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戏曲史/第一章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宋元戏曲史
第一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作者:王国维
中华民国2年(1913年)4月1日
1913年4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2年9卷10期
第二章
宋之滑稽戏

  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中略)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中略)及少皞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然则巫觋之兴。在少皞之前。盖此事与文化俱古矣。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说文解字(五)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褒舞形。与工同意。故商书言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汉书地理志。言陈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邱之下。无冬无夏。治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邱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郑氏诗谱亦云。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商人好鬼。故伊尹独有巫风之戒。及周公制礼。礼秩百神。而定其祀典。官有常职。礼有常数。乐有常节。古之巫风稍杀。然其馀习犹有存者。方相氏之驱疫也。大蜡之索万物也。皆是物也。故子贡观于蜡。而曰一国之人皆若狂。孔子吿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后人以八蜡为三代之戏礼。(东坡志林)非过言也。

  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王逸楚辞章句。谓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九歌之曲。古之所谓巫。楚人谓之曰灵。东皇太一曰。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云中君曰。灵连踡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此二者。王逸皆训为巫。而他灵字则训为神。案说文(一)灵巫也。古虽言巫而不言灵。观于屈巫之字子灵。则楚人谓巫为灵。不自战国始矣。

  古之祭也必有尸。宗庙之尸。以子弟为之。至天地百神之祀。用尸与否。虽不可考。然晋语载晋祀夏郊。以董伯为尸。则非宗庙之祀。固亦用之。楚辞之灵。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其词谓巫曰灵。谓神亦曰灵。盖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所冯依。故谓之曰灵。或谓之灵保。东君曰。思灵保兮贤姱。王逸章句。训灵为神。训保为安。余疑楚词之灵保。与诗之神保。皆尸之异名。诗楚茨云。神保是飨。又云神保是格。又云鼓钟送尸。神保聿归。毛传云。保安也。郑笺亦云神安而飨其祭祀。又云神安归者归于天也。然如毛郑之说。则谓神安是飨。神安是格。神安聿归者。于辞为不文。楚茨一诗。郑孔二君皆以为述绎祭宾尸之事。其礼亦与古礼有司彻一篇相合。则所谓神保。殆谓尸也。其曰鼓钟送尸。神保聿归。盖参互言之。以避复耳。知诗之神保为尸。则楚辞之灵保可知矣。至于浴兰沐芳。华衣若英。衣服之丽也。缓节安歌。竽瑟浩倡。歌舞之盛也。乘风载云之词。生别新知之语。荒淫之意也。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巫觋之兴。虽在上皇之世。然俳优则远在其后。列女传云。夏桀既弃礼义。求倡优侏儒狎徒。为奇伟之戏。此汉人所纪。或不足信。其可信者。则晋之优施。楚之优孟。皆在春秋之世。案说文(八)优饶也。一曰倡也。又曰倡乐也。古代之优。本以乐为职。故优施假歌舞以说里克。史记称优孟。亦云楚之乐人。又优之为言戏也。左传。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杜注。优调戏也。故优人之言。无不以调戏为主。优施鸟乌之歌。优孟爱马之对。皆以微词托意。甚有谑而为虐者。穀梁传。颊谷之会。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君者罪当死。使司马行法焉。厥后秦之优旃。汉之幸倡郭舍人。其言无不以调戏为事。要之巫与优之别。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之。至若优孟之为孙叔敖衣冠。而楚王欲以为相。优施一舞。而孔子谓其笑君。则于言语之外。其调戏亦以动作行之。与后世之优。颇复相类。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而此二者。固未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

