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西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57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十六 山西通志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五十七
  古迹
  自汉后上党记三晋录诸书暨唐后李用徳羊角山记林须霍山记王向弼龙门记诸书元明胥不传而古迹之存者鲜矣今就其见于载籍而不甚穿凿傅会者录之他若委巷相传之说㳂习已久亦间采焉志古迹
  太原府
  阳曲县
  三交城西北十五里晋大夫窦鸣犊城也址存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降为并州废旧城徙州于榆次今太原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在旧城东北三十里本名故军又尝为唐明镇
  大盂城东北八十里晋祁氏邑后分为七大盂其一也汉为县后魏曰大祁城
  狼孟城北六十里汉地理志太原有狼孟县莽曰狼调旧断涧为城今名黄头寨纲目秦伐赵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集览狼孟县名属太原郡故城在阳曲县
  汾阳城西七十里汉为汾阳县颜师古注隋文帝自以姓杨故恶阳曲之号改为阳直唐复旧名纲目摭实隋改县曰阳直又徙治汾阳故城改曰汾阳唐于故阳曲城置汾阳县寻改今名
  洛阴城东北六十里北魏地形志阳曲有罗阴城隋洛阴府之地又名洛阴县唐初名罗阴县后省今名罗阴村有仁寿中修寺碑骠骑将军王整所立
  木井城东北七十里郑村南社即故汾阳县也又名故县城
  古角城在贡院供给所左
  古城西北七里迹存
  蔚州侨郡旧唐书地理志武徳六年置蔚州寄治并州阳曲县仍置灵邱飞狐二县
  燕然故县唐贞观六年以苏农部落置燕然县隶顺州八年侨治阳曲十七年省
  阳曲故县城东六十五里石城都旧唐志武徳七年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仍移治阳直废县
  故盂城隋志分阳直县置大业初废
  晋文公庙故址宋陆游笔记唐明镇有晋文公庙甚盛平太原后潘美奏乞为并州从之以庙址为州治
  阳曲川北三十里北齐神武帝建牙于此隋地理志有阳曲泽
  唐监牧唐置以牧马
  造墨场金地理志太原府有造墨场
  石室北魏风土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壁文字篆书人鲜能识
  杨广道西北六十里天门关东北崖隋炀帝为晋王时所开道因名
  狄梁公故里今狄村慈观寺有碑记
  柏堂旧府城内唐北平王马燧建
  寇庄南六里相传宋相宼莱公别墅今官场花园土地庙遗址尚存
  柳溪西一里汾堤之东宋天禧中陈尧佐知并州因汾水屡涨为筑堤周五里引汾水注之旁植桞万株中有杕华堂堂后通芙蓉洲堤上有彤霞阁毎岁上已太守泛舟郡人游观焉久圮于水断碑尚存按彤霞阁陈尧佐建杕华堂宋韩绛韩镇相继守太原时建李清臣作碑记又有四照亭水心亭
  雁邱元遗山雁邱辞序泰和乙丑遗山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脱网去其脱网者空中盘旋哀鸣良久亦投地死遗山遂以金赎二雁瘗汾水傍垒石为识号曰雁邱因赋此词同行蒲溪杨正卿果栾城李仁卿冶和之词注雁邱在今太原府阳曲县事见舆图备考
  筹边楼府治内宋端明殿学士冯京守太原时建爱月亭府治东宋冯京守太原时建
  安武堂县治西下临汾河宋时春秋仲月阅武于此良宴亭府城东宋时建以宴客
  西景园明晋藩园在废府西北隅
  西园明靖安王园
  桂子园城东南隅布政王道行别业有桂数株日觞咏其间有桂子园集行世后为明宗藩河东王所得更名金粟今为梵宇俗名小五台
  雄风楼明宁河王建王明甫有诗
  作霖楼都察院后
  唱经楼布政司前
  坤德阁桥头街观音堂前
  显灵阁大盈仓内
  浩然台在东关延寿寺后上有杨宗气王好问诗镇河楼旧在水西关真武庙后有楼二楹相传楼下有铁牛二
  镔铁坑旗纛庙东相传掘地则铁陷明初焦驸马都尉尝制刀甚利后置旗纛庙内风雨为灾复入坑
  冰窖旧在开平王庙后巡抚李某创建盖遵周礼之制节宣阴阳也今移晋废府
  古漆井小弥陀寺西相传未有寺先有井内无砖痕故名
  石家茆峭壁一崖汾水环流地广四十畞俗传王将军避兵地有早种晚收遗种
  试斧石天门关凌井沟内类斧劈痕上有杨美益诗丹井晋废府东城门内味极清冽府有药名金枣丹治疾甚验惟用此水
  辟蝇木在烈石庙殿神龛内色类沉香相传辟蝇宝贤堂石刻旧在晋府今移入三立祠明晋世子奇源集古法帖序云取淳化诸帖并我朝以书名者十数家择其尤者摹勒上石釐为十二卷戴令梦熊䟦石经乱不全
  国朝顺治间郡守宗得于断壁颓垣者二十馀块余访求藏本旧拓钩勒上石计补五十馀块而全帖以完
  宋太宗书库碑在寿宁教寺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御书勒石
  宋并州新修庙学碑至和元年知并州魏国公韩琦建庙撰记
  金府学庙碑明昌二年翰林修撰赵沨撰记云天会九年耶律公资让建正隆初完颜宗宪缮完大定丙午亚尹张公子衍漕贰杨公伯元立建贤堂于两庑间明昌二年张公大节尹太原撤故就新规模大备
  金英济侯感应碑烈石祠前大定二年县令史纯撰文元英济侯碑至正中冀宁牧塔海特穆尔树碑
  大古碑崇善寺西井楼南高丈许广七尺螭首五尺今卧土中
  透玲碑在烈石庙光茔照人俗名透玲
  太原县
  晋阳城县治北里许故唐国也周封叔虞曰唐至子爕父以有晋水更号晋一名唐城智伯引水灌之不浸者三版晋刺史刘琨展筑中有三城一曰大明城董安于筑北齐置大明宫其一东魏静帝置晋阳宫隋更名新城其一开皇十六年筑名仓城又汾河东岸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史李𪟝筑徳宗时引晋水架汾潴为东隍省守埤万人又酾汾水环城植桞固堤建中四年节度马燧亦引晋水架汾至城东为池武后时长史崔神庆以二城隔汾乃于其间跨水联堞合而一之名曰中城宋太祖御城受刘继元降始隳其城又西堞外有罗城以御西山之水俗名长龙城其近有罗城镇按晋阳唐为北都有留守宋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议者谓宋兴归徳为商星分野太原参星分野昔高辛氏二子不相能故自古参商不相见国家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不宜列以方镇乃下诏毁其城改为平晋县以榆次为并州徙太原民于唐明镇纵火焚太原庐舍老幼趋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金元好问过晋阳故城诗曰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又曰东阙苍龙西白虎金雀觚棱上云雨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馀百所鬼役天财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又曰万夫畚插开连冈官街十字改丁字
