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雷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 南雷集 卷第四
清 黃宗羲 撰 清 子黃百家 撰附錄 景無錫孫氏小綠天藏原刊本
卷第五

南雷文案卷四

   姚江黃宗羲著

  荅錢牧齋先生流變三疉

 問長水註楞嚴九變三疉所謂進動算位一橫二𥪡一

 𥪡二橫者未知其義又徐岳所謂橫板爲九道五道及

 𥪡以爲柱爲位者與長水橫𥪡進動都相合否幸爲剖

 析源流詳明示之

 楞嚴經曰四數必明與世相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疉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

 二百疏雲三變之義古今多解今所解者不加別法以變其義只將今文過現未來進動算位便成千二百功

 德如第一位三世四方宛轉十二便成一疉算位卽是一橫二𥪡已成過去第二卽變過去一世以爲現在進

 動算位一𥪡二橫成百二十爲第二疉又卽變現在世以爲未來進動算位一橫二𥪡成一千二百爲第三疉

 能變之法旣唯三世所變之法亦止千二百故無増減

 徐岳數術記遺太乙算太乙之行去來九道刻橫板爲九道𥪡以爲柱柱上一珠數從下始故曰去來九道也

 兩儀算天氣下通地稟四時刻橫板爲五道𥪡爲位一位兩珠色靑上珠色黃下珠其靑珠自上而下第一刻

 主五第二刻主六第三刻主七第四刻主八第五刻主九其黃珠自下而上第一刻主一第二刻主二第三刻

 主三第四刻主四而已故日天氣下通地稟四時也

按徐岳所云算器也長水所云算法也雖橫𥪡之言相同

其義不相干渉今之算器橫不列道其數分於珠徐岳之

算器珠一而巳其數分於道太乙算橫爲九道其珠自下

而上歷一道爲一算兩儀算橫爲五道自下而上者一道

爲一算自上而下者始於五終於九黃靑二珠交相代也

算九則窮又移一柱與今器逈別長水之算只用今器其

所謂橫𥪡者分別算位本位是𥪡進一位卽是橫本位是

橫進一位卽是𥪡非如徐岳之實有橫𥪡也乾坤鑿度日

臥算爲年立算爲日臥算者長水之所謂橫也立算者長

水之所謂監也第一疉三世四方乘之得十二若依算家

乘法則第二疉當得一百四十四第三疊當得二萬七百

三十六今不肰者則經文流變以第一疉爲凖第二疉

一爲十變十爲百第三疉變十爲百變百爲千而巳故曰

變不曰乘也

  答劉伯䋲問律呂癸卯

 漢志曰黃鐘爲宮則太簇姑洗林鐘南呂皆以正聲應

 無有忽微不復與他律爲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非黃

 鐘而它律雖當其月自宮者則其應和之律有空積忽

 微不得其正此黃鐘至家諱無與並也○問朱子著此

 條在變律下蔡元定著此條在八十四聲圖下有異同

 否

十二律旋相爲宮其下所應之聲卽謂之役凡受役者其

律必短於主律主律卽爲宮之律也黃鐘長九寸長之至也故當其

爲宮之時所應六律皆短於黃鐘故用正聲而不用半聲

及㽔賔大呂夷則夾鐘無射仲呂六者爲宮之時七聲不

備則黃鐘不得不受役而黃鍾實長於諸律故不得不有

變律變律又長故不得不用變律之半所謂不與他律爲

役也朱子著在變律者以明律不得不變之故蔡元定著

在八十四聲者以明十一月黃鐘宮下無他律之聲其義

一也然班孟堅之意則不然黃鐘正律雖長其半律甚短

則㽔賔以下獨不可用乎安見黃鐘之不爲他律役也葢

十二律之實其零分皆偶獨黃鐘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

七爲竒半之則八萬八千五百七十三餘一餘一不可半

也是黃鐘有正聲而無半聲旣無半聲可用此黃鐘之不

役於他律也若止以管長不受役爲言於義有所未盡矣

 問空積忽微

蔡元定謂黃鐘爲宮所用七聲皆正律無空積忽微自林

鐘而下則有半聲自㽔賔而下則有變律皆有空積忽微

不得其正葢以半聲變律竒零不齊便謂之忽微也肰亦

非班氏之意所謂空積者空圍所容之積實也管長一分

圍容九分故毎寸八十一分班氏謂黃鐘爲宮則太簇姑

洗林鐘南呂無有忽微葢班氏十二宮止五聲而厺變宮

變徴黃鐘長九寸積七百二十九分新書積八百一十分葢分九爲十其實一

太族長八寸積六百四十八分姑洗長七寸一分積五

百七十六分林鐘長六寸積四百八十六分南呂長五寸

