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寻求与国与团结民众再引申几句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就寻求与国与团结民众再引申几句话
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武汉市党部欢迎会上之演讲
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 主席汪精卫
中华民国26年(1937年)11月27日
1937年11月27日
本作品收录于《汪精卫先生抗战言论集

引言[编辑]

本月十二日总理诞辰兄弟曾有一段说话,题为“寻求与国与团结民众”,今日所说大意,还是差不多,只不过加以引申便了。

论到抗战,自然应该下了决心,有人帮忙也抗战,没人帮忙也抗战,而在有了这决心之后,自然应该寻求与国,以期达到胜利,这是无疑的。

九一八以来,世界各国的同情,可以说全数,至少可以说最大多数都在中国。中国以被侵略之故,而得各国同情,所谓“得道者多助”,这也是无疑的。

如今所要讨论的,一是分量问题,一是时间问题。

得各国帮助的分量问题[编辑]

何谓分量问题?所谓寻求与国,自然最好是共同作战,次之对日本经济制裁,次之对我国经济援助,又次之对我国予以道德上之同情,又次之不至于袒护日本以危害中国。然而非做到共同作战,不能打倒危害世界和平正义的恶魔,这是人人知道的。而日本自九一八以来,所以敢悍然出此危害中国,危害东亚,危害世界的手段,一往直前,无所底止,就是看穿了各国并无共同作战的决心,所以旁若无人,一至于此。

得各国援助的时间问题[编辑]

何谓时间问题?即使有了共同作战的决心,而何时发动,所关甚大。举一个极明白的例,欧洲大战单是法国,决不能与德国相持的,幸而战争之始,就有英俄共同作战,及其后加入美国,而胜负以定,人人知道没有美国,决不能得到最后胜利。人人尤须知道,若是战事之始,没有英俄决不能持久,以待至美国加入,而得到最后胜利。倘使英俄亦如美国之徘徊观望,迟迟又久,则法国早就不能支持了,由此言之,不但共同作战是必要,而共同作战之及时也必要。

由此可知,中国即使站在“得道者多助”的地位,而助的分量助的时间,是中国胜负所关,亦即中国存亡所系,如今所要讨论的,应该集中于此点。

英美法苏对日共同作战在理论上是应该的[编辑]

日本侵略中国,所危害的不止中国,而是东亚,而是世界。严正地说,日本之不顾国际正义与信约,悍然破坏和平,将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一手撕破,不止与中国作战,而是与世界各国作战。因此之故,世界各国一致起来,与中国共同对日作战,是当然的。其中英美法诸国,在远东利益,为日本所威胁,所妨害,为维护其利益,与中国共同对日本作战,更是当然的。其中苏俄明白得很,日本侵略中国,即是侵略苏俄。深切些说,日本之所以侵略中国,就为的是侵略苏俄,假如中国北部或全部,受了日本侵略,日本即将以之作为侵略苏俄之根据地。所以中日战争,无异是日俄战争之前哨战,苏俄为共同利害计,与中国共同向日本作战,其为当然尤无可疑,有人驳道:“现在中日战争,都是在中国领土以内,为什么要其他国家来共同作战?”这话不然,欧战之始,德奥与俄法比作战,都是在其领土之内,英国隔了大海,真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英国也来共同作战?因为国家利害,要从整个大局来看,不要从部分领土来看,所以毅然决然共同作战,毫不犹豫。日本之侵略中国,所危害者不止中国,世界各国一致前来共同作战,尤其是关系最深之国,剑及履及,前来共同作战,在理论上,实是当然的。

事实上各国不对日共同作战之理由[编辑]

只是现在支配世界的,不止理论,除了理论之外,还有事实,事实有时不受理论支配,有时还转而支配理论。中国在九一八之前,并没有如欧战以前有所谓协商国的存在,则一旦事变突起,其形成一个中国,单独对付一个日本,是必然的。于是有人责备道:“然则中国为什么不早就安排呢?”事实摆在面前,中国加入国联,加入九国公约,加入非战公约,何尝不竭力的寻求与国,无如欧战以来,各国都有一共同倾向,便是时时刻刻准备战争,而又时时刻刻避免战争,这两种矛盾心理及矛盾现象,时时刻刻都在变动。除此之外,还有各国间各自的内部隐忧,还有各国间相互的利害冲突威情冲突,还有各国间各自的看法,看得其他问题比中日问题还要重要还要迫切。因此寻求与国,虽然中国感觉得十分必要,而始终寻求不着。于是又有人责备道:“中国如欲寻求与国,只有苏俄,因为中国没有诚心寻求,所以得不到苏俄的共同作战。”事实摆在面前,苏俄之准备战争,与避免战争与其他各国并无二致,而且还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苏俄为什么由世界革命主义而变为一国国家社会主义呢?是否欲埋头建设,暂时与人无竞与物无争,而养精蓄锐以待天下之变,如其是也,苏俄是否轻于参加战争?其二,苏俄东则有日本之忧,西则有德国之忧,此外还有波兰,此外还有义国,苏俄所以汲汲于加入国联,与法国订立互助协定,结合英国,乃至美国,其意至昭。在此互助牵制的局面下,苏俄是否以一国轻与参加战争?其三,即专以对于日本而论,苏俄地势,在军事上,显然是利于取守势,西伯利亚苦寒的气候,广漠的平原,即使与日本支持两三年,莫斯科是不会发生什么影响的,苏俄是否肯轻于改取攻势?以上三个疑问,只要常识常理来说,其他外交秘密,军事秘密,且置不谈,然即就此常识常理来说,亦可窥见一般了。于是又有人责备道,“因为中国不能一心一意寻求苏俄,所谓掘九井之皆不及泉,不如掘一井之为愈。”这话奇怪,苏俄加入国联,苏俄与法国订立互助协定,苏俄结合英国乃至美国,如上所述,那么,为什么中国要一心一意向着苏俄呢?

