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七卷目錄

 戎政總部總論六

  大學衍義補一總論威武之道

戎政典第七卷

戎政總部總論六

大學衍義補一

《總論威武之道》

《易》師之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臣按:先儒謂「古者兵農合一,居則為比、閭、族黨之民,役則為卒伍、軍旅之眾,容之畜之于無事之時而用之于有事之日」 ,此眾即此民也。容之則保愛而不傷,畜之則聚處而不散,有以容之故無事之時得以生養而自遂,有以畜之則有事之時易于召集以相衛,國家之有眾亦猶土地之有險也,地有險則人莫敢踰,「國有兵」 則人不敢犯。然兵雖險,而用之又必以順焉,「不順」 不動也。

《序卦》曰:「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雜卦》曰:「比樂師憂。」

蘇軾曰:「有親則樂,動眾則憂。」

余𦬊舒曰:「在上而得眾,故樂;居下而任眾,故憂。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比之樂也。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師之憂也。」

臣按:《師》之為卦,萬世論行師之道皆不出乎此,六爻之間,凡軍旅之用,所謂出師、駐師、將兵、將將與夫奉辭伐罪、旋師班賞無所不有,先儒謂雖後世兵書之繁不如《師》卦六爻之略,且所論者王者之師比後世權謀之書奇正甚遠。為天下者制師以立武,立武以衛國、衛國以安民,烏可舍此而他求哉?

謙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 伐」,征不服也。

朱熹曰:「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謙者也,故為不富而能以其鄰之象,蓋從之者眾矣。猶有未服者,則利以征之,而于他事亦無不利。」

臣按:征者正也,下有不正,上則正之,下之人非有不正之事,而上之人輒興師以侵伐之,則上已不正矣,如正人何?在上之人且謙柔和順,而下之人迺負固不服,桀驁不馴,其不正甚矣。上之人專尚文德而不奮威武以正之,則流于姑息,失之寬縱,迺《謙》之過,非《謙》之益也,又豈所謂「稱物平施」 者哉?

《豫》:利建侯行師。

朱熹曰:「豫,和樂也。人心和樂以應其上也。」 又曰:「建侯行師,順動之大者。」

臣按:兵師之興所以為民也,興師而民心不悅,則其所行必非王者之師、仁義之舉也。是以人君舉事既揆之己,復詢之眾,眾心和悅然後從而順之,苟有不悅必中止焉,寧失勢于他人,不失心于己眾。

《夬》之《彖》曰:「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 利有攸往。」

程頤曰:「小人方盛之時,君子之道未勝,安能顯然以正道決去之?故含晦俟時,漸圖消之之道。今既小人衰微,君子道盛,當顯行之于公朝,使人明知善惡,故云『揚于王庭也。君子之道雖長盛而不敢忘戒備,故至誠以命眾,使知尚有危理焉,以此之甚盛決彼之甚衰,若易而無備則有不虞之悔,是尚有危理,必有』」 戒懼之心,則無患也。聖人設戒之意深矣。然君子之治小人,以其不善也,必以己之善道勝之。故聖人誅亂,必先修己,舜之敷文德是也。「告自邑」 ,先自治也。戎兵者,彊武之事,不利即戎,謂不宜尚壯武也。

朱熹曰:「夬,決也。陽決陰也。其決之也,必正名其罪而盡誠以呼號其眾,相與合力,然亦尚有危厲不可安肆,又當先治其私而不可專尚威武,則利有所往也。皆戒之之辭。」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程頤曰:「內懷兢惕而外嚴誡號,雖莫夜有兵戎亦可勿恤矣。」

臣按:先儒謂「不利即戎」 與《莫夜有戎》相應,《莫夜有戎》言小人常伺隙興兵以寇君子。「不利即戎」 ,言君子不當專尚威力以勝小人。蓋君子之感小人固自有道,若徒以力角力則君子未必有加于小人而適以敗天下之事爾,此聖人所以深戒也。然則所謂君子勝小人之道奈何?曰:君子之治小人,以其不善也,必以己之善道勝之,養之以善而橫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