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雷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三 南雷集 卷第四
清 黄宗羲 撰 清 子黄百家 撰附录 景无锡孙氏小绿天藏原刊本
卷第五

南雷文案卷四

   姚江黄宗羲著

  荅钱牧斋先生流变三疉

 问长水注楞严九变三疉所谓进动算位一横二𥪡一

 𥪡二横者未知其义又徐岳所谓横板为九道五道及

 𥪡以为柱为位者与长水横𥪡进动都相合否幸为剖

 析源流详明示之

 楞严经曰四数必明与世相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疉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

 二百疏云三变之义古今多解今所解者不加别法以变其义只将今文过现未来进动算位便成千二百功

 德如第一位三世四方宛转十二便成一疉算位即是一横二𥪡已成过去第二即变过去一世以为现在进

 动算位一𥪡二横成百二十为第二疉又即变现在世以为未来进动算位一横二𥪡成一千二百为第三疉

 能变之法既唯三世所变之法亦止千二百故无増减

 徐岳数术记遗太乙算太乙之行去来九道刻横板为九道𥪡以为柱柱上一珠数从下始故曰去来九道也

 两仪算天气下通地禀四时刻横板为五道𥪡为位一位两珠色青上珠色黄下珠其青珠自上而下第一刻

 主五第二刻主六第三刻主七第四刻主八第五刻主九其黄珠自下而上第一刻主一第二刻主二第三刻

 主三第四刻主四而已故日天气下通地禀四时也

按徐岳所云算器也长水所云算法也虽横𥪡之言相同

其义不相干渉今之算器横不列道其数分于珠徐岳之

算器珠一而巳其数分于道太乙算横为九道其珠自下

而上历一道为一算两仪算横为五道自下而上者一道

为一算自上而下者始于五终于九黄青二珠交相代也

算九则穷又移一柱与今器迥别长水之算只用今器其

所谓横𥪡者分别算位本位是𥪡进一位即是横本位是

横进一位即是𥪡非如徐岳之实有横𥪡也乾坤凿度日

卧算为年立算为日卧算者长水之所谓横也立算者长

水之所谓监也第一疉三世四方乘之得十二若依算家

乘法则第二疉当得一百四十四第三叠当得二万七百

三十六今不肰者则经文流变以第一疉为凖第二疉

一为十变十为百第三疉变十为百变百为千而巳故曰

变不曰乘也

  答刘伯䋲问律吕癸卯

 汉志曰黄钟为宫则太簇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声应

 无有忽微不复与他律为役者同心一统之义也非黄

 钟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应和之律有空积忽

 微不得其正此黄钟至家讳无与并也○问朱子著此

 条在变律下蔡元定著此条在八十四声图下有异同

 否

十二律旋相为宫其下所应之声即谓之役凡受役者其

律必短于主律主律即为宫之律也黄钟长九寸长之至也故当其

为宫之时所应六律皆短于黄钟故用正声而不用半声

及㽔賔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六者为宫之时七声不

备则黄钟不得不受役而黄锺实长于诸律故不得不有

变律变律又长故不得不用变律之半所谓不与他律为

役也朱子著在变律者以明律不得不变之故蔡元定著

在八十四声者以明十一月黄钟宫下无他律之声其义

一也然班孟坚之意则不然黄钟正律虽长其半律甚短

则㽔賔以下独不可用乎安见黄钟之不为他律役也盖

十二律之实其零分皆偶独黄钟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

七为竒半之则八万八千五百七十三馀一馀一不可半

也是黄钟有正声而无半声既无半声可用此黄钟之不

役于他律也若止以管长不受役为言于义有所未尽矣

 问空积忽微

蔡元定谓黄钟为宫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

钟而下则有半声自㽔賔而下则有变律皆有空积忽微

不得其正盖以半声变律竒零不齐便谓之忽微也肰亦

非班氏之意所谓空积者空围所容之积实也管长一分

围容九分故毎寸八十一分班氏谓黄钟为宫则太簇姑

洗林钟南吕无有忽微盖班氏十二宫止五声而厺变宫

变徴黄钟长九寸积七百二十九分新书积八百一十分盖分九为十其实一

太族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姑洗长七寸一分积五

百七十六分林钟长六寸积四百八十六分南吕长五寸

三分积四百三十二分故空积无忽微也至应钟长四寸

六分六厘其四寸六分之积三百七十八分其六厘之积

便竒零而为忽微矣以下皆然故他律为宫皆有忽微也

若加二变为七声则黄钟之用及于应钟㽔賔虽黄钟为

宫其空积亦未尝无忽微也蔡氏未之审而妄引班氏以

证巳说非也

 问史记生钟术曰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置一

 而九三之以为法实如法得一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

 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

 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按索隐以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徴九为数错邢云路云即

