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2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十三卷目錄

 戎政總部藝文五

  諫伐燕疏         宋趙普

  又諫伐燕劄子        前人

  智誠知宜州制敕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      前人

  擬御試武舉策       陳師道

  諫北伐書          華嶽

  天輔六年詔        金太祖

  天會五年詔         太宗

  伐宋詔          元世祖

  平江漢頌         明宋濂

戎政典第十三卷

戎政總部藝文五

《諫伐燕疏》
宋·趙普

《武勝軍節度使臣趙普。右臣自二月中,伏睹》忽降使 臣差船糧草及詳教命,知取幽州。既奉指揮,尋行科 配,非時舉動,莫測因繇。爾後雖聽捷音,未聞成事,稍 稽剋復,俄及炎蒸。飛芻輓粟以猶繁,擐甲持戈而未 已。民疲師老,漸恐有之。臣自此月以來,轉增疑慮。潛 思陛下萬幾在念,百姓為心,聖略神功,舉無遺算。至 於平收浙右,力取山東,垂後代之英奇,雪前朝之憤 氣,四海咸歸於掌握,十年時致於雍熙,唯彼蕃戎,豈 為敵對?遷徙鳥舉,自古難得制之。前代聖帝明王,無 不置於化外,任其追逐,水草羈縻,弗絕而已。此際官 家,何須掛意?必是有人扶同諂佞,誑惑聰明,因舉不 急之兵,稍涉無名之議,非論曲直,但覺淹延。將成六 月之征,頗有千金之費,以茲忖度,深抱憂虞。竊念臣 雖寡智謀,粗親墳典,千古興亡之理,得自簡編;百王 善惡之徵,聞於經史。其閒禍淫福善,莫不如影隨形, 煥若丹青,明如日月,嘗為大訓,歷代寶之。臣讀《史記》, 見漢武帝時主父偃、徐樂、嚴安輩所上長書,及唐元 宗時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銷患害,立致昇 平。惟慮至尊未能留意,醫時救弊,無出於斯。又聞前 事為後事之師,古人是今人之則。據其年代,雖即不 同,量彼是非,必然無異。輒思抄錄,專具進呈。伏望聖 慈,特垂披覽,謹具逐件如後」云云。伏念臣謬以庸材, 叨居顯位。幸遇千年之運,深承二聖之知。從白屋而 上青霄,非繇智略;出卑僚而登極位,只是遭逢。恩私 何啻於車魚,報效不如於犬馬。粗懷性識,嘗積驚惶。 所恨者,齒髮衰殘,精神減耗,既不能獻謀闕下,又不 能效命軍前,惟有微誠,書章上奏。今者伏自朝廷大 興禁旅,遠伐山戎。驅百萬戶之生靈,咸當輦運;致數 十州之地土,半失耕桑。則何異為鼷鼠而發機,將明 珠而彈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只於得少之中,尢難 入手;更向失多之外,別有關心。前未見於便宜,可垂 詢於詳酌。臣又聞聖人不凝滯於物,見可而進,知難 而退,理有變通,情無拘執。故前所謂「事久則慮易,兵 久則變生」,臣之愚誠,深懼於此。秦始皇之拒諫,終累 子孫;漢武帝之回心,轉延「宗社,如忽遲晚,恐失機宜, 而況旬朔之閒,便為一月,竊慮內地,先困,邊庭荒涼。 外國則弓硬馬肥,轉難擒制;中國則民疲師老,應誤 指呼。臣今獨興沮眾之言,深負彌天之過,輒陳狂瞽, 抑有其繇。竊以暮景殘光,能餘幾日?酬恩報義,正在 今時。恐勞宵旰之憂,寧避僭踰之罪。虔希聖聽,早議 抽軍,聊為一縱之謀,別有萬全之策。」伏望皇帝陛下 安和寢膳,惠養疲羸,長令外戶不扃,永使邊烽罷警, 自然殊方慕化,率土歸仁。既四裔以來王,料契丹而 安往,又何必勞民動眾,賣犢買刀。有道之事易行,無 為之功最大。如斯弔伐,是又萬全。臣又竊料陛下非 次興兵,恐因偏聽,其奈人多獻佞,事久可徵。大凡小 輩,各務身謀,誰思國計,或承宣問,皆不實言。盡解欺 君,嘗憂敗事,得之則奸邪獲利,失之則社稷懷憂。昨 者直取幽州,未審誰為謀者,必無成算,俱是誑言。其 於虛實之閒,此際總應彰露。臣既不知頭主,無以指 射姓名,伏望官家尋其尢者,特正姦人之罪,免傷聖 主之明。所貴詐偽悛心,忠臣盡「力,共畏《三千》之法,同 堅八百之基。於此時欲吐肺腑,先寒毛髮,驚疑猶豫, 數日沈思。又念往哲臨終,尚能屍諫;微臣未死,何忍 面諛。明知逆耳之言,不是全身之計。但緣恩同卵翼, 命直鴻毛,將酬國士之知,豈比眾人之報。投荒棄市, 甘當此日之誅;竊祿偷安,不造來生之業。惟祈聖明, 特賜察量,更存」細微,別具劄子,冒犯冕旒。臣無任傾 心瀝懇,憂國忘家。涕泗徬徨,激切屏營之至。

《又諫伐燕劄子》
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