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臣君上下之儀,父子兄弟之禮,夫婦妃匹之合,內 行刀鋸,外用甲兵,故時變也。」由此觀之,神農非高于 黃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適于時也。故以戰去戰,雖戰 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以 力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者,必 先勝其民者也。故因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 土也。本不堅則民如飛鳥禽獸,其孰能制之?民本法 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民地作矣。名尊地廣以至 王者何故名卑地削以至于亡者,戰罷者也。不勝而 王,不敗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也。民勇者戰勝。一 民于戰者,民勇;不能一民于戰者,民不勇。聖王見勇 至之于兵也,故興國而責之于兵,入其國,觀其治,兵 用者強,因以知民之見用者也。民之見戰也,如餓狼 之見肉,則民用矣。

韓非子

《解老》

人君重戰其卒則民眾,民眾則國廣,是以《舉之》曰:「儉, 故能廣。」

慈于子者不敢絕衣食;慈于身者不聽離法度;慈于 方圓者不敢舍規矩。故臨兵而慈于士吏,則戰勝敵; 慈于器械,則城堅固。故曰:「慈于戰則勝,以守則固。」

《喻老》

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故曰:「卻走馬以 糞。」天下無道,攻擊不休,相守數年不已。甲胄生蟣虱, 燕雀處帷幄而兵不歸,故曰:「戎馬生于郊。」

呂子

《恃君覽》

四曰「類同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故鼓宮而宮應, 鼓角而角動。以龍致雨,以形逐影,禍福之所自來,眾 人以為命焉,不知其所由。故國亂,非獨亂有必召寇, 獨亂未必亡也,召寇則無以存矣。凡兵之用也,用于 利,用于義。攻亂則服,服則攻者利;攻亂則義,義則攻 者榮。榮且利,中主猶且為之有,況于賢主乎?故割地 「寶器戈劍,卑辭屈服,不足以止攻。」唯治為足治,則為 利者不攻矣,為名者不伐矣。凡人之攻伐也,非為利, 則固為名也。名實不得,國雖彊大,則無為攻矣。兵所 自來者久矣。堯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舜卻苗民, 更易其俗;禹攻曹魏,屈驁有扈,以行其教。三王以上, 固皆用兵也。亂則用,治則止,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 亂而弗討,害民莫長焉。此治亂之化也,文武之所由 起也。文者,愛之徵也;武者,惡之表也。愛惡循義,文武 有常,聖人之元也。譬之若寒暑之序,時至而事生之。 聖人不能為時,而能以事適時,事適于時者,其功大。

《開春論》

王也者,非必堅甲利兵,選卒練士也,非必隳人之城 郭,殺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眾矣,而事皆不同,其 急當世之急,憂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淮南子

《本經訓》

兵革羽旄,金鼓斧鉞,所以飾怒也。

古者天子一畿,諸侯一同,各守其分,不得相侵。有不 行王道者,暴虐萬民,爭地侵壤,亂政犯禁,召之不至, 令之不行,禁之不止,誨之不變,乃舉兵而伐之,戮其 君,易其黨,封其墓,類其社,卜其子孫以代之。晚世務 廣地侵壤,并兼無已,舉不義之兵,伐無罪之國,殺不 辜之民,絕先聖之後,大國出攻,小國城守,驅人之牛 「馬,傒人之子女,毀人之宗廟,遷人之重寶,血流千里, 暴骸滿野,以贍貪主之欲,非兵之所為生也。故兵者 所以討暴,非所以為暴也;樂者所以致和,非所以為 淫也;喪者所以盡哀,非所以為偽也。故事親有道矣, 而愛為務;朝廷有容矣,而敬為上;處喪有禮矣,而哀 為主;用兵有術矣,而義為本,本立而道行,本傷而道 廢。」

《兵略訓》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廣,而貪金玉之略,將以存 亡繼絕,平天下之亂,而除萬民之害也。凡有血氣之 蟲,含牙戴角,前爪後距,有角者觸,有齒者噬,有毒者 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戲,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 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雜處,分不均,求不贍 則爭,爭則強脅弱而勇侵怯。人無筋骨之強,爪牙之 利,故割革而為甲,爍鐵而為刃。」貪昧饕餮之人,殘賊 天下,萬人搔動,莫寧其所。有聖人勃然而起,乃討強 暴,平亂世,夷險除穢,以濁為清,以危為寧,故不得不 中絕。兵之所由來者遠矣,黃帝嘗與炎帝戰矣,顓頊 嘗與共工爭矣,故黃帝戰于涿鹿之野,堯戰于丹水 之浦,舜伐有苗,啟攻有扈,自五帝而「弗能偃也,又況 衰世乎?夫兵者,所以禁暴討亂也。炎帝為火災,故黃 帝擒之;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教之以道,導之以 德而不聽,則臨之以威武;臨之以威武而不從,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