是上文声律数太族八寸为商姑洗七寸为羽林钟六寸

为角南吕五寸为征黄钟九寸为宫其曰宫五徴九误字

也愚意以为羽一征二角三商四宫五者其大小之序而

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徴九者其相生之序也角宐生征五

征宐生宫九云路谓误字者是也置一而九三之者置子

一而三之为丑再三之为卯二十七如是者九为酉之一

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乃寸法也实者十二律之实在新书第四

满寸法得一寸黄钟之实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凡为

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者九故得九寸他律不满寸法之

实则以分法釐法毫法丝法收之

 问上下相生以仲吕谓变律耶正律耶

通典相生为十二变律变律又为十二半律合之于正凡

四十八声也蔡氏以旋宫至仲吕而止仲吕之七声既备

则其下无所用故变律止于应钟虽日应钟之实以三分

之又不尽一算数不可行此就蔡氏自立之法言之其实

应钟以下皆有变律也

 问五声二变与变律先后次序

蔡氏五声二变次变律之后朱子则先七声而后变律愚

意以变即正之参差不齐者正变一时俱有非借变以通

正之穷若变律居七声之后非自然之法象矣

 问新书日律当变者有六置一而六三之得七百二十

  九

置一而六三之者置子一而三之为丑又三之为寅九如

是以至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其为三之者凡六此史迁置

一而九三之之例变声章置一而两三之得九亦同也其

言律当变者有六故三之凡六则未必肰盖蔡氏之用变

律虽止于六其实变律有十二也肰置一六三之法亦所

不必仍照正律之法四其实以生黄钟变律倍其实以生

林钟乃为当耳

 问应钟变律之实九万二千五十六何以又云六千七

  百一十万八千八百六十四也

未曾以七百二十九归之则为下数置下数以七百二十

九为一算则得上数也所馀四十为小分

 问变律

变声之说见于国语变律则京房以仲吕生执始演为六

十律公孙崇则上役黄钟其说皆未甚协惟杜佑为当肰

杜佑之变十二蔡元定之变六变律之中又有二说也其

实古之旋宫止于五声自夷则而下为宫者即用正律之

半礼运之疏更无变律

  荅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

鹿门八家之𨕖其旨大略本之荆川道思然其圏点勾抹


多不得要领故有腠理脉络处不标出而圏点漫施之字

句之间者与世俗差强不远至其批评谬处姑举一二如


昌黎张中丞传后序云不载雷万春事首尾与南霁云乞


救贺兰两不相𫎇而鹿门以为雷万春疑当作南霁云若


乞救之事照应此句以补李翰之不载则非矣曹成王碑


以其穿凿生割为昌黎之务去陈言岂昌黎之文从字顺


者犹有陈言之未去乎盖不知昌黎之所谓陈言者庸俗


之议论也岂在字句哉罗池庙碑谓其不载柳州德政载


其死而为神一节似狎而少庄按碑中所载民业有经以

下德政可谓至矣岂必如俗文之件系毛举然后谓之庄

耶孔司勋志前夫人从葬舅姑兆次⺊人曰今兹岁未可

以袝从⺊人言不袝鹿门云按附志前夫人所以不及袝

葬舅姑兆次之故而不详与司勋合葬处不可晓志言前

夫人巳袝葬舅姑兆次今欲迁葬与司勋合而⺊人不可

故不合葬本自明晓不知鹿门如何读也孟贞曜志愈走

位哭且召张籍会哭诸尝与往来者咸来𡘜吊韩氏按檀

弓伯高之赴孔子曰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

贡为之主故东野之䘮昌黎立位于家其尝与往来者哭

吊于韩氏也鹿门云韩氏不知何人岂不知此礼耶柳州

眨后诸书鹿门谓苏子瞻安置海外时诗文殊自旷逹盖

由子瞻深悟禅宗故独超脱较子厚相隔数倍盖子瞻之

謪为奸邪所忌而子厚之谪人且目之为奸邪心事不白

岀语凄怆其所处与子瞻异也若论禅宗子厚未必让于

子瞻耳与顾十郞书子厚为顾少连所取士十郞乃少连

子也于座主之门故称门生书中显赠策谥扬于天官敷

于天下巳明言少连之死而鹿门云其书似非对座主之

言是尚疑十郞为座主也欧公谓正统有时而绝此是确

论鹿门特以为统之在天下未尝绝也如此必増多少附

