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世谱/卷0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中山世谱
卷四
尚思绍王 尚巴志王
琉球国 蔡铎、蔡温等著
卷五

尚思绍王[编辑]

神号:君志真物。

童名及降诞不传。

父母及妃倶不传。

世子:尚巴志。其馀不传。

【《遗老传》有云:思绍之父名叫鲛川大主,乃叶壁人,移居于作敷间切新里村场天之地。遂娶大城按司之女,生一男一女:其男思绍也,女叫场天祝。思绍长成,移居于苗代村,当时之人称苗代大亲。苗代大亲通于佐敷村美里子之女,而生佐敷小按司。小按司即巴志也。又曰:美里大亲、平田大亲,其兄弟也云尔。然籍湮世远,虚实难辨。故遵世谱凡例之定规,不敢强记。是诚重伦阙疑之义也。阙疑之义,见于凡例《遗老说传》之条】

附纪[编辑]

思绍为人,资质纯厚;百性推戴,为佐敷按司。时会琉球分如鼎足,兵争不息。见其嫡子巴志英明神武,雄才盖世;诚有治世安民之能。遂令巴志立为佐敷按司,而自退养老。巴志果起义兵讨中山,奉父思绍为君,自能辅翼父王,发政施仁;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臣民皆悦,中山始安。

[编辑]

明永乐四年丙戌即位。

国相:王茂【茂任国相,兼长史事。仕至于尚巴志】

法司名氏不传。【当时之人,称法司职曰阿司多部;至明末,改称法司】

五年丁亥,尚思绍自称世子,遗三五良亹贡马及方物;别遣使,以武宁讣告。成祖命礼部赐祭赙,诏思绍嗣王爵,并给皮弁冠服。【此时成祖不遣使,止赐诏封之】

六年戊子,王遣阿勃吾斯等奉表贡方物,谢袭封恩。时山南王汪应祖亦遣使贡马,成祖各赐钞币。

七年己丑,王遣使贡方物,表贺万寿圣节。山南王汪应祖亦遣使贡马。成祖各赐衣币。

八年庚寅,王遣三五良亹等入贡,官生模都古等三人入国子监受学。时通事林佑本中国人,王启请赐冠带,成祖从之。时山南王汪应祖亦遣使,表贺万寿圣节。各赐如例。

是年冬,成祖赐琉球官生李杰等冬衣靴袜。

礼部尚书吕震曰:“昔唐太宗兴学校,新罗、百济皆遣子弟入学。当时仅闻给廪膳,未若今日赉予周备也。”成祖曰:“远方慕中国礼义,故遣子弟入学,必足于衣食,然后乐学。太祖高皇帝命资给之,著于令典。所谓曲成万物,而不遗者,安得违之?”

九年辛卯,王遣三五良亹等表贺元旦,偕王相之子怀得、寨官之子祖鲁古入监受学。给赐如例。又遣坤宜堪弥等贡马及方物,具疏言:“长史王茂辅翼有年,请陞王茂为国相,兼长史事。”又疏言:“长史程复,饶州人,辅臣祖察度四十馀年,勤诚不懈。今年八十有一,请命致仕,还其郷。”成祖悉许之。

时有人匿其方物,不尽贡者。监察御史廉得其实以闻。成祖曰:“此非国王意也。宥之。”由是,王又遣使谢恩及贡方物。成祖敕赐王钞及彩币。

十年壬辰,王遣使表贺元旦。山南王汪应祖亦遣使入贡,并表贺万寿圣节。

十一年癸巳,王两次遣使,奉表贡马,偕寨官子邬同、志久、周鲁毎等三人入监受学。时山南王汪应祖遣使贡马。成祖各赐钞及永乐钱。

是年,模都古等三人奏乞归省。成祖曰:“远人来学,诚美事;思亲而归,亦人情也。”命礼部厚赐衣币及钞,为道里费,以荣之。仍命兵部给驿传,留学者皆赐冬夏衣。

十二年甲午,王遣使表贺元旦。又遗三五良亹等贡马及方物。赐钞币如例。

时皇太子赐琉球官生益智毎等二人罗布衣各一袭,及襕衫、靴袜、衾褥、帷帐。从人皆有赐。成祖赐邬同、志久等三人衣钞。

十三年乙未,王及山北王攀安知倶各遣使贡方物;世子巴志亦遗宜是结制,贡马及方物。成祖各赐文绮三十表里。

本年,成祖遣行人陈季芳等,赍诏至国,封山南王世子他鲁毎为山南王。

先是,山南王承察度,无嗣。临终,遗命从弟汪应祖以摄国事。永乐二年,汪应祖受封于朝。其兄达勃期心甚痴之。永乐十二年,谋弑应祖纂位。【汪应祖在位十一年】各寨官并诸按司合兵诛达勃期,推应祖之长子他鲁毎摄国事。于是他鲁毎表请袭封。成祖遣使来封,并赐诰命、冠服,及钞一万五千锭。

