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四部丛刊本)/卷之七百一十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七百一十七 太平御览 卷之七百一十八
宋 李昉 等奉敕撰 中华学艺社借照日本帝室图书寮京都东福寺东京静嘉堂文库藏宋刊本
卷之七百一十九

太平御览卷第七百一十八

服用部二十

  笄     (⿰钅义)-- 钗      镊(⿰钅义)-- 钗

 珰珥    钏跳脱    指    环

     笄

释名曰笄系也所以拘冠使不坠也

三礼图曰笄簪也士以骨大夫以象诗曰君子偕老副笄

六珈副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珈笄饰之最盛者

白虎通曰男子㓜娶必冠女子㓜嫁必笄礼曰女子许嫁

笄而字

国语曰司马子期欲以妾为子内子卿之嫡妻访于左史倚相曰

吾有妾而愿欲笄之倚相止之

又曰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𥘿客瘦辞

于朝痩隐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解其三事武子怒曰大

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尓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

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其委笄

春秋后语曰赵襄子之姊为代王夫人襄子并代杀王平

其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磨笄自杀代人怜之名其地为

磨笄山〇齐淳于髠十酒说曰罗𥜗排门翠笄窥牖

     (⿰钅义)-- 钗

释名曰(⿰钅义)-- 钗枝形也因名之也爵(⿰钅义)-- 钗(⿰钅义)-- 钗头施爵

曹植美女篇曰头插金爵(⿰钅义)-- 钗

续汉书曰灵帝时江夏黄氏母浴而化为鼋入于深渊其

后人时见出浴簪一银(⿰钅义)-- 钗犹在其首

又舆服志曰贵人助蠺玳𤦛(⿰钅义)-- 钗

江表传曰魏文帝遣使于吴求玳𤦛三点(⿰钅义)-- 钗群臣以为非

礼咸人不与孙权敕付使者

晋记云王逹妻卫氏太安中为鲜卑所掠路由章武台留

书并(⿰钅义)-- 钗钏访其家

晋令曰六品下得服金(⿰钅义)-- 钗以蔽髻○又曰女奴不得服银

(⿰钅义)-- 钗〇晋山陵故事曰后服有玳𤦛(⿰钅义)-- 钗三十𨾏

沈约宋书曰㤗始三年以皇后巳下六宫金(⿰钅义)-- 钗千枚班赐

北征将士

列女传曰梁鸿妻孟光荆(⿰钅义)-- 钗布裙

⿱冝八 -- 𡨋记曰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一玉(⿰钅义)-- 钗与帝帝

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鳯中宫人犹见此(⿰钅义)-- 钗共谋欲碎之

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𦫵天去故宫人作玉(⿰钅义)-- 钗因改名

玉燕(⿰钅义)-- 钗言其𠮷祥

拾遗录曰汉献帝为李𠐶所败帝伤指伏后以绣绂拭血

刮玉(⿰钅义)-- 钗以拂于创应手则愈

又曰魏文帝纳美女薛灵芸有献火珠龙鸾(⿰钅义)-- 钗帝曰珠翠

尚不能胜况龙鸾之重乎

又曰魏明帝时昆明国贡嗽金鸟鸟常吐金屑如粟用饰

(⿰钅义)-- 钗珮谓之辟寒金宫人相嘲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

又曰石季伦爱婢翔风别玉声金色为倒龙之佩莹金为

鳯冠之(⿰钅义)-- 钗言刻玉如倒龙之势铸金象鳯皇之状结䄂绕

楹舞于昼夜使声声相接谓之恒舞欲有所召者不呼姓

名悉听珮声视(⿰钅义)-- 钗色玉轻声者居前金色艶者居后以为

行次而进也〇华阳国志曰涪阳大龟其甲可⺊其縁可

(⿰钅义)-- 钗丗号灵(⿰钅义)-- 钗○裴渊广州记曰豪富女子以金银为大

(⿰钅义)-- 钗执以叩铜鼓号为铜鼓(⿰钅义)-- 钗

崔豹古今注曰蟠龙(⿰钅义)-- 钗梁兾妇所制

异苑曰吴郡有徐君庙东阳长山县吏李瑫义熙中遭事

在都妇过庙乞恩拔银(⿰钅义)-- 钗为愿未至冨阳有白鱼跳妇前

剖腹得所愿(⿰钅义)-- 钗夫事㝷解

幽明录曰寻阳参军梦一妇人前跪自称先葬近水沦没

诚能见救虽不能冨贵可令君薄免祸参军荅曰何以为

志妇人曰君见渚边上有鱼(⿰钅义)-- 钗即我也参军明旦觅果见

一毁坟其上有(⿰钅义)-- 钗移置高燥处却十馀日参军行至东桥

牛奔直趣水垂堕忽转正得无恙也

录异传曰吴人费季客贾去家与诸贾人语曰吾临行就

妇求金(⿰钅义)-- 钗妇与之吾乃置户楣上忘白妇说妻梦见季死

前金(⿰钅义)-- 钗在户上妻取得发哀一年季却还

神仙占曰头上着(⿰钅义)-- 钗夜卧堕靴履中者妇人与外夫杀之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玉(⿰钅义)-- 钗挂臣冠罗䄂拂臣衣