会正统之说所以愈不明也鹿门谓江邻几文不传当非

其文之至者而欧阳公序之只道其故旧凋落之意隐肰

可见按序中言其学问通博文辞雅正深粹而论议多所

发明诗尤清澹闲肆可喜许之亦云至矣如尹师鲁之文

欧公只称简而有法亦可云非其文之至者乎薛简肃初

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鹿门云宋制

举进士何以得让宋制解试虽有主文考校然尚有乡举

里𨕖之意故得自相推让凡举子皆谓之进士其中殿试

者谓之及第出身鹿门不知宋制而以今制赐进士者当

之故有此疑苏子美志其妻于文集则曰吾夫屈于生犹

可伸于死于葬则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皆有

著落句同而意异鹿门云迭此二句欧公穉笔而少遒处

不如仍前二句且缀之日死而非欧君者铭其墓则无以

慰其生之交也信如此则俗笔套语矣张谷墓表历官河

南主簿苏州观察推官开封府士曹参军迁著作佐郞知

阳武县通判眉州累迁屯田员外郎复知阳武县鹿门云

宋制以观察推官徙参军而知阳武县又以通判眉州人

为员外郞而复知阳武可见当时重令职如此按宋制未

改京朝官谓之县令巳改京朝官方谓之知其县张谷初

知阳武其京朝官是著作佐郞再知阳武其京朝官是屯

田员外郞知县虽同而京朝官之崇毕则异俱未尝入朝

也鹿门不明宋制耳孙之翰志初举进士天圣五年得同

学究出身八年再举进士及第鹿门云宋举进士者再按

之翰初举进士不及第再举方得及第未尝再也学究出

身非进士之第耳荆公伯夷论以不食周粟为诬识力非

流俗可及鹿门云论伯夷处未是千年只眼彼之雷同子

长者岂皆只眼乎至其去取之间大文当入小文可去者

尚不胜数也观荆川与鹿门论文书底蕴巳自和盘托出

而鹿门一生仅得其转折波澜而巳所谓精神不可磨灭

者未之有得缘鹿门但学文章于经史之功甚疏故只小

小结果其批评又何足道乎不知者遂与荆州道思并称

非其本色矣

  荅陈士业论孔子生卒书

宋景濂作孔子生卒岁月辨其生主公羊榖梁氏在襄公

二十一年巳酉十月庚子即今十月二十一日也其卒主

左氏在哀公十六年壬戌四月乙丑即今四月十八日也

以为三家厺孔子甚近汉以后之儒无后焉言甚核而辨

肰以某考之则又不能无疑者左氏哀公十有六年夏四

月巳丑孔丘卒此出于门弟子所书岁月无可复疑矣由

是而上推至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为七十三岁孔子之年

七十三不特见于史记家语之终记日寝疾七日而终时

年七十三矣杜预左注亦云七十三孔子家谱祖庭记无

不皆然使七十三之年而信则孔子之生年其在庚戌亦

可无疑也公榖二家之说岂能尽抹诸家乎公谷之谓二

十一年者安知非周𤫊王二十一年误书为襄乎盖襄二

十二年即周𤫊王之二十一年也至于生之月日左传无

文榖梁氏则书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公羊氏则书十有一

月庚子孔子生陆德明释公羊云庚子孔子生传文上有

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无此句

盖经文庚辰朔则庚子在二十一日若十一月则巳酉朔

其距庚子五十有二日十一月无庚子则知有此句者之

为误本也某以暦法推之襄二十一年中积六十六万九

千一百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冬至四十七日五○二四闰

馀二十五日七三四六其年有闰故子月甲寅朔丑月甲

申朔寅月癸丑朔卯月癸未朔辰月壬子朔巳月壬午朔

午月辛亥朔未月辛巳朔申月庚戌朔酉月庚辰朔戌月

巳酉朔亥月巳卯朔襄二十二年中积六十六万八千七

百六十二日三十一刻冬至五十二日七四四九闰馀七

日七一子月巳酉朔丑月戊寅朔寅月戊申朔卯月丁丑

朔长月丁未朔巳月丙子朔午月丙午朔未月乙亥朔申

月乙巳朔酉月甲戌朔戌月甲辰朔亥月癸酉朔若不从

公榖以家语史记为凖则孔子之生在二十二年酉月自

甲戌推至庚子为二十七日故罗泌以为八月二十七日

是也景濓谓三代虽异建而月未尝改其按襄二十一年

经文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夫

九月庚戌朔者建申之月也十月庚辰朔者建酉之月也