  唐城晋阳县北二里都城记尧所筑
  二陵城北魏志太原郡长安县有二陵城
  三角城西北二十里义井村一名徒人城又名胡提城赵襄子所筑以处刑徒内置郤敌外安龙尾为三面故名三角城址存北魏志太原郡长安县有三角城
  平晋故城东北二十里高一丈三尺周四里馀内有故碑字多剥落宋置永利监于此
  王陵城汾水东旧县东北郑村今名黄陵村
  长安故县北魏志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复龙山故县隋志后齐置大业十年改为晋阳
  阳真故县隋志开皇十年置大业初省入太原
  潜邱尔雅晋有潜邱在太原县东南八里旧城内长四千三百三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高四丈相𫝊宋修恵明寺浮图陶土为瓦用唐地理志都城左汾右晋潜邱在中
  台骀泽南十里晋水下流汇为泽广二十里今为汾水所没尽为民田旁有昌宁公庙即台骀神
  晋祠西南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魏地形志晋阳有晋王祠昔智伯遏水灌晋阳后人因之蓄为池沼建祠水侧结飞梁于池上北齐天保中大兴营建遂为北都北史后主天统五年改为大崇皇寺唐高祖举义师祷于此太宗亲制碑文仍名晋祠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宋天圣间改封汾东王又建女郎祠于水源之西元至元间重修汝阳弋彀撰记云祠西山上有望川亭祠中两泉北曰善利南曰难老皆作亭蔽之祠南大池西岸有流杯池池上曰均福堂堂后曰仁智轩其南曰涌雪亭池中岛上曰清华堂亭曰环翠邦人岁时行乐者甚众明改称唐叔虞祠嘉靖天启间俱重修有碑记
  晋阳宫故唐城内春秋时董安于理晋阳公宫即此东魏武定三年高欢言并州军器所聚动须女功请置宫以处配没之口于是置晋阳宫齐天保中置大明宫宫内建宣光建始嘉福仁寿宣徳崇徳大明七殿徳阳万寿二堂北有元徳门又北有元武楼楼下有门通城外隋唐踵丽增华址微存唐地理志晋阳宫在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晋五朝志太原有晋阳宫
  大明宫北齐书天统初世祖在晋阳既居旧殿少主未有别所诏给事黄门侍郎冯子琮监造大明宫宫成世祖亲自巡幸怪其不甚宏丽子琮对曰至尊㓜年纂承大业欲令敦行节俭以示万邦兼此北连天阙不宜过复崇峻世祖称善
  德阳堂北齐建
  宣德殿北齐建
  大明殿齐后主以晋阳大明殿成大赦文武百官进二级免并州太原一郡来年租
  崇德殿北齐建
  内殿天保元年冬十月帝御金辂入晋阳宫朝皇太后于内殿
  南宫齐大宁元年冬十一月武成帝即位于南宫十二院后主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邺下
  五龙门武平七年后主夜斩五龙门而出
  清华堂西南十里晋祠池上北齐天保中建
  避暑宫西南三十里北齐神武帝避暑处俗称皇家宅明周文端经题天龙洞诗齐主宫存避暑基县志避暑宫有二一在蒙山上世𫝊刘薛王避暑寨一在天龙山东址存又苇谷山有避暑宫齐天保二年建后赐名仙岩寺
  宝墨堂在晋祠齐天保中建
  柏堂文宣帝避暑宫
  䨇堂在东城北魏太原公高洋第
  号令堂汾水东旧晋阳县唐高祖誓义师于此
  起义堂唐地理志宫城东有起义堂张燕公作颂受瑞坛唐高祖举义兵使子元吉留守获瑞石有文曰李渊万吉因筑坛祀以少牢唐地理志仓城中有受瑞坛
  乾阳楼贞元十一年太原监军王定远谋杀节度使李自良不克走登乾阳楼夜坠城逸
  飞阁唐地理志西北十五里有飞阁显庆五年筑讲武台县西北唐显庆间筑
  勤政阁十国春秋北汉少主刘继恩寝处居勤政阁资圣院统平殿宋皇祐五年奉安太宗御容于此礼志太宗取刘继元于并州是太平之统也即崇圣寺殿名曰统平以奉太宗嘉祐元年统平殿灾谏官范镇言并州素无火灾自建神御殿未几而辄焚天意若曰祖宗御容非郡国所宜奉安者近闻下并州复加崇建是徒事土木重困民力非所以答天意也自并州平七十七年故城父老不入新城宜宽其赋输缓其徭役以除其患使河东之民不忘太宗之徳则陛下孝思岂特建一神御殿比哉
  上党坊齐文宣帝将受禅时讹言上党出圣人帝闻之将徙一郡郡人张思进上言殿下生于南宫坊名上党即是上党出圣人帝悦而止
  并州邸天保七年后主母胡皇后生后主于并州邸丞相第东魏孝静皇后高氏兴和初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北魏志永昌中置大丞相府
  尚书府后主天綂五年夏四月诏以并州尚书省为大基圣寺
  六府后周武帝建徳六年幸并州废并州宫及六府难老泉亭北齐天保中建明嘉靖时重建
  善利泉亭天保中建明正徳初废嘉靖时重建
  望川亭在晋祠悬瓮山明高汝行重建撰记云亭建天保中址微存乡人名为大亭台嘉靖二十七年复建三楹其下仍扁望川
  王太原宅北魏王椿于宅构起厅事极为高壮时人忽云此乃太原王宅岂是王太原宅椿往为本郡太守世皆呼为王太原未几尔朱荣居椿之宅荣封太原王焉
  敬德别墅西南八里奉圣寺内有遗像
  百乐州唐李暠镇太原与李商隐孙逖游于百乐州逖为之记文士盛称之
  龙泉亭旧唐书卢简求子汝弼为河东节度副使府有龙泉亭简求节制时手书诗一章在亭之西壁汝弼复为亚帅毎亭中䜩集未尝居宾位西向俯首而已
  龙泉池 晋水池唐白香山有和裴令公上已日游龙泉池诗又和令公开龙泉晋水二池诗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
  山亭旧府西城上唐张弘靖为太原节度使有山亭怀古诗曰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判官韩察高铢副使崔㳟掌记崔公信及陆瀍胡证张贾胥有和诗刻石
  偃松坊唐薛能并州诗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
  太原府廨十国春秋北汉睿宗故执事百司宿卫皆在太原府廨
  沙河门楼宋史太平兴国四年以榆次县为新并州筑新城上幸城北御沙河门楼尽徙馀民于新城以行宫为平晋寺
  环翠亭晋祠池岛上冬夏有翠草名长生𬞟
  御驾桥西北二里智伯桥上世传齐帝避暑𫎇山建赤桥西南七里智伯渠上初名豫让桥宋太祖凿卧虎山血流成河更名
  家马厩汉地理志有家马官后改曰挏马师古曰挏音动
