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创造新文字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废除汉字 创造新文字
作者:之光
1935年9月5日
简体字在文字运动中的地位
本作品收录于《新文字半月刊 (第2期)

上一期里,在“废除汉字”的标题下,我们得到了下面的结论:

(1)为什么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中国特权者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2)汉字的缺点:第一,难认难念难写难用;第二,与口语隔绝;第三,无法国际化;第四,无法与科学技术结合;第五,构造上含有封建意识。

汉字既须废除,那么必需要一种新文字来代替他。

4.新文字的基础

文字原是表达语言的一种工具;但这种工具,绝不是几个文人学者们,在书斋里闭门杜造出来便可应用的。文人学者们尽可造出最科学,最合发音原理的文字出来,但结果一定是不能适用;闭门造车,出门必不合辙。如钱玄同一度坚持的用国际音标拼写中文,发音是不错了,可是用起来比汉字更难十倍。如十二年前曾经有人提到的用速记法代替汉字,写起来倒是简便,可是除了本人以外,别人便很难懂了。如庄泽宣一度提到的科学字,每字注出唇齿舌的位置与张合角度送气强度,科学倒是科学,可是除了科学家便无人敢问了。

文字是大众的工具,不是少数人的专用品。新文字不能是文人学者们臆造出来的空中楼阁,而是有他的基础的。

旧文字老古董废除,新文字实现,这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绝不是几个专家们灵机一动,创造出来的。新文字的创造,是源由于社会之演变,根据于大众之需要。新文字是专家们的研究设制,但他同时必是社会的产物,必须是根据社会条件与大众需要而产生的。新文字之基础,在于大众之需要。

5.历史上的拼音文字

唐朝印度佛经传入中国,国人对于汉字已感到缺陋,而有创造拼音文字的心理。但在封建社会之下,汉文被作为一种御用的神圣的工具,要废除他是不可能的;所以结果也只作成了守温和尚的三十六字母,用以补助读音。宋元两代,文人忙于伤感和钻牛角(理学),民众苦于战争兵燹,文字问题,便少有人过问。明朝万历间有两位洋人到中国来,利马豆(Matteo Ricci)和金尼各(Nicolas Taigault)。他们每人造了一种拼音法(用意文和法文),这当然不能适合中国人用的。

鸦片战争(1842)后,外国传教士来华者日多,他们感觉到汉文的难和大众对他的不了解,于是便用外国字母来拼写中文,印成圣经福音等宣传品。目的既在宣传,便按各地方言拼写,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原因。这样的书籍,现在还可看到。不过他们忘了‘词儿连写’的大原则,用音简陋,粗制滥造,故不能作为新文字用。然其流传势力,在当时却是极大。

这时中国的字母(即守温的见溪群疑等)也发生变化,因为语言发音是变化了,字母当然也要改变。但他们所注重的只是声韵,故深研‘韵目’‘韵摄’,始终无创造拼音字的企图。重要的著作有切韵(隋),唐韵(唐),广韵(宋),平水韵(宋),中原音韵(元),洪武正韵(明),切韵字母(明),五方元音(清)等。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所用的字母渐渐简要,渐与现在的字母接近,五方元音中已和我们拉丁化所用的音相差无几了。

1866英人威妥马 T.F.Wade 创造罗马字拼中文,各地应用甚广。

1896(光绪22年)是文字运动史上可纪念的一年。这年有沈学的‘盛世元音’,蔡锡勇的‘传音快字’出现,这两种是注重速记性质的。还有王炳耀的‘拼音字谱’和卢戆章的‘切音新法’(1898正式发表)的出现,他们已发现运用拉丁(罗马)字母拼音的大道了。1895年吴稚晖完成了一套字母,他自称为‘豆芽字母’。这时候中国文字改革运动,极为活跃,虽然仍有名流学者们在那里反对,但民众对新文字的需要是一天切迫一天,不久,便有两种惊人的新字出现。