  附考 古之优人。其始皆以侏儒为之。乐记称优侏儒。颊谷之会。孔子所诛者。穀梁传谓之优。而孔子家语何休公羊解诂。均谓之侏儒。史记李斯列传。侏儒倡优之好。不列于前。滑稽列传。亦云优旃者秦倡侏儒也。故其自言曰。我虽短也。幸休居。此实以侏儒为优之一确证也。晋语。侏儒扶卢。韦昭注。扶缘也。卢矛㦸之柲。缘之以为戏。此即汉寻橦之戏所由起。而优人于歌舞调戏外。且兼以竞技为事矣。”汉之俳优。亦用以乐人。而非以乐神。盐铁论散不足篇。虽云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鼔。戏倡舞像。然汉书礼乐志载郊祭乐人员。初无优人。惟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有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孟康曰、象人若今戏鱼虾师子者也、韦昭曰、著假面者也、)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此外尚有黄门倡。此种倡人。以郭舍人例之。亦当以歌舞调谑为事。以倡而兼象人。则又兼以竞技为事。盖自汉初已有之。贾子新书匈奴篇所陈者是也。至武帝元封三年。而角抵戏始兴。史记大宛传。安息以黎轩善眩人献于汉。是时上方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觳抵。出奇戏诸怪物。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戏岁增变甚盛。益兴。自此始。按角抵者。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是角抵以角技为义。故所包颇广。后世所谓百戏者是也。角抵之地。汉时在平乐观。观张衡西京赋所赋平乐事。殆兼诸技而有之。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则角力角技之本事也。巨兽之为曼延。舍利之化仙车。呑刀吐火。云雾杳冥。所谓加眩者之工而增变者也。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箎。则假面之戏也。女娲坐而长歌。声清畅而委蛇。洪厓立而指挥。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则歌舞之人。又作古人之形象矣。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则且敷衍故事矣。至李尤平乐观赋。(蓺文类聚六十三)亦云有仙驾雀。其形蚴虬。骑驴驰射。狐兔惊走。侏儒巨人。戏谑为偶。则明明有俳优在其间矣。及元帝初元五年。始罢角抵。然其支流之流传于后世者尚多。故张衡李尤在后汉时。犹得取而赋之也。

  至魏明帝时。复修汉平乐故事。魏略。(魏志明帝纪裴注所引)帝引穀水过九龙殿前。水转百戏。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故魏时优人。乃复著闻。魏志齐王纪注。引世语及魏氏春秋云。司马文王镇许昌。征还击姜维。至京师。帝于平乐观。以临军过中领军许允。与左右小臣谋。因文王辞。杀之。勒其众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文王入。帝方食栗。优人云午等唱曰。青头鸡。青头鸡。青头鸡者。鸭也。(谓押诏书)帝惧不敢发。又魏书(裴注引)载司马师等废帝奏。亦云。使小优郭怀袁信。于广望观下作辽东妖妇。嬉亵过度。道路行人掩目。太后废帝令。亦云日延倡优。恣其丑谑。则此时倡优。亦以歌舞戏谑为事。其作辽东妖妇。或演故事。盖犹汉世角抵之馀风也。

  晋时优戏。殊无可考。惟赵书(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九引)云。石勒参军周延为馆陶令。断官绢数万匹。下狱。以八议宥之。后每大会。使俳优著介帻。黄绢单衣。优问汝何官。在我辈中。曰我本为馆陶令。斗数单衣。曰正坐取是。入汝辈中。以为笑。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亦载此事。云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耽。然后汉之世。尚无参军之官。则赵书之说殆是。此事虽非演故事而演时事。又专以调谑为主。然唐宋以后脚色中有名之参军。实出于此。自此以后以迄南朝。亦有俗乐。梁时设乐。有曲有舞有技。然六朝之季。恩幸虽盛。而俳优罕闻。盖视魏晋之优。殆未有以大异也。

  由是观之。则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乐府杂录与崔令钦教坊记所载略同。又教坊记云。踏摇娘。北齐有人姓苏䶌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飮酗酒。每醉辄驱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驱鬭之状。以为笑乐。此事旧唐书音乐志及乐府杂录亦纪之。但一以苏为隋末河内人。一以为后周士人。齐周隋相距。历年无几。而教坊记所纪独详。以为齐人。或当不谬。此二者皆有歌有舞。以演一事。而前此虽有歌舞。未用之以演故事。虽演故事。未尝合以歌舞。不可谓非优戏之创例也。盖魏齐周三朝。皆以外族入主中国。其与西域诸国。交通频繁。龟玆天竺康国安国等乐。皆于此时入中国。而龟玆乐则自隋唐以来。相承用之。以迄于今。此时外国戏剧。当与之俱入中国。如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拨头一戏。其最著之例也。案兰陵王踏摇娘二舞。旧志列之歌舞戏中。其间尚有拨头一戏。志云。拨头者。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之也。乐府杂录谓之钵头。此语之为外国语之译音。固不待言。旦于国名地名人名三者中。必居其一焉。其入中国。不审在何时。按北史西域传有拔豆国。去代五万一千里。(按五万一千里、必有误字、北史西域传诸国。虽大秦之远、亦仅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拔豆上之南天竺国、去代三万一千五百里、叠伏罗国、去代三万一千里、此五万一千里、疑亦三万一千里之误也、)隋唐二志。即无此国。盖于后魏之初一通中国。后或亡或隔绝。已不可知。如使拨头与拔豆为同音异译。而此戏出于拔豆国。或由龟玆等国而入中国。则其时自不应在隋唐以后。或北齐时已有此戏。而兰陵王踏摇娘等戏。皆模仿而为之者欤。

