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通变论第四 公孙龙子
坚白论第五
作者:公孙龙 
名实论第六

“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坚也,白也,石也,三物合体而不谓之三者,人自视石,但见石之白而不见其坚,是举所见石与白二物,故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矣。人手触石,但知石之坚而不知其白,是举石与坚二物,故曰无白得坚,其举也二。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之石,犹此石。坚、白共体,不可谓之无坚、白。既得其坚、白,不曰非三而何?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者”字据《绎史》引补。无白也。”坚非目之所见,故曰无坚。白非手之所知,故曰无白也。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白者,色也。寄一色则众色可知。天下无有众色之物,而必因色乃色。故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也。坚者,质也。寄一质则刚柔等质例皆可知。万物之质不同,而各称其所受。天下未有无质之物,而物必因质乃固。故曰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也。石者,形也。举石之形则众物之形例皆可知。天下未有无形之物,而物必因形乃聚。然则色、形、质者,相成于一体之中不离也。故曰坚白石不相外也。而人目之所见,手之所触,但得其二,不能兼三,人自不能兼三,不可谓之无三。故曰藏三可乎?言不可也。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目能见物而不见坚,则坚藏矣。手能知物而不知于白,则白藏矣。此皆不知所然,自然而藏。故曰自藏也。彼皆自藏,非有物藏之之义,非实触,但得其二,实藏也。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柰何?”盈,满也。其白必满于坚石之中,其坚亦满于白石之中,而石亦满于坚白之中。故曰必得以相盈也。二物相盈,必一矣,柰何谓之自藏也?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夫物各有名,而名各有实。故得白名者,自有白之实;得坚名者,亦有坚之实也。然视石者见白之实,不见坚之实;不见坚之实,则坚离于白矣。故曰见与不见谓之离,则知之与不知亦离矣。于石一也,坚与白二也,此三名有实,则不相盈也。名不相盈,则素离矣。素离而不见,故谓之藏。《吕氏春秋》曰︰“公孙龙与鲁孔穿对辞于赵平原家,藏三耳。”盖以此为篇。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修,长也。白虽自有实,然是石之白也。坚虽自有实,然是石之坚也。故坚、白二物与石为三,见与不见共为体。其坚、白、广、修皆与石均而相满,岂非举三名而合于一实?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万物通有白、坚,是不定于石也。夫坚、白岂唯不定于石乎?亦兼不定于万物矣。万物且犹不能定,安能独于与石同体乎?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已。”宾难主云︰因循于石,知万物亦与坚同体。故曰循石也。彼谓坚也,非坚则无石矣。言必赖于坚以成名也。非有于石,则无取于白矣。言必赖于石,然后以见白也。此三物者,相因乃一体。故又曰坚白不相离也。坚、白与石犹不相离,则万物之与坚固,然不相离,其无已矣。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以手拊石,知坚不知白,故知与不知相与离也。以目视石,见白不见坚,故见与不见相与藏也。坚藏于目,而目不见坚,谁谓坚不藏乎?白离于手,而手不知白,谁谓白不离乎?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目能视,手能操,目之与手,所任各异,故曰其异任也。目自不能见于坚,不可以手代目之见坚。手自不能知于白,亦不可以目代手之知白,故曰其无以代也。坚、白相域不相离,不相离,安得谓之离?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坚者不独坚于石,而亦坚于万物,故曰未与石为坚而物兼也。亦不与万物为坚而固当自为坚,故曰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也。天下有有若此独立之坚而可见,然亦不可谓之为无坚,故曰而坚藏也。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石物而白焉。黄、黑与之然。石其无有,恶取坚白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世无独立之坚乎,亦无孤立之白矣,故曰白固不能自白。既不能自白,安能自白于石与物?故曰恶能自物乎。若使白者必能自白,则亦不待白于物而自白矣,岂坚、白乎?黄、黑等色亦皆然也。若石与物必待于色然后可见也,色既不能自为其色,则石不能自显其石矣。天下未有无色而可见之物,故曰石其无有矣。石既无矣,坚、白安所托哉?故曰恶取坚白。石反复相见,则坚白之与万物莫不皆离矣。夫离者,岂有物使之离乎?莫不因是天然而自离矣,故曰因是也。

“力与知,果不若‘因是’。果,谓果决也。若,如也。夫不因天然之自离而欲运力,与知而离于坚白者,果决不得矣,故不如因是天然之自离也。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神,谓精神也。人谓目能见物,而目以因火见,是目不能见,由火乃得见也。然火非见白之物,则目与火俱不见矣。然则见者谁乎?精神见矣。夫精神之见物也,必因火以目,乃得见矣。火、目犹且不能为见,安能与神而见乎?则神亦不能见矣。推寻见者,竟不得其实,则不知见者谁也。故曰而见离。坚:以手,而手以捶,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手捶与精神不得其知,则其所知者弥复不知矣。所知而不知,神其何为哉?夫神者,生生之主,而心之精爽也。然而耳目殊能,百骸异通,千变万化,神斯主焉。而但因耳目之所能任,百骸之自通,不能使耳见而目闻,足操而手步,又于一物之上见白不得坚,知坚不得白,而况六合之广,万物之多乎?故曰神乎。神乎其无知矣,神而不知,而知离也,推此以寻天下,则何物而非离乎?故物物斯离,不相杂也;各各趋变,不相须也。不相须,故不假彼以成此;不相离,故不持此以乱彼。是以圣人即物而冥,即事而静。即事而静,故天下安存;即物而冥,故物皆得性。物皆得性,则彼我同亲;天下安存,则名实不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