  御井西南十里近晋祠相传宋太祖饮马于此
  九龙井北三里金皇统八年碑云人有病饮之即愈洗目即明
  烈女井北十里元武氏女管婴殉节于此
  蟾酥池西南五里贤辅乡元时采办今涸
  晋祠金人苏惟霖游晋祠记殿前垒石为方台周遭四金人怒而立其三皆宋绍圣二十五年物相传其一出亡为明弘治间补立
  晋溪园刘龙紫岩集王晋溪太宰卜筑于晋祠水边甚为佳胜乃自绥徳谪所以书来乞诗自谓儿辈近为我营一供老之所池馆之间賸植花竹稻畦蒲沚烟雪弥漫极目颇得秀润闲雅之趣缙绅多为咏题不宜独阙乃叠韵以四律复之
  太原成王碑魏土地记城东汾水南流有晋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太原成王之碑
  北魏彭城太妃墓志石北十五里石堂头村北齐神武帝妃尔朱荣女
  北魏左武烈墓碑北三十里井谷村碑云名深字洪贵南阳人雍州刺史封武阳侯赠司空谥武烈盖高欢别将
  定国寺碑并州定国寺新成齐神武谓陈元康温子昇曰昔作芒山寺碑文时称绝妙今定国寺碑当使谁作辞也元康荐祖𤥻才学乃给笔札就禁所具草二日内成其文甚丽神武以其工而且速特恕罪不问
  隋天龙寺石室铭开皇四年刻石
  隋杨忠碑县西五里蒙山下隋文帝父尝为周将伐齐有功立碑
  晋祠碑铭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御制碑文及铭碑阴列列长孙旡忌萧瑀李𪟝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衔名
  唐尉迟敬善墓志石鄂国公从弟明嘉靖初墓发志石贮县库内
  夫子庙堂碑在儒学颜真卿书
  唐新松记碑在晋祠颜𫖳书
  宸扆台衡二铭碑马燧平河中帝赐宸扆台衡二铭勒石起义堂帝榜其额以宠之
  后唐招讨使李存进墓碑夏乡郑村东原同光二年御史中丞吕梦奇撰太子校书梁邕书
  后晋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碑学士苏禹珪撰文大晋开运二年七月十三日兴邦佐命忠力保定功臣北京留守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北面行营都统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太原尹上柱国北平王食邑一万三千戸实食封二千二百戸刘智远立石
  后晋史匡翰神道碑东北三十里皇陵村天福七年立知制诰陶谷撰朝散大夫太守卿开光远奉敕书云大晋义成军节度使驸马都尉馀剥落
  北汉刘氏墓额西南三十里天龙谷中其额有大汉英武皇帝园陵八字明弘治间为寺僧所毁今存石香亭
  天龙寺千佛楼碑北汉光运二年尚书左仆射李宣撰宋修晋祠碑太平兴国九年甲申五月丁丑朔将仕郎尚书职方员外郎赵昌言奉敕撰翰林待诏中大夫司农少卿赐绯鱼袋张仁庆奉敕书
  宋崇圣寺碑铭县东十里旧寨后并川宣抚使韩绛撰元丰八年立明弘治十四年七月碑吼三日夜一夕汾水涨没
  宋惠明寺舍利塔碑河东路安抚使吕惠卿撰元丰八年
  宋邢昻墓诗碑西南十里晋祠奉圣院南原上有宋相宼凖文彦博陈尧佐范仲淹等十四人所赠诗碑在阳曲县天庆观中
  宋三圣堂铭在明仙寺河东路安抚使吕惠卿撰元丰八年八月十三日建
  宋重修昌宁公庙碑即汾水川祠员外郎张禹锡撰宋明仙寺诗碣宋苏过书
  宋重广水利碑太谷令公乘良弼撰嘉祐八年二月初五日立石
  辽太宗圣德神功碑辽史天显十一年辽太宗援太原大败张敬逹兵筑京观于汾水上立碑晋高祖诏桑维翰撰文
  金重修九龙庙碑晋阳故城北郭大定十六年岁次丙申八月望日古并州崔昱书丹
  金平晋县建贤堂碑郝锺撰
  元重修晋祠碑河东山西道廉访司佥事王思诚撰元昊天观重刊全真庵碑道士宋徳芳撰
  元开化寺雪峰道行碑在蒙山王好古撰文
  元长春观碑在南城角延祐元年翰林学士陈俨撰文西山石篆风谷山岩石上镵字云立一箭卧一箭金锅耳子露一半沟之南道之北一辆金车露枝辐榆次县
  中都城东一十五里左传昭公二年晋侯执陈无宇于中都即此汉置县隋志后齐曰中都开皇中改名榆次
  榆次故城城北周二十一里汉筑址存水经注故涂水乡晋大夫智徐吾邑春秋昭公八年石言于晋魏榆服䖍曰魏晋邑也榆州里名也汉书曰榆次十三州志曰涂阳莽曰太原亭
  武观城西南二十里㖦侃村一名武馆城卢谌征艰赋径武馆之故郛问厥涂之远近水经注洞涡水至武观城而北
  信都城东一十八里宋图经县东乡尝名信都即今来暮乡
  凿台南五里郭村史记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即此后为源涡水所没址微存一曰凿壶
  废台东五十里张平村魏土地记冉闵为并州刺史尝置台壁以御秦宼
  晾马台北十里聂村
  孟母故宅古城西南隅相传有三徙乡又学宫东旧有孟母庙庙前有断机堂址存
  长宁壁东南十里后魏李长宁居此改长宁寨
  区堂壁东南三十里后魏傅区堂居此改福堂寨思凤亭县治内晋荀藐为令凤集其境宋天圣中文彦博署县事因以名亭后改思凤楼
  后汉高祖故里五代史刘智远其先沙陀部人其后世居于太原相传唐中和初徙榆次左付里
  昭圣李后故里县治西北五代史汉高祖牧马晋阳夜入其家劫取之相传榆次鸣李村人
  土井西北二十里鸣李村后相传汉昭圣后微时汲水灌麻麻池迹存
  思政堂县治东宋宣和二年县令李谅建有记
  金家楼县治北元至正末有金元帅驻此起楼台台址存
  铁冶北三十里寺谷村有铁矿宋置冶址微存
  厐涓洞北二十五里苏村南涧河涯相传厐涓尝寓此习兵法又有马喊坡在县北十五里
  梁杜何㧞墓志铭鹿蹄山西北八里太统年八月二十日按大统系西魏年号而杜为梁人或梁亡入魏葬此
  唐赠太保李良臣墓碑李宗闵撰杨正书长庆二年立国朝朱彝尊三唐碑䟦云三碑俱在赵村距县三十里唐安定王李光进墓碑令狐楚撰子季元书元和间立唐太尉李光颜墓碑李程撰郭䖍书
  元杜怀玉墓志铭中社村西南半里平晋令任璟明撰文至正四年五月立石
  元康庸墓碑龙村北十里许墓前题曰平晋县尹兼管本县鄂啰劝农事康庸之墓
  太谷县
  阳邑城东一十五里故县治也晋大夫阳处父食邑今名王班堡内有九级浮图后周建徳四年徙今治开皇十八年改名太谷城址微存
  箕城东三十五里左传僖公时晋败狄于箕杜预注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
  洛漠城西北一十五里周八里城塜记秦王翦伐赵所筑寰宇记谓之萝磨亭唐玄宗幸太原尝置永丰顿立青城宫金大定中改为登丰村地有吴塜
  长城东南八十里马岭上唐地理志自平城至鲁口沿山屈曲延三百里武徳二年贞观元年废今属榆社县翰墨全书尧遭洪水命伯鲧筑堤障之非秦长城也
  咸阳城西南七里周四百五十步旧传秦伐赵所筑戍以咸阳兵今咸阳村
  副井城西南七里副井村侧周二里相传赵戍地穰人城方舆图在东北二十九里
  故太州旧唐志武徳三年以太谷祁置太州六年废青城宫在洛漠城唐明皇幸太原时建
  万年顿西北十里旧名龙泉顿晋阳记开元十年幸太原次龙泉顿时北都留守杜暹奏曰龙泉地主姓唐名万年字表天长顿符国号改为万年顿帝从之
