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冤词 (四库全书本)/卷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古文尚书冤词 卷一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尚书冤词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竒龄撰
  七岁受尚书即闻有今文古文之分以问经师经师勿告也崇祯十六年国子助教邹镛疏请分今文古文尚书而专以今文取士为言会京师戒严不及报曲水社修禊事山阴张杉谓众曰毁经之祸萌矣国家取士三百年专用朱子之书以立学谓可以卫经而经学大坏前此万历十二年南戸部员外房伯元得魏政始石经大学本于科臣许仁卿家实考功郎中丰坊伪造本也疏请立学官勒令取士废大学旧本幸其疏以他事与中监不合驳奏不行然事亦危矣原其意则以朱子改大学公然取士遂相率更窜以各行其说所谓踵其事而效尤焉者近者宗伯臣姜公逢元以毛诗进讲上敕勿讲国风且特谕东宫讲官毋敢以国风进太子前者何则以其淫也夫以三百五篇皆弦歌之诗太史采之圣人删之乐师鼓舞而肄习之播之乡人布之邦国进之宫闱与朝庙鬼神宾客实深飨燕而一旦以淫风解经致使君臣不得通父子不相问秽恶厌弃一如哇声媟语之不可亲近则是何故今尚书又见告矣坐客皆咨嗟而罢其明年国亡盗贼四起予避兵山市客有能为古今尚书说者急请教之客曰今文者伏生口授书也古文者孔子屋壁中所藏而发而献之官府者也乃自献之官而外无其书是以两汉名儒皆未之见曁永嘉乱后中外古文皆不可考而东晋之初有豫章内史梅𧷤忽奏上古文尚书此何来者非伪书乎乃自唐人作注疏并为改写而其书至今行之独新安朱熹斥为假书其注四书五经已改大学删孝经定诗淫风表太极图说河图洛书而加于大易之首唯尚书则疑之因不欲注而授其意于门人蔡沈使分别今古文有无注于各篇之下而别存杂说以著其伪于是诸门弟子共祖述之而元吴澄明郝敬归有光辈俱竞起攻辨迄无遗力吴澄作书纂言则但存今文三十八篇直削去古文以示毁黜伪书之意今其书具在也予闻言恶之归而不食者累日及乱定还土室室中所藏经与史亡劫殆尽已复以雠构奔走道路无暇为考证然渐闻开国以来其攻之者遍天下无论知不知公然著书以行世且有踵明代梅𬸦谩骂古文之书效罗喻义是正一编专刻今文经而去古文者展转煽惑其言罔诞不可闻蠡吾李塨者多学人也其尊人孝悫先生为北方名儒塨尝从游于博陵颜习斋先生之门以实践称康熙庚午举顺天乡试与儿子远宗为同年生并上公车门忽越三千里问乐于予𫝊二变四清九声十二管之学三日卒业纵论诸坟典易象春秋探幽抉微起予所未逮遽曰梅氏上古文晋史无有何也予曰旧史十八家有之子不见夫孔氏之疏之引之者乎曰虽然当茬之予唯唯而退既而塨寓桐乡郭明府署与桐之学人争古文真伪著辨一卷予阅之甚善思竟其业值予辑丧礼未就仍舍之去福建漳浦县学生蔡衍鎤以所刻奏稿一本𫝊流至浙中载康熙三十六年
  上北狩还上疏于昌平郊外
  上顾而问之以 九校行速不能随挟疏乞通政上非例还其疏乃持归刻之大约请立孝经于学官废礼记分今文古文尚书而征尚书于海外以定真伪其所以征海外书者因欧阳修作日本刀歌其末有云徐福行时书未焚尚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通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谓海外当有真古文也夫谓海外有真古文则中国古文伪矣海外真古文当求则中国伪古文当废矣毁经之机至此已决因急为考定究其根祗知官府所藏名为中古文汉晋皆存而民间授受者则名为外学亦自相嬗不绝故刘歆校书自中自外皆亲验其书名为中外相应虽不立学官世多未见又令甲森严立学者称为官书不立学者即称为逸书然门戸挤排不能遽废即有张霸伪书堂堂进献尚得缘中秘直斥其伪至于梅𧷤所上系孔𫝊而非经文而经文在内者直记曰永嘉乱后犹存经文经文在外者则自都尉朝至桑钦尹敏至杨伦太保郑冲至梅𧷤皆历有授受彼我𫝊述并无伪学夫然后快然而号于世曰天乎天乎古文尚书今不既复出矣乎今夫投人以文虽井里缝褐之夫单篇连简犹必改容而收之傥或老师宿儒稍负才望则必什袭不暇纵使其字句之间稍有疑惑亦何可轻为谤讪遽致诬蔑况于古先圣贤之册历二禅三代帝徳王功之显迹而前贤藏之后儒献之历代帝王为珍秘而保䕶之所称出岩屋而登天府者乎向予解经并不敢于经文妄议一字虽屡有论辨辨𫝊非辨经也即或于经文有所同异亦必以经正经同者经即异者亦经也今乃以孔𫝊而妄认古经以孔𫝊之不伪而妄认古经之伪千秋冤市几不能解夫儒者释经原欲卫经今乃以误释之故将并古经而废之所谓卫经者安在且大学言格物矣格物者原不必穷致事理而改大学者必谓天下事物莫不有理一理不格于知有碍今物有理而不识事有冤而不知经尚如此何况他物然则改大学何为矣吾惧大学之错国风之淫古文尚书之伪后人必有藉帝王之势而毁其书者吾故讼古文之冤而并及之
  今文尚书
  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用李斯议凡天下诗书百家语悉诣守尉烧之
  秦律挟书者族偶语诗书者弃市
  汉帝纪孝惠四年除挟书律
  史记儒林𫝊言尚书自济南伏生张华云生名胜纪年云字子贱此以密子贱宓伏字同致误
  又云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山东诸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
  汉儒林𫝊夏侯胜从张生受尚书
  史记伏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汉书作鼂错往受之孔安国书大序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𫝊授卫宏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其女𫝊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
  汉艺文志经二十九卷此以一篇为一卷者
