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8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責之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 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 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虛實第六》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敵 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 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 飽能饑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 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 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 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 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 禦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 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 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 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 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 擊寡,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 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我所與戰者 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 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 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 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 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 數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故 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鬥。故策之而知得失之 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 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 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 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 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 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 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 月有死生。

《軍爭第七》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 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 迂其塗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 者也。故軍爭為利,眾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 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 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 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 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 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 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 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 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 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 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軍政》曰:「言不相聞,故 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 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 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 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 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 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 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故用兵之法,高 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 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九變第八》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 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 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 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 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通九 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慮」, 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 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 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 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 生可擒,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 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 也。

《行軍第九》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 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 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 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 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 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