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Sibu Congkan1085-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50-28.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一物所以外邊纔感中間便應如赤子入井之事感則仁

之理便應而惻𨼆之心於是乎形如過廟過朝之事感則

禮之理便應而恭敬之心於是乎形盖由其中間衆理渾

具各各分明故外𫟪所遇随感而應所以四端之發各有

靣貌之不同是以孟子析而爲四以示學者使知渾然全

體之中而粲然有條(⿱艹石)此則性之善可知矣然四端之未

發也所謂渾然全體無聲臭之可言無形𧰼之可見何以

知其粲然有條如此盖是理之可驗乃依然就他發處驗

得凢物必有本根性之理雖無形而端的之發最可驗故

由其惻隱所以必知其有仁由其羞惡所以必知其有義

由其恭敬所以必知其有禮由其是非所以必知其有智

使其本無是理於内則何以有是端於外由其有是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