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也。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 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聖棄 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朴 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 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 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 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 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 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元同矣。彼人含其 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 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 楊墨、師曠、工倕、離朱者,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 者也,法之所無用也。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 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 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 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 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 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 糧而趣之」,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跡接乎 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則是上好知之過也。 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何以知其然耶?夫 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鉤餌網罟罾 笱之知多,則魚亂於水矣。削格羅落,罝罘之知多,則 獸亂於澤矣。「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 則俗惑於辯矣。故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知。故天 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 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亂。故上悖 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惴耎之蟲, 肖翹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亂天下也,自 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役役之佞, 釋夫恬淡無為而悅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亂天下矣。
《適晉》漢·黃憲
徵君,適晉國之疆,匹驢小車四乘,徵君驅驢,左權御 之,七人以車,周岑陸續。後有寇追,續謂岑曰:「前無塵, 不能及矣。遇寇,吾與子何?」周岑曰:「命也。」既而寇至,欲 攀車而取笈,陸續告曰:「笈無贐,有夫子敝裘在也。」曰: 「何謂夫子?」曰:「汝南叔度。」曰:「非黃徵君與?」曰:「然。」曰:「則吾 不忍俘也。」反以囊金一斤為贐以饋之。受而陳謝。寇 去,周岑謂曰:「受之義乎?受而謝之,禮乎?」曰:「顛沛之間, 不能辨禮義也。姑受之以謝。」暮赴於關。徵君待而問 曰:「來何遲?」曰:「阻寇。」曰:「無傷乎?」曰:「賴子不傷也,且有饋。 寇饋不可謂贐。」「女受之乎?」曰:「非所殖而饋受,奚不為?」 贐者曰:「然。是誠非殖也。」朱儁曰:「吾聞寇以禦人,未嘗 以饋。若寇者饋人,是不禦也。雖然,充禦人之心,二子 其不免乎?彼以是心而猶饋,豈以為非殖也?且其所 饋者,以子饋乎?以名饋乎?抑饋以義乎?饋以義焉往 而不受?饋以名,胡可受也?若以子饋而受之,子亦無 報之云乎?受則必謝,子亦無揖之云乎?不報則受之 心不如饋也。不報而謝之,是感子以信,而應若以偽 也,殆不可與?」陸續曰:「於斯時也,彼以其饋至,亦惡測 其禦人之心乎?」孔子曰:「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焉保 其往也?今寇也不禦而饋,是以饋潔,奚而不受?卻饋 而受其潔,無乃自傷乎?受而報,禮也;受饋於寇而報 之,非禮也。不可報而謝之,夫奚偽?」徵君曰:「儁乎言,厲 而矯,可以揚乎治世;續乎言,婉而恕,可以免於亂邦。 吾其」試矣。
《修德》前人
徵君遊於呂梁,左權從之。徵君喟然曰:「壯哉,大禹之 治也!治於唐,崩於《春秋》,壞禹之功,亦晉邑之戾也。今 晉無大釁,諸侯不役,然而有晉之憂者,其漢室乎?夫 諸侯之傳國也,山不崩,水不涸,是謂載德之國;山不 再崩,水不再涸,是謂修德之國;水涸山崩而繼焉,是 謂載厲之國;山始崩,水始涸,是謂替德之國。」此山川 「之徵也。」晉王明惠而愛士,可以興業。然短於籌略,拙 於弘毅,故天下之士不能盡心於晉,吾又恐矣。雖然, 吾豈求辱於晉王乎?夫晉,天下之強國也,以晉王之 明而國尚儉,無鄭之寵族,故士亦樂為之用也。苟晉 王不於此時奮劍於叢臺之上以謀晉,則雖有恆山 大河之阻,井陘鴈門之固,亦烏足以強罷敝之晉哉! 夫明而不能籌者,難以料遠;惠而不能毅者,難以舉 大:是吾所以憂晉王也。吾嘗五難晉王,晉王五對而 無沮。以此而籌,則晉必為盟主,而王室亦有利焉。利 王室而主盟七國之諸侯,其晉文之業乎!是載德之 國,由今而始,由晉而興,東制齊、魯,西威秦、蜀,南服三 楚,中綏韓、魏,諸侯其「誰不盟?是吾之所以望晉王也。」 左權問曰:「黃巾之亂,孰能制之?」曰:「古之得天下而帝 者,其謀於草莽之初猶盜也。及其得一郡,拔一邑,傾 一城,秋毫無所攘,美女無所淫,從善而納策,順如崩 石,疾如厥流,然後知其為帝王之器也。今黃巾之眾, 淫毒海內,殘虐生民,天下共逐之,此特犬彘之雄耳, 孰不能制哉?權也。有烏獲、田詹之勇,是三軍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