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7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括,謂:舍我之長技,強所不能,何以取勝?吳玠謂「常以長技洞重甲于數百步外,使其衝突不能相及。」 觀二人言,則知中國技之所長者,誠在于射,然非教之有素而激勸之有方,則亦不能使之射遠入堅而洞重甲也。請于常時教閱之外,許邊將用种世衡《課吏民射法》,于過失之輕者、差役之冗者,以射中否為賞罰操縱,則人人自勵,皆精于射,而中國之兵無敵于天下矣。

張方平言于仁宗曰:「臣聞太祖訓齊諸軍,法制甚嚴。 軍人不得衣皂,豈有紅紫之服?蔥韭不得入營門,豈 知魚肉之味?每請月糧時,營在城西者即于城東支 營,在城東者即于城西給之,須令自負,以勞役之。今 則異矣。臣嘗入朝,見諸軍帥從卒,一例新紫羅衫、紅 羅把肚、白綾褲、絲鞋、青紗帽,拖長紳帶,鮮華爛然。計」 其所受,廩給不足一身之費。若有妻子,爭得不饑寒? 此軍情所以易動也。

臣按:軍情所以易動者,由其無恆心也。何也?蓋上之所以給予之者有限而下之所以用度者不貲,用度不貲則衣食不給,衣食不給則無恆心矣。用無恆心之人以待不可測之變,欲保其臨事不變難矣。宋太祖起自戎伍,熟知軍情,所以訓齊之者,其嚴如此,然不得衣紅紫可也,而亦不許衣皁及蔥韭,不得入營門則甚矣。無故不許群飲可也。

歐陽修言於仁宗曰:「數年以來,點兵不絕,然有點兵 之虛名而無得兵之實數。新集之兵,所在教習,追呼 上下,民不安居。主教者非將領之才,所教者無旗鼓 之節,往來州縣,愁嘆嗷嗷,既多多病小怯之人,又無 訓齊精練之法。此有教兵之虛名,而無訓乒之實藝 也。」

臣按:修此言切中時弊。

神宗元豐三年,詔樞密院曰:「唐《李靖兵法》,世無全書, 又官號、物名、稱謂不同,武人將佐多不能通其意。今 樞密院檢詳官校正,分類解釋,令今可行。」

臣按:行軍不可無陳,而陳法必有據依,自昔以來所傳者雖多,然皆以《八陳圖》為得其法,說者謂八陳始於黃帝,用之以破蚩尢於涿鹿,諸葛亮造《八陳圖》,于魚腹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桓溫見之曰「此常山蛇勢也。」 文武皆莫能識之,此即九軍陳法。隋韓擒虎得其法以授李靖,靖為六花陳以變九軍之法,大抵八陳即九軍,九軍者六陳也。宋蔡元定為《八陳圖說》,朱子謂其「分開方圖陳法不相混雜」 ,亦有取。而又嘗與之論陳法,元定曰:「譬如一箇十分雄壯人,與一箇四五分人廝打,雄壯的只有力,四五分的卻識相打法,對副雄壯的更不費力,只指點將去。這見得八陳之法有以寡敵眾之理,則訓練之間不可不知古人陳法」 也明矣。

哲宗元祐元年,司諫蘇轍言:「諸道禁軍,日夜按習武 藝,將兵皆早晚兩教,新募之士或終日不得休息。今 平居無事,朝夕虐之以教閱,使無遺力以治生事,衣 食殫盡,憔悴無聊,緩急安得其死請使禁軍除新募 未習之兵,其餘止一教。」朝請郎任公裕言:「軍中誦習 新法,愚懵者頗以為苦。夫射志于中,而擊刺格鬥期」 于勝,豈必盡能如法。

臣按:軍士之所以善戰,非但熟于技亦必養其力,非但養其力亦必得其心。苟于無事之時,未戰而先失其心、耗其力,一旦驅之以禦敵,心不在焉而氣力不足以繼之,彼雖熟于技而精于藝而不為我用,用之而不盡其心,亦安能成功哉?本朝之制每月三操而于極寒極暑之候皆停焉,其為法也,可謂得中矣。

蘇軾進策于其君,有所謂安萬民者,其別曰教戰守; 有所謂訓兵旅者,其別曰《倡勇敢》。教戰守之策曰「生 民之患在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 不見于今而將見于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 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 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 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習于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 使其心志安于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 賊之變,而民不至于驚潰。」及至後世,以去兵為王者 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數十年之後,甲兵 頓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 恐懼訛言,不戰而走。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樂,豢于游戲酒食之閒,其剛心 勇氣,消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是以區區之祿山,一 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 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 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 不然矣。天下固不免于用兵,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 近,而要以不能免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 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陳之節,役民之司盜者, 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于郡府,如古都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