  又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
  儒林𫝊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
  二十九篇尧典 皋陶谟 禹贡 甘誓 汤誓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泰誓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召诰 洛诰 多上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又称二十八篇去泰誓一篇
  按伏书二十九篇至武帝时外间疑泰誓为伪遂去此篇孔氏正义云尚书遭秦而亡汉初不知篇数武帝时有太常蓼侯孔臧者安国之从兄也与安国书云时人惟闻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于是有谓泰誓非伏生书者自西汉末至东汉诸儒皆造言出处而俱不得合刘向别录武帝末民有得泰誓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𫝊以教人
  马融云泰誓后得
  王肃云泰誓近得
  郑玄云民间得泰誓
  王充论衡泰誓掘地所得
  又云伏生二十八篇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篇始定矣
  后汉书献帝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说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古文泰誓三篇
  隋书伏生口授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
  按此皆无据之言祇因汉世今文盛行必欲曲䕶其去此泰誓之故而终无实据及东汉儒者造为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孝经易说卦𫝊及泰誓三篇而又不检点天下无各经所逸同聚一处以待人之得之者况泰誓在武帝时早已盛行董仲舒对䇿已有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复哉诸语而史迁作周本纪直云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皆伪泰誓文岂有武帝朝久用之文而在宣帝泰和年始出之者此梦中语也且此止一篇无三篇也惟二十九篇去一篇故二十八宿若去三篇则二十六宿矣何粗疏乃尔
  陆徳明释文泰誓本非伏书司马迁以武帝之世见泰誓之出而得行因入于伏生所𫝊之内孔氏正义说亦同此尤荒唐矣以伏生本无之书岂可妄为搀入而不畏世讥者且伏书系孝文掌故录入官府之书又武帝时特立五经博士以肄业之开弟子员劝以官禄即一句一字皆不敢议而谓太史令可妄搀一篇此皆无学人所言陆徳明陋劣其为此言无足怪不谓孔氏袭陋亦复引之入正义内真可笑也且此本伏书原不必为回䕶者伏生自作大𫝊乃直用其语如云八百诸侯俱至孟津有白鱼入王舟云云是明明伏书何必曲讳马融辨此篇有曰今文泰誓都无此语直加以今文之名何等明快若王肃云古文泰誓伐纣时事圣人取以为尚书此指孔书今文泰誓观兵时事当别录之以为周书此虽调停之言然其称之为今文则犹一辙耳叶梦得曰伏生大𫝊言不雅驯以天地人四时为七政以金縢作于周公殁后其流为刘向五行𫝊夏侯氏灾异之说然则泰誓为伏生所出夫复何言
  又称二十九卷汉艺文志见前
  又称三十三篇㐲本合尧舜典为一皋陶谟益稷为一盘庚上中下为一顾命康王之诰为一后孔安国依古文分之得多舜典一篇益稷一篇盘庭二篇康王之诰一篇共五篇合之二十九篇而去泰誓一篇为三十三篇
  又称三十四篇分出五篇合二十九篇不去泰誓为三十四篇
  伏氏以尧典为唐书皋陶谟为虞书商书为殷书观其作大𫝊说尧典为唐𫝊引九共篇为虞𫝊帝告篇为殷𫝊可验也王应麟谓伏生大𫝊之序有嘉禾揜诰二名今书序无有疑今文别有书序然不可考孔颖达曰今文尚书刘向五行𫝊蔡邕勒石经皆其本汉儒林𫝊尚书世有欧阳氏学又有大小夏侯之学而艺文志谓自武帝讫孝宣世皆立学官乃𫝊赞又云孝宣之时复立大小夏侯尚书曰复立则不特一立矣书旧祇名书自伏书出后以其为上古之书故名尚书见孔氏正义若春秋说题辞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遗书也刘熙释名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则文侯之命秦誓在春秋间且非古帝王之书者较难通矣总是书出汉代其视秦以前皆上古耳若其称今文则伏生为秦二世博士其书皆秦时篆隶故称今文孔氏所𫝊书则周时科斗书故称古文马端临曰按汉儒林𫝊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玄宗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盖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隶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古文尚书
  乃自今文起家以来由孝惠文景以讫于武帝之末几及百年而古文始出
  汉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
  家语孔襄名腾以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
  汉纪尹敏𫝊孔鲋所藏书