  此种歌舞戏。当时尚未盛行。实不过为百戏之一种。盖汉魏以来之角抵奇戏。尚行于南北朝。而北朝尤盛。魏书乐志。言太宗增修百戏。撰合大曲。隋书音乐志。亦云齐武平中。有鱼龙烂漫。俳优侏儒。(中略)奇怪异端。百有馀物。名为百戏。周明帝武成间。朔旦会群臣。亦用百戏。及宣帝时。征齐散乐人并会京师为之。至隋炀帝大业二年。突厥染千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自是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至旦。以纵观。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珮。饰以花眊者。殆三万人。故柳彧上书。谓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隋书柳彧传)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初学记卷十五)所咏亦略同。虽侈靡跨于汉代。然视张衡之赋西京。李尤之赋平乐观。其言固未有大异也。

  至唐而所谓歌舞戏者。始多槪见。有本于前代者。有出新撰者。今备举之。

  一代面 大面

  旧唐书音乐志一则(见前)

  乐府杂录鼓架部条。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鬭。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

  教坊记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陈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二拨头 钵头

  旧唐书音乐志一则(见前)

  乐府杂录鼓架部条钵头。昔有人父为虎所伤。遂上山寻其父尸。山有八折。故曲八叠。戏者被发素衣。面作啼。盖遭丧之状也。

  三踏摇娘 苏中郎 苏郎中

  旧书音乐志踏摇娘生于隋末河内。河内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驱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声而被之弦管。因写其夫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乐府杂录鼔架部条。苏中郎。后周士人苏葩。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辄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绯带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即有踏摇娘。

  教坊记一则(见前)

  四参军戏

  乐府杂录俳优条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弄参军。始自汉馆陶令石耽。耽有赃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俳优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开元中。有李仙鹤善此戏。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陆鸿渐撰词。言韶州参军。盖由此也。

  赵璘因话录(卷一)肃宗宴于宫中。女优有弄假官戏。其绿衣秉简者。谓之参军桩。

  范摅云溪友议(卷九)元稹廉问浙东。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

  (附)五代史吴世家徐氏之专政也。杨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训尤凌侮之。尝飮酒楼上。命优人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髽髻为苍鹘。

  (附)姚宽西溪丛语(下)引吴史。徐知训怙威骄淫。调谑王。无敬长之心。尝登楼狎戏。荷衣木简。自称参军。令王髽髻鹑衣。为苍头以从。

  五樊哙排君难戏 樊哙排闼剧

  唐会要(卷三十三)光化四年正月。宴于保宁殿。上制曲。名曰赞成功。时盐州雄毅军使孙德昭等杀刘季述。反正。帝乃制曲以褒之。仍作樊哙排君难戏以乐焉。

  宋敏求长安志(卷六)昭宗宴李继昭等将于保宁殿。亲制赞成功曲以褒之。仍命伶官作樊哙排君难戏以乐之。

  陈旸乐书(卷一百八十六)昭宗光化中。孙德昭之徒刅刘季述。始作樊哙排闼剧。

  此五剧中。其出于后赵者一。(参军)出于北齐或周隋者二。(大面踏摇娘)出于西域者一。(拨头)惟樊哙排君难戏。乃唐代所自制。且其布置甚简。而动作有节。固与破阵乐庆善乐诸舞。相去不远。其所异者。在演故事一事耳。顾唐代歌舞戏之发达。虽止于此。而滑稽戏则殊进步。此种戏剧。优人恒随时地而自由为之。虽不必有故事。而恒托为故事之形。惟不容合以歌舞。故与前者稍异耳。其见于载籍者。兹复汇举之。其可资比较之助者。颇不少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二)侍中宋璟。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悉付御史台治之。谓中丞李谨度曰。服不更诉者出之。尚诉未已者且系。由是人多怨者。会天旱。优人作魃状。戏于上前。问魃何为出。对曰。奉相公处分。又问何故。对曰。负罪者三百馀人。相公悉以击狱抑之。故魃不得不出。上心以为然。