  凤洲亭县南凤凰山下引酎泉为池中植芰荷上有亭唐太谷县令安廷坚美政颂碑郭子章豫章书高氏唐房璘妻也笔画遒丽不似妇人欧公云余集录已博矣妇人笔画著于金石者高氏一人而已余入晋中拓得高氏碑二通宛然二王书法一太谷县令安廷坚美政颂一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按房璘常为太原府参军
  金奉训大夫京兆府咸宁县令冀天宠墓表东三十里白念都西北猗氏主簿郭天麟撰文大定二十五年岁次乙巳二月乙邜朔十二日丙寅立石
  元重修宣圣庙碑大徳中翰林编修呼延伯起撰文元宣德郎李夀之墓志铭太原路教授李之芳撰祁县
  昭馀池县志昭馀祁考周职方氏并州泽薮曰昭馀祁晋赐大夫奚食邑昭馀祁与焉因以为氏一统志称昭馀祁在县东南七里祁城村泽久涸元至元十一年土人凿得细水为昭馀池岁溉民田旁建成汤庙汉地理志太原邬县九泽在北是为昭馀祁并州薮
  祁城有二一在东南十五里为古祁氏邑今故县上下二村是也一在东南七里晋祁侯李憙所筑后魏徙今治址存北魏志祁县有祁城
  郜城西南七里左传晋绝秦书焚我箕郜今为高城村址微存按祁县离秦边千里秦兵岂遽能至此然阳邑箕城其说已久箕郜庸或接壌
  赵襄子城西北八里图志赵襄子所筑又北魏志祁县有赵襄子城
  秃发城东北十五里相传秃发乌孤筑今大贾村按秃发傉檀子源贺为魏太尉或筑此
  隆舟城东南三十里即隆州故城图志五代时刘继元筑以拒周河东记宋太平兴国四年克岚州因次隆州有遗址在今团柏镇之东
  沙城西五里相传后燕慕容垂筑址存县志有沙城断碑按图志赵襄子实经厥始旧有遗碑罗者于此获一雁俄一雁堕翮据碑哀鸣泪血成石华雁死碑断
  杨六郎城东南二十五里落阳村址存
  古耆国县志祁邑源流考炎帝姓伊耆氏盖以初国伊继国耆也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而祁为首帝尧生于丹陵徙于祁故亦姓伊耆左国史鉴竹书开山等书佥同伊祈祁本一字今祁北四十里尧城南五十里平陶俱称帝尧始封地相传县东六支村有帝行宫
  贾令镇北十五里晋贾辛为祁大夫相传民徳之故名今镇北有召憩亭
  帻州故址东三十里金史贞祐中尚书左丞胥鼎议于县东团柏镇置帻州县属之寻废
  义井城东南察院巷元义门温义之井
  麓台铭在麓台山宋大学士张商英撰
  李淳风墓碑墓在白圭镇驿堂前明嘉靖间地塌出小碑云吾是唐朝一地仙五百年前一见天上覆徐州王大尹将子葬在白圭南因移葬白圭之南
  徐沟县
  梗阳乡战国䇿周佼以西周善于秦而封于梗阳史记索隐注榆次有梗阳乡榆次志西南六十里为徐沟而梗阳乡在西南九十里应入徐沟
  徐沟镇金置本隶清源县大定二十九年升为县同戈驿北阙西偏顾炎武日知录太原府徐沟县有同弋驿其名本取洞涡水新唐志太原郡有府十八其一名曰洞涡旧唐书昭宗纪天复元年四月氏叔琮营于洞涡驿明韩邦奇同戈怀古诗英俊同戈地隋唐百战秋
  清源县
  梗阳城南一百二十步周六里左传中行献子见梗阳之巫皋又魏献子以魏戊为梗阳大夫纲目秦攻赵拔梗阳赵世家注晋阳县南梗阳城也括地志梗阳故城在并州清源南百二十步析晋阳县置本汉榆次县地
  涂阳城南二十里晋祁氏邑魏献子以智徐吾为涂水大夫今屠贾村
  陶唐城东南三十里相传陶唐氏自涿鹿徙居此又云陶唐造历之所今名尧城
  印驹城西南二十里汉文帝于交城置牧地筑此城以印驹因名
  鹅城东南二十里晋书永嘉元年洛阳地陷有二鹅苍者飞去白者止此刘曜以为已瑞筑城应之
  清源故县隋志开皇十六年析晋阳县置大业初省入焉
  浄修阁在高白镇明成化中乐籍女李氏习禅学于楼上以处子终阁东南有孝感楼
  交城县
  大陵城西南十里前隶文水后割土安都易之因隶交城史记赵肃侯游大陵出于鹿门大戊午谏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侯下车谢又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鼔瑟而歌汉地理志大陵有铁官莽曰大宁
  古交城东北九十里河北都故交村汾孔二河交流故名隋交城县在其西唐长史王及善徙县治于南山却波村
  马兰城北九十里孔河之下即今马兰村汉魏北齐尝为牧地
  下马城北一百六十里静乐界相传魏孝文下马于此榆城西北一百三十里文谷水上地多榆
  卢川故县东北七十里卢峪口唐先天元年分置卢川县于交城故地开元二年
  大通铁冶西北八十里西冶村即大通监也一名西冶旧设都提举司铁冶所巡检元实勒哈雅有大通冶辨
  甘露坛魏太和唐贞元元和间甘露屡降于石壁山唐李逢吉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云我唐三坛角于三都西都曰灵感坛东都曰会善坛北都曰甘露坛坛在府之交城县石壁寺
  武威公旧庄武威公王茂元也唐李商隐有过旧庄感事诗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
  陀罗尼石幢唐贞元元和间物今存
  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碑林谔撰文开元二十九年岁在辛巳六月庚辰朔廿四日癸邜建
  唐甘露义坛碑李逄吉撰文贞元中河东节度观察使礼部尚书北都留守太原尹李说树碑
  唐造华严三会普光明殿功德碑支高撰文贞元十六年岁在庚辰四月己巳朔十日戊寅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李说建
  唐高氏铁弥勒像颂碑宋欧阳公云余入晋中拓得高氏碑二通一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金赵点题石壁诗更看高氏字祇与卫华同
  赵襄子墓碑西北隅宋大通监判李随撰
  元谢将军仲温墓碑郝忠恕书至正十五年
  文水县
  平陶城西南二十五里尧为唐侯时都此汉为县隶太原郡后魏改名平遥后徙治京陵今县平陶都乃故城也
  栅城北二十里旧经魏武帝筑以备宼当文峪口即今开栅城唐志有栅城渠
  大干城南十里图经云刘渊筑令兄延年居之时人谓兄为阿干故名
  古文水城东十里今名旧县地后魏有文水城隋唐因之宋元符间圮于水徙治章多里
  云州城东四十里后魏筑永熙中寄治并州界今名云州村
  受阳故县北魏置隋志开皇十年改州南受阳县为文水
  武兴故县旧唐志天授元年改文水为武兴以天后乡里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县
  子夏室子夏游憩商山山一名子夏山隈有隐唐洞洞内一窟广丈馀名子夏室
  攀龙台荆州都督武士彟墓也武后追封周高祖墓名攀龙台敕李峤撰记
  武媚娘故里县志王秉乘文水道中诗文水流何细𡡾山艳未收注云山下有武𡡾娘故里
  武涝泊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改名朱雀泊