  隋书汉武帝时坏孔子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按史记汉书不载所藏书人而书序祇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今一称孔鲋一称孔腾据孔子世家鲋系孔子八世孙为陈涉博士弟子襄为汉景帝博士长沙太守即腾也腾为安国曾祖则家语称子襄者近之若隋书称末孙惠则并无其人此必以子襄之子名忠忠与惠字形相近而致误者要之鲋腾忠总安国祖也汉志武帝末鲁共王景帝子谥共恭同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鼓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又云孔安国者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书大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𫝊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共王不上献而还之孔氏
  史记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汉书同
  书大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谓重出此五篇也并序书百篇之序凡五十九篇
  又云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百篇每篇有一序名为小序旧合作一篇安国分之各冠其篇首
  陆徳明释文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即今所行五十八篇其一是百篇之序
  隋书孔安国得古文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
  二十五篇虞书大禹谟夏书五子之歌 𦙍征商书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 说命三篇周书泰誓三篇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帝 君牙冏命
  又称二十九篇以二十五篇加所分舜典 益稷 盘庚二篇 康王之诰共五篇然又亡舜典一篇为二十九篇
  五十九篇以二十五篇合之伏书三十三篇加百篇之序一篇为五十九篇
  又称五十八篇以百篇书序分之各冠其篇首祇得五十八篇
  又有称四十六篇者篇即卷也百篇之序每一篇一序然又有数篇合一序者如大禹皋益三谟共一序康诰酒诰梓材三诰共一序盘庚太甲说命泰誓每三篇共一序类凡百篇得六十三序今此五十八篇共四十六序乃以一序作一卷为四十六卷
  大序凡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
  艺文志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
  四十六卷虞书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共一序作一卷商书太甲盘庚说命每三篇共一序作三卷周书泰誓三篇共一序作一卷康诰酒诰梓材共一序作一卷 共并去十二篇以二十八篇并去十二得
  四十六篇名四十六卷
  颜师古注汉志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引书大序云定五十八篇又引郑玄叙赞云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其所亡一篇指舜典言
  又有称十八篇者五十八篇既以一序为一篇作四十六卷矣兹又除伏书三十三篇但以孔壁二十五篇就序分之太甲说命泰誓九篇共三序应去六篇伊尹作咸有一徳以无序语不成序当附太甲篇内与咎单作明居周公作立政同又去一篇凡二十五篇共去七篇为十八篇
  桓谭曰古文尚书旧有四十六卷为十八篇
  若又称十六篇则以大禹谟与皋益三篇同序二十九篇既出皋陶则一序无两出之例且序首曰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则皋谟可领序况此当先考二十九篇始计多篇乎若泰誓一篇又当抵伏书泰誓二十九篇之数因又去二篇为十六篇
  艺文志云安国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荀悦汉纪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多十六篇刘歆移书太常博士书十六篇
  颜师古注壁中书多以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多十六篇
  十八篇大禹谟 五子之歌 𦙍征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咸有一徳 说命 泰誓武成 旅⿱敖大 -- 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问命
  十六篇去大禹谟泰誓二篇馀如前
  伏书去泰誓祇二十八篇今云以考二十九篇之数馀者为多篇则二十九篇中当补泰誓矣若大禹谟附皋陶篇内则皋陶为二十九篇中所有之数所谓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得多十六篇者正此谓也若孔氏正义以十六篇为亡篇谓张霸补二十四篇为十六篇则张霸并无补二十四亡篇之事误之甚矣若贾逵郑玄皆以十六篇为逸书马融云逸书十六篇绝无师说此皆不深考致误者孔原有逸篇此非是也说见后 亡篇汨作九共等篇也若得十六篇则即此十六篇不亡矣正义悖诞乃尔
  又有称十三卷十四卷者隋经籍志古文尚书十三卷汉临淮太守孔安国𫝊今字尚书十四卷孔安国𫝊其分古今则以古文进内府以今字写读𫝊世者分作两书非伏生今文也若其分卷曰十三曰十四则隋时经籍所分与旧不同















  古文尚书冤词卷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