第一是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在1904年发表。字母的形式,摹仿日本假名,采用汉字的偏旁。发表后得到严修,吴汝纶等名流的宣传,武官袁世凯赵尔巽的提倡,所以喧吓一时,流通甚广。王照又编印书籍,发刊报纸,努力提倡。在北方一带,流通极为普遍。第二是劳乃宣的简字运动。他把王照的字母加以改正和补充,于1907完成‘简字全谱’。全谱内含有(一)京音谱50母12韵,(二)宁音谱56母16韵,(三)吴音谱53母18韵,(四)闽广音谱83母20韵。不立标准国音,各区按各区语音拼写,这一点是劳氏独到之处;其分区和拉丁化的分区相差不多。但当时人不明道理,以为文字不统一便防碍国家统一,故劳氏将简字谱进呈慈禧太后,令学部奏议,学部则始终不奏。劳氏失力于政府,乃转向民间发展,却得到很好的结果。1910资政院成立,各方人士均呈请推行简字,十一月开会审查,其报告中有简字改称音标(劳氏简字本系音标性质,与今之简字不同),设传习所教授等项。1911中央教育会议开幕,讨论拼音字问题,意见纷纭,终无结果。是年十月武昌起义,天下汹汹,简字运动,告一段落。

1913(民2)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开幕。开会时代表各出己见,创造字母,明争暗斗,各不相让。最后经中立派调解,采取折中办法,从古书里检出三十九个奇形怪状的字,叫作注音字母。1918由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又添了一个,凑成四十个。1930中央党部执委会议决改称注音符号。此后经政府及名流学者们努力提倡,注音符号倒热闹一时。然其用途也只注音而已,用来写拼音文字,则极为不便。1923年国语周刊出了一期汉字改革专号,当时名流如赵元任,玄同,林玉堂(后改名林语堂),刘半侬(后改名刘半农)等都主张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母拼音。时国语统一会不能如期开会,名流们遂组织数人会,造了一套比汉字不容易的国语罗马字。1926年统一会自行公布,1928年大学院正式公布。至今已提倡数年,数人会的国语罗马字仍只有数人能弄得清楚,在名流学者群中存在着。

6.新文字的条件

我们要创造一种新文字,必须适合于下列几个条件,方才能满足目前大众的需要,方才不致像过去的文字运动一样的失败。

(一)新文字必是纯粹拼音文字。从世界文字进化的历史上看,从过去文字改革情形上看,无论如何,只有纯粹拼音文字才是最现代最科学的文字。所谓纯粹拼音废除文字中不发音的字母和无用的废字母。

(二)新文字要能与口语适合。汉字便是不适合口语的文字。能与口语适合,才能作传达语言的工具,否则只能供文人学者们玩弄。国语罗马字和注音符号也不能与口语适合,因为他们只能拼国语(少数人所说的话)。

(三)新文字要简易。繁杂艰难的文字,无论是他怎样完善合理,终不是大众所需要的。不是大众所能应用的文字,便失掉了他的基础,而变为文人学者们的玩物了。

(四)新文字要国际化。要能直接引用外国文字,要能容纳外国文字的输入以充实其内容,要能适合翻译,要能助成中国语言国际化的过程。

(五)新文字要能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要能充分的应用现代印刷术,打字机,电报,编目,检字等技术。

(六)新文字要合于经济原则。读记写作时要经济时间(故制造字母时须加考虑),看书时要经济目力(故须横书),印刷时要经济劳力与金钱。

这六个条件,当然很难完全充分的适合。一种新文字必须兼顾到这六种,不过在比例上,是有大小之别。注音符号一类的,对(二)(四)(五)(六)都不适合,尤以(四)为最甚。国语罗马字能适合(四),但不能适合(二)(三)。

最适合这六个条件的,只有中国话写法拉丁化,或简称拉丁化。这只好下次再谈了。

这部作品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或者以法人、非法人单位名义但非作者个人名义发表,1996年1月1日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法人、非法人单位作品发表起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