  溪亭宋河东提刑张商英诗二首有云林檎园北小桥南水绿山清不易兼
  石峡藏书城西二十五里石峡山洞中旧藏陶渊明白莲社文金刚科仪等书
  唐泌水碑北五里龙泉村虞世南撰并书字多剥落宋敕赐崇胜禅院碑康定元年五月初七日立石元左丞相梁锦阳墓碑翰林学士掲徯斯撰文在李端镇墓前
  元戸部尚书王云墓碑云周村西翰林学士欧阳玄撰文
  元重修庙学碑至正十四年春三月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郝忠恕撰文
  岢岚州
  长城城北五十里俗名长城梁旧志𫎇恬筑一云赵武灵王筑明嘉靖间得石刻云隋开皇元年赞皇县丁夫筑
  苏孤戍东三十里北齐筑城东北隅没于水今名三角村
  安元城西五里梁家会址存
  岚谷故城州西五里唐长安三年析宜芳于岢岚旧军置神龙二年开元十二年复置
  新州城北五十里天窊口址存
  御笔手诏宋徽宗时有瑞鹤之应颁诏天下刻石纪事额名御笔手诏今洪福寺前西壁有碑文漫漶不可读
  岚县
  秀容城西三十里即汉汾阳北魏封尔朱羽健于北秀容川环其所居割地三百里即此今城址存方十里八景中有秀容古堞
  楼烦故郡隋志大业四年置治岚城
  故东会州旧唐志武徳四年平刘武周置六年废于废东会州置岚州
  宜芳故县今为里唐置东会州寻改岚州天宝初改楼烦部乾元初复为岚州治宜芳县唐志宜芳本岚城武徳三年更名
  丰閠故县唐志武徳四年置五年省入宜芳
  合会故县武徳四年置六年省入宜芳
  飞莺堡西北六十里乏马岭下宋熙宁中建址存高光堡宋提刑张天觉知岚州王景仁元岚州判官刘源胥有诗
  饮马池北六十里黒崄山中相传尉迟敬徳梦神语子无良马何不渥洼池中取之异日往过见一马饮池跨骑而去
  铜洞北十里铜烂沟中相传取石洞中煎之成铜今名铜家埚滩
  元创建宣圣庙碑至大元年九月吉日前奉御王居实撰文
  元重修灵渊侯庙碑在大万山至正二十八年岚州镇御奉训大夫同签将作院事兼达噜噶齐拜布哈大中大夫同签河南枢密院事兼知州赵中树碑岚州学正王安良撰文
  兴县
  蔚汾故县隋志后齐置蔚汾县大业四年改名临泉合河故县西北六十里通考唐贞观中置以蔚汾二水西与黄河合故名废址存唐志本临泉县武徳三年曰临津贞观元年更名合河
  太和故县唐志隶北和州武徳九年省入合河贞观三年复置八年复省
  高王寨东三十里大寨山上旧传高欢筑
  飞鸢堡宋地理志云岚州有飞鸢堡
  平阳府
  临汾县
  高梁城东三十七里高梁都程黄里魏地形志平阳县有高梁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杀怀公于高梁杜预注高梁在平阳杨县西南竹书纪年晋出公三十年智伯瑶城高梁又名梁墟纲目质实云绛州西五十里有高梁县后周伐齐齐主与冯淑妃奔高梁桥即此
  金城西南二十里晋永嘉末刘渊据蒲子后筑此为陶唐金城都之今名金店村北魏志有龙子城当即此
  白马城东北二十里水经注魏刑白马而筑之今平阳郡治也魏志建义元年晋州治白马城
  平阳古城隋志后魏置平阳郡及县开皇初改郡为平河县曰临汾旧唐志贞观十二年徙晋州治于平阳古城
  西河故郡 定阳故郡隋志临汾有东魏西河敷城伍城北伍城定阳等五郡后周并为西河定阳二郡开皇初并废
  故晋州隋志后魏置唐州寻改曰晋州隋为临汾郡西河故县隋志临汾有后魏永安县开皇初改为西河旧唐志武徳元年析洪洞县置贞观十七年省入临汾
  仓颉故宅南关西今西赵村
  双阙许由欲观帝意谓尧曰帝坐华堂之上面双阙之下君荣愿已得矣尧曰吾立于灵扉之内霏然而云生牖坐于华堂之上森然而松生栋虽面双阙无异崔巍之冠⿺辶𦮔莱虽背重郭无异回峦之萦昆仑子安知其所以不荣乃美由而师之
  五府杜佑云唐虞祀五帝于五府牛弘云黄帝合宫尧五府皆明堂也尚书帝命验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象苍曰灵府赤曰文祖黄曰神计白曰显纪黒曰玄矩注唐虞之天府夏世室同矣
  贰宫一名贰室孟子帝馆甥于贰室朱子注贰室副宫也世纪帝见舜处之贰宫又曰二女妻舜为筑宫室封之虞
  康衢列子尧理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理与乱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伊村南十里以帝尧姓伊祁名相传有茅茨土阶遗址又城北三里相传席老师击壌处又城东礼城相传尧妻舜二女地
  蓂荚亭西南十里伊村里尧时蓂荚生于庭旧志内有帝尧古像里人悬阁上祀之
  尧井尧庙殿前相传尧建都时所凿
  演马场伊村南相传丹朱演马于此
  犨氏亭太平寰宇记晋郤犨采邑
  董亭左传文公六年春晋改蒐于董杜预注河东临汾县有董亭后汉志同
  贾乡博物记临汾有贾乡贾伯邑按左传晋献公娶于贾杜预曰贾姬姓国也又晋大夫有贾季狐偃之子狐射姑也盖为晋所灭遂为狐氏之邑云
  炼矾务 矾山务胥宋置
  邓子坡城西南即伯道弃子留侄处
  逍遥园汉主聪为刘后娥起䳨仪殿陈元达进谏聪怒欲杀之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娥手疏上言聪纳之更命园曰纳贤园堂曰愧贤堂
  税驾堂府学大成殿后宋黄庭坚书扁
  清音亭西北平水上龙子祠前元毛麾康泽王庙碑邑宰王公增葺溪上旧亭颜曰清音取选诗山水有清音之意明张昌诗清音亭上春无限且放沧浪入管弦
  待旦轩府治内元判官王恽建
  观澜亭涝河渠上明邢云路诗高亭轩豁俯汀洲水云楼涝河渠上邢云路诗一水云连下远空登楼人在水云中
  莲池府治推官旧宅东池中有宛在亭东有小阁一名永利池明洪武间郡守徐铎引汾水穴城入池有碑记
  河山一览楼俗名鼓楼一名大中楼在城中洪武初国子助教张昌扁其东曰太行形胜南曰云天咫尺西曰河山一览北曰中州雄镇后人取其一以名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倾圮知府刘棨重建名大中楼
  焦堡北五里吴将军焦休声建址存今名焦堡村姑射山南洞古碑明张方果游二仙洞记洞旁有碑光可以鉴按之唐物也字画甚精
  元重修尧庙碑至元五年翰林直讲学士王磐奉敕撰文
  元康泽王庙碑即平水神祠毛麾撰文
  吴道子水陆画轴王士禄画轴歌序云平阳西偏普庵堂水陆社有吴生所画水陆百二十轴社之得名以此先是明世宗朝西河郡王城北有隙地传为废寺遗址中夜尝见奇光掘地得石函以铁绲二道束之发之又得锡函其最中函以木木函启而画轴见乃希代之奇宝也后嗣王以授挥使吕吕死家落僧以常直得之构殿以藏焉予得见三十轴信奇笔襄陵县
  郤犨城在县东南水经注襄陵县故城西晋大夫郤犨邑也其地有郤氏乡亭王莽更名曰干昌址存
  乾城北魏志擒昌县有乾城
  擒昌故县北魏志即汉晋之北屈也神䴥元年擒赫连昌置擒昌郡真君二年改为县唐改名襄陵
  班氏乡亭汉地理志襄陵有班氏乡亭
  平水故县金兴定四年徙置汾河之西从平阳公胡天祚之请也