若周不改月则九月为巳酉朔十月为巳卯朔而庚戌庚

长为七月八月之朔是与经文大悖矣景濓能不信诸经

乎家语史记载孔子弟子年岁皆以孔子为的若孔子不

生庚戌则弟子之年无一足凭矣如颜子少孔子三十岁

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是颜子死时孔子年六十二

也哀公六年吴伐陈楚救陈孔子绝粮犹有颜子问荅计

颜子即卒于是年盖自襄二十二年至哀六年孔子六十

二岁也若生于襄二十一年则孔子六十三矣颜子少三

十岁及三十二而死皆不可信也故景濓欲伸公榖则必

尽废诸家无乃过欤

  荅刘伯宗问朱子壶说书

投壸经言壸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

郑注腹容斗五升三分益一则为二斗积三百二十四寸

算法方一寸高十六寸二分为一升方一寸高一百六十二寸为一斗故二斗得积三百二十四寸以腹修

五寸约之所得五寸约之者于五寸之中截其一寸取三百二十四寸之积五分之其一分得积六

十四寸八分求其圜周得二尺七寸有竒是为腹径九寸有馀

以圜求方湏三分加一六十四寸八分分为三分毎一分有二十一寸六分加一分于六十四寸八分之中共

八十六寸四分是一寸方积之数以方积开之九九八十一则一靣有九寸强四靣凡有三十六寸强又以方求圆

四分去一是为圜周二尺七寸有竒围三则径一故腹径九寸有馀也按郑氏此说皆整数

二斗之积也肰以二斗之积四分去一则与经文斗五升

合矣故朱子欲去二斗虚加之数是也其实斗五升之积

为二百四十三寸以腹修五寸约之五取一焉得四十八

寸六分即圜积也圜积求径三归四因开方之是为腹径

八寸四厘有竒圆积求周十二因开方之是为圜周二尺

四寸一分四厘有竒若郑氏三分益一以为二斗方积六

十四寸八分既有虚加之数则当用圆田法即以六十四

寸八分者开方之径得八寸四厘竒三因于径周得二尺

四寸一四亦如前法朱子以积求径之法谓广六十四寸

八分此六十四寸者自为正方又取其八分者割裂而加

于正方之外则四靣各得二厘五毫之数径为八寸五厘

此则朱子不明筭法而不自知其误也夫正方六十四寸

则一靣得八寸试割二分加之毎寸得二厘五毫四靣皆

然则八分者无馀矣而四角各缺方二厘五毫将何以补

之哉故开方之术中间正方谓之方法正方之外割裂而

加之者谓之廉法补之于角者谓之隅法有廉则必有隅

朱子所言有廉而无隅零星补凑愈密而愈疏矣是故六

十四寸八分开方八寸四厘有竒而不可以为八寸五厘

也今为图如左

  荅汪魏美问济洞两宗争端书

大鉴之后为南岳青原南岳传马祖马祖传百丈百丈传

沩山此沩仰宗所由起也百丈又传黄檗黄檗传临济此

临济宗所由起也青原传石头石头传药山药山传云岩

云岩传洞山此曹洞宗所由起也石头又传天皇天皇传

龙潭龙潭传德山德山传雪峰雪峰传云门此云门宗所

由起也雪峰又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法眼此法眼

宗所由起也故五家宗𣲖出自南岳者二出自青原者三

今沩仰云门法眼三宗俱绝存者惟临济曹洞耳近济宗

依五灯会元附注谓有两天皇道悟石头所传者之天皇

不再传而绝其出为云门法眼之天皇则马祖所传者于

是南岳得四宗青原仅一宗以此而分优劣至两家聚讼

不已弟常谓昔之学佛者自立门戸者也今之学佛者倚

傍门戸者也自立门戸者如子孙不藉先人之业赤手可

以起家倚傍门戸者如奴仆占风望气必较量主者之炎

凉云门法眼其宗既绝犹过去之高门巨族也吹已冷之

𦦨为扫室布席之光则郭崇韬哭子仪之墓又何怪乎故

两家是非不必为之辩苐两家辩词可为嗢噱会元附注

以丘玄素天王碑证云法二宗出于南岳以符载天皇碑

证青原之天皇一传而绝洞家指为伪碑以为玄素使相

何得姓名不见唐史疑为乌有按欧阳公集古录䟦尾神

女庙诗李吉甫丘玄素李贻孙敬骞作佛者空疏之腹岂

可妄谈载籍符载碑文载在赞宁高僧传中其末云比丘

慧真文贲等禅子幽闲皆入室得悟之者或⿰纟⿱𢆶匹 -- 继坐道场或

分枝化导所谓禅子幽闲者即指慧真文贲等而言言其

情性幽闲也附注改为法嗣三人曰慧真曰文贲曰幽闲

以赞辞扭作人名何不将原本一读耶权文公马祖道一

塔铭见文𫟍英华中后列沙门慧海智藏镐英志贤智通

道悟怀睴惟宽智广崇泰惠云等洞家疑附注引此为虚

诞之辞信如此言不知在唐还有权德舆否黄元公因丘

碑所载节使抛水事与南泉下昙照雷同疑碑为好事者

