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观堂修造记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大观堂修造记
作者:李元阳 
嘉靖二十五年年间
1546年
本作品收录于《中谿家传汇稿/卷07
据《大理丛书·金石篇》及拓片。碑原立于大理市原大理城西弘圣寺塔,现已不存。高178cm,宽83cm。直行楷书。文21行,行12~49字。

大观堂修造记一行

赐进士前翰林院庶吉士监察御史荆州知府郡人李元阳撰并书二行

博南山人成都杨慎用修篆额三行

大观堂枕鹫峯,襟洱水,在大理郡城西里许,郡守龟崖蔡公所作。堂前有古塔十六级,周昭王时物也。塔前有祠,宪台中江王公四行即王舍寺之遗趾创庙,以祠孔明者也。祠左有关将军庙,贰守蜀泸三公作,以翼祠者也。祠北有苍山书院,南有射圃,前人作以五行肄士者也。

蔡公莅郡之三年,为嘉靖乙巳,惠流民和,吏牍有暇,乃偕客步自山麓,求孔明之祠而拜焉,历书院而𠇾焉。于时,田父六行野老咸来观听。公指古塔问曰:“是奚为者也?”父老曰:“吾郡古泽国也,蛟龙是患,没人田庐。昔有异人令多所建塔,水患用弭。今千七行有馀年,塔圮什七,而水患荐至。今峨峎、塔桥数村皆以圮坏,小塔而至覆没,其迹可验也。尚幸大塔独存,城隍赖以无恙。然兹塔八行有铜盖木骨,尝毁于盗,及今不葺,来者可忧。”公悯然曰:“有是哉,如其然而莫之续也。咎其谁归?”明日,遂捕盗而还其盖,伐木而补九行其骨。涂金日耀,圩垩雪凝,小大懽然,从公于迈。其为民者曰:“公非还塔盖也,与吾以田庐也。”其为士者曰:“公非补塔骨也,补吾之十行城隍也。”客再拜,请公登台,燕饮以落之。甫饮辄雨,坐客霑湿,且罢燕。客有言于公者曰:“攸大攸止,莫如兹台。台而不屋,为观弗永十一行。且成者坏之始也,公能永其观,则人将缉熙其成,而坏不足虞矣。”公曰:“诺。”明年乃作堂,有槛有轩,有旷有奥。会台宪安公来谒侯十二行祠,督学吴公来视书院。升兹堂,则碧波在几,步其背,则白云在檐。安公乃题曰“大观之堂”。言据高瞩遐,万象呈露也。吴公命笔作十三行书,揭之梁楣。郡之士民大喜过望,乃征愚记之。

愚谓世固有庸常无益之事,而被之以莫大之名,虽智士亦仆焉。服其劳,而自谓十四行得计。世固有神奇利济之功,而目为狂诞,则妇人小子亦且疑之。何也?狃于所闻故也。夫放龙蛇、推山易河,禹之所为,不可见矣十五行。若大理旧传拘龙而不使去,作塔而水患除,使其传出于禹,则后世方且宗信之不暇,而何有于他议。使放龙蛇、导川泽,言不出十六行于孟子,则禹之绩,祗足为怪耳。呜呼!世之贵耳贱目乃至此哉!向非通方之儒,恶足以语此?若蔡公者可谓务民之义,知神之道十七行,而不泥于所闻矣。公莅郡以来,百废俱兴。如廨署、桥梁、道路,为民生之所必资,制度之必不可阙者,其丽非一,而皆致其坚致,以十八行传永久。然但书之碑阴,而概曰“大观堂修造记”。于以见世皆急于法今之所及,公独急于未然之防,兹其心可与隐隐佖佖者道十九行哉。

蔡公名绍科,字弘哲,浙之黄岩人也。生员秦世贤集赵松雪字二十行

嘉靖二十五年岁次丙午孟秋吉旦,大理府经历刘琳、知事钱寅、照磨邹徽、督工官陈□□□二十一行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