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峯先生文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九峯先生文集

1866年
卷一

九峯先生文集序[编辑]

吾先祖门下诸贤。德行学问。盖尝以孔门七十子称焉。时则有若九峯金公。负笈登门。深被奖诩。胚胎见闻之素。治心行己之方。固已见推于同门诸子。虽其姿质之美。有得于天者。而熏陶丽泽之功。与有多焉。是以其根于中者。有特立不可屈之义。故发于外者。有凛然不可犯之节。及当昏朝政乱。彜伦斁绝。朝野有志之士。举皆有色斯之意。而公时带泮任。愤惋不已。不避斧钺之诛。独上全恩之疏。虽未见省。而扶纲常于既绝之际。作砥柱于颓波之中者。为何如哉。公不喜著述。只有诗文杂记若干篇。不过为昆山之片玉邓林之一枝。即此而求。无以详其学问造诣之实。然考诸师友渊源之际。求其残疏短录之间。则足以知公言行大小本末之备具矣。何必多乎哉。惜乎。公之渊源既如是端的。学问既如是笃实。而见斥于时。敛锋鞱彩。使其君民之志。竟不得展布其万一。吁亦命矣夫。昔韩文公谓独孤生曰能于天而不能于人。吾于公亦云。噫。

上之二十九年庚寅十月下澣。前参奉清州后学郑奎锡谨序。

[编辑]

士生幽国。得域乎人域。大勇也。昏朝金墉之变。空桑之徒。载鬼车张舁彀。以丑纲常之论。以据家邦之命。当是时不拄其腭而囚其舌者几希矣。若九峯金公。以一诸生。挺然有大树立。上之无怍于汉阴白沙。下之不愧于风玉沧江。而不自皎厉。卷而藏之。以终老于木石鹿豕之居。顾其所趣尚。非贲育所能移也。惜也。嘻出忠愤。文字湮没。今其太学一疏。断烂殆不可读。而比如吉光片羽。愈鲜而愈可珍。安用多为也哉。公遗孙命奎。裒公事行诗文诸论说。征余以玄晏之役。余于修辞寡矣。而职太史。其于遗文古事。不听有所失坠。玆不能力辞为也。公讳守讱。师事郑寒冈先生。九峯其号也。

崇祯纪元后四甲寅春。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经筵事监春秋馆事。杨州赵斗淳序。

[编辑]

九峯金公事行诗文附论语说一卷。其事行则有近世儒贤之状可考也。其馀尚未有按据而发挥之者。公后孙命奎氏惧其久而泯之。以余能详知公。故寔征一言以足之。余谨按公癸亥改玉之前。以生员掌太学议。棘之不阿。以风节自裁。及永昌狱起。席稿上全恩疏不报。步出国门。作诗以见志。慨然有唐元氏中兴碑馀意。及后空桑之产。寔繁其徒。管束之论。一转而为金墉之变。则公已炳几愕濡。超然于未然之先者。盖不待汉阴之叹白沙之议。而操持之确。凛乎有不可夺者若是者。夫岂无所本而徒外铄哉。公尝师事郑寒冈先生。早有闻于洛闽义理之学。而叔父襄武公倡义著节于壬辰癸丑之间。其有得于父师渊源者如此。而观乎其论说诸条。盖多硏穷独得之妙。今之为进修之业者。必有以为四子之阶梯。而不在近思之下矣。呜乎。其尤可敬也已。余既重命奎氏之请。且喜载名其间。书所感于卷端而归之云尔。

崇祯纪元后四甲寅春。完山李正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