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9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通鑑前編》云云。

十有五祀,西伯伐犬戎。

按:《通鑑前編》云云。

十有六祀,西伯伐密須。

按《通志》:文王問太公孰可伐?太公曰:「密須可。」管叔曰: 「其君強,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順;伐險 不伐易。」遂自阮徂共而及密須。密須之人自縛其君 而歸。

十有七祀,西伯伐耆。

按:《前編書大傳》曰:「一年斷虞芮之質,二年伐于,三年 伐密須,四年伐犬裔,五年伐耆,六年伐崇。」《史記》則明 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明年伐邘,明年 伐崇。今從《史記》。但《史記》係祖伊告紂之辭於「伐耆」之 下,非是。

十有八祀,西伯伐邘。

按:《通鑑前編》云云。

十有九祀,西伯伐崇,因作《豐邑》。

按《左傳》:「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 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

按《通志》:文王伐崇,言曰:「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 聽訟不矜,制祿不均,民力盡,不得衣食,予將征之。」乃 伐崇,令無殺人,無壞屋,無塞井,無伐木,無掠六畜,不 如令者不赦,三旬猶不降。於是勒兵攻滅之。

三十有二祀,「西伯《戡黎》。」

按《書經》,西伯既戡𥟖,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 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 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 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 今王其如台』?」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 「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于天。殷之即喪,指乃」 功,「不無戮于爾邦。」

蔡傳《西伯》,文王也。紂賜弓矢鈇鉞,使得專征伐。黎為不道,於是舉兵伐而勝之。祖伊知周德日盛,既已戡黎,紂惡不悛,勢必及殷,故恐懼奔告於王。大全朱子曰:「《西伯戡黎》,便是這個事,難判斷。觀《戡黎》大故逼近紂都了,豈有諸侯臣子而敢稱兵於天子之都乎?看來文王只是不伐紂耳,其他事亦都做了,如伐崇《戡黎》之類。若說文王終守臣節,何故伐崇?侯虎,只是後人因孔子『以服事殷』一句,遂委曲回護個文王,說教好看。殊不知孔子只是說文王不伐紂耳。」 或問:「西伯」,多指文王,惟陳少南、呂伯恭、薛季隆以為武王。吳才老亦曰:「乘黎」,恐是伐紂時事。按《書序》言「殷始咎周,周又乘黎」,則殷自此以前未嘗惡周也。殷始有惡周之心,而周又乘襲、戡勝,近畿之黎國,迫於王都,且見征伐,此祖伊所以恐而奔告於受曰:「天既訖我殷命。」曰「恐。」曰「奔告。」曰「訖我殷命」,則其事「『『勢亦且迫矣,恐非文王時事也。文王率殷之叛國以事紂,而孔子亦稱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為至德』。所謂『有事君之小心』者,正文王之事,孔子所以謂之至德也。當時征伐雖或有之,未必迫近於畿甸。然《史記》又謂『文王伐犬戎,伐密須,敗耆國』,耆即黎也,音相近,文王得專征伐,故伐之』。二說」未知孰是?曰:「此等無証據,可且缺之。」

按《大紀》,先是,亳有雀生,鸇史占之曰:「以小生大,威振 名昌。」紂愈輕肆,棄耆舊貴戚大臣商容、微子、微仲、箕 子、比干、膠鬲之徒不用,而用蜚廉、惡來。蜚廉者,孟戲 仲衍之裔孫,惡來其子也,俱以材力進,善諛好佞。賢 臣梅伯性忠直,數諫諍,紂怒,殺而醢之。有雷開者,阿 佞進諛言,紂賜金玉而封之,賞以夏田。或諫曰:「非時 也,君踐一日之苗,民失終歲之食,其可乎?殺之!園囿 汙池沛澤多,而虎豹犀象生焉。夷羊在牧,蜚鴻滿野, 山鳴河竭,天雨肉,雨石,兩日見。龜生毛,兔有角,女子 化為丈夫。宮中夜聞哭聲,而不見其人。黎侯近於王 畿,不恭王命,紂方日夜極意聲色,不知治也。」西伯發 戡黎,殷人大震。

按《通志》:太師、少師抱其祭器樂器奔周。內史向摯載 其圖法,亦奔周。武王問太公曰:「仁者賢者亡矣,商可 伐乎?」對曰:「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夏條可結, 冬冰可折,時難得而易失。」初,武王使人候商,報曰:「讒 勝良。」王曰:「未也。」又往報曰:「賢者出走。」王曰:「尚未也。」又 往報曰:「民不敢誹怨矣。」王曰:「嘻!」遽告太公。對曰:「刑勝 故也,其亂至矣。」武王東伐,至孟津,觀兵于商郊而還。 按《通鑑前編》:三十有一祀,周西伯東觀兵戡黎。

「商自武乙以來,復都河北,在今衛州之朝歌。而黎,今潞州之黎城。自潞至衛,計地三百餘里耳」 ,則黎乃商畿內侯國也。《西伯戡黎》,武王也。自史遷以伐耆為戡黎,係以祖伊之告,於是傳注皆以為文王,失之矣。孔子稱「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為至德。《傳》稱「文王率殷之叛國以事紂」 ,則戡黎之役,文王豈遽稱兵天子之畿乎?然則文王固嘗伐邘,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