于是又有人责备道:“日德意对英美法苏是两大对垒,正和欧战前德奥义的同盟与英法俄的协商,形成两大对垒一样,中国究竟应该站在那边?中国为什么还要与德义引成友好关系呢?无怪英美法尤其苏俄有些不放心中国的态度与决心了。”这话也是奇怪,英国不是明明白白与德国谋友谊之维持与增进么?法国不是明明白白与义国谋友谊之维持与增进么?不甯惟是,英之与义法与德,也正在谋冲突之减轻,关系之增重,苏俄之于德义,虽似隔阂,其外交作用,也何尝稍为休歇,因为外交作用,莫大于寻求与国,减少敌国。例如欧战以前,德奥义是同盟的,英法苦心孤诣,将义国拉出同盟,变为中立,其后还将义国接入协商,谋国之忠,固宜如此,除了曾存着一种坏心事,所谓伐人之国,必先伐其交,才会劝人斩断了其他各国一切关系,而一心一意投入一国的怀抱里去。日本前此所谓中国好以夷制夷,即是此一种坏心事之表现,唉!说这些话的,如有别有用心,我还有什么希望,如果还有一点爱国心,我劝他快些将这些话收囘去吧。

军事上持久的理由[编辑]

以上所说各国之不能即时与中国共同对日本作战,其形势已经显然。因此之故,数年以前,有人主张,中国在此期间,只有动心忍性,埋下头来,专做必要的准备,如军事政治经济等等,因为和人做敌人,固然要有相当准备,才够得上,和人做朋友,也要有相当准备,才够得上。如果有了相当准备,使日本知难而退,固然最好,不然,亦可找得帮手,来拼一个你死我活,数年以来,中国所以甘于忍人所不能忍,其一点希望,实在于此。然而日本决不能待至中国有了相当准备,然后动手。芦沟桥事变,终于发生了,最后关头,终于来到了,中国也只有不则成败利钝,起而抗战了。于此之际,中国对于寻求与国,固然不可乐观,对于循着国际和平路线以前进的国家,只有不断的努力,促其由道德上的同情,进而为对我经济援助,更进而为对日本经济制裁,更进而为对日本共同作战。即对于路线不相同的国家,亦只有不断的努力,使之不至于袒护敌人,加我以危害,能由此更进,自然更好,这样说来,不是很慢么?诚然,因为外交上进行很慢,所以军事上必要持久,来抵补外交上进行的很慢,此期必由阶段之经过,与最后目的之达到,舍此别无欲速之法。

欲求军事上之持久必先团结民众[编辑]

所以军事上之持久,乃为促起国际变化,得到最后胜利之不二关键,军事上怎样才能持久呢?说来说去,只有团结民众。近来一向流行的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诚然是格言,但是这格言如何才能见之实行呢?第一,要知道怎样才能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第二,就钱来说,多钱的多出,少钱的少出,没钱的不出,而且使人出钱,尤须使人赚钱,因为赚得越多,出得越多,如果不能使人赚钱,而只知使人出钱,则民穷财尽,军事因之也不能持久。第三,就力来说,要有组织,才能把所有之力,统一起来,要有训练,才能使所有之力,增加效率,要有宣传,才能使所有之力,出于自动,非由强迫。否则如木无本如水无源,军事因之也不能持久。所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两句格言,看似平凡,实则包含政治经济教育乃至文学,无不在内,条理万端,错综复杂,在此条理万端错综复杂之中,如果不以三民主义为之核心,试问所有政治经济教育乃至文学种种问题,从何解决,从何进行,从前所以痛切的说明,其意在此,如今不必再说了。今日所要说的话,综合起来,此次抗战,欲寻得与国,唯有军事上能够持久,欲军事上能够持久,唯有团结民众,欲团结民众,唯有实行三民主义,与从前所说的话,并无二致,不过稍稍的加以引申便了。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其作者1944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75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

第九条(著作权标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
  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
  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
  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
  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

本作品来自上列各款,在中华民国,属于公有领域。详情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著作权法第九条释义。另外请注意司法院释字第5号解释:“行宪后各政党办理党务人员,不能认为刑法上所称之公务员。”所以自从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施行以来,各政党党务作品,不能认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