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又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是故時無論古今,樂之形於聲者必不遠於人情,發言有美刺,聞聲有喜怒,皆足以覘人情之所好惡焉。元之雜劇,今之戲曲,非卽當時之樂乎?聞其聲以辨其詞,考其作者之時與地,知其情之所以動,心之所由起,則其爲何所感而發昭昭矣。蔡中郎之盲詞演而爲傳奇,是非雖謬於史,而說者謂爲薄倖王四而作,見《靜志居詩話》。然則盲詞俚曲,亦必有所爲而爲,患在後之人不知其本起,故聞其樂,不足以知其政耳。

今戲劇之所搬演,除東漢、《三國》、《水滸》、《說岳》、《封神》、《西游》諸戲外,尤以演《楊家將》者爲多,大約無慮數十本,而《四郎探母》、《李陵碑》、《紅羊洞》諸劇,以爲譚派鬚生所常演,尤盛行一時,雖婦人孺子,無不知有老令公、佘太君、楊六郎者。按其事蹟,率無中生有,與《宋史》及《續通鑑長編》等書多不合。清代學者不讀雜書,莫知其所自出,遂雜引史傳以正之,如翟灝、愈樾、李慈銘諸家,其所考證有是有非,終不能得其根柢。戲劇雖小道,而欲窮其正變,辨其譌謬,非精思博采不爲功。

余以爲楊業父子之名,在北宋本不甚著,今流俗之所傳說,必起於南渡之後。時經喪敗,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擾,痛國恥之不復,追惟靖康之禍,始於徽宗之約金攻遼,開門揖盜。因念當太宗之時,國家強盛,儻能重用楊無敵以取燕雲,則女眞蕞爾小夷,遠隔塞外,何敢侵陵上國。由是謳歌思慕,播在人口,而令公六郎父子之名,遂盛傳於民間。吾意當時必有評話小說之流,敷演楊家將故事,如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