十四年丙申,王遣三五良亹等贡马及方物,兼谢使臣不谨之罪。先是,王所遣直佳鲁犯法坐诛。成祖敕论王曰:“此王所遣直佳鲁等来京,朕优待之。及还,至福建,乃肆狂悖,擅夺海舶;杀死官军,殴伤中官,夺其衣物。直佳鲁首罪,当寘大辟,已命法司如律。其阿勃马结制等六十七人,与之同悪,罪亦当死。眷王忠诚,特遣归,俾王自治。自今遣使,宜戒约之,母犯朝宪。”

本年,王遣使奉表贡马。山南王他鲁毎亦遗使入贡,谢袭封恩。

本年,山北王攀安知为中山所灭。

先是,攀安知自恃武勇,淫虐无道。其臣名平原,本部人,勇力极强。其馀军士,皆勇刚骁健之人。亦其城池甚系险阻,尤难攻撃。由是骄傲日盛,常有呑中山之意。自受封于朝以来,矜肆益甚。与平原议攻中山,毎日整顿兵马。

时中山王尚思绍,抚民以徳,施政以仁。羽地按司率兵来降,告急曰:“山北王作乱,请先动兵。若迟悮,悔之无及。”言未毕,国头按司、名护按司亦率兵来投,报说如此。王命世子巴志急整军马,往征山北。巴志奉旨,便将浦添按司、越来按司、读谷山按司、名护按司、羽地按司、国头按司六路军马,分队先往。随后官军大发,前至寒汀那港,拥兵渡江。攀安知原是武勇之人,兼有平原等协力督军,防备甚密。巴志催兵攻城,城上放箭如雨,不可进攻。浦添按司大叫曰:“忠臣委身于国家,视死如归。岂可拱手而送日乎!”言毕,奋勇先进。诸军亦争先攻撃。奈北军恃固,兼得骁健之兵相助守城。攻战数日,城不陷。巴志曰:“攀安知淫虐无道,虽有千军,实非心服。其臣平原,有勇无谋,亦是贪欲之人。以计破之,何难之有!”遂召羽地按司等问其地势。羽地按司曰:“此城三面皆险阻,难急攻破。而坤方尤系险阻。料是此处必怠于防备。”巴志大喜,令一人辨给者,从坤方处乘夜入城,里把币帛,赠平原,并以利害说之,以为内应。次日,平原告攀安知曰:“久不出战,敌军必以我为怯。请王与臣更番出战,敌必败矣。”攀安知从之,命平原守城,自率军先出。巴志见北军出城来,急传令:“从坤方险阻处,分军攻入。”却催军兵,从平坦处迎敌。攀安知武艺绝伦,奋勇冲杀,官军败走。攀安知赶追间,忽见城中火起冲天。攀安知大惊,急慌返兵入城。平原提刀来迎,大叱曰:“汝既无道,我降于中山。”攀安知大怒,战不数合,斫为两段。始知平原心变作叛,悔之无及。只见官军争先攻入,如天摧地塌,无力可御。时城中有一灵石,攀安知常拜为神石。此日智尽力穷,叱其石曰:“予今死,汝岂独生!”挥剑劈石,自刎而亡。由是山北复归中山。【至今神石尚存,而有十字劈开之迹。剑名“千代金丸”,沈在于重间河。后叶壁人获之。又:城门外一大石上有王所乘马蹄之迹。皆山北古迹也】

附 山北王:

今归仁【在位年数不详】

怕尼芝【在位年数不详】

【在位五年】

攀安知【在位二十一年】

起元延祐年间,尽明永乐四年丙戌。凡四主,历九十馀年。

十五年丁酉,王及世子尚巴志并山南王他鲁毎,倶各遣使入贡。赐赉甚厚。

十六年戊戌,王两次遣使贡方物。成祖赐使者冠带、钞币有差。

十七年己亥,王三次遗使,贡马及方物。

十八年庚子,遣使者佳期巴那、通事梁复等到暹罗国,以行通交之礼。【本国与暹罗相通最久,往来无数。故不悉记焉】

十九年辛丑薨。在位十六年。寿不传。

尚巴志王[编辑]

神号:势治高真物【童名不传】明洪武五年壬子降诞。

父:尚思绍王

母不传。

【名号不传】

王有数男:

第二子曰尚忠。

次曰金福。

次曰布里。

次曰泰久。

其馀不传。

附纪[编辑]

巴志生得身体极小,长不满五尺,故俗皆呼佐敷小按司。其幼年尝游于与那原,令铁匠造剑。匠人急造农器,造剑甚迟。巴志屡往问求,匠人佯为造剑之状,巴志还则止。渐渐锻錬,三年而后成。巴志得此剑,一日驾舟游。忽然大鳄翻浪跃来,舟几覆沈。巴志按剑而立,鳄鱼畏退,不敢侵。

时有异国商船装载铁块,在与那原贸易,皆见其剑而要之。终以满船所载之铁买之。巴志得铁许多,散给百姓,令造农器。百姓感服。

巴志为人,胆大志高,雄才盖世。洪武二十五年,岁二十一。父思绍谓巴志曰:“昔玉城王失徳废政,国分为三,势如鼎足。自尔而后,殆及百年,兵战不息,生民涂炭,未有若此时之甚者也。吾见当时诸按司,虽各据兵柄,皆守戸之犬,不足与有为也。今之世,惟汝一人可以有为。汝能代吾为佐敷按司,拯民于水火中,吾愿足矣。”巴志喟然叹曰:“惟命是从。”即续父为佐敷按司,调练兵马。

岛添大里按司召群臣曰:“今诸按司,皆不足惧。惟佐敷按司之子巴志,英明神武,有擎天之翼。今续父领佐敷,吾甚惧焉。况吾与巴志不睦,如之何则可乎?”言未毕,喊声大起,巴志早已领兵来攻。大里按司大惊,催兵拒御。奈巴志希世英雄,兼多勇健之兵,无力可御,竟为巴志所灭。

巴志得大里等处,威名大振。时乃中山武宁王,坏覆先君之典刑,臣民遁隐。诸按司相谓曰:“巴志得大里,而地与首里甚近。今王失徳,祸不远矣。”各散隐不朝。巴志谓诸臣曰:“琉球自开辟以来,一王治世。山南、山北,皆假王也。今中山王失徳废政,何时得平二山,而致一统之治乎?”诸臣皆曰:“武宁王失徳,国势日衰。山南、山北强暴益甚。由此观之,武宁王非救民之主,乃伤国之螟虫也。请先伐中山,以建基业;然后平二山,以安社稷。是万民之幸,天理之顺也。”巴志便领大兵来问其罪。武宁慌忙催军拒御。时诸按司闭戸高枕,曾莫之救。武宁悔之无及,出城伏罪。诸按司推巴志为君。巴志固辞,奉父思绍为君。自能翼辅父王,兴政理治。臣民及诸按司皆服。后灭山北,遂平山南,以致一统之治。

[编辑]

明永乐二十年壬寅即位。

国相:

王茂【在职年月不详】

怀机【宣徳初,怀机续王茂任国相,仕至尚金福代。当时之人尊怀机,称国公。】

法司:模都古【其馀不传】

本年,遣第二子尚忠监守山北。夫山北城,离首里远,【城在今归仁】地系险阻,人亦骁健。恐其山北复恃崄岨而生变也,故令尚忠监守,以拒变乱。因称之曰今归仁王子。

本年,遣使表贺元旦,又遣使贡方物。【时未以思绍讣告】

二十一年癸卯,遣使奉表贡方物。【尚未讣告】

二十二年甲辰春,遣使以父王思绍讣闻于朝。成祖命礼部,遣行人周彝赍敕至国,赐祭赙以布帛。

本年,命辅臣创建下天妃庙。【杜公录云:“天尊庙,昔闽人移居中山者,创建庙祠,为国祈福。”以此考之,上天妃庙、龙王殿,亦此时建之欤。叉曰:龙王殿,旧是建在于三重城。经历既久,移建于唐荣。上天妃庙前矣】