黄香九宫赋曰剥骇鸡以为(⿰钅义)-- 钗骇鸡犀也〇古歌辞曰头上金

(⿰钅义)-- 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〇陈司马美女篇曰头戴金

(⿰钅义)-- 钗𦝫珮翠琅玕○崔瑗三子(⿰钅义)-- 钗铭曰元正上日百福孔

灵𩯭发如云乃象众星三珠横(⿰钅义)-- 钗摄㜎讃灵

魏陈思王美女篇曰头戴合欢(⿰钅义)-- 钗

梁阳济泄井得金(⿰钅义)-- 钗诗曰昔日倡家女摘华露井边摘华

还自比插映还自怜窥窥终不巳𥬇𥬇自成妍宝(⿰钅义)-- 钗于此

落从来非一年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今不在此

物今空传

秦嘉与妇淑书曰今致宝(⿰钅义)-- 钗一𩀱价直千金可以耀首淑

荅曰未奉光仪则宝(⿰钅义)-- 钗不设〇灵怪曰吴兴妖童赠谢府

君诗曰玉(⿰钅义)-- 钗空中坠金钿色巳歇独泣谢春风良夜辜明月

     镊(⿰钅义)-- 钗

齐书曰文安王后为皇太子妃无宠太子为宫人制新丽

衣裳及首饰而后床惟陈故古旧(⿰钅义)-- 钗镊数枚

又曰周盘龙为右将军建元元年魏攻寿春以盘龙为

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桓崇祖拒魏大破之上闻之喜

下诏美称送金(⿰钅义)-- 钗镊二十枚与其爱妾杜氏

王仲宣七释曰载明中之羽雀杂华镊之威㽔

孔伟七别曰长䄂随腕而遗耀紫镊承𩯭而骋辉

     珰珥

说文曰珥瑱也瑱以玉充耳也

释名曰瑱镇也悬珰耳旁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此本

出于蛮夷蛮夷妇女轻浮好走以此珰锤之也今中国仿

之也

风俗通曰耳珠曰珰

周书曰武王驰纣啇师大崩帝辛登禀台取天知王珥

及鹿玉衣身以自焚鹿玉则销天知珥在火中不销

诗曰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瑱塞耳也

又曰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莹美玉

传曰夏齐侯将纳公鲁昭公也命无受鲁货申豊从女买以

币锦二两缚一如瑱瑱充耳也缚卷也急卷使如充耳

易怀藏

史记曰淳于髠谓齐威王曰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此可

饮八斗

又曰武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

魏书曰卞太后性约俭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黒

⿰氵𭝠 -- 𣾰太祖尝得名珰数具命后自选一具后取其中者太

祖问其故对曰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诈故取其

中者耳

吴录曰𡊮博出游其女策得坏墟齐珰珥百枚于是

封上之诏以赐博

晋令曰士卒百工不得服真珠珰

又诸葛恪别传曰范慎不 马耳珰恪荅曰母之于女

天下至亲穿耳附珠何伤于仁

战国䇿曰齐王夫人有七美珥

韩子曰齐威王夫人死有十𡦗子所窥者凡十人薛公欲知所

立人为十王珥而美其一献于王以付十𡦗子明曰视

美珥所在乃立之

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上遗合浦圎珠珥

梦书曰珠珥为人子之所贵梦得珠珥得子也

魏陈思王洛神赋曰不江南之明珰

刘祯鲁都赋曰含丹吮素巧𥬇妍详插曜日之笄珥明

月之珰繁钦定情诗曰何以致区区耳中𩀱明珠

王粲七释曰𢪨照夜之明珰焕煜㷍以垂晖