三分積四百三十二分故空積無忽微也至應鐘長四寸

六分六𨤲其四寸六分之積三百七十八分其六𨤲之積

便竒零而爲忽微矣以下皆然故他律爲宮皆有忽微也

若加二變爲七聲則黃鐘之用及於應鐘㽔賔雖黃鐘爲

宮其空積亦未甞無忽微也蔡氏未之審而妄引班氏以

證巳說非也

 問史記生鐘術曰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宮五徵九置一

 而九三之以爲法實如法得一凡得九寸命曰黃鐘之

 宮故曰音始於宮窮於角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氣

 始於冬至周而復生

按索隱以商八羽七角六宮五徴九爲數錯邢雲路雲卽

是上文聲律數太族八寸爲商姑洗七寸爲羽林鐘六寸

爲角南呂五寸爲徵黃鐘九寸爲宮其曰宮五徴九誤字

也愚意以爲羽一徵二角三商四宮五者其大小之序而

商八羽七角六宮五徴九者其相生之序也角宐生徵五

徵宐生宮九雲路謂誤字者是也置一而九三之者置子

一而三之爲丑再三之爲卯二十七如是者九爲酉之一

萬九千六百八十三乃寸法也實者十二律之實在新書第四

滿寸法得一寸黃鐘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凡爲

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者九故得九寸他律不滿寸法之

實則以分法釐法毫法絲法收之

 問上下相生以仲呂謂變律耶正律耶

通典相生爲十二變律變律又爲十二半律合之於正凡

四十八聲也蔡氏以旋宮至仲呂而止仲呂之七聲旣備

則其下無所用故變律止於應鐘雖日應鐘之實以三分

之又不盡一算數不可行此就蔡氏自立之法言之其實

應鐘以下皆有變律也

 問五聲二變與變律先後次序

蔡氏五聲二變次變律之後朱子則先七聲而後變律愚

意以變卽正之參差不齊者正變一時俱有非借變以通

正之窮若變律居七聲之後非自然之法象矣

 問新書日律當變者有六置一而六三之得七百二十

  九

置一而六三之者置子一而三之爲丑又三之爲寅九如

是以至於午得七百二十九其爲三之者凡六此史遷置

一而九三之之例變聲章置一而兩三之得九亦同也其

言律當變者有六故三之凡六則未必肰葢蔡氏之用變

律雖止於六其實變律有十二也肰置一六三之法亦所

不必仍照正律之法四其實以生黃鐘變律倍其實以生

林鐘乃爲當耳

 問應鐘變律之實九萬二千五十六何以又雲六千七

  百一十萬八千八百六十四也

未曾以七百二十九歸之則爲下數置下數以七百二十

九爲一算則得上數也所餘四十爲小分

 問變律

變聲之說見於國語變律則京房以仲呂生執始演爲六

十律公孫崇則上役黃鐘其說皆未甚協惟杜佑爲當肰

杜佑之變十二蔡元定之變六變律之中又有二說也其

實古之旋宮止於五聲自夷則而下爲宮者卽用正律之

半禮運之疏更無變律

  荅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

鹿門八家之𨕖其旨大畧本之荊川道思然其圏㸃勾抹


多不得要領故有腠理脈絡處不標出而圏㸃漫施之字

句之間者與世俗差強不遠至其批評謬處姑舉一二如


昌黎張中丞傳後序雲不載雷萬春事首尾與南霽雲乞


救賀蘭兩不相𫎇而鹿門以爲雷萬春疑當作南霽雲若


乞救之事照應此句以補李翰之不載則非矣曹成王碑


以其穿鑿生割爲昌黎之務去陳言豈昌黎之文從字順


者猶有陳言之未去乎葢不知昌黎之所謂陳言者庸俗


之議論也豈在字句哉羅池廟碑謂其不載柳州德政載


其死而爲神一節似狎而少莊按碑中所載民業有經以

下德政可謂至矣豈必如俗文之件繫毛舉然後謂之莊

耶孔司勛誌前夫人從塟舅姑兆次⺊人曰今茲歲未可

以袝從⺊人言不袝鹿門雲按附誌前夫人所以不及袝

塟舅姑兆次之故而不詳與司勛合塟處不可曉誌言前

夫人巳袝塟舅姑兆次今欲遷塟與司勛合而⺊人不可

故不合塟本自明曉不知鹿門如何讀也孟貞曜誌愈走

位哭且召張籍會哭諸嘗與往來者咸來𡘜弔韓氏按檀

弓伯高之赴孔子曰夫由賜也見我吾哭諸賜氏遂命子

貢爲之主故東野之䘮昌黎立位於家其甞與往來者哭

弔於韓氏也鹿門雲韓氏不知何人豈不知此禮耶柳州

眨後諸書鹿門謂蘓子瞻安置海外時詩文殊自曠逹葢