明洪煕元年乙巳,仁宗登极,改元洪煕。世子巴志未知改元,遣使表贺成祖万寿圣节,贡马及方物。时仁宗遣中官柴山赍敕至国,封世子巴志为中山王,仍赐冠带、袭衣、文绮。由是本国始知改元。敕曰:


昔我皇考太宗文皇帝,躬膺天命,统御万方;恩施均一,远近归仁。尔父琉球国中山王思绍,总明贤达,茂笃忠诚;敬天事大,益久弗懈。我皇考良用褒嘉。今朕纉承大统,念尔父没已久,尔其嫡子,宜俾承续。特遣内官柴山赍敕命,尔嗣琉球国中山王。尔尚立孝立忠,恪守藩服;修徳务善,以福国人。斯爵录之荣,延于无穷;尚其祇承,无怠无忽。故兹敕谕。


本年,先已遣阿蒲察度等贡马及方物。阿蒲察度归言仁宗崩,宣宗登极,改元宣徳。由是,王遣王舅模都古、长史郑义才、使者实达鲁等,随内官柴山至京,贡方物,谢袭封恩,并进香长陵。【长陵,仁宗陵名】附奏曰:“臣祖父,昔蒙朝廷大恩,封王爵,赐皮弁冠服。洪煕元年,臣奉诏袭爵。蒙仁宗皇帝已赐冠带,而皮弁冠服未蒙颁赐。请恩赐之。”宣宗谓礼部尚书胡濙曰:“远人归诚,固是美事。特赐冠服,亦表异恩。古人言:‘招携以礼,怀远以徳。’朕与卿等尤当念之。”卒命礼部稽定制,制以赐之。时郑义才又具呈言:“海舟经年,被海风坏。臣等附内官柴山舟得达。乞赐一舟归国,且便朝贡。”宣宗命工部给之。

宣徳元年丙午,王遣佳期巴那等,表贺宣宗登极,贡马及方物。宣宗赐袭衣靴袜有差。

本年,王遣阿蒲察都等奉表贡方物。赏赐有差。

二年丁未,王两遣使贡方物。时山南王他鲁毎亦遣使,进香于仁宗长陵。

本年夏,宣宗遣内官柴山赍敕至国,赐王皮弁冠服、妃彩币等物。敕曰:


今遣内官柴山,前来赐尔皮弁冠服,并赍铜钱,收买生漆,及各色磨刀石。敕至,尔即领价收买,交付柴山进来。故谕。


三年戊申,王遣长史郑义才等贡马及方物,谢赐皮弁海舟。宣宗赐义才等冠带及金织、纻丝、袭衣。馀皆给素纻、袭衣。时宣宗以王朝贡弥谨,赐王敕及纻丝、纱罗、锦缎,以劳之。

本年,王命辅臣创建国门,榜曰“中山”。【旧记云:“中山”二字,内官柴山进以为额】

本年,王遣长史梁囘等贡方物,谢恩。

四年己酉,王遣使表贺万寿圣节,进方物。又两次遣使,贡马及方物。时山南王他鲁毎亦两遣使入贡。倶赐宴及钞币。且命山南王使者,赍敕及钞绢,归赐其王。

本年,山南王他鲁毎为中山所灭。

先是,他鲁毎受封于朝,骄心稍动。其后奢侈日加,常拒忠諌,宴游是好,不务政事。臣民怨之,诸按司不朝。他鲁毎发兵问罪,诸按司畏惧,多投中山。他鲁毎怒曰:“贼奴与巴志同谋倡乱,不悉诛灭,吾怒不息。”遂传军令,聚整兵马。山南騒动,事闻于中山。巴志曰:“时至矣。”遂自率四方按司,亲往征之。山南百姓,喜跃拜迎。他鲁毎益怒,率军出战,大败而走。将入门,时城上放箭,闭门拒御。他鲁毎前后受敌,无力可施,被虏伏诛。由是琉球复归一统。

【《遗老传》云:中山王巴志有金彩围屏,妆饰甚美。他鲁毎要之不止。巴志曰:“吾闻大里有泉,名呼喜汀志川泉。以此换之,如何?”他鲁毎嘉换之。原来是泉涌得极大,大里等处百姓皆引此泉为耕。巴志得泉,惟从己者与之;不从者,不许用之。由是百姓暗从中山者不可胜数。时他鲁毎不务政事,游戏无度。臣民及诸按司皆怨之,卒为巴志所灭云】  