  故关铁冶在京安镇元设提举司
  许褚堡县西南北许村三国时建址存
  宿水店县西南即县旧治宋天圣初移治晋桥
  伯道故居东南邓庄有遗址
  王元辅古宅在明礼坊街北金改为天征观明改按察分司
  训义门县东张相村元至元三年蒙溪先生张著定名撰记
  西花园在兴义坊元时杨姓辟地引水构亭植卉明初改按察分司后改察院
  玉香亭南三十五里故关镇金火庙前延祐三年铁冶都提举滕世荣建
  翠云亭县治西元建
  爱桥县东南邓庄世传邓攸建元大徳六年重修改名遗爱桥
  元封从仕郎靳公墓志铭进士正平尹柱撰文
  洪洞县
  仓颉师旷城元和郡国志仓颉与师子野所造路史仓颉都于阳武终葬卫之利乡南书人禋之注祥符故浚仪县即春秋之阳武故高阳乡也有仓颉城陈留风俗传县有仓颉城及列仙之吹台地道记开封县东北二十里有仓垣城及庙墓舆地志城临汴西北有仓颉坟城别仙台时宜无城或后世缘其所都名之耶然按姓纂仓颉氏冯翊人则其后世氏仓颉者为之尔皇览云坟高六尺学书者俱往上姓名投刺祀之不绝九域志凤翔有仓颉庙今长安西南二里官张村有三寺者记为仓颉造书之堂斯亦未然岂亦冯翊者为之与今按郡国志收入
  杨侯城东南十五里范村又名危城村地道记杨城距县五十里晋叔向邑汉为杨县王莽更名有年亭
  洪崖古洞洪崖在县南一里古洞在县北五里县以洪洞镇名镇以洞名
  羊獬故墟南二十五里相传尧时神羊产此
  弃瓢池在九箕山相传许由隐于此有洗耳弃瓢遗址皋陶里南十三里皋陶村有塜存
  师旷故里东南二十里师村里名昉此师村东北有师岗古洞
  亭梁亭左传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杜预注高梁晋地在平阳杨县西南
  宜雨亭在罗汉院宋至治时建杨柳影密虽雨亦宜故名
  雪香馆西街之西
  雪香亭桥西北竹梅交映
  邃绿亭雪香亭西长楸翠梧日光不到
  花心亭邃绿亭南多异卉
  月波亭花心亭东南面水
  流杯池月波亭中凿池屋其上
  环碧亭四周环水
  寒翠轩松竹森蔚
  金师旷庙碑大定初赵广聪撰文
  元赠万户翼千戸杨德明墓碑南三十里高村编修许俨撰文
  元晋宁路总管府知中勲骁骑尉洪洞子石元亨墓碑东二里学士掲徯斯撰文
  元太原郡侯郭公墓后碑东三里侍郎韩肃撰文浮山县
  老君遗迹孙景文天圣宫纪事碑唐武徳二年老子降于平阳神山县龙角山之根子树下语人曰尔为吾言于唐皇帝吾即汝之远祖也已大敕阴兵助汝破贼乃命有司于所见之地建立祠堂改羊角为龙角山改浮山为神山县
  羊角故址本羊角山唐武徳间更名龙角其东峰有左伯桃庙西峰有羊角哀庙
  故郭城西南十里故县村三面险绝惟东面平坦旧志神山县故郭城是也北魏志擒昌县有郭城当即此一名丹朱邑
  干壁魏道武天兴六年后秦安北将军姚平率众四万来侵平阳陷干壁
  霍光别墅县北诸葛河西流为丞相河盖以霍光别墅名也今南霍村有故里
  平宁里北十五里旧传东汉鲍永破青犊贼还报光武曰贼已平国已宁因赐其乡为平宁里
  诸葛村魏诸葛诞寓此遂占籍焉
  岁寒亭县东尧山祠中金皇统中县令牛承直建烟霞阁天圣宫内金大定十七年
  深思堂县治内元大徳间建
  唐庆唐观碑南三十五里开元十四年秋七月诏改浮山老君庙为庆唐观御书观额及碑文赐之
  唐庆唐观金箓斋颂碑朝议郎左拾遗内供奉博陵崔明允募通直郎河南府伊阙县丞集贤院待制兼校理御书史惟则书天宝二年岁次癸未十月朔十五日庚辰
  玉兔寺现身罗汉遗语碑风穴山禅药庵后周显徳五年岁次戊午閠十月学究王福新撰
  训廉铭 训刑铭胥宋石刻在退思堂
  天圣宫事迹碑宋天圣五年夏四月诏改庆唐观为天圣宫熙宁辛亥冬孙景文撰纪事碑文
  宋庆唐观重修功徳碑淳化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朝散大夫试大理评事张昭举文林郎前守主簿兼权知县事黄元辙文林郎守主簿孙方制权知县尉事李太素建乡贡进士王千里撰云水道士黄庆书
  宋玉兔寺碑铭天圣八年岁次庚午五月十六日太原安石撰文当寺修造主持东京右街讲论大徳志应立石
  宋玉兔寺诗碑有三一七言绝二首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知枢密院事上柱国王随题景祐三年九月望日当寺修造主讲经论沙门志应立石一七言律一首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赐紫金鱼袋康孝基题天圣八年十月十五日寺僧志应勒石一五言律十韵朝请郎守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知解州军州兼管内劝农提点两池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张仲尹题有小序明道二年中秋日寺僧志应立石
  宋天圣宫祷应诗碑新授江南东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提点铸钱等公事本路劝农使朝请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惟正留题天圣九年閠孟冬月都监赐紫道士段见素立石
  宋重修孚祐大将军庙记碑羊角山南峰开宝六年校书郎李翰撰
  宋重修玉兔寺钟楼碑绍圣三年岁次丙子十月己亥朔十五日辛未修造主持沙门义隆立石黎阳卫京撰文
  金重修帝尧庙碑尧山之巅皇统三年岁次癸亥正月三日高平郡范櫜撰文
  金龙祥观重修天坛三清庙碑泰和壬戌正月晦日将仕郎隰州县主簿段时可撰文定远大将军行平阳府浮山县令兼管勾常平仓事上骑都尉天水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赵篆额进士李彬书丹进士刘著立石
  金重修纪圣碑亭记碑明昌三年壬子岁季夏月望日承务郎前太常博士兼校书郎云骑尉赐绯鱼袋致仕平水毛麾撰乡贡进士孔之固书丹
  陶唐清都万寿宫事迹碑元元素子孙志元建至元二十九年二月吉日教谕王庭撰文
  赵城县
  赵简子城东北三里周四里史记赵世家造父取冀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黄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畔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正义晋州赵城县即造父邑也春秋时赵简子居之唐麟徳初徙县西南汾水之左故城址存
  伏牛台东三十里伏牛里相传伏羲服牛乘马始此台下有卧牛坑
  飞虹塔霍山南麓后周保定元年僧法江建相传阿育王藏舍利处
  寒翠轩天宁观内金翰林学士田天泽元廉访副使秦镛胥有诗
  环翠亭县治内元平阳守王恽明薛瑄王翰胥有诗豫让桥南十里金状元王纲有诗明正统六年重修学士倪谦撰记
  五女原世传姊妹五人并升仙址存