由子瞻深悟禪宗故獨超脫較子厚相隔數倍葢子瞻之

謪爲奸邪所忌而子厚之謫人且目之爲奸邪心事不白

岀語悽愴其所處與子瞻異也若論禪宗子厚未必讓於

子瞻耳與顧十郞書子厚爲顧少連所取士十郞乃少連

子也於座主之門故稱門生書中顯贈筞謚揚於天官敷

於天下巳明言少連之死而鹿門雲其書似非對座主之

言是尚疑十郞爲座主也歐公謂正統有時而絶此是確

論鹿門特以爲統之在天下未嘗絶也如此必増多少附

會正統之說所以愈不明也鹿門謂江鄰幾文不傳當非

其文之至者而歐陽公序之只道其故舊凋落之意隱肰

可見按序中言其學問通博文辭雅正深粹而論議多所

發明詩尤淸澹閑肆可喜許之亦云至矣如尹師魯之文

歐公只稱簡而有法亦可雲非其文之至者乎薛簡肅初

舉進士爲州第一讓其里人王嚴而居其次鹿門雲宋制

舉進士何以得讓宋制解試雖有主文考校然尙有鄕舉

里𨕖之意故得自相推讓凡舉子皆謂之進士其中殿試

者謂之及第出身鹿門不知宋制而以今制賜進士者當

之故有此疑蘓子美誌其妻於文集則曰吾夫屈於生猶

可伸於死於塟則曰吾夫屈於人間猶可伸於地下皆有

著落句同而意異鹿門雲迭此二句歐公穉筆而少遒處

不如仍前二句且綴之日死而非歐君者銘其墓則無以

慰其生之交也信如此則俗筆套語矣張谷墓表歷官河

南主簿蘓州觀察推官開封府士曹叅軍遷著作佐郞知

陽武縣通判眉州累遷屯田員外郎復知陽武縣鹿門雲

宋制以觀察推官徙叅軍而知陽武縣又以通判眉州人

爲員外郞而復知陽武可見當時重令職如此按宋制未

改京朝官謂之縣令巳改京朝官方謂之知其縣張谷初

知陽武其京朝官是著作佐郞再知陽武其京朝官是屯

田員外郞知縣雖同而京朝官之崇畢則異俱未甞入朝

也鹿門不明宋制耳孫之翰誌初舉進士天聖五年得同

學究出身八年再舉進士及第鹿門雲宋舉進士者再按

之翰初舉進士不及第再舉方得及第未嘗再也學究出

身非進士之第耳荊公伯夷論以不食周粟爲誣識力非

流俗可及鹿門雲論伯夷處未是千年隻眼彼之雷同子

長者豈皆隻眼乎至其去取之間大文當入小文可去者

尙不勝數也觀荊川與鹿門論文書底藴巳自和盤托出

而鹿門一生僅得其轉折波瀾而巳所謂精神不可磨滅

者未之有得緣鹿門但學文章於經史之功甚疎故只小

小結果其批評又何足道乎不知者遂與荊州道思並稱

非其本色矣

  荅陳士業論孔子生卒書

宋景濂作孔子生卒歲月辨其生主公羊榖梁氏在襄公

二十一年巳酉十月庚子卽今十月二十一日也其卒主

左氏在哀公十六年壬戌四月乙丑卽今四月十八日也

以爲三家厺孔子甚近漢以後之儒無後焉言甚核而辨

肰以某攷之則又不能無疑者左氏哀公十有六年夏四

月巳丑孔丘卒此出於門弟子所書歲月無可復疑矣由

是而上推至襄公二十二年庚戌爲七十三歲孔子之年

七十三不特見於史記家語之終記日寢疾七日而終時

年七十三矣杜預左註亦云七十三孔子家譜祖庭記無

不皆然使七十三之年而信則孔子之生年其在庚戌亦

可無疑也公榖二家之說豈能盡抹諸家乎公穀之謂二

十一年者安知非周𤫊王二十一年誤書爲襄乎葢襄二

十二年卽周𤫊王之二十一年也至於生之月日左傳無

文榖梁氏則書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公羊氏則書十有一

月庚子孔子生陸德明釋公羊雲庚子孔子生傳文上有

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

葢經文庚辰朔則庚子在二十一日若十一月則巳酉朔

其距庚子五十有二日十一月無庚子則知有此句者之

爲誤本也某以暦法推之襄二十一年中積六十六萬九

千一百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冬至四十七日五○二四閏

餘二十五日七三四六其年有閏故子月甲寅朔丑月甲

申朔寅月癸丑朔卯月癸未朔辰月壬子朔巳月壬午朔

午月辛亥朔未月辛巳朔申月庚戌朔酉月庚辰朔戌月

巳酉朔亥月巳卯朔襄二十二年中積六十六萬八千七

百六十二日三十一刻冬至五十二日七四四九閏餘七

日七一子月巳酉朔丑月戊寅朔寅月戊申朔卯月丁丑

朔長月丁未朔巳月丙子朔午月丙午朔未月乙亥朔申

月乙巳朔酉月甲戌朔戌月甲辰朔亥月癸酉朔若不從

公榖以家語史記爲凖則孔子之生在二十二年酉月自

甲戌推至庚子爲二十七日故羅泌以爲八月二十七日

是也景濓謂三代雖異建而月未嘗改其按襄二十一年