附 山南王:

大里【在位年数不详】

承察度【在位年数不详】

汪应祖【在位十一年】

他鲁毎【在位二十五年】

起元延祐年间,尽明宣徳四年己酉。凡四主,历一百馀年。

五年庚戌,王遣使贡马及方物,并具奏言:


我琉球国分为三者,百有馀年,战无止时,臣民涂炭。臣巴志不堪悲叹。为此发兵,北诛攀安知,南讨他鲁毎。今归大平,万民安生。伏愿陛下圣鉴。


宣宗赐诏,特嘉其功。诏曰:


尔琉球国分为鼎足,人民涂炭,百有馀年。比尔义兵,复致太平,是朕素意。自今以后,慎终如始,永绥海邦,子孙保之。钦哉。故谕。


本年,内官柴山、副使阮某赍敕至国,赐王尚姓,并金织、纻丝、纱罗、绒锦。

先是,宣徳三年,长史郑义才在京。时宣宗以王朝贡弥谨之故,深嘉其忠,命内官柴山赍敕前往劳之。奈何迟延。迄于本年,而才至国,赐王如命。时柴山损资,建寺于我国,名曰大安禅寺,并自立碑记。【景泰七年丙子,泰久王铸钟悬寺。然寺建何地,今不可考。柴山碑记云:“宣徳五年,正使柴山奉命远造东夷。东夷之地,离闽南数万馀里。舟行累日,山岸无分。茫茫之际,蛟龙涌万丈之波,巨鳞涨冯夷之水;风涛上下,卷雪翻蓝,险衅不可胜纪。天风一作烟雾,忽蒙潮澜;渀湃波涛之声,振于宇宙。三军心骇,呼佛号天。顷之,忽有神光,大如星斗,高挂危樯之上。耿焕昭明,如有所慰。然后众心皆喜,相率而言曰:‘此乃龙天之庇,神佛之光矣,何以至是哉?是咸赖我公崇佛好善,忠孝仁徳之所致也。’迨夫波涛一息,河汉昭明,则见南北之峰,远相迎卫。迅风顺渡,不崇朝而抵岸焉。既而奉公之暇,上择冈陵,下相崖谷。愿得龙盘虎据之地,以为安奉佛光之所,庶几以答扶危之恵。于是掬水闻香,得其地于海岸之南。山环水深,路转林密;四顾清芬,颇类双林之景。遂辟山为地,引水为池。救之陾陾,筑之登登。成百堵之室,辟四达之衢。中建九莲座,金容于上,供南方丙丁火徳于前。累石引泉,凿井于后。命有道之僧董临其事。内列花卉,外广椿松。远呑山光,平浥滩瀬。使巣居穴处者,皆得以睹其光焉。此酬功报徳者之所为也。且东夷与佛国为邻,其圣迹海灵锺秀者,有素矣。此寺宇之建,相传万世无穷,良有以。夫建寺者谁?天朝钦命正使柴公也。”】