  唐新修女娲庙碑铭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将仕郎守右补阙上柱国赐绯鱼袋裴丽泽奉敕撰翰林院侍讲总议大夫太子洗马同正张仁愿奉敕书天宝六载岁次丁亥十一月十六日敕建
  唐敕修应圣公祠堂碑正议大夫守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郑瀚奉敕撰游击将军守左金吾卫将军骁骑尉赐紫金鱼袋李执方奉敕书开成二年正月十八日敕建
  宋重修应圣公庙碑节度判官朝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闾光度撰节度副使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县开国食邑百戸张仁艺书干徳五年岁在丁邜四月乙未六日甲子记
  金重修应圣公神祠碑宣武将军行县令仇守中撰状元及第邑人王纲书大定二十八年九月二十日记
  元徐毅神道碑在石明里许文正公衡撰文
  金重修娲皇庙碑铭邑状元及第翰林修撰王纲撰文元李忠孝感碑在营田里忠性孝谨大徳癸邜秋八月河东地震营田东北山摧阜移忠宅独完李宗怀为立孝感碑
  太平县
  古晋城南二十五里故址周九里十三步晋献公都此左传庄公二十六年夏士𫇭城绛以深其宫史记献公八年城聚都之命曰绛晋始都绛
  泰平城 齐城北魏志太平县有二城
  太平故县北二十五里后魏真君中自晋城移临汾县置此因关为名曰太平魏志真君七年置泰平县唐贞观七年徙县于敬徳堡今名故城镇旧志太平古城有二一在县北二十五里今为古城镇其北即太平关也一在县东三十里即移于关东者后改为北固县
  三室之邑古晋城东十里羊舌职好直不容于晋去而之三室之邑邑人攘羊而遗之职受而埋之垆阴后事败吏发而视之舌尚存今名羊舌坊
  尉迟封邑西北十五里尉村相传村以封邑名盖敬徳封鄂国非楚之鄂也晋有鄂侯乡宁为古鄂地境内有鄂山鄂水敬徳食实封千三百戸此地与乡宁接故土人又名为职田庄又县东五里相传有敬徳饮马路
  白波垒东南三十里汉黄巾馀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筑垒今名永固村
  子奇垒东三十里临汾里后秦主姚兴遣弟子奇率四万人伐魏攻平阳䧟之遂据柴壁魏军至截汾水守之子奇大败投汾水今垒上有柴庄村
  九层台古晋城东说苑晋献公筑九层之台荀息諌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加卵于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亦甚危矣公遂止其役今遗址建凉马寺明王体复诗霸迹旧城隈崇冈尚有台
  斗鸡台南三十里杨威村相传晋公子斗鸡处
  公孙杵臼窑西北二十五里蟠道村又县西六里有韩厥旗架
  文中子洞东南汾水之西龙门沟北晋文中子读书于此其洞深广二丈馀号文中子洞
  宋祚德三侯庙敕碑元丰四年七月诏封晋程婴成信侯杵臼忠智侯赐敕建祠崇宁三年又封韩厥为义成侯
  岳阳县
  唐尧城东八十里世传尧筑址存
  合阳城魏志建义元年置有合阳城隋省入冀氏县谷远故县汉志上党郡有谷远县莽曰谷近
  冀氏故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魏建义元年割擒昌襄陵置冀氏县及郡有冀氏城旧唐志本汉猗氏县地后于古猗氏县城南置冀氏元省入岳阳今名冀氏里
  安泽故县北魏志建义元年置隶义宁郡隋大业初改岳阳
  和川故县东九十里后魏义宁县隋改和川后废唐复置属沁州宋属晋州元省今名和川里
  冀缺故里相传冀氏城后魏置县
  岳阳楼县治前东偏
  曲沃县
  桐乡城西南四十五里驿桥村明一统志世传伊尹放太甲于此汉武帝将幸缑氏闻破南越改为闻喜县
  陉庭城东北十里庭城村左传桓公三年晋武公伐翼次于陉庭方言讹听城
  故鄐城曲沃南二里雍子邑
  王官城县西南二里明一统志晋景公谋去故绛徙都新田即此又临晋县东南有王官城左传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是也
  轩辕遗迹东北乔山中峰有轩辕庙相传乔山即桥山今省作乔
  古鹄邑李廷宝曲沃辨唐风扬之水篇从子于沃从子于鹄解之者曰沃曲沃也鹄曲沃邑也今沃南十里有安鹄村即古之鹄也
  绛邑东南二里水经注晋景公谋去故绛居新田谓之新绛即绛阳也汉高帝六年封越骑将军华无害为侯国
  太子陂北五里世𫝊晋太子尝以舟戏陂中而没后水决得骸卜高阜而葬焉建太子祠县志县北十里距陂百武即荀息故里太子盖奚齐也
  固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栾盈帅曲沃之甲以昼入绛范宣子奉公以如固宫杜预注固宫宫之有台观守备者
  虒祁宫左传晋作虒祁宫而诸侯叛水经注宫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四十里地背汾面浍西则两川之交会址存
  平公故梁水经注虒祁宫北横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有三十柱柱径五尺裁与水平盖晋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中故能持久
  赵荘西北三十五里赵文子食邑也或曰即藏赵孤地羊舌大夫故里距县二十四里今羊舌村
  栾盈食邑西十二里今盈村
  河上故村东北二十里河上村相传河上公结𦭘处有汉文帝庙
  乐昌堡南七里后周明帝移县治乐昌堡
  新店至徳二年郭子仪与贼严庄战于曲沃大破之于新店
  太平馆元时建靳荣刘尚质觞咏地
  郝修已故居在紫金山元末卜筑明初擢明经第一历官刑部郎中以清介赐居紫金山吕干徤有记
  白石楼在景明白水两村间明李镔构于白石山有西溪白云洞翠微岩桃花坞诸胜
  梅月亭济溪上
  后汉张寿碑宋欧阳修书后右汉竹邑侯相张夀碑云君讳夀字仲吾其先晋大夫张老之裔举孝廉徐郎中给事谒者迁竹邑侯相建宁元年卒其大略可见者如此其馀残缺或在或亡亦班班可读尔
  魏贾逵碑宋欧阳修书后魏志逵传逵为绛县长为贼郭援所攻绛人与援约不害逵乃降而此碑但云为援所执临以白刅不屈而已颇疑陈寿作传好奇所得非实也裴松之注魏书逵年五十有五而碑云五十有四亦当以碑为正嘉祐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书
  灵光寺碑唐王勃撰县志寺中有王勃所撰碑按碑泛论佛法非为灵光寺作也
  唐许孝恭墓志铭在高县镇孟楷撰文
  宋史绪墓志铭在常安村王居正撰文
  宋𡩋智墓志铭望绛村王岩叟撰文
  元李谦亨墓志铭南二里富珠哩翀撰文
