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7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書處。

友于堂 在芮城縣南三十里從政里。晉大安中,縣 民李亨昆季所建。

澤州

鶴鳴堂 在州城東南,宣聖廟西五十步。金狀元李 俊民所居。內建「鶴鳴堂」,今廢。元忽必烈大王《徵書石 刻》存焉。

萬松堂 在陽城縣西北四十里伏虎山。宋刺史楊 庭秀《記》。

棣華堂 在陵川縣城內。郝氏同居堂,植棠於庭,以 篤兄弟,故名。今為「文忠公經祠」,歲久就圮,知縣黃國 燦同縣丞陳學先捐倡,邑士新之。

《河南通志》

開封府

「資善堂」 在府城元符觀南,仁宗肄業所也。

繼聖堂 在府治東。宋太宗習射之所。後宰相因真 宗臨幸,請以「繼聖」名其堂。

三槐堂 在仁和門外。宋兵部侍郎王祐手植三槐 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其後祐子旦果為相, 遂號三槐。王氏因建此堂,題其扁曰「三槐。」

歸德府

五老堂 在府城內。宋太子少師杜衍與禮部侍郎 王渙、司農卿畢世長、兵部郎中朱貫、駕部郎中馮平, 俱年八十餘,致仕,居鄉里,用白樂天「香山九老」故事, 作《五老堂》,賦詩唱酬,鄉人高之。於其卒也,因畫其像 祀焉。

彰德府

雙桂堂 在湯陰縣治東,元尚書許熙載故居。熙載 仲子有壬,季子有孚相繼登進士。其長子有恆構雙 桂堂以顯其親之教。

思賢堂 在湯陰縣治東。宋縣令陸志去後,民過志 所嘗舍者,必徘徊慕焉。後令張漸伯因名曰「思賢 雙堂」, 在鄴都南城北。《史》云:「高澄遇賊之時,文帝蓋 在此堂。」

「密。作堂 在華林園。堂周圍二十四架,以大船浮之 於水為激輪。其堂層層各異,下層刻木為七人,相對 列坐,一人彈琵琶,一人擊塞鼓,一人彈箜篌,一人搊 箏,一人振銅鈸,一人拍板,一人弄盤,並衣之以錦繡, 其節會進退俯仰,莫不中規。中層作佛堂三間,佛事 精麗。又作木僧七人,各長三尺,衣以繒綵。堂西南角, 一」僧手執香奩;東南角,一僧手執香爐而立。餘五僧 繞佛左轉行道。每至西南角,則執香奩僧以手拈香 授行道僧,僧舒手受香。復行至東南角,則執香爐僧 舒手受香於行道僧,僧乃舒手置香於爐中。遂至佛 前作禮,禮畢,整衣而行,周而復始,與人無異。上層亦 作佛堂,傍列菩薩,乃侍衛力士。佛座帳上,刻作「飛仙, 循環右轉,又刻畫紫雲,飛騰相映左轉,往來交錯,終 日不絕」,並黃門侍郎博陵崔士頤所製,奇巧機妙,自 古未有。

懷慶府

德威堂 在孟縣舊州治。宋文彥博嘗以司空判河 陽,後其子及甫亦知河陽,遂建此堂名取《書》「德威惟 畏」之義。

太師堂 在孟縣舊州治。宋文彥博以太師致仕,居 洛陽,子及甫適知河陽時迎養焉。府舍地鹵下濕,因 作堂以居,刻父二詩於石。

河南府

棠杕堂 在洛陽縣舊洛州治中。唐永徽初,賈敦頤 弟敦實前後為刺史,並有惠政,後人為建此堂。 「五知堂」 在府城內。慶曆中,任信拜樞密,歸休居洛, 建此堂。一曰知恩,二曰《知命》,三曰知足,四曰知道,五 曰《知幸》。

九老堂 在洛陽縣舊東都履道坊,唐白居易宅。同 時九老為尚齒之會。九老謂胡杲、吉旼、劉真台、鄭據、 盧慎、張渾、李元爽、僧如滿,并居易也。

耆英堂 在府城東,舊資聖院。宋文彥博留守西都, 慕唐九老,乃集洛中公卿大夫年德齊者為「耆英會」, 繪像堂中,凡十三人:文彥博、富弼、席汝言、王尚恭、趙 丙、劉几、馮行己、楚建中、王慎言、張問、張燾、王君貺、司 馬光也。

「報恩堂」 在洛川驛東,金留守強伸建,刻銘文於石, 願以死自效云。

壽堂 在嵩縣崇臺上。明洪武元年,指揮任亮守嵩, 因仁智亭舊基構堂,為讀書講藝之所,其址尚存。 燕居堂 在盧氏縣治東南。世傳孔子嘗至此,後人 建堂。

傳道堂 在盧氏縣治西北,有孔子、曾子塑像。 草堂 在陝州東郊,宋魏野居此,手植竹木,清泉環 繞,旁對雲山,景趣幽絕。鑿土袤丈,曰樂天洞。前為草 堂,彈琴其中,好事者多載酒肴從之遊。寇準訪野,野 以詩謝曰:「晝睡方濃向竹齋,柴門日午尚慵開。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