經文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夫

九月庚戌朔者建申之月也十月庚辰朔者建酉之月也

若周不改月則九月爲巳酉朔十月爲巳卯朔而庚戌庚

長爲七月八月之朔是與經文大悖矣景濓能不信諸經

乎家語史記載孔子弟子年歲皆以孔子爲的若孔子不

生庚戌則弟子之年無一足慿矣如顔子少孔子三十歲

二十九而髪白三十二而死是顔子死時孔子年六十二

也哀公六年吳伐陳楚救陳孔子絶糧猶有顔子問荅計

顔子卽卒於是年葢自襄二十二年至哀六年孔子六十

二歲也若生於襄二十一年則孔子六十三矣顔子少三

十歲及三十二而死皆不可信也故景濓欲伸公榖則必

盡廢諸家無乃過歟

  荅劉伯宗問朱子壺說書

投壼經言壼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

鄭注腹容斗五升三分益一則爲二斗積三百二十四寸

算法方一寸高十六寸二分爲一升方一寸高一百六十二寸爲一斗故二斗得積三百二十四寸以腹修

五寸約之所得五寸約之者於五寸之中截其一寸取三百二十四寸之積五分之其一分得積六

十四寸八分求其圜周得二尺七寸有竒是爲腹徑九寸有餘

以圜求方湏三分加一六十四寸八分分爲三分毎一分有二十一寸六分加一分於六十四寸八分之中共

八十六寸四分是一寸方積之數以方積開之九九八十一則一靣有九寸強四靣凡有三十六寸強又以方求圓

四分去一是爲圜周二尺七寸有竒圍三則徑一故腹徑九寸有餘也按鄭氏此說皆整數

二斗之積也肰以二斗之積四分去一則與經文斗五升

合矣故朱子欲去二斗虛加之數是也其實斗五升之積

爲二百四十三寸以腹修五寸約之五取一焉得四十八

寸六分卽圜積也圜積求徑三歸四因開方之是爲腹徑

八寸四𨤲有竒圓積求周十二因開方之是爲圜周二尺

四寸一分四𨤲有竒若鄭氏三分益一以爲二斗方積六

十四寸八分旣有虛加之數則當用圓田法卽以六十四

寸八分者開方之徑得八寸四𨤲竒三因於徑周得二尺

四寸一四亦如前法朱子以積求徑之法謂廣六十四寸

八分此六十四寸者自爲正方又取其八分者割裂而加

於正方之外則四靣各得二𨤲五毫之數徑爲八寸五𨤲

此則朱子不明筭法而不自知其誤也夫正方六十四寸

則一靣得八寸試割二分加之毎寸得二𨤲五毫四靣皆

然則八分者無餘矣而四角各缺方二𨤲五毫將何以補

之哉故開方之術中間正方謂之方法正方之外割裂而

加之者謂之亷㳒補之於角者謂之隅法有亷則必有隅

朱子所言有亷而無隅零星補湊愈宻而愈疏矣是故六

十四寸八分開方八寸四𨤲有竒而不可以爲八寸五𨤲

也今爲圖如左

  荅汪魏美問濟洞兩宗爭端書

大鑑之後爲南嶽靑原南嶽傳馬祖馬祖傳百丈百丈傳

潙山此潙仰宗所由起也百丈又傳黃檗黃檗傳臨濟此

臨濟宗所由起也靑原傳石頭石頭傳藥山藥山傳雲巖

雲巖傳洞山此曹洞宗所由起也石頭又傳天皇天皇傳

龍潭龍潭傳德山德山傳雪峰雪峰傳雲門此雲門宗所

由起也雪峰又傳玄沙𤣥沙傳羅漢羅漢傳法眼此法眼

宗所由起也故五家宗𣲖出自南嶽者二出自靑原者三

今潙仰雲門法眼三宗俱絶存者惟臨濟曹洞耳近濟宗

依五燈會元附註謂有兩天皇道悟石頭所傳者之天皇

不再傳而絶其出爲雲門法眼之天皇則馬祖所傳者於

是南嶽得四宗靑原僅一宗以此而分優劣至兩家聚訟

不已弟常謂昔之學佛者自立門戸者也今之學佛者倚

傍門戸者也自立門戸者如子孫不藉先人之業赤手可

以起家倚傍門戸者如奴僕占風望氣必較量主者之炎

涼雲門法眼其宗旣絶猶過去之高門巨族也吹已冷之

𦦨爲掃室布席之光則郭崇韜哭子儀之墓又何怪乎故

兩家是非不必爲之辯苐兩家辯詞可爲嗢噱㑹元附註

以丘玄素天王碑證雲法二宗出於南嶽以符載天皇碑

證靑原之天皇一傳而絶洞家指爲僞碑以爲𤣥素使相

何得姓名不見唐史疑爲烏有按歐陽公集古錄䟦尾神

女廟詩李吉甫丘玄素李貽孫敬騫作佛者空疎之腹豈

可妄談載籍符載碑文載在賛寧高僧傳中其末雲比丘

慧眞文賁等禪子幽閑皆入室得悟之者或⿰糹⿱𢆶匹 -- 繼坐道場或

分枝化導所謂禪子幽閑者卽指慧眞文賁等而言言其

情性幽閑也附註改爲法嗣三人曰慧眞曰文賁曰幽閑

以賛辭扭作人名何不將原本一讀耶權文公馬祖道一

塔銘見文𫟍英華中後列沙門慧海智藏鎬英志賢智通

道悟懷睴惟寛智廣崇泰惠雲等洞家疑附註引此爲虛

誕之辭信如此言不知在唐還有權德輿否黃元公因丘

