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8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便,命工如式為之,亦謂之撒扇。」

《先進遺風》李文正公東陽籍有清譽。有興化守者,公 門下士,以覲事至京,緘兩帕四扇,令從吏饋公。公曰: 「扇以染翰固可,但多帕奈何?」吏頓首於庭,乃啟緘取 扇而歸其帕。

《武進縣志》:肅皇時,歲大旱,有司竭誠以禱,就城隍廟 宿,夢神告之曰:「吾欲奏之上帝,而來禱之,人無足以 疏請者,必欲請之,須孫好天、張大扇、朱自量三人者 來。」遂於明日命役逼索此三人。至三日,一役因走渴, 少止於鄉之土神祠,有人先在焉。遲之,其人起向天 而呼曰:「好天,好天!」役徵其姓曰:「孫也。」乃挾以來。一役 在塗,遇一人蹇而行者,手持一紙扇,大倍於他扇者 三。役異之,問知其人張姓也,遂強之來。一役至一鄉 米肆中,有人來買米數升,肆中人收其米值而不即 與米。買米者詢其故,曰:「汝尚不知我朱自量乎?我稱 汝銀,汝量我米可也。」役乃持之偕來。三人既至,以從 未識長吏也,狀甚惶悚。令曰:「毋然,吾所以邀公等來 者,欲公等為吾邑請命耳。但未知公等平日所為盛 德若何?請語之。」孫姓者曰:「吾無他,但每日晨起拜天, 感其生物以長養吾儕也。故每瞻天,必稱之曰『好天』」, 人遂以「好天」號我。張姓者曰:「吾有疝疾,每患遺溺露 體,獲罪三光,故持一扇以蔽之,不敢褻天也。」人遂以 大扇呼我。朱姓者曰:「吾為小市以為人挾所有以易 所無,如人之金,我既衡其輕重,則我之粟,應聽其人 之淺滿。故人以自量」呼之。令曰:「是矣。」力請升臺祈禱, 三人止解叩頭流汗不輟。纔半日,而霖雨大降,一邑 沾足。

扇部雜錄

《太公六韜》: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名曰「禮將。」

《管子四時篇》:「夏以丙丁之日發五政,三曰令,禁扇去 笠。」

《淮南子人間訓》:「小人不知禍福之門戶,雖曲為之備, 何足以全其身?譬猶失火而鑿池,披裘而用扇也。」 《俶真訓》:「夫夏日之不披裘者,非愛之也,煖有餘於身 也;冬日之不用箑者,非簡之也,清有餘於適也。」 《春秋繁露》:「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起 也,故以龍致雨,以扇逐暑。」

《抱朴子外篇》:「風不輟則扇不用,日不出則燭不息。」 《開元天寶遺事》:袁光庭累典名藩,皆有異政。明皇謂 宰輔曰:「袁光庭性逐惡,如扇驅蚊蚋。」

《北戶錄》:端新州有鳥,類青鯢而嘴大,每作一聲,則有 蚊群出其口。土人云:「其翅堪為扇,惟辟蚊子。」

《避暑錄話》:鄭處誨《明皇雜錄》,記張曲江與李林甫爭 牛仙客實封,時方秋,上命高力士以白羽扇賜之,九 齡惶恐,作賦以獻,意若言明皇以忤旨將廢黜,故方 秋賜扇以見意。《新書》取載之本傳。據《曲江集賦序》云: 「開元二十四年盛夏,奉敕大將軍高力士賜宰相白 羽扇,九齡與焉。」則非秋賜,且通言宰相,則林甫亦在, 非獨為《曲江》而設也。所謂「縱秋氣之移奪,終感恩於 篋中」者,彼自知仙客之忤,而懼林甫之讒,故因致意 爾。不然,帝果將廢黜,而迫之以扇,不亟引退,猶獻賦 云云。乃是顧戀不忍去,託祈哀以幸苟容,尚何足為 《曲江》哉?此正君子進退大節,而一言之誤,遂使善惡 相反,不可不辨。乃知小說記事,苟非耳目所接,安可 輕書也?

《西溪叢語》:李商隱詩云:「何人書破蒲葵扇,記看南塘 移樹時。」蒲葵,棕櫚也。《晉陽秋》:謝太傅鄉人有罷中宿 縣詣安,安問歸資,答曰:「唯有五萬蒲葵扇。」安乃取其 中者執之,其價數倍。又:王羲之見老姥持六角扇賣 之,因書其扇各五字。老姥初有難色,羲之謂曰:「但云 右軍書以求百金。」姥從之。人競買之。乃二事誤用也。 《筍譜》:「筍皮扇,今江東人取苦竹筍皮厚可三分,磔開 一尺五寸,杉木為柄,漆紙飾緣,內書畫適意,止不受 彩耳。」

《研北雜志》:蒲葵扇,《唐韻》棕字注云:「蒲葵也,乃棕扇耳。」 《春風堂隨筆》:今世所用摺疊扇,亦名聚頭扇,吾鄉張 東海先生以為始於永樂間。予見南宋以來詩詞詠 聚扇者頗多,予收得楊妹子所寫絹扇面,摺痕尚存。 東坡謂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餘,合之止兩指許,正。 今摺扇,蓋自北宋已有之,倭人亦製為泥金面、烏竹 骨充貢。

《蜀志外紀》:李德裕畫《桐花鳳扇賦》序云:「成都夾岷江 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靈禽五色,小於元鳥,來 集桐花以飲朝露。及花落,則煙飛雨散,不知所往。有 名工繪於素扇,余戲作小賦,書其上。」按:此則用扇之 始也。今用扇一種,以青紙為地,畫人物花鳥於上,此 其遺製乎?

《豹隱紀談》:「夏至後一說云:『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菽園雜記》:「奉天門常御朝座後,內官持一小扇,金黃 絹以裹之。嘗聞一老將軍云:『非扇也。其名卓影辟邪, 永樂間外國所進。但聞其名,不知為何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