  旧唐书文宗纪。太和六年二月己丑寒食节。上宴群臣于麟德殿。是日。杂戏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黩。亟命驱出。

  高彦休唐阙史(卷下)咸通中。优人李可及者。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讽匡正。然智巧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儒服险巾。褒衣博带。摄齐以升讲座。自称三教论衡。其隅坐者问曰。既言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是妇人。问者惊曰。何也。对曰。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何人也。对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喩。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倘非妇人。何患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文宣王何人也。对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对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向非妇人。待嫁奚为。上意极欢。宠锡甚厚。翌日。授环卫之员外职。

  唐无名氏玉泉子真录。(说郛卷四十六)崔公铉之在淮南。尝俾乐工集其家僮。教以诸戏。一日其乐工吿以成就。且请试焉。铉命阅于堂下。与妻李坐观之。僮以李氏妒忌。即以数僮衣妇人衣。曰妻曰妾。列于傍侧。一僮则执简束带。旋辟唯诺其间。张乐命酒。不能无属意者。李氏未之悟也。久之。戏愈甚。悉类李氏平昔所尝为。李氏虽少悟。以其戏偶合。私谓不敢。而然且观之。僮志在发悟。愈益戏之。李果怒骂之曰。奴敢无礼。吾何尝如此。僮指之。且出。曰。咄咄赤眼而作白眼讳乎。铉大笑。几至绝倒。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光化中。朱朴自毛诗博士登庸。恃其口辨。可以立致太平。由藩邸引导。闻于昭宗。遂有此拜。对敭之日。面陈时事数条。每言臣为陛下致之。洎操大柄。无以施展。自是恩泽日衰。中外腾沸。内宴日。俳优穆刀陵作念经行者。至御前。曰若是朱相。即是非相。翌日出官。

  附五代

  北梦琐言(卷十四)刘仁恭之军。为汴帅败于内黄。尔后汴帅攻燕。亦败于唐河。他日命使聘汴。汴帅开宴。俳优戏医病人以讥之。且问病状内黄。以何药可瘥。其聘使谓汴帅曰。内 可以唐河水浸之。必愈。宾主大笑。

  钱易南部新书(卷癸)王延彬独据建州。称伪号。一日大设。为伶官作戏辞云。只闻有泗州和尚。不见有五县天子。

  郑文宝江南馀载(卷上)徐知训在宣州。聚敛苛暴。百姓苦之。入觐。侍宴。伶人戏作绿衣大面若鬼神者。傍一人问谁。对曰。我宣州土地神也。吾主人入觐。和地皮掘来。故得至此。

  又(卷上)张崇帅庐州。人苦其不法。因其入觐。相谓曰。渠伊必不来矣。崇闻之。计口征渠伊钱。明年又入觐。人不敢交语。唯道路相目。捋须为庆而已。崇归。又征捋须钱。其在建康。伶人戏为死而获谴者。曰焦湖百里。一任作獭。”观上文之所汇集。知此种滑稽戏。始于开元。而盛于晚唐。

  以此与歌舞戏相比较。则一以歌舞为主。一以言语为主。一则演故事。一则飘时事。一为应节之舞蹈。一为随意之动作。一可永久演之。一则除一时一地外。不容施于他处。此其相异者也。而此二者之关纽。实在参军一戏。参军之戏。本演石耽或周延故事。又云溪友议谓周季南等弄陆参军。歌声彻云。则似为歌舞剧。然至唐中叶以后。所谓参军者。不必演石耽或周延。凡一切假官。皆谓之参军。因话录所谓女优弄假官戏。其绿衣秉简者谓之参军桩是也。由是参军一色。遂为脚色之主。其与之相对者。谓之苍鹘。李义山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五代史吴世家所纪。足以证之。上所载滑稽剧中。无在不可见此二色之对立。如李可及之儒服险巾。褒衣博带。崔铉家童之执简束带。旋辟唯诺。南唐伶人之绿衣大面作宣州土地神。皆所谓参军者为之。而与之对待者。则为苍鹘。此说观下章所载宋代戏剧。自可了然。此非想像之说也。要之唐五代戏剧。或以歌舞为主而失其自由。或演一事而不能被以歌舞。其视南宋金元之戏剧。尚未可同日而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