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5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見告于天,知不告也。王者受命,質家先伐,文家先 正何?質家之天命己也,使己也,誅無道。今誅得為王, 故先伐。文家言天命已成,為王者乃得誅伐王者耳, 故先改正朔也。又改正朔者,文代其質也。文者先其 文,質者先其質,故《論語》曰:「予小子履,敢昭告于皇天 上帝。」此湯伐桀,告天,用夏家之法也。《詩》云:「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此言文王誅伐,故改號為周,易邑為京也, 明天著忠臣孝子之義也。湯親北面稱臣而事桀,不 忍相誅也。《禮》曰:「湯放桀,武伐紂時也。」《王法》天誅者,天 子自出者,以為王者乃天之所立,而欲謀危社稷,故 自出,重天命也。犯王法,使方伯誅之。《尚書》曰:「命予惟 恭行天之罰。」此所以言開自出伐有扈也。《王制》曰:「賜 之弓矢,乃得專征伐」,犯王誅者也。大夫將兵,出必不 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故但聞將軍令, 不聞君命也。明進退大夫也。《春秋傳》曰:「此受命于君, 如伐齊則還何?」大其不伐喪也。大夫以君命出,進退 在大夫也。天子遣將軍必於廟何?示不敢自專也。獨 於祖廟何?制法度者,祖也。《王制》曰:「受命于祖,受成于 學。」此言于祖廟,命遣之也。《王法》年,此受兵何?句疑有誤重, 不絕人嗣也。師行不必勝,故須其有世嗣。年六十歸 兵者何?不忍並鬥人父子也。《王制》曰:「六十不預服戎。」 又曰:「八十一子不從政,九十家不從政。父子之喪,三 年不從政。齊衰大功,三月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 一人不從政。」古者師出不踰時者,為怨思也。天道一 時生,一時養。人者,天之貴物也。踰時則內有怨女,外 有曠夫。《詩》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 霏。」《春秋》曰:「宋人取長葛。」《傳》曰:「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 久也。」王者有三年之喪,外裔有內侵伐之者,重天誅 為宗廟社稷也。《春秋傳》曰:「天王居于狄泉。」《傳》曰:「此未 三年,其稱天王何?著有天子也。」

黃憲外史

《三軍》

秦初作三軍,徵君上《秦王書》曰:「臣聞王之作三軍,竊 以為驟矣。夫諸侯撫千乘之國也,五年而修德,三年 而勤政,二年而修武,故功施有漸而民不勞。今百姓 未寧而遽作之,諸侯未盟而先動之,釁必壅于秦。昔 者文王以百里之壤,修令德而創王業,況千乘之大 國哉!夫文王之撫岐邑也,薄其賦稅,弛其刑罰,矜恤 鰥寡,懷保孤獨,扶植聾瞽,寧輯離散,必興之役,不及 貧弱;無赦之罪,不及子孫。仕有賢嗣則祿之,山澤之 利,有不貢則疏之,安則同其樂,患則同其憂,是以王 業隆而頌聲作,獄室空而不閉,田野密而相聞,市無 啼老,道無鬥民,和氣昭而四時寧,諸侯歸仁焉。」今賢 王治秦也,分祿于宗,解裘于士,賜食于左右,威暢于 弘農,罷築臺之役,納遠人之諫,慈惠而毅恭,彰彰甚 矣。然仁澤未霑于四境,紀法未布于一國,能使弘農 之民負堅荷銳于前,而不使舉秦之民抱饑寒之困 而驅馳也,是三軍之作,其三釁乎!昔晉文公納襄王 于周以示民義,伐原以示民信,大蒐于被廬以示民 禮,然後作三軍,伐曹、衛,出穀戍,釋宋圍,敗楚師于城 濮,遂霸諸侯。今欲用其民而去禮信,何三軍之作也? 賢王若修德而勤政,以保乂王室,苟王室可輔,則委 力以事之,而不為詘;王室之難成,則據秦以圖之,而 不為篡。何則?以同姓之賢王,而假臂于塗人,使諸侯 乘于蕃林之上,蟬飲蠶食,向西枝而流嘅也。當此之 時,秦之三軍,徒足以為諸侯資耳,安能重于秦哉?臣 之在秦,無所匡益,夙夜憂懼,懸心如鐘,進不得盡言 以規王,退不能豫謀而越眾,臣竊恥之。雖然,賢王親 草莽之疏,加不次之遇,臣敢不殫厥心以報賢王乎! 夫秦之所欲盟者晉也。以晉之彊而盟于秦,併力以 樹之,則諸侯之雄固已在秦矣。秦不盟晉,「是失諸侯 之雄也。臣聞之,諸侯同盟則聽于士;諸侯同勞則聽 于民;諸侯同德則聽于天。欲晉之盟秦,非臣不可也。 晉警方戢,臣將說其賢王以結秦之心,王勿以臣為 縱橫之士也。」王室凋薄,不能以德庇諸侯,諸侯亦不 能以力輔王室,故歷說四君而及秦、晉也。秦、晉能相 結以信,相樹以德,徼福于「文武成康,及我高文、武宣 之明烈,如是而作三軍,綏百姓,制諸侯,一海內,其孰 禦之?願王追治岐之政,紹居鎬之業,則漢之天下,非 特卜年八百而已,賢王其熟計焉!」秦王感悟,遂罷三 軍。

唐書

《兵志》

「古之有天下國家者,其興亡治亂,未始不以德,而自 戰國、秦、漢以來,鮮不以兵。」夫兵豈非重事哉!然其因 時制變,以苟利趨便,至於無所不為,而考其法制,雖 可用於一時,而不足施於後世者多矣。惟唐立府兵 之制,頗有足稱焉。蓋古者兵法起於井田,自周衰,王 制壞而不復。至於府兵,始一寓之於農,其居處、教養、 「畜材待事,動作休息,皆有節目,雖不能盡合古法,蓋 得其大意焉,此高祖、太宗之所以盛也。至其後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