碑所載節使拋水事與南泉下曇照雷同疑碑爲好事者

所𢰅然碑文詳而會元首尾脫落是㑹元襲碑文非碑文

襲㑹元也摠之釋氏譸張爲幻火發火息碑文又寧足信

 荅朱康流論歷代甲子書

按歷代甲子自魯隱公元年己未以下載籍皆可攷據無

有異同乃自隱公以上其說不能歸一然凖之暦算如武

王克商周公營洛成王顧命三者得其時日則是非不難

辨矣故授時伐紂以至春秋一從漢志漢志魯世家魯公

伯禽四十六年考公四年煬公六十年幽公十四年微

公五十年厲公三十七年獻公五十年慎公三十年武

公二年懿公九年柏御十一年孝公二十七年惠公四十

六年凡伯禽至惠公三百八十六年伯禽以成王元年癸

巳歲卽位至康王十六年戊寅歲薨惠公以平王三年癸

酉歲卽位至平王四十八年戊午歲薨中間所歷甲子自

第二十八而上羸三十一歲自第三十三而下縮五歲由

成王上推周公攝政七年武王克殷後七年而崩故伐紂

之歲斷以爲巳卯也而史記魯世家伯禽四十六年考公

四年煬公六年幽公十四年魏公五十年厲公三十七年

獻公三十二年眞公三十年武公九年懿公九年伯御十

一年孝公二十七年惠公四十六年凡三百二十一年較

漢志差六十五年以惠公末年戊午上推戊午當平王四

十八年則伯禽元年在第二十八甲子下戊戌歲也戊戌

爲成王元年由成王上推周公攝政七年封禪書曰武王

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崩在庚寅歲故伐紂之年爲戊

子也如此則銷𨙿一甲子第二十八卽第二十七矣竹書

紀年成王丁酉歲卽位在位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昭

王十九年穆王五十五年共王十二年懿王二十五年孝

王九年夷王八年厲王二十六年宣王四十六年幽王十

一年平王四十八年惠公卒凡三百二十二年與史記魯

世家先一年以伐紂在庚寅較史記後二年此記事稍有

參差其甲子大畧相同也黃石亝先生主張史記以爲武

王克殷戊子歲用授時四分校之戊子歲周正月癸卯合

朔甲寅冬至以某按之又未必然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

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征伐商旣戊午師逾孟津

癸亥陳於商郊甲子昧爽會於牧野泰誓又曰一月戊午

師渡孟津左氏外傳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陳未畢而雨據

石亝以癸卯爲正月朔則壬辰癸巳爲前月十九二十日

矣經何以言一月也癸卯朔則癸亥爲月內之二十一日

矣外傳何以言二月也信漢志不如信史記信史記又不

如信經文也石亝又以月旁死魄在望後生魄在望前謂

壬辰是十六日非朔二日夫經言壬辰是一月又言戊午

亦一月壬辰與戊午相距二十七日若旁死魄在望後是

月寧復有戊午哉又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

豐丁未祀於周廟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旣生魄庶

邦冢君曁百工受命於周觀其序生魄於生明之後則生

魄之爲望後明矣生魄旣在望後則死魄之爲望前亦明

矣若以授時歩戊子歲距至元辛巳二千三百三十三年

中積八十五萬二千一百一十四日八千五百二十四分

冬至甲子經朔癸丑與石亝所言無一合者則武王伐紂

之必非戊子也當從班氏以巳卯爲凖而後春秋以上之

時日始可得耳

  第一甲子黃帝元年

  第二甲子黃帝六十一年

  第三甲子少昊二十一年

  第四甲子少昊八十一年

  第五甲子顓頊五十七年

  第六甲子帝嚳二十九年

  第七甲子帝堯二十一年

  第八甲子帝舜九年

  第九甲子夏禹八年

  第十甲子仲康三年

  第十一甲子寒浞十五年

  第十二甲子帝槐四年

  第十三甲子帝不降四年

  第十四甲子帝扃五年

  第十五甲子孔甲二十三年

  第十六甲子桀二十二年

  第十七甲子太甲十七年

  第十八甲子太庚十五年

  第十九甲子太戊二十一年

  第二十甲子仲丁六年

  第二十一甲子祖辛十年

  第二十二甲子祖丁二十九年

  第二十三甲子盤庚二十五年