所𢰅然碑文详而会元首尾脱落是会元袭碑文非碑文

袭会元也摠之释氏诪张为幻火发火息碑文又宁足信

 荅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

按历代甲子自鲁隐公元年己未以下载籍皆可考据无

有异同乃自隐公以上其说不能归一然凖之暦算如武

王克商周公营洛成王顾命三者得其时日则是非不难

辨矣故授时伐纣以至春秋一从汉志汉志鲁世家鲁公

伯禽四十六年考公四年炀公六十年幽公十四年微

公五十年厉公三十七年献公五十年慎公三十年武

公二年懿公九年柏御十一年孝公二十七年惠公四十

六年凡伯禽至惠公三百八十六年伯禽以成王元年癸

巳岁即位至康王十六年戊寅岁薨惠公以平王三年癸

酉岁即位至平王四十八年戊午岁薨中间所历甲子自

第二十八而上羸三十一岁自第三十三而下缩五岁由

成王上推周公摄政七年武王克殷后七年而崩故伐纣

之岁断以为巳卯也而史记鲁世家伯禽四十六年考公

四年炀公六年幽公十四年魏公五十年厉公三十七年

献公三十二年真公三十年武公九年懿公九年伯御十

一年孝公二十七年惠公四十六年凡三百二十一年较

汉志差六十五年以惠公末年戊午上推戊午当平王四

十八年则伯禽元年在第二十八甲子下戊戌岁也戊戌

为成王元年由成王上推周公摄政七年封禅书曰武王

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崩在庚寅岁故伐纣之年为戊

子也如此则销𨙿一甲子第二十八即第二十七矣竹书

纪年成王丁酉岁即位在位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昭

王十九年穆王五十五年共王十二年懿王二十五年孝

王九年夷王八年厉王二十六年宣王四十六年幽王十

一年平王四十八年惠公卒凡三百二十二年与史记鲁

世家先一年以伐纣在庚寅较史记后二年此记事稍有

参差其甲子大略相同也黄石斋先生主张史记以为武

王克殷戊子岁用授时四分校之戊子岁周正月癸卯合

朔甲寅冬至以某按之又未必然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

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既戊午师逾孟津

癸亥陈于商郊甲子昧爽会于牧野泰誓又曰一月戊午

师渡孟津左氏外传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据

石斋以癸卯为正月朔则壬辰癸巳为前月十九二十日

矣经何以言一月也癸卯朔则癸亥为月内之二十一日

矣外传何以言二月也信汉志不如信史记信史记又不

如信经文也石斋又以月旁死魄在望后生魄在望前谓

壬辰是十六日非朔二日夫经言壬辰是一月又言戊午

亦一月壬辰与戊午相距二十七日若旁死魄在望后是

月宁复有戊午哉又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

丰丁未祀于周庙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既生魄庶

邦冢君曁百工受命于周观其序生魄于生明之后则生

魄之为望后明矣生魄既在望后则死魄之为望前亦明

矣若以授时步戊子岁距至元辛巳二千三百三十三年

中积八十五万二千一百一十四日八千五百二十四分

冬至甲子经朔癸丑与石斋所言无一合者则武王伐纣

之必非戊子也当从班氏以巳卯为凖而后春秋以上之

时日始可得耳

  第一甲子黄帝元年

  第二甲子黄帝六十一年

  第三甲子少昊二十一年

  第四甲子少昊八十一年

  第五甲子颛顼五十七年

  第六甲子帝喾二十九年

  第七甲子帝尧二十一年

  第八甲子帝舜九年

  第九甲子夏禹八年

  第十甲子仲康三年

  第十一甲子寒浞十五年

  第十二甲子帝槐四年

  第十三甲子帝不降四年

  第十四甲子帝扃五年

  第十五甲子孔甲二十三年

  第十六甲子桀二十二年

  第十七甲子太甲十七年

  第十八甲子太庚十五年

  第十九甲子太戊二十一年

  第二十甲子仲丁六年

  第二十一甲子祖辛十年

  第二十二甲子祖丁二十九年

  第二十三甲子盘庚二十五年

  第二十四甲子武丁八年