六年辛亥,王遣使贡方物;又遣使贡马及金银器皿,谢遣柴山赐锦币。

七年壬子,王遣漫泰来结制等入贡。漫泰来结制,具呈言:“来舟损坏,乞赐一舟归。”宣宗命工部给之。

是年,王遣使入贡者凡四。宴赉如例。

八年癸丑,宣宗遣内官柴山赍敕至国,赐王衣服文绮以劳之。时柴山复自捐资,建阁于我国,名曰千佛灵阁,并立碑记。

【阁建何地,亦不可考焉。柴山碑记云:“粤自大明开基,混一六合。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声教讫于四海。凡在远方之国,莫不捧琛执帛而来贡焉。时东夷,遁居东海之东,阻中华数万馀里。水有蛟龙之虞,风涛之悍;陆有丘陆之险,崖谷之危。无县郭之立,无丞尉之官;汗樽抔饮,尽其俗也。虽然,亦屡贡所产于朝。永乐之间,亦常纳其贡焉。洪煕纪年之初,遣正使柴山,曁给使中、行人等官,奉敕褒封王爵,颁赐冠冕。仍遣祭前王,使其知尊君亲上之道,笃仁义礼乐之本。天朝之恩,无以加矣。当今圣人,继登龙驭,率由旧章。宣徳二年,复遣正使山独掌其事,莅临以询之。则见其王钦己于上,王相布政于下。其俗皆循礼法,煕煕如也。宣徳三年,本国遣使,归贡于朝。迨夫五年,正使山复承敕来,兹重宣圣化。淮海往还,沧波万顷;舟檝之虞,风涛之患;朝夕艰辛,惟天是赖。恩无以表良心。遂三军垦地营基建立佛寺,名之曰大安。一以资思育之勤,一以化诸夷之善。寺卒既成,六年卒事复命。迨宣徳八年,岁在癸丑,天朝甚嘉忠孝,特敕福建方伯大臣重造宝船,颁赐衣服、文物以劳之,日夜栖迹海洋之间。三军有安全之欢,四际息风涛之患。或夜见神光,或朝临瑞气。此天地龙神护佑之功,何其至欤?于是重修弘仁普济之宫,引泉凿井,于宫之南,鼎造大安千佛灵阁。凡在诸夷,莫不向化。宝阁既成,佛光严整。八月秋分,又有白龙高挂,以应其祥。此嘉祥之兆,良有自也。遂立碑记,以纪其事,使万世之下闻而知者,咸仰天朝徳化之盛,而同趾美于前人。因书为记。建阁者:故柴山云。”】

本年,王遣使入贡者凡二。宴赉如例。

九年甲寅,王遣使贡马及方物。中道遇风,先后至闽。已又遣长史梁求保等,谢赐衣服、海舟。宣宗赐使者币有差。仍命赍敕及币,归赐王。

十年乙卯,王遣长史梁求保、通事李敬等谢恩贡方物。礼部尚书胡濙奏曰:“此奉旨,节一切冗费,以安军民。今四裔使臣,动以百数,沿途疲于供给。宜敕诸路总兵官,并都、布、按三司,继今审其来者量,遣正副使、从人十二人赴京,馀悉留彼处,给待为例。”宣宗从之。【本国贡使以二十人入京,自此而始】

明正统元年丙辰,英宗登极,改元正统。时王适遣伍是坚等贡方物。英宗颁赐敕及《大统暦》并白金彩币,令伍是坚赍囘赐王。敕曰:


我国家,统有天下,薄海内外,罔不臣服。列圣相承,无间远近,一视同仁。尔为国东藩,世修职贡,益永益虔。王遣使来朝,贡马及方物,礼意勤至。朕嗣承祖宗大宝,期与四海群生,同乐雍煕。矧王笃于事大,良可嘉尚。使者还,特赐王及妃白金彩币,以答远意。王其钦崇天道,仁恤有民,永保藩邦,以副朕望。钦哉。故谕。


本年,王遣阿普尼是、通事郑长等谢恩贡方物。

本年,王再遣使贡马及方物。使者至福建止,具贡物以闻。其自携螺壳九十,海巴五万八千,失于自陈。有司以漏报没入,使者吁请给值。英宗谓礼部曰:“海巴、螺壳,远人资以货殖。取之奚用?”命悉还之,仍著为令。

二年丁巳,王遣陪臣义鲁结制、梁振等贡马及方物,附奏曰:“本国各官冠服,皆国初所赐,年久朽敝。乞更赐之。”又言:“本国遵奉正朔,而海道险阻。受暦之使,或半载,或一载,方返不便。”英宗命礼部议。礼部奏曰:“冠贩,本国可依原制造用。《大统暦》,令福建布政司给与之。”英宗从之。礼部又奏:“琉球国贡马矮小,宜令选高大者充贡。”英宗曰:“远人慕义入贡,不必计物优劣。”

本年,王遣通事梁徳、使者仲步马结制等往瓜哇国,行通交之礼。

三年戊午,王遣义鲁结制等贡马及方物。赐币有差。

四年己未,王遣长史梁求保都、通事蔡让、使者杨勃布耶等贡方物,表贺登极;又遣阿普礼是、通事程鹏等入贡。赐宴币如例。

先是,本国使臣并从人,兵二百馀人,于福建停憩。除日给廪米外,其茶、咸、酰、醤等物,出于里甲,相沿有例。此时,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成规,具疏改例。止日给廪米。一切费,悉罢之。

本年四月二十日薨。在位十八年。寿六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