  第二十四甲子武丁八年

  第二十五甲子祖甲二年

  第二十六甲子武乙二年

  第二十七甲子紂十八年

  第二十八甲子康王二年

  第二十九甲子昭王三十六年

  第三十甲子穆王四十五年

  第三十一甲子孝王十三年

  第三十二甲子共王五年

  第三十三甲子幽王五年

  第三十四甲子桓王三年

  第三十五甲子惠王二十年

  第三十六甲子定王十年

  第三十七甲子景王八年

  第三十八甲子敬王四十三年

  第三十九甲子威烈王九年

  第四十甲子顯王十二年

  第四十一甲子赧王十八年

  第四十二甲子秦始皇十年

  第四十三甲子漢文帝三年

  第四十四甲子武帝元狩六年

  第四十五甲子宣帝五鳳元年

  第四十六甲子平帝元始四年

  第四十七甲子明帝永平七年

  第四十八甲子安帝延光三年

  第四十九甲子靈帝中平元年

  第五十甲子蜀後主延𤋮七年

  第五十一甲子𣈆惠帝永興元年

  第五十二甲子哀帝興寧二年

  第五十三甲子宋文帝元嘉元年

  第五十四甲子齊武帝永明二年

  第五十五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

  第五十六甲子隨文帝仁壽四年

  第五十七甲子唐高宗麟德元年

  第五十八甲子玄宗開元十二年

  第五十九甲子德宗興元元年

  第六十甲子武宗會昌四年

  第六十一甲子昭宗天祐元年

  第六十二甲子宋太祖乾德二年

  第六十三甲子仁宗天聖二年

  第六十四甲子神宗元豐七年

  第六十五甲子高宗紹興十四年

  第六十六甲子寧宗嘉泰四年

  第六十七甲子理宗景定五年授時以元至元十七年庚辰歳冬至爲暦

   元若上考自曆元至此甲子積一十七年

  第六十八甲子元泰定元年下驗自暦元至此甲子積四十四年

  第六十九甲子明洪武十七年

  第七十甲子正統九年

  第七十一甲子弘治十七年

  第七十二甲子嘉靖四十三年

  第七十三甲子天啟四年

  荅范國雯問喻春山律暦戊午

示楚郴喻春山書其言誇大自來儒者無不譏彈而自以

律暦爲絶學謂帝王暦數眞傳夫律暦固儒者之能事以

司馬子長之學尚曰文史星暦近乎⺊祝之間春山而茍

能發前人所未發亦不必張皇如是皇甫持正言風教偷

薄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巳呼阮籍爲老兵矣筆語未有駱

賔王一字巳罵宋玉爲罪人矣至於近日妄子以駡相高

廟庭諳子直叱姓名等之僕𨽻阮籍宋玉何敢望罵春山

不幸而𩔖是夫旣而反覆其書則不免爲東告東方朔西

告西方朔之談矣按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十

二卦名爲辟卦以配十二月始於漢之京房然未嘗以之

言律呂也明李文利主黃鐘三寸九分之說其十二月律

呂卦氣圖始用辟卦配之然未嘗用其陽九陰六之數以

爲律管之長短春山見十一月復卦其陰陽之數偶與三

寸九分相合遂將各卦陰陽之數一例配去以爲律管之

長短出於是姑無論其他如十一月復卦與九月剝卦同

長一陽五陰則黃鐘無射同是三寸九分十二月臨卦與

八月觀卦同是二陽四陰則大呂南呂同是四寸二分正

月泰卦與七月否卦同是三陰三陽則太簇夷則同是四

寸五分二月大壯與六月遯卦同是二陰四陽則夾鐘林

鐘同是四寸八分三月夬卦與五月姤卦同是一陰五陽

則姑洗蕤賔同是五寸一分合四月乾之仲呂五寸四分

十月坤之應鐘三寸六分只有七律更無十二律且同是

三寸九分何以知其爲黃鐘爲無射耶同是四寸二分何

以知其爲大呂爲南呂耶同是四寸五分何以知其爲太

簇爲夷則耶同是四寸八分何以知其爲夾鐘爲林鐘耶

同是五寸一分何以知其爲姑洗爲蕤賔耶豈律呂之長

短只佐𥿄上閒譚無與於聲音之用耶此等卽村伶知其

不可而欲與蔡元定爭是非乎春山又以十二辟卦分晝

夜之長短晝十二卦夜十二卦建子晝復夜姤建丑晝臨

夜遯建寅晝泰夜否建卯晝壯夜觀建辰晝夬夜剝建巳

畫乾夜坤建午晝姤夜復建未晝遯夜臨建申晝否夜泰

建酉晝觀夜壯建戌晝剝夜夬建亥晝坤夜乾以一晝爲

一時晝夜綳定各六時陽畫一時得九刻陰畫一時得六

刻以爲刻有長短時無遷移也夫晝夜之分分於日之出

入也日行天上在寅位爲寅時在卯位爲卯時在辰在巳