𫝊玄七谋曰佩昆山之美玉珥南海之明珰

     钏跳脱附

通文俗曰环臂谓之钏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纳妃有金钏二𩀱

祖台之志怪曰建安中河间太守刘照夫人卒于府后太

守至梦见一好妇人就为室家持一𩀱金𨱌古唤与太

守不能名妇人乃曰此錗竹志𨱌錗𨱌者其状如纽珠

大如指屈伸在人太守得置枕中前太守迎䘮言有錗

𨱌开棺视夫人臂果无复有錗𨱌焉

甄异记曰乐安章沉病死未殡而⿱⺾⿰𩵋禾 -- 苏𬒳录到天曹主

者是其外兄断理得免见一女同时𬒳录乃说金钏二

𩀱记沉以与主者亦得还遂共䜩接女云家在吴姓徐名

秋英沉后寻问遂得之女父母因以女妻沉

高文惠与妇书曰今致金𨱌一𩀱

交州记曰波斯王以金钏聘斯调王女也

唐书曰交河王麹崇𥙿兄昭少好学尝有鬻异事书于市

者其母将为买之搜索家财不足其价唯箧中有金钏数

枚既而叹曰何爱此物令吾子不有异闻乎促令货易此

书昭后历位司膳卿颇以诗咏流誉

繁钦定情诗曰何以致契阔绕臂金跳脱

     指环

春秋繁露曰纣刑鬼侯之女取其环

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

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

以银环进之进者着于左手阳也以当就男故着左手右

手阴也既御而复故此女吏之职

汉书仪曰宫人御幸赐银环

后汉书曰孙程等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指钏环

晋书曰羊祐年五岁令乳母取所弄玉环乳母曰汝先无

此物祐乃于邻人李氏东墙桑树中探得之李氏见惊曰

余亡儿所失物也乳母具言前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李

氏之子即羊祐前身也

又曰傅畅年五岁父友见而戏解畅衣取其金环与左右

畅不惜以此赏之后选入侍讲东宫

宋书曰西南夷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

梁书曰武丁贵嫔武帝镇樊城尝登楼以望见汉滨五彩

如龙丁有女子臂绕紌则贵嫔也帝赠以金环纳之时年

十四

后魏书曰咸阳王禧弟树字秀和位宗正卿后奔梁武帝

尤器之后复归魏𥘉辞梁其爱妹玉儿以金指环与树常着

之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朝廷知之俄而赐死

拾遗录曰吴王潘夫人以火齐指环桂石榴枝上因其处

台名曰环榴台时有谏者云今吴蜀争雄还刘之名将为

妖乎权乃翻其名为榴还台也

西京杂记曰戚SKchar以百炼金为𫸩照见指上骨恶之以赐

侍儿

益部𦒿旧𫝊曰刘宠䘮母时危乱坟墓发伤宠乃矫母令

家贫无财唯有手上金环卖造墓供送免发掘

西戎𫝊曰大宛国人深目多𩯭娶妇人以金同心指环为

外国杂俗曰诸问妇许婚下全同心指环保同志不改

林道记曰林邑王献金指环于吴主

胡俗𫝊曰始结婚姻相然许便下金同心指环

扶南𫝊曰扶南有讼者煮水令沸以金指环投汤中然后

以手探汤其直者手不烂有罪者入汤即燋

茅君传曰勾曲山上有神芝五种求之法当以三月登山

赍金环二双启以奉誓如此者三以为盟也必得芝草投

环于石间忘顾念

集灵记曰王諿琅耶人也仕梁为南康王记室亡后数年

妻子困于衣食岁暮諿见形谓妇曰卿困乏衣食妻因与

之酒别而去諿曰我若得财物当以相寄后月小女探得

金指环一𨾏

甄异传曰沛郡𥘿拊义熙中至曲阿村日暮失路远见火

光投之屋有少女因寄𪧐晓临别女以指环与拊拊去回

顾乃是冢焉




太平御览卷第七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