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5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禁暴去惡,懲姦止亂而輔治者也。及天順三年,傳奉 英宗皇帝旨曰:「人命至重,死者不可復生。自天順三 年為始,每至霜降後,但有應決重囚,三法司奏請,會 多官從實審錄,庶不冤枉,永為定例。欽此。」蓋專指律, 秋後處決重囚,臨決之際,恐有冤抑,故令三法司會 審,即古帝舜欽恤大禹泣辜之心也,然恐強盜重情 不在其內。且強盜既該,不待時決,又何監至秋後處 決?況以強盜不分贓之多寡,情之輕重,俱監之至秋 後與眾囚一同會審。比及會審之時,十死七八。存者 監禁日久,翻易原情。能言者俱作矜疑,情雖重而不 決;柔懦者俱作無詞,情雖輕而行刑。及夫處決之際, 囚犯「至眾,或至日晚更深,人多不見,甚非刑人於市, 與眾棄之之意。且情犯有輕重,故行刑有遲速。」今常 若此,則自此終無決不待時之強盜矣。是強盜與鬥 毆殺人者為無異矣。況「辟以止辟,刑期無刑」,帝王之 盛也。強劇有犯,不時處決,則餘賊知警,是辟以止辟 之意也。蓋兵刑二事,每每相須,惡之小者,以刑治之 而有餘;惡至於大,雖兵加之而無益矣。

《治礦盜議》
王廷相

嘗觀民之為盜,有侵漁迫於外,饑寒迫於身,勢不得 已而為之者;亦有無賴惡少,不事生業,習於下流,得 已而為之者。是人也,豈其天性有異於人,惡生好死 而樂為之哉?良以上無美政,而因以失其良心;下無 法守,而漸以成夫偷俗故爾。是故古之明王,每急於 「安撫懷來」之實,以養其樂生之心;不懈於提撕警覺 「之令,以懾其放曠之氣,故風俗淳厚而盜警不作。」使 為治者不務乎安輯保育之勤,而惟事乎攻擊捕滅 之術,激而群聚不逞,弄兵潢池,雖布武宣威以成平 勦之功,而良民荼毒亦慘矣,豈為政之上策也哉?邇 者竊礦之兇俱已授首,未起之黨皆為寒心。此正平 定安輯之時,不宜深求過計,以激其反側而興其擾 攘也。何以言之?戡定亂略之後,而猶督捕之急,可以 致文吏承風悅上以立名,可以使捕者因之為姦,可 以致民不得其死者多,可以致故黨疑懼而不自安。 夫郡縣之吏,皆觀望於上司之意向而為之也。使一 城之剋而功賞之頓加,一策之得而顏色之遽及,由 是因以市譽,因以進秩,相效而起,奔赴恐後,伏劍率 眾,四搜於山澤萑葦之間,無虛日矣。嗟乎!盜賊橫行 之日為之,殊可以立功,而安定之後,實生煩擾耳。故 曰:「可以致文吏承風悅上以立名。」夫捕盜之令,雖出 於官府,而執兵驅捕,則藉於民快,此等小人,為利是 計。凡在上者於此為急,則刑罰清明,良惡區別,彼故 不得緣之為奸。一或偏重而惟賊之是得,則死生真 偽,由彼是任,指攀無辜,搜撿財產,肆行而無忌矣。故 曰「可以使捕者因之為姦。」夫禁盜所以安民也,盜得 其真,民斯民矣。風聞而捕者,無為盜之實,妄攀而捕 者,無可據之贓,挾讎而捕者,多所誣之罪,非以安之, 實以禍之矣。況鷹鸇狼虎之吏,惟欲多所捕獲,大張 聲勢,以要奇功。上司隔遠,一時不得躬訊,祇憑巧文, 不知欺蔽。真正之賊一,而良善之民十。犴狴如海,玉 石俱焚,貧弱之家無所控訴,豈不哀哉!故曰:「可以致 民不得其死者多。」夫治盜之要,殲其渠首,解宥黨與, 不直人心易安,亦且地方省事,此古今不易之道也。 今大寇既平,宜稍示休靜,而安餘黨。失此弗圖,更加 嚴治,則郡縣捕巡之吏,豈能一一斟酌事機,根連蔓 結,窮極瑕隙,激而成變。勢亦或有海翁之於鷗鳥,非 必畢羅彈射之加也,一有欲取之意,已駭翔而不下 矣,況靈於鷗者,而尢親觸其必死之機,有不駭而變 者乎?故曰:「可以致故黨,疑懼而不自安。」嗟乎!今山東 之所患者,「其勢兇志謬,未有大於礦徒者也。聚之,《則 千百成群,不敢逼捕;散之,則一夕解遁,莫可蹤跡》。」以 愚計言之,當以不治之法治之,則不期靖而自靖矣。 何以言之?此徒之所欲者礦而已。使洞無可入之隙, 彼何所利而為之?故首當責實於塞洞。凡塞洞之法 不一,有以泥塗於棘茨之上者,有以巨石加灰泥者, 有以堅築土壤者。此雖費工,可以經久,不得易開。今 之塞洞者,一切苟簡為之,惟填巨石於洞口,繼以小 石補罅而已。故礦徒之來,一時可開。彼知利可易得, 故風行電掣,三兩日夜,其事就矣。比及官府知而捕 之,彼已得利而散。故曰:「首當責實於塞洞。」夫今礦徒 多四方來者,必得近礦之家以「為住歇之處,斯蹤跡 隱蔽,糾聚可成。不然則易於敗露,彼烏敢肆然為之。」 故次當保察於近礦之民,使之十家為保,保有長;十 保為總,總有保正。使一保之中,各相覺察。但係面生 可疑之人,必要追求所來之自,使之不得潛避為姦。 有司仍委公平廉能之吏,不時巡察,以提撕警覺保 甲之眾。如此則礦徒既不得與近礦之民相緣為姦, 而礦洞又不得一時可以易開,則竊礦之心漸以自 阻,而捕治之吏可以不用矣。故曰:「次當保察於近礦 之民。」漢渤海多盜,郡吏不能平,宣帝拜龔遂治之,遂 曰:「民之為盜,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爾。」臣請有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