在午在未在申在酉皆然信如春山之說將日遇陽畫而

行遲遇陰畫而行疾乎抑行無遲疾陽畫則在未亦可謂

之午陰畫則在午亦可謂之未乎午者晝之中也子者夜

之中也春川以寅至未六時爲晝申至丑六時爲夜則晝

之中在辰巳之交夜之中在戌亥之交而午當桑榆之影

子當雞鳴之候矣晝之上半下半夜之上半下半必相等

也值泰卦則上半二十七刻下半一十八刻值否卦則上

半一十八刻下半二十七刻相去三分之一果天行而如

此孰不驚駭乎且日之短夜之長極於子月子月晝三十

九刻夜五十一刻亥月晝三十六刻夜五十四刻日之永

夜之短極於午月午月晝五十一刻夜三十九刻巳月晝

五十四刻夜三十六刻是日之長至短至無不倒置也以

卦畫定晝夜長短必不可通矣堯之建寅於堯典見之經

文彰明不比他書可以附會於仲春曰日中其爲春分無

疑也於仲夏曰日永其爲長至無疑也於仲秋曰宵中其

爲秋分無疑也於仲冬曰日短其爲南至無疑也春山假

妄之談謂堯建丑仲春是寅月仲秋是申月日中宵中非

晝夜分寅之辟卦爲泰申之辟卦爲否其陰陽分於上下

也仲夏是巳月日永非夏至日長巳之辟卦爲乾律管長

也仲冬是亥月日短非冬至日短亥之辟卦爲坤律管短

也舎明明可據之天象附會漢儒所不敢附會者亦心勞

而術拙矣鳥火虗昴四星之昏見南方者此是暦家測天

要術後來歲差皆騐於此春山未嘗學暦遂言爲寅申巳

亥月望所次之舍彼妄言之以爲數千年之上無人可以

對會不知明暦者把算歷然堯時春分日𨇠在昴入於酉

地則星宿當午夏至日𨇠在星入於酉地則房心當午秋

分日𨇠在房入於酉地則虗宿當午冬至日𨇠在虗入於

酉地則昴宿當午堯典之分四仲纖毫不爽自堯至今巳

退將五十度分至之日𨇠旣變中星亦從而變春分日在

壁昏之當午者爲井矣夏至日在參昏之當午者爲角矣

秋分日在翼昏之當午者爲斗矣冬至日在箕昏之當午

者爲室矣是故有歲差而後見天地之變化若萬古如斯

田僮街卒俱可談天矣春山謂寅巳申亥之月望夜觀月

實次鳥火虗昴四星故於堯典卯午酉子月之中星與之

相符不難改中星爲月度四仲爲四孟以譏歲差不知堯

時寅月望夜日在奎月離於角未嘗次鳥也巳月望夜日

在井月離於斗未甞次火也申月望夜日在軫月離於壁

未甞次虗也亥月望夜日在箕月離於參未甞次昴也就

如其言改中星爲月度四仲爲四孟亦無一合也月令者

呂氏春秋十二紀之首後人刪合爲之鄭氏雲其中官名

時事多不合周法故以爲秦暦也以寅爲歲首觀其下文

自明不容更生別解而春山妄爲周公建子之書其奈七

十二候不可抹摋則改置仲冬之候於孟春之下季冬之

候於仲春之下次第改盡遷就巳意以張公之㡌冐李公

之首至以春夏秋冬之月解作星月之月日在某宿爲上

弦昏中爲望旦中爲下弦矯強不顧文理未有甚於此者

也葢中星以日𨇠爲主日在酉地某宿則中星隔三宮而

東日在卯位某宿則中星隔三宮而西漢三統曆與秦曆

相近三統建寅雲正月中日在室十四度二月節日在奎

五度三月節日在胃七度四月節日在畢上二度五月五

日在井十六度六月節日在柳九度七月中日在翼十五

度八月中日在角十度九月中日在房五度十月節日在

尾十度大雪日在斗十二度小寒日在𭒀女八度此與秦

曆無毫髪之異豈三統亦建子乎漢冬至日在牛初度今

冬至日在箕三度日𨇠巳退三十餘度則中星亦退三十

餘度矣姑就春山之言以周桓王三年甲子丑月算之上

弦日𨇠𭒀女二度是時月距日九十度應離於胃望日𨇠

𭒀女九度是時月距日一百八十度應離於張下弦日𨇠

虗五度是時月距日二百七十度應離於氐則春山謂丑

月上弦月在奎望在井下弦在斗者無一合也舉此一月

餘月可𩔖推其謬矣月毎日平行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

七秒半弦䇿七日三十八刻二十六分四十八秒以平行

乘弦䇿得九十八度六十九分六十八秒故自上弦至望

自望至下弦月之行度皆以九十八度零爲凖是三宮有

餘也姑以孟春首條言之營室至參不及三宮參至尾五

宮有餘同一弦䇿其行度安得相懸如此亦舉此月以𩔖

餘月春山之妄直不滿明者之一笑也

  答萬充宗質疑書壬子

讀質疑二篇吾兄經術繭絲牛毛用心如此不僅當今無

與絶塵卽在先儒亦豈易得誠不意欵學寡聞之夫得相

抵掌𦕅述所聞以廣來意兄疑今之二十四氣以配周正

則相戾而不合此二十四名者古之所無是也葢今之二

十四氣所以綳定七十二候故毎氣三候然就而論之自

二至二分四立之外十有六氣之名義固無殊於七十二

