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tate Council Gazette - 1991 - Issue 02.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5)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方针政策,关键在于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我国过去十年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共同结论。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如果我们不改革现行体制中的弊端,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也就不可能在剧烈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总之,不改革开放不行,改革开放不坚持正确的方向也不行。在今后的十年中,我们必须按照这样的认识,把改革开放事业更加健康地推向前进,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加强大的推动力。

(6)必须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国四十一年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客观经济规律的正确体现,全党同志务必时刻牢记,任何时候也不能偏离,努力避免经济生活中再次发生大的波折。为此,必须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安排上认真执行量力而行的原则,稳扎稳打,注意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的倾向。合理确定和安排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比例关系,保持全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各自的和相互间的基本平衡。既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止国民收入超分配,重新诱发通货膨胀。必须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把科学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7)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必须把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同发展我国经济、增强自力更生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必须长期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全面厉行节约,努力克服各个领域严重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勤俭办一切事业。

(8)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