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1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御前寶,金鑄,文曰「御前之寶」,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寶,文》曰「書詔之寶」,凡書詔批答用之。

契丹寶,受契丹冊儀,符寶郎捧寶置御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天皇后稱制,群臣上 璽綬,冊承天皇太后儀。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坐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寶,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 授皇太子寶。」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銀鑄,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銀鑄,以印軍職制誥。

契丹樞密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密院」、「中書省」、 「漢人諸行宮都部署」印,並銀鑄,文不過六字以上,以 銀硃為色。

南北王以下內外百司印,並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稅 務以赤石為色。

杓窊印,杓窊,鷙鳥之總名,以為印鈕,取疾速之義。行 軍詔賜將帥用之。道宗賜耶律仁先鷹鈕印,即此。

宋璽印之制。

按《宋史輿服志》:「寶,秦制,天子有六璽,又有傳國璽,歷 代因之。唐改為寶,其制有八。五代亂離,或多亡失。周 廣順中,始造二寶,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一曰 『皇帝神寶』。太祖受禪,傳此二寶,又製大宋受命之寶。 太宗又別製承天受命之寶。是後諸帝嗣服,皆自為 一寶,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為文。凡上尊號,有司製』」 玉寶,則以所上尊號為文。寶用玉,篆文,廣四寸九分, 厚一寸二分,填以金盤龍鈕,係以暈錦大綬,赤小綬, 連玉環。玉檢高七寸,廣二寸四分,厚四分;玉斗方二 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皆飾以紅錦,金裝,裹以紅綿,加 紅羅泥金夾帊,納於小盝。盝以金裝。內設金床、暈錦 褥,飾以雜色玻璃、碧石、珊瑚、金精石、瑪瑙,又盝二重, 皆裝以金,覆以紅羅繡帊。載以腰輿及行馬,並飾以 金。又有香爐、寶子、香匙、灰匙、火箸、燭臺、燭刀,皆以金 為之。是所謂「緣寶法物」也。

印制。兩漢以後,人臣有金印、銀印、銅印。唐制,諸司皆 用銅印,宋因之。諸王及中書、門下印,方二寸一分,樞 密、宣徽、三司、尚書省諸司印,方二寸,唯尚書省印不 塗金,餘皆塗金。節度使印方一寸九分,塗金,餘印並 方一寸八分,唯觀察使塗金。諸王、節度、觀察使、州、府、 軍、監、縣印,皆有銅牌,長七寸五分,諸王廣一寸九分, 餘廣一寸八分。諸王、節度、觀察使牌,塗以金,刻文云: 「牌出印入,印出牌入。」其奉使出入,或本局無印者,皆 給「奉使印。」

太祖乾德三年詔鑄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使臺省寺監及開封府興元尹印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乾德三年,太祖 詔重鑄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使印。先是,舊印五代 所鑄,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鑄印官祝溫柔,自言其祖 思言,唐禮部鑄印官,世習繆篆,即《漢書藝文志》所謂 「屈曲纏繞,以模印章」者也。思言隨僖宗入蜀,子孫遂 為蜀人。自是臺、省、寺、監及開封府、興元尹印,悉令溫 柔重改鑄焉。

太宗雍熙元年詔頒漢南國王印文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雍熙元年詔新 除漢南國王錢俶印,宜以「漢南國為文。」

雍熙三年,改「六印」為寶。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天子有三印:一 曰「天下合同之印,中書奏覆狀、流內銓歷任三代狀 用之;二曰御前之印,樞密院宣命及諸司奏狀內用 之;三曰書詔之印」,翰林詔敕用之。皆鑄以金,又以鍮 石各鑄其一。雍熙三年,並改為寶,別鑄以金。舊六印 皆毀之。

雍熙四年,詔改「南陽國王印。」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雍熙四年,詔錢 俶新授南陽國王印,宜以「南陽國王之印為文。」

至道元年製皇太子寶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皇太子寶,至道 元年製皇太子受冊,金寶方二寸,厚五寸,係以朱組 大綬,連玉環,金斗,金檢長五寸,闊二寸,厚二分,裹以 紅綿,加紅羅泥金帊,納於小盝,盝以金裝,內設金床。 又盝二重,皆覆以紅羅銷金帊盝及腰輿、行馬皆銀 裝金塗,他法物皆銀為之,鈒花塗金。中興,寶龜鈕,金 塗」銀檢,上勒「皇太子寶」四字。金塗銀寶斗,黝漆盝三 重,並錦拓裏。外以金塗銀百花鳳葉子,五明裝鑰以 金鎖,載以黝漆腰輿行馬。

真宗   年作皇帝受命之寶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真宗即位,作「皇 帝受命寶」,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寶。」

咸平三年,賜「山前後百蠻王諾驅」印。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真宗咸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