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2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相同,但云:絲繩也,音護,古文無此字。按五紐繩 器也。罝,兔罟也。豈紉絲繩與兔罟相類,故同此音耶? 又馬永卿《嬾真子錄》云:漢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銘, 其一面曰「剛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勝,亦古制也。 蓋剛者,強也,卯者,劉也。正月佩之,尊國姓也,與陳湯 所謂強漢者同義。

《聽雨紀談》:古人私印,有曰「某氏圖書」,或曰「某人圖書 之記」,蓋用以識圖畫書籍,而其他則否。今人於私刻 印章概以圖書呼之,可謂誤矣。

《丹鉛總錄》:「元朝元貞十一年,木華黎曾孫碩德卒,其 妻出古玉印貨之。中丞崔彧、祕書丞楊桓辨其為傳 國璽,上之。」慎按:秦始皇之璽,一曰「皇帝壽昌」,一曰「既 壽永昌」,已傳疑有二矣。至朱梁亡,入於後唐,又唐主 存勖謀即位,魏州僧以傳國璽獻,遂即位。則後唐之 璽,蓋有二也。璽既有二,則必有一贗矣。是以今日既 曰「與潞王從珂同焚于洛陽之元武樓」矣,而他日段 義又得之,以為宋哲宗獻。今日既曰「入金與金哀宗 同焚于蔡州之幽蘭軒」矣,而翟朝宗又得之,以為宋 寧宗獻。若果贗而酷肖,則宋徽宗正衒名受欺者,又 何疑其「檢無螭,角無缺」,卻之不用,而別制定命寶邪? 贗跡在宋,屢敗露矣,而元之崔彧、楊桓,又何由得之 寡婦貨物而獻之?余意以為楊桓素工篆書,即著《六 書統》者,必桓私刻之,謀於崔彧而託名於碩德之妻 無疑。崔彧之意,欲迎合皇太妃以翊戴成宗,而為此 眩耀俗目而定其位耶?

焦氏筆。乘馬援拜伏波將軍,上書言:「臣所假伏波將 軍印文,伏字犬外嚮。又成皋令印,皋字從白下羊,丞 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縣長吏,印文不 同,非所以為信。」事下大司空,正郡國印章。今按「伏」旁 從大,能無外嚮之筆,皋非從羊,乃是諧聲之字。記《東 觀》者未有一言以辨之。印文職在司空,掌以少府,猶 或譌異,況於《香奩家記》,「銅龜私高平刻鵲瑞之章, 元暉奉虎兒」之字。私志姓字者,不可勝紀,其來久矣。 賢奕,古有稱金貂者,常侍,侍中插貂,以金為柱也。漢 稱金紫者,金印紫綬也。其後江左入銜,曰金紫光祿、 銀青光祿,猶此意也。唐所謂金紫者,紫衫金帶也,又 賜紫及金魚袋,後元復以金紫、銀青入銜,國初亦因 之。印在秦、漢,以為佩服之章,至六朝尚因之,故至小。 其丞相列侯不過寸餘,不以施奏牘也。唐用龜魚以 代印,而印用之奏牘矣。至明,而印之寸分加大矣。明 之所謂綬,非綬制也,芾也;其牙牌則以代印及龜魚 也。古王公列侯皆金印,丞相、將軍亦金印。今法,親王 金寶,一二品銀印,餘皆銅印。古印列侯存者多銅印, 人不能曉。所謂按古賜印外,許得自製銅木牙印,蓋 倣印製而為之,金銀印不能存,而銅獨得存故也。 古人於圖書書籍皆有印記,云「某人圖書」,今人遂以 其印呼為圖書,正猶碑記。碑銘,本謂刻記銘於碑也, 今遂以碑為文章之名,而莫之正矣。

《群碎錄》:「剛卯」,《王莽傳》:「剛卯長三寸,廣一寸四分,或用 金玉刻作兩行書,曰:『正月剛卯』」,又曰:「『疾日剛卯』。凡六 十六字。以正月卯日作此印佩之,以祓除不祥。」漢姓 劉,以劉字卯金刀,使金刀之利不得行也。《輿服志》:「長 一寸二分,方六分。」又云:剛卯,《漢志》莽禁之。金刀,莽所 鑄錢,後復禁之。

《太平清話》:鑄印官祝溫柔,自言祖思言,為唐禮部鑄 印官,世襲籕篆,即《漢藝文志》所謂「屈曲纏繞,以模印 章」者也。

劉無己遺余漢玉章,為陳壽卿印,當賜吾兒夢蓮作 字。長壽佛,蓮邦教主也。

《妮古錄》:「陸友仁得衛青古玉印,故著《印史》。」

《李少卿印》、「王通印」,皆銅鈕,瓦形,藏余處。

印。劉熙《釋名》:「印,信也,所以封物為驗也。言亦因封物 相印付也。」《漢舊儀》: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 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鄭松曰:「璽,印也。 古者印璽通名,諸侯王黃金璽,刻云某王之璽。」已後 尊卑有別。《公卿百官表》:相國、丞相、太尉、太傅、太師、太 保、前後左右將軍、大司空金印。武帝、宣帝、大司馬無 印。成帝初賜,哀帝去之,又復御史大夫,銀印。成帝更 名大司空,改金印。其次,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 印,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光祿大夫無。秩比六百 石以上,皆銅印。大夫、博士、御史、謁者郎無。其僕射、御 史、尚書尚符璽者,有印,比二百石以上。六百石、四百 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銅印,文曰印而不曰章,刻曰「某 官之印。」銅印,鼻鈕,但作鼻,不為虫獸之形。銀印,龜鈕, 黃金璽,橐駝鈕。天子璽方四寸,獨白玉螭虎鈕,大抵 佩印璽必佩綬也。

徐官《古今印史》:「予家藏一古銅印,龜鈕,其篆文曰『子 實』,甚古且拙,信非古人不能作,意其為漢物也。嘉定 一友,姓潘,名士英,字子實,因以此贈之。昔劉尚書號 鐵柯,偶得一古印,其文亦曰『鐵柯』」,往往有相同者。雖 然,印多相同,攷其世與其人則不同焉。夫印者,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