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 壘而降。《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 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省德乎, 無闕而後動。」

林堯叟曰:「因壘而降,壘,石壘也。言不增兵,但因舊壘而崇自服。」

臣按:必德無闕而後可以伐人,世主有欲興師以伐人者,盍姑內自省曰:「吾之德有闕否乎?若猶有闕,方當修省之不暇,幸人之不我伐也」 ,何可以伐人乎哉?

二十有二年,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 未既濟,司馬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 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 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 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蘇軾曰:「古人有言,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師猶足以當桓、文之師,一戰之餘,救死扶傷不暇,此獨妄庸耳。齊桓、晉文得管仲、子犯以興,襄公有一子魚不能用,豈可同日而語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襄公之欺於後世者也。」

呂祖謙曰:「說者以宋襄之敗為古道之累,是猶聵者之誤評宮角,遂欲并廢大樂,豈不過甚矣哉?或者又謂宋襄無帝王之德,而欲效帝王之兵所以致敗,亦非也。使帝王之世,人皆服其德,則固不待於用兵矣。德不能服,是以有兵。則兵者生于人之所不服也。彼既不服矣,豨縱豕突亦何所不至?我迺欲從容揖遜」 以待之,適遺之禽耳。吾恐帝王之師,不如是之拙也。古之誓師曰:「殄殲迺讎」 ,曰「取彼凶殘」 ,凜然未嘗有毫髮貸其所寬者,惟弗迓克奔而已。奔而歸我,是以弗擊。苟推鋒而與之爭,一旦之命,胡為而縱之哉?是縱降者帝王之兵,縱敵者宋襄之兵也,烏可置之一域耶?

臣按:宋襄公之敗,《公羊》謂「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 ,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其言雖過,然襄公之戰未必全非也,但泥古而不通變,是以取敗耳。是故善學聖人者當師其心。其心謂何?仁義而已矣,若其已然之跡,不必拘拘然以步驟之也。

宣公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 向,非禮也。「平國以禮,不以亂,伐而不治,亂也。以亂平 亂,何治之有?無治,何以行禮?」

杜預曰:「責公不以禮治之,而用伐。」

臣按:《左氏》論征代率以禮為言,可見惟禮可以已亂,苟伐人之國而不以禮,則是以亂平亂也。

十有二年,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聞鄭既及楚平, 桓子欲還,曰:「無及于鄭而勦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 後。」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德刑政事,典禮 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楚軍討鄭,怒其貳而哀其 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 也。二者立矣。又曰:「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 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 昧」,武之善經也。

臣按:此舉六事之目,下文歷說楚不易六事以充之,然是六者德、刑其大者也,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六者為治之要也。為國而有六者不可變易,則在我者有不可敵之具而在人者無以敵我矣。

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於邲,晉師敗績。潘黨曰:「君 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臣聞克敵必示子孫, 以無忘武功。」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夫 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 孫無忘其章。今我使二國,暴骨暴矣,觀兵以威諸侯, 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猶有晉在,焉得定功?」 所違民欲猶多,民何安焉?無德而強爭諸侯,何以和 眾?利人之幾,而安人之亂,以為己榮,何以豐財?《武》有 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

臣按:《武》有七德,楚子之言必有所本,蓋古語也。使凡天下之興兵動眾者皆必本於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焉,非此七者不舉,則天下之人惟恐上之不用武,師旅所至,民望之真如大旱之得雲霓矣。

成公十二年,劉子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 戎有受脤。」

臣按:祀所以交神明,戎所以衛國家,此二者國之大事也。

十有六年,楚子救鄭。子反入見申叔時,曰:「師其何如?」 對曰:「德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 詳以事神,義以建利,禮以順時,信以守物。民生厚而 德正,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求無不具,各知其極。故《詩》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