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7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不售、轉而易業者,皆放於利而怨者也。吾願以「求 仁」名子之齋,庶乎求之必得而無怨也。雖然,古之人 所以求仁者,不亦難乎?夫孔子之徒問仁者多矣,而 孔子所以告之者,豈一二言歟?然而猶曰「罕言」,豈不 以仁之道至矣,而言之不能盡歟?故凡孔子之所言 者,皆求仁之方也。若夫仁,則蓋未之嘗言。是故其徒 如由、賜者,雖曰升堂之士,至於仁,則終身莫之許也。 然則所謂「求之難」,不其然歟?學者試以吾言思之,以 究觀古之人所以求之之方,將必有得矣。

《反求齋記》
謝逸

李子作齋於廳事之北,求名於余,其名曰《反求》。李子 請曰:「願聞反求之義。」對曰:「子不聞楚國之盜者乎?楚 之盜曰『支貢者,行若無跡,語若無息,踰垣若鳥,穴土 若鼠,居於楚國人無夜不亡其物焉。國人心知其貢 也,而執之無狀,每亡物,必罵曰:『是必貢也,其如不可 執何』?居一日,貢語其鄰之子曰:『楚之盜不為寡矣。每 亡物必尤貢者,何也』』?」鄰之子曰:「子無怒國人尤己也。 子能為盜,故亡物者必尤子。子而不為盜,其誰尤子 哉?」貢曰:「是不難也,吾且闔戶不出矣。倘夜有亡物者, 亦將以尤貢,可乎?」是夜楚人撤衛釋禁,而國中無犬 吠之警。君子曰:「人不可不反求諸己也。仁所以愛人 者也,愛人不親,則反諸己。曰:仁未至也。智所以治人 者也,治人不治,則反諸己,曰『智未至也;敬所以禮人 者也,禮人不答,則反諸己,曰『敬未至也』。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諸己,而惟人之責,則與楚之盜日攘其物,而 怒人之尤己也何異哉?反求之義,其在斯乎』?」李子憮 然為間,曰:「命之矣。」李子名紱,字明服,余表弟也,又從 余,故告之以名齋之義,使歸而書諸壁焉。

《克齋記》
朱熹

性情之德,無所不備,而一言足以盡其妙,曰「仁」而已。 所以求仁者,蓋亦多術,而一言足以舉其要,曰「克己 復禮」而已。蓋仁也者,天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 所得以為心者也。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 是以未發之前,四德具焉,曰仁義禮智,而仁無不統; 已發之際,四端著焉,曰惻隱羞惡辭讓是非,而惻隱 之心無所不通。此仁之體用,所以涵育渾全,周流貫 徹,專一心之妙,而為眾善之長也。然人有是身,則有 耳目口鼻四肢之欲,而或不能無害夫仁。人既不仁, 則其所以滅天理而窮人欲者,蓋將無所不至。此君 子之學所以汲汲于求仁,而求仁之要,亦曰「去其所 以害仁者」而已。蓋非禮而視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 聽,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言且動焉,人欲之害仁也。」 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于是乎有以拔其本,塞 其源,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於一旦豁然,欲靜而 理純,則其胸中之所存者,豈不粹然天地生物之心, 而藹然其若陽春之溫哉!默而成之,固無一理之不 具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感而通焉,則無事之不得於 理,而無物之不被其愛矣。」嗚呼!此仁之為德,所以一 言而可以盡性情之妙,而其所以求之之要,則夫子 之所以告顏淵者,亦可謂一言而舉也歟!然自聖賢 既遠,此學不傳,及程氏兩先生出,而後學者始得復 聞其說,顧有志焉者或寡矣,若吾友會稽石君子重, 則聞其說而有志焉者也。故嘗以「克」名齋,而屬予記 之。予惟「克復」之云,雖若各為一事,其實天理人欲相 為消長,故克己者乃所以復禮,而非克己之外別有 復禮之功也。今子重擇於斯言,而獨以「克」名其室,則 其於所以求仁之要,又可謂知其要矣,是尚奚以予 言為哉?自今以往,必將因夫所知之要而盡其力,至 於造次顛沛之頃而無或怠焉,則夫所謂「仁」者,其必 盎然有所不能自已於心者矣。是又奚以予言為哉? 顧其所以見屬之勤,有不可以終無言者,因備論其 本末,而書以遺之。幸其朝夕見諸屋壁之間,而不忘 其所有事焉者,則亦庶乎求仁之一助云爾。乾道壬 辰月日,新安朱熹謹記。

《復齋記》
前人

昔者聖人作《易》,以擬陰陽之變,於陽之消於上而息 於下也。為卦曰「復。」復,反也,言陽之既往而來反也。夫 大德敦化而川流不窮,豈假夫既消之氣以為方息 之資也哉?亦見其絕於彼而生於此,而因以著往來 之象爾。唯人亦然,太和保合,善端無窮。所謂復者,非 曰追夫已放之心而還之,錄夫已棄之善而屬之也, 「亦曰:『不肆焉以騁於外,則本心全體即此而存。固然 之善,自有所不能已耳』。」嗚呼!聖人於《復》之卦,所以贊 其可見天地之心,而又以為德之本者,其不以此歟? 吾友黃君仲本以《復》名齋,而謁於予曰:「願得吾子之 言以書於壁,庶乎其有以目在之而不忘也。」予不敢 辭,而請其所名之意。仲本則語予曰:「吾之幼而學也, 家公授以程氏之書,讀之而有不得於其說者,則以 告,而願請益焉。」公曰:「『思之』。又問,則曰:『反諸爾之身以 求焉,可也。自吾之得是言也,居處必恭,執事必敬,其 與人也必忠。如是以求之,三年而後有得也。然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