  元靳孝子碑学士揭徯斯撰文云孝子名昺字克昌兵部尚书西河郡侯徳渊之子天历元年与其兄荣䕶母丧还河东过平定之平滩霖雨骤至兄及旁人皆呼使下车昺伏柩呼号卒不下遂溺死后十年奎章阁大学士实喇巴勒以闻天子命翰林侍制臣徯斯文其事于碑以为世劝
  元靳和墓碑铭曲村镇掲徯斯撰文
  翼城县
  唐城南十五里唐城村丹朱所封都也
  九门城 尧台元丰九域志翼之堂阳有九门城尧台姚墟朱子纲目舜生于姚墟因以为氏在北门外冰清镇
  晋城故城村叔虞肇封地子夑更号晋即晋故都也址存元绛州守宋克笃诗分星谁辨是参墟表里山河古晋都
  避暑城古暑村相传晋文公筑
  荧庭城东七十五里左传襄公三十三年齐侯伐晋张武军于荧庭
  翼故城城东十里绛邑东八十里
  翼广城水经注晋军北入翼广筑之因即其姓以名之皮牢城牢寨村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曰皮牢在浍侧址存
  息城三张村郑太子所封后名夀城
  隆化城北齐隆化元年周武帝取浍州置镇金兴定三年置隆化县元宪宗二年废今隆化村
  北绛城在北绛村后魏置县孝昌三年北绛郡治此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翼城址存
  翼城故郡旧唐志义宁元年以废北浍州之翼城绛置翼城郡武徳元年改浍州二年改北浍州四年州废
  新安故县汉置后魏孝昌中属北绛郡后齐废入北绛县
  小乡故郡北魏志建义元年罢有小乡城唐志义宁元年复置武徳九年省入翼城
  武子荘魏武子采邑县东二十五里有武子庙
  金钩店秦昭襄为太子质于燕过郑太子舍妻瞷其非常人食以斗鸡夫张唐怒责之昭襄闻而诘之妻讳言夫以为宜烹羊也昭襄解钩遗之在中唐村
  王逢寨县东南隅唐会昌四年刘稹叛李徳裕议遣王逄屯翼城县志后唐长兴元年邑令张仲温徙治于王逄寨
  南营元穆呼哩帅师驻此在邑西南隅
  河亭按察分司东文潞公天圣六年令翼时所建临城堞瞰浍溪远挹山光林木森布翼之胜概此亭为最潞公亲书名记犹存一云在藩署内
  潞公台有二俱在院署臬司后明嘉靖中县令鄢桂枝建楼其上少参吴廷相诗解鞍虞叔国脱帽潞公台
  东圃治东北宋宣和间县令向淙所辟邑人丁彦师撰记中有静乐轩其南有亭曰锦江北有台曰邀月少北曰叠翠亭又少北曰五柳亭
  阜民厅东圃内宋宣和中县令李察建邑人丁彦师撰记
  瞻远亭县治厅事后元佥事安止善扁明洪武中山西提刑郭桓撰记云翔峰阻前七宝峙后市廛络其西北泉流带其东南
  铜源钱坊 翔皋钱坊唐地理志翼城有钱坊二又县北三十里曰蜀山相传邓通铸钱处按唐元和志铜山在雅州荣经县北三里即文帝赐通铸钱之所后以山假卓王孙取千匹今出铜矿其不在山西了然无庸辨
  张怀器去思碑唐卢照邻撰嗣圣元年为翼令天授二年奉敕进阶邑人树碑
  郑太子墓碑铭县西云塘村唐范阳卢照邻撰文总章元年岁次戊辰五月甲申一日立石
  宋潞公轩记碑即河亭宣和中县令李元儒记潞公治翼修河亭于厅事之后亲书岁月榜于屋楹后更以国爵名轩以历推之天圣六年戊辰越政和七年丁酉凡九十年矣阅岁虽多其迹尚完谨勒于石以传不朽金学士郑辉元判官王恽学士郭西埜廉访偰玊立并贞庵凡四人有诗
  宋华池庙记碑羊角山南峰宋开宝六年重修校书𭅺李承翰撰
  宋重建文庙碑天圣八年潞公文彦博撰
  宋重修乔泽庙碑在栾池前政和元年邑令田颢撰元裕公和尚道行碑在金仙寺后移后土庙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𫖯撰并书篆延祐七年岁次庚申小春日住持僧智恩智真智信文懃立石
  汾西县
  汾西故郡隋志后魏置开皇初废
  新城故县隋志后周置开皇十年省入汾西
  申村堡旧唐志汾西县隋末陷贼武徳初权于今城南五十里申村堡置县贞观六年徙今治
  厚义村明一统志唐开元后徙县治于厚义村
  东阁东李安庄
  铜鞋青山藐姑仙人祠旁有莲花洞遗铜鞋一双古色斑斓制度精异今存
  元重修青山庙碑皇庆元年壬子仲秋二十有六日隰州学正孙文通撰文在县西青山藐姑真人祠灵石县
  鲁班纒西南四十里地极险峻上有寺相传鲁班所修文学里西四十里有卜子祠
  栾室县东绵山内四壁高峻中有平原相传晋锢栾盈于此今祀介庙中
  瑞石城北门外高七尺状类太湖石相传即隋文帝所获之石
  英雄相遇处在小水镇世传即李靖红拂虬髯公相遇处
  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李山甫诗一掐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谁陈帝子和番䇿我是男儿为国羞寒雨洗来香已尽淡烟笼著恨长留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赠尚书虞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在孝义原宋明道中文潞公撰文
  淮阴侯庙碑南二十里元至正庚子集贤学士归旸撰文
  霍州
  彘城西三里水经注汾水又南过永安县西故彘县也周厉王流于彘即此城也王莽更名黄唐城汉顺帝阳嘉三年改曰永安晋志故霍伯国
  夏王城东四十里东城村相传赫连氏城基址微存吕州城汾河西隋志开皇十六年置汾州十八年改吕州竹书纪年晋献公十九年虢公丑奔卫乃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志云北虢也非彭城东五十九里之吕博物记永安有吕乡吕甥邑古今地名记同唐武徳三年宋金刚食尽北走秦王世民追破寻相于吕州郡县志霍邑西南十里有吕城纪闻云霍邑古吕州即彘也唐为吕州彘即永安其城甚固纲目质实云故城在霍州西三里
  永安故郡隋志后魏置并置永安县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霍邑
  霍求公故居水经注晋献公灭霍赵夙为御霍求公奔齐晋国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奉祀晋复穰盖霍求公之故居也
  观阜故百邑也原过受竹书于王泽赵襄子斋三月剖竹有朱书曰予霍太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予将使汝反灭智氏女亦立我于百邑襄子拜受之遂灭智氏祀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之世谓其处为观阜
  仇池壁北魏志正始二年复置永安县治仇池壁避暑宫南五十里霍山上亦传赫连勃勃避暑处墓存神指径土桥旧通志作十里径东三十里即霍山神指唐兵取霍邑之径也
  先锋台城东北相传唐高祖授太宗先锋印
  圣马迹西南十五里相传尉迟㳟追太宗跃马于此两岸石上有马蹄遗迹
  唐西福昌寺碑许敬宗撰文
  隋宋老生墓诗碑东二里宋提刑御史张商英吊之诗勒碑










  山西通志卷五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