候是以比肩者而加乎其上也不可明矣左氏曰凡分至

啟閉必書雲物使十六者與分至啟閉同列則必書十六

者之雲物矣不應左氏獨遺之也此古者無二十四名之

一證也卽古之啟閉亦只以朔日爲㫁不更於朔日之外

別有四立之名何以明之左氏外傳曰先時九日太史告

稷曰自今至於初吉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弗震弗渝脈其

滿𤯝穀乃不殖按先時註雲先立春日也初吉朔日也自

今至於初吉自先時至於立春也則初吉之爲立春明矣

以上文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言之則是寅月之朔日

皆謂之立春也若另有立春之日則當言自今至於立春

矣不應竟以初吉言也舉春而夏秋冬一例也是時各國

皆有私曆其法不一管子三卯三暑三寒之令齊曆也呂

氏春秋月令未行之秦曆也汲冢周書時訓解魏曆也雜

然見於傳記不知者遂以爲周時所通行耳兄言周之分

至未嘗繫之以時獨大司樂有冬日至夏日至之名而疑

周官之爲僞書是也僞周官者先儒多有之林孝存以爲

未世凟亂不騐之書何休以爲六國陰謀之書然未有得

其左證明顯如兄所言者卽如古文尚書人多疑其僞呉

草廬歸震川駁之不遺餘力然終鶻突定案向講尙書至

湯誥凡我造邦無從匪𢑴無卽幍滛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而見於國語文武之教凡我造國無從匪𢑴無卽幍滛

守爾典以承天休始知其誤襲周制以爲湯誥也今因推

日食於昭十七年六月祝史請幣季平子曰唯正月朔慝

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太史日

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於是乎百官䧏物君

不舉辟移時樂奏鼓祝用幣史用辭故夏書日辰不集於

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此月朔之謂也當夏四月謂之

孟夏杜註夏書爲逸書古文尚書㣧征有曰乃季秋月朔

辰弗集於房瞽奏鼓晉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

夫季秋夏之九月也而太史以之證夏四月之日食可見

夏書本文不同孔書左氏而非僞也則不能不致疑於古

文矣此二證恨不使艸廬震川見之兄之疑周禮者亦恨

不使林孝存何休見之也春秋失閏之論弟有日食暦明

之俟晤時請正此不更具也

  荅鄭禹梅修家譜雜問丁巳

 兵部主事刑部主事是宋世職名否

按宋官制六部自尚書以下止有侍郞郞中員外郞三項

其有主事之名與錄事今史書令史守當官皆吏也而非

官凡三省樞宻皆有之不特六部也

 元朝官制有揚州知府杭州知府等名否

元官制諸路設總管府逹魯花赤之下爲總管總管之下

爲同知治中判官散府則逹魯花赤之下置知府或府尹

揚州杭州皆爲上路則有總管而無知府今紹興杭州多

有總管廟皆是昔守郡者之生祠也若於二府稱知府則

是後人妄加

 給事章僑學士曾彥祭酒羅璟員外夏寳知州萬韞輝

 教諭江振甘燧賈進主事張庠郎中王應奎修𢰅習嘉

 言大理寺少卿李奎譜中皆有文章其人可考否

據所知者章僑字處仁蘭溪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布政

使曾彥字士美泰和人成化戊戌進士第一歷侍讀羅璟

字明仲南城人憲孝間名臣習嘉言名經以字行新喻人

成祖初𨕖庶吉士嘉言其一也官至詹事亦名臣李奎弋

陽人永樂辛卯鄕舉正統間至大理少卿餘俟再考

 浙東四明之鄭其著姓始於何時何人

四眀鄭氏見於宋史者唯鄭覃爲靖康間人死節於金兵

入忠義傳淸之其孫也其始則不可攷凡東浙人物在唐

書爲甚畧不知何故也

 灌浦之鄭雲出自𡹴縣鄭侍郎㓜倫之後不知宋史神

 宗時有其人否

鄭㓜倫不見宋史或其人無關史事不能以一侍郞附見

然在嵊縣志中不宐見遺今亦無有而唐宰相世系表序

鄭氏有南北祖鄭曄爲北祖曄生茂茂生七子號七房鄭

氏其季名鄭㓜麟後魏時人得無作譜之人因其源流出

此而誤爲宋誤爲𡹴耶






南雷文案卷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