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2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曆五年,以興平、武功、扶風、天興隸神策軍,置北軍 獄。」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兵志》:「五年,復以興平、武 功、扶風、天興隸神策軍,朝廷不能遏。又用愛將劉希 暹為神策虞候,主不法,遂置北軍獄,募坊市不逞,誣 捕大姓沒產為賞,至有選舉旅寓而挾厚貲,多橫死 者。朝恩得罪死,以希暹代為神策軍使。是歲,希暹復 得罪,以朝恩舊校王駕鶴代將之。」

大曆六年置《肅戍軍》,又置「靜塞軍。」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六年春正 月戊寅。于鄜州之析城置肅戍軍。八月戊申。于輪臺 置靜塞軍。」

大曆七年,詔「諸道歲報軍數,又置永平軍。」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大曆七年 正月,「詔諸道軍數,每于歲冬申報。十二月辛未,滑州 置永平軍。」

按《冊府元龜》:「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丙辰,詔諸道軍數, 每年秋末冬首一申,春夏不須申。其官健逃亡,非承 正制敕,不得輒召募。」

大曆九年,置「義寧軍。」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大曆九年 六月,隴州華亭縣置義寧軍。

德宗建中二年移西京防秋兵鎮關東更汴宋軍名曰宣武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二年三月, 「移京西防秋兵九萬二千人。以鎮關東。」

按《通鑑綱目》:「二年正月,更汴宋軍名曰宣武。」

建中三年,以易定、滄州為「義武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三年五月,以 易、定、滄州為義武軍。」

建中四年,令節度、都團練、觀察使子弟出奴馬裝鎧 從征。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兵志》:神策軍使,德宗即 位,以白志貞代之。是時神策兵雖處內,而多以裨將 將兵征伐,往往有功。及李希烈反,河北盜且起,數出 禁軍征伐,神策之士多鬥死者。建中四年,下詔募兵, 以志貞為使,蒐補峻切。郭子儀之婿端王傅吳仲孺 殖貲累巨萬,以國家有急,不自安,請以子率奴馬從 軍,德宗喜甚,為官其子五品。志貞乃請節度、都團練、 觀察使與世嘗任者家,皆出子弟馬奴裝鎧助征授 宮,如仲孺子。于是豪富者緣為幸,而貧者苦之。神策 兵既發殆盡,志貞陰以市人補之,名隸籍而身居市 肆。及涇卒潰變,皆戢伏不出,帝遂出奔。初,段秀實見 禁兵寡弱,不足備非常,上疏曰:「天子萬乘,諸侯千,大 夫百,蓋以大制小,十制一也,尊君卑臣,彊幹弱枝之 道。今外有不庭之寇,內有梗命之臣,而禁兵不精,其 數削少,後有猝故,何以待之?猛虎所以百獸畏者,爪 牙也,爪牙廢,則狐豚特犬悉能為敵,願少留意。」至是 方以秀實言為然。及志貞等流貶,神策都虞候李晟 與其軍之他將,皆自飛《狐道》西兵赴難。遂為神策行 營節度。屯渭北。軍遂振。

貞元二年改神策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射生左右廂為殿前左右射生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兵志》,貞元二年,改神策 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特置監勾當左右神策軍,以 寵中官,而益置大將軍以下。又改殿前射生左右廂 曰殿前左右射生軍,亦置大將軍以下。

按:《資治通鑑》:二年八月初,上與李泌議復府兵,泌因 為上歷敘府兵自西魏以來興廢之由,且言:「府兵平 日皆安居田畝,每府有折衝領之,折衝以農隙教習 戰陳,國家有事徵發,則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參驗發 之。至所期處,將帥按閱,有教習不精者,罪其折衝,甚 者罪及刺史。軍還則賜勳加賞,便道罷之。行者近不」 踰時,遠不經歲。高宗以劉仁軌為洮河鎮守使以圖 吐蕃,於是始有久戍之役。武后以來,承平日久,府兵 浸墮,為人所賤,百姓恥之,至蒸熨手足,以避其役。又 牛仙客以積財得宰相,邊將效之。山東戍卒多齎繒 帛自隨,邊將誘之,寄於府庫。晝則苦役,夜繫地牢,利 其死而沒入其財。故自天寶以後,山東戍卒還者什 無二三,其殘虐如此,然未嘗有外叛內侮、殺帥自擅 者,誠以顧戀田園,恐累宗族故也。自開元之末,張說 始募長征兵,謂之彉騎,其後益為六軍。及李林甫為 相,奏「諸軍皆募人為之,兵不土著,又無宗族,不自重 惜,忘身徇利,禍亂遂生,至今為梗。」曏使府兵之法常 存不廢,安有如此下「陵上替之患哉!陛下思復府兵, 此乃社稷之福,太平有日矣。」上曰:「俟平河中,當與卿 議之。」九月丁亥,詔十六衛各置上將軍,以寵功臣。改 神策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殿前射生左右廂為殿 前左右射生軍,各置大將軍二人,將軍二人。

貞元三年改殿前左右射生軍為左右神威軍。李泌 議復府兵,又以西域人隸神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