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戴东原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十一 戴东原集 卷第十二
清 戴震 撰 清 段玉裁 撰年谱覆校札记景上海涵芬楼藏经韵楼刊本
年谱

戴东原集卷弟十二

 四库馆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戴震撰

   江慎修先生事略状

   于清端传

   范忠贞传

   郑之文传

   万光禄传后序

   张义士传

   王廉士传

   养浩毛先生传

   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太子少傅裘文𨔶公墓志

    铭

   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公墓志铭

   例赠宣武大夫王公墓表

   辑五王先生墓志铭

   鹤岑胡公墓志铭

   昆山诸君墓志铭

   黄君武臣圹志铭

   戴童子圹铭幷序

   戴节妇家传

   查氏七烈女墓志铭

江慎修先生事略状壬午

先生姓江氏名永字慎修婺源之江湾人少就外傅时

与里中童子治世俗学一日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

书内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

讽诵自是遂精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者而于

三礼尢功深先生以朱子晩年治礼为仪礼经传通解

书未就虽黄氏杨氏相继纂续犹多阙漏其书非完乃

为之广摭博讨一从周官经大宗伯吉凶军嘉宾五礼

旧次使三代礼仪之盛大纲细目井然可睹于今题曰

礼经纲目凡数易稿而后定值 朝廷开馆定三礼义

疏纂修诸臣闻先生是书檄下郡县录送以僃参订知

者亦稍稍传写先生读书好深恖长于比勘步算锺律

声韵尢明处里党以孝弟仁让躬先其于宣城梅氏所

言岁实消长见𡵨未定也则正之曰日平行于黄道是

为恒气恒岁实因有本轮均轮高冲之𢀩而生盈缩谓

之视行视行者日之实体所至而平行者本轮之心也

以视行加减平行SKchar定气时刻多寡不同高冲为缩末

盈初之端岁有推移SKchar定气时刻之多寡且岁岁不同

而恒气恒岁实终古无增损也当以恒者为率随其时

之高冲以算定气而岁实消长可弗论犹之月有平朔

平望之策以求定朔定望而此月与彼月多于朔䇿几

何少于朔䇿几何倶不计也于管子书五声徵羽宫商

𧢲之序吕氏春秋称伶伦作律先为黄锺之宫次制十

二筒以别十二律则据以正淮南天文训及汉书律历

志之谬其说曰黄锺之宫黄锺半律也即后世所谓黄

锺清声是也唐时风雅十二诗谱以清黄起调毕曲琴

家正宫调黄锺不在大𢏛而在第三𢏛正黄锺之宫为

律本遗意亦声律自然今古不异理也国语伶州鸠因

论七律而及武王之四乐夷则无射曰上宫黄锺大簇

曰下宫盖律长者用其清声律短者用其浊声古乐用

钧之法既亡而因端可推韩子外储篇曰夫瑟以小𢏛

为大声大𢏛为小声虽诡其词以讽然因是知古者调

瑟之法黄锺大吕大簇夹锺姑洗仲吕蕤宾用半而居

小𢏛林锺夷则南吕无射应锺用全而居大𢏛此皆合

之以管吕论声律相生者始明也先生言乐律实汉巳

降二千年莫知关究者如此为书以论古韵起于吴才

老而昆山顾氏据证尢精博先生则谓顾氏考古之功

多审音之功浅正顾氏分十部之疏而分平上厺三声

皆十三部入声八部虞属鱼模又分之以属侯幽顾氏

未之知也先属元寒又分以属真谆而真已后十有四

韵之当分为二考之三百篇用韵画然顾氏未之审也

萧至豪四韵之读如今音者一部也又分以属侯幽在

三百篇亦画然而顾氏未审也覃至盐属添严又分以

属㑴自㑴巳后九韵以侈敛当分为二犹之真已后当

分十有四韵为二也顾氏亦一之侯之正音近幽顾氏

不之审而转其读以从虞先生盖欲弥缝其书易彖言

往来上下者后儒谓之卦变说人人殊先生曰周易以

反对为序次卦变当于反卦取之否反为泰泰反为否

SKchar曰小往大来曰大往小来是其例也凡曰来曰下曰

反者自反卦之外卦来居内卦也曰往曰上曰进曰升

者自反卦之内卦往居外卦也后儒皆言古者寓兵于

农井田废而兵农始分先生曰考之春秋时兵农固巳

分矣管仲参国伍鄙之法齐三军出之士乡十有五公

与国子高子分率之而鄙处之农不与也为农者治田

SKchar税不以隶于师旅也乡田但有兵赋无田税似后世

之军田屯田此外㪅无养兵之费晋之始惟一军既而

作二军作三军又作三行作五军既舍二军旋作六军

以新军无帅而复三军其既增又损也盖除其军籍使

之归农若军尽出于农则农民固在安用屡易军制乎

随武子曰楚国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此农不

从军之证也鲁之作三军也季氏取其椉之父兄子弟

尽征之孟氏取半焉以其半归公叔孙氏臣其子弟而

以其父兄归公所谓子弟者兵之壮者也父兄者兵之

老者也皆其素在军籍隶之卒椉者非通国之父兄子

弟也其后舍中军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

于公若民之为农者出田税自仍然归之君SKchar哀公曰

二吾犹不足三家虽专亦惟食其采邑岂尝使通国之

农尽属己哉阳虎壬辰戒都车令癸