  第二十五甲子祖甲二年

  第二十六甲子武乙二年

  第二十七甲子纣十八年

  第二十八甲子康王二年

  第二十九甲子昭王三十六年

  第三十甲子穆王四十五年

  第三十一甲子孝王十三年

  第三十二甲子共王五年

  第三十三甲子幽王五年

  第三十四甲子桓王三年

  第三十五甲子惠王二十年

  第三十六甲子定王十年

  第三十七甲子景王八年

  第三十八甲子敬王四十三年

  第三十九甲子威烈王九年

  第四十甲子显王十二年

  第四十一甲子赧王十八年

  第四十二甲子秦始皇十年

  第四十三甲子汉文帝三年

  第四十四甲子武帝元狩六年

  第四十五甲子宣帝五凤元年

  第四十六甲子平帝元始四年

  第四十七甲子明帝永平七年

  第四十八甲子安帝延光三年

  第四十九甲子灵帝中平元年

  第五十甲子蜀后主延熙七年

  第五十一甲子𣈆惠帝永兴元年

  第五十二甲子哀帝兴宁二年

  第五十三甲子宋文帝元嘉元年

  第五十四甲子齐武帝永明二年

  第五十五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

  第五十六甲子随文帝仁寿四年

  第五十七甲子唐高宗麟德元年

  第五十八甲子玄宗开元十二年

  第五十九甲子德宗兴元元年

  第六十甲子武宗会昌四年

  第六十一甲子昭宗天祐元年

  第六十二甲子宋太祖乾德二年

  第六十三甲子仁宗天圣二年

  第六十四甲子神宗元丰七年

  第六十五甲子高宗绍兴十四年

  第六十六甲子宁宗嘉泰四年

  第六十七甲子理宗景定五年授时以元至元十七年庚辰岁冬至为暦

   元若上考自历元至此甲子积一十七年

  第六十八甲子元泰定元年下验自暦元至此甲子积四十四年

  第六十九甲子明洪武十七年

  第七十甲子正统九年

  第七十一甲子弘治十七年

  第七十二甲子嘉靖四十三年

  第七十三甲子天启四年

  荅范国雯问喻春山律暦戊午

示楚郴喻春山书其言夸大自来儒者无不讥弹而自以

律暦为绝学谓帝王暦数真传夫律暦固儒者之能事以

司马子长之学尚曰文史星暦近乎⺊祝之间春山而茍

能发前人所未发亦不必张皇如是皇甫持正言风教偷

薄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巳呼阮籍为老兵矣笔语未有骆

賔王一字巳骂宋玉为罪人矣至于近日妄子以骂相高

庙庭谙子直叱姓名等之仆隶阮籍宋玉何敢望骂春山

不幸而类是夫既而反复其书则不免为东告东方朔西

告西方朔之谈矣按复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坤十

二卦名为辟卦以配十二月始于汉之京房然未尝以之

言律吕也明李文利主黄钟三寸九分之说其十二月律

吕卦气图始用辟卦配之然未尝用其阳九阴六之数以

为律管之长短春山见十一月复卦其阴阳之数偶与三

寸九分相合遂将各卦阴阳之数一例配去以为律管之

长短出于是姑无论其他如十一月复卦与九月剥卦同

长一阳五阴则黄钟无射同是三寸九分十二月临卦与

八月观卦同是二阳四阴则大吕南吕同是四寸二分正

月泰卦与七月否卦同是三阴三阳则太簇夷则同是四

寸五分二月大壮与六月遁卦同是二阴四阳则夹钟林

钟同是四寸八分三月夬卦与五月姤卦同是一阴五阳

则姑洗蕤賔同是五寸一分合四月干之仲吕五寸四分

十月坤之应钟三寸六分只有七律更无十二律且同是

三寸九分何以知其为黄钟为无射耶同是四寸二分何

以知其为大吕为南吕耶同是四寸五分何以知其为太

簇为夷则耶同是四寸八分何以知其为夹钟为林钟耶

同是五寸一分何以知其为姑洗为蕤賔耶岂律吕之长

短只佐𥿄上闲谭无与于声音之用耶此等即村伶知其

不可而欲与蔡元定争是非乎春山又以十二辟卦分昼

夜之长短昼十二卦夜十二卦建子昼复夜姤建丑昼临

夜遁建寅昼泰夜否建卯昼壮夜观建辰昼夬夜剥建巳

画干夜坤建午昼姤夜复建未昼遁夜临建申昼否夜泰

建酉昼观夜壮建戌昼剥夜夬建亥昼坤夜干以一昼为

一时昼夜綳定各六时阳画一时得九刻阴画一时得六

刻以为刻有长短时无迁移也夫昼夜之分分于日之出

入也日行天上在寅位为寅时在卯位为卯时在辰在巳

在午在未在申在酉皆然信如春山之说将日遇阳画而

行迟遇阴画而行疾乎抑行无迟疾阳画则在未亦可谓

