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2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相隨,非本家次比。」然則古人黏縫仍用糊,非膠也。又考竇𣳻《述書賦》自注云:「皇象寫《春秋》哀公上第二十九卷,其紙每一大幅有一縫線聯合之。」蓋皇象所用必幡紙,故可用線縫聯,此昔人所未知也。

唐人寫書紙

古人所用紙種類頗多,具見諸類書及文房四譜中,然不必是寫書之紙。《職官分紀》卷十五引韋述《集賢記》注云:「陳代有大建至德年所寫書卷,皆用短幅黄牒紙,齊、周書紙墨亦劣,隋代舊書最爲麗好,率用廣陵麻紙繕寫」云云。此可見六朝時寫書之紙代有不同。唐人寫書承隋代之舊,大率用蔴紙、籐紙。《唐書·藝文志》云:「集賢書院學士太府月給蜀郡蔴紙五千番。」《唐會要》卷三十五云:「大中四年二月集賢院奏,大中三年正月一日以後至年終寫完貯庫及塡闕書籍三百六十五卷,計用小蔴紙一萬一千七百七張。」又卷六十五云:「貞元三年八月祕書監劉太眞奏准貞元二年八月二日勅,當司權宜,停減諸色糧外,紙數内停減四萬六千張,伏請於停減四萬六千張内卻供蔴紙及書狀籐紙一萬張,添寫經籍。」《唐六典》卷九云:「集賢所寫,皆御本也。書有四部,分爲四庫。四庫之書,兩京各二本,共二萬五千九百六十一卷,皆以益州麻紙寫。」唐李濬《松窗雜錄》云:「内起居注,率以五十幅黃蔴紙爲一編。」就此諸書觀之,知用麻紙多於用籐紙者矣。又《六典》卷十祕書省有熟紙匠十人,卷二十六崇文館有熟紙匠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