言國者,如齊 師滅譚是也;亦未有書內取而直言魯者,如取鄟、取 邿、取鄫是也。由此知項為魯滅無疑矣。然聖人於魯 事有君臣之義,凡大惡必隱避其辭而為之諱。今此」 滅項,其惡大矣,曷不諱乎?曰:有事隱諱,臣子施之於 君父者也。故成公取鄟,襄公取邿,昭公取鄫,皆不言 滅而書「取。」程氏以為在君則當諱是也。若夫滅項,則 僖公在會,季孫所為耳。執政之臣,擅權為惡,而不與 之諱,此《春秋》尊君抑臣,不為朋黨比周之意也。

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春秋》僖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 伐齊。夏,師救齊。「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 敗績。」

《公羊傳》:「戰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宋公與伐而不與戰, 故言伐。」《春秋》「伐者為客,受伐者為主。曷為不使齊主 之?與襄公之征齊也。曷為與襄公之征齊?桓公死,豎 刁、易牙爭權不葬,為是故伐之也。」

《穀梁傳》:「戰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惡宋也。」

宋人圍曹

《春秋》僖公十有九年「秋,宋人圍曹。」

《左傳》:宋人圍曹,討不服也。子魚言于宋公曰:「文王聞 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 壘而降。《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 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省德乎, 無闕而後動。」

《胡傳》盟于曹南,口血未乾,今復圍曹者,討不服也。愛 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襄公不能內自省 德,而急于合諸侯,執嬰齊,非伯討不足以示威,盟曹 南,非同志不足以示信,卒于兵敗身傷,不知反求諸 己,欲速見小利之過也。漢景削七國而吳、楚叛,東都 疾橫議而黨錮興;唐文宗切於除姦而訓、注用,故子 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 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經書襄公,不越數端,而知其 操心之若此者。仲尼筆削,推見至隱,如化工賦像,並 其情不得遯焉,非特畫筆之肖其形耳。故《春秋》者,化 工也,非畫筆也。

楚人伐隨

《春秋》僖公二十年「冬,楚人伐隨。」

《左傳》:隨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鬥穀於菟帥師伐隨, 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 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 多露』。」

《穀梁傳》:「隨,國也。」

公伐邾

《春秋》僖公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秋八月丁 未,及邾人戰于升陘。」

《左傳》: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禮也。邾人以須句故出 師。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 也。無備雖眾,不可恃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 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