之午阴画则在午亦可谓之未乎午者昼之中也子者夜

之中也春川以寅至未六时为昼申至丑六时为夜则昼

之中在辰巳之交夜之中在戌亥之交而午当桑榆之影

子当鸡鸣之候矣昼之上半下半夜之上半下半必相等

也值泰卦则上半二十七刻下半一十八刻值否卦则上

半一十八刻下半二十七刻相去三分之一果天行而如

此孰不惊骇乎且日之短夜之长极于子月子月昼三十

九刻夜五十一刻亥月昼三十六刻夜五十四刻日之永

夜之短极于午月午月昼五十一刻夜三十九刻巳月昼

五十四刻夜三十六刻是日之长至短至无不倒置也以

卦画定昼夜长短必不可通矣尧之建寅于尧典见之经

文彰明不比他书可以附会于仲春曰日中其为春分无

疑也于仲夏曰日永其为长至无疑也于仲秋曰宵中其

为秋分无疑也于仲冬曰日短其为南至无疑也春山假

妄之谈谓尧建丑仲春是寅月仲秋是申月日中宵中非

昼夜分寅之辟卦为泰申之辟卦为否其阴阳分于上下

也仲夏是巳月日永非夏至日长巳之辟卦为乾律管长

也仲冬是亥月日短非冬至日短亥之辟卦为坤律管短

也舎明明可据之天象附会汉儒所不敢附会者亦心劳

而术拙矣鸟火虗昴四星之昏见南方者此是暦家测天

要术后来岁差皆验于此春山未尝学暦遂言为寅申巳

亥月望所次之舍彼妄言之以为数千年之上无人可以

对会不知明暦者把算历然尧时春分日𨇠在昴入于酉

地则星宿当午夏至日𨇠在星入于酉地则房心当午秋

分日𨇠在房入于酉地则虗宿当午冬至日𨇠在虗入于

酉地则昴宿当午尧典之分四仲纤毫不爽自尧至今巳

退将五十度分至之日𨇠既变中星亦从而变春分日在

壁昏之当午者为井矣夏至日在参昏之当午者为角矣

秋分日在翼昏之当午者为斗矣冬至日在箕昏之当午

者为室矣是故有岁差而后见天地之变化若万古如斯

田僮街卒俱可谈天矣春山谓寅巳申亥之月望夜观月

实次鸟火虗昴四星故于尧典卯午酉子月之中星与之

相符不难改中星为月度四仲为四孟以讥岁差不知尧

时寅月望夜日在奎月离于角未尝次鸟也巳月望夜日

在井月离于斗未尝次火也申月望夜日在轸月离于壁

未尝次虗也亥月望夜日在箕月离于参未尝次昴也就

如其言改中星为月度四仲为四孟亦无一合也月令者

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后人删合为之郑氏云其中官名

时事多不合周法故以为秦暦也以寅为岁首观其下文

自明不容更生别解而春山妄为周公建子之书其奈七

十二候不可抹𢫬则改置仲冬之候于孟春之下季冬之

候于仲春之下次第改尽迁就巳意以张公之帽冒李公

之首至以春夏秋冬之月解作星月之月日在某宿为上

弦昏中为望旦中为下弦矫强不顾文理未有甚于此者

也盖中星以日𨇠为主日在酉地某宿则中星隔三宫而

东日在卯位某宿则中星隔三宫而西汉三统历与秦历

相近三统建寅云正月中日在室十四度二月节日在奎

五度三月节日在胃七度四月节日在毕上二度五月五

日在井十六度六月节日在柳九度七月中日在翼十五

度八月中日在角十度九月中日在房五度十月节日在

尾十度大雪日在斗十二度小寒日在𭒀女八度此与秦

历无毫发之异岂三统亦建子乎汉冬至日在牛初度今

冬至日在箕三度日𨇠巳退三十馀度则中星亦退三十

馀度矣姑就春山之言以周桓王三年甲子丑月算之上

弦日𨇠𭒀女二度是时月距日九十度应离于胃望日𨇠

𭒀女九度是时月距日一百八十度应离于张下弦日𨇠

虗五度是时月距日二百七十度应离于氐则春山谓丑

月上弦月在奎望在井下弦在斗者无一合也举此一月

馀月可类推其谬矣月毎日平行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

七秒半弦䇿七日三十八刻二十六分四十八秒以平行

乘弦䇿得九十八度六十九分六十八秒故自上弦至望

自望至下弦月之行度皆以九十八度零为凖是三宫有

馀也姑以孟春首条言之营室至参不及三宫参至尾五

宫有馀同一弦䇿其行度安得相悬如此亦举此月以类

馀月春山之妄直不满明者之一笑也

  答万充宗质疑书壬子

读质疑二篇吾兄经术茧丝牛毛用心如此不仅当今无

与绝尘即在先儒亦岂易得诚不意款学寡闻之夫得相

抵掌𦕅述所闻以广来意兄疑今之二十四气以配周正

则相戾而不合此二十四名者古之所无是也盖今之二

十四气所以綳定七十二候故毎气三候然就而论之自

二至二分四立之外十有六气之名义固无殊于七十二

候是以比肩者而加乎其上也不可明矣左氏曰凡分至

启闭必书云物使十六者与分至启闭同列则必书十六

者之云物矣不应左氏独遗之也此古者无二十四名之

一证也即古之启闭亦只以朔日为㫁不更于朔日之外

别有四立之名何以明之左氏外传曰先时九日太史告

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

满𤯝谷乃不殖按先时注云先立春日也初吉朔日也自

今至于初吉自先时至于立春也则初吉之为立春明矣

以上文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言之则是寅月之朔日

皆谓之立春也若另有立春之日则当言自今至于立春

矣不应竟以初吉言也举春而夏秋冬一例也是时各国

皆有私历其法不一管子三卯三暑三寒之令齐历也吕

氏春秋月令未行之秦历也汲冢周书时训解魏历也杂

然见于传记不知者遂以为周时所通行耳兄言周之分

至未尝系之以时独大司乐有冬日至夏日至之名而疑

周官之为伪书是也伪周官者先儒多有之林孝存以为

未世凟乱不验之书何休以为六国阴谋之书然未有得

其左证明显如兄所言者即如古文尚书人多疑其伪吴

草庐归震川驳之不遗馀力然终鹘突定案向讲尚书至

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𢑴无即幍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而见于国语文武之教凡我造国无从匪𢑴无即幍淫

守尔典以承天休始知其误袭周制以为汤诰也今因推

日食于昭十七年六月祝史请币季平子曰唯正月朔慝

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太史日

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䧏物君

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日辰不集于

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谓之

孟夏杜注夏书为逸书古文尚书㣧征有曰乃季秋月朔

辰弗集于房瞽奏鼓晋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

夫季秋夏之九月也而太史以之证夏四月之日食可见

夏书本文不同孔书左氏而非伪也则不能不致疑于古

文矣此二证恨不使艸庐震川见之兄之疑周礼者亦恨

不使林孝存何休见之也春秋失闰之论弟有日食暦明

之俟晤时请正此不更具也

  荅郑禹梅修家谱杂问丁巳

 兵部主事刑部主事是宋世职名否

按宋官制六部自尚书以下止有侍郞郞中员外郞三项

其有主事之名与录事今史书令史守当官皆吏也而非

官凡三省枢密皆有之不特六部也

 元朝官制有扬州知府杭州知府等名否

元官制诸路设总管府逹鲁花赤之下为总管总管之下

为同知治中判官散府则逹鲁花赤之下置知府或府尹

扬州杭州皆为上路则有总管而无知府今绍兴杭州多

有总管庙皆是昔守郡者之生祠也若于二府称知府则

是后人妄加

 给事章侨学士曾彦祭酒罗璟员外夏宝知州万韫辉

 教谕江振甘燧贾进主事张庠郎中王应奎修𢰅习嘉

 言大理寺少卿李奎谱中皆有文章其人可考否

据所知者章侨字处仁兰溪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布政

使曾彦字士美泰和人成化戊戌进士第一历侍读罗璟

字明仲南城人宪孝间名臣习嘉言名经以字行新喻人

成祖初𨕖庶吉士嘉言其一也官至詹事亦名臣李奎弋

阳人永乐辛卯乡举正统间至大理少卿馀俟再考

 浙东四明之郑其著姓始于何时何人

四眀郑氏见于宋史者唯郑覃为靖康间人死节于金兵

入忠义传清之其孙也其始则不可考凡东浙人物在唐

书为甚略不知何故也

 灌浦之郑云出自𡹴县郑侍郎㓜伦之后不知宋史神

 宗时有其人否

郑㓜伦不见宋史或其人无关史事不能以一侍郞附见

然在嵊县志中不宐见遗今亦无有而唐宰相世系表序

郑氏有南北祖郑晔为北祖晔生茂茂生七子号七房郑

氏其季名郑㓜麟后魏时人得无作谱之人因其源流出

此而误为宋误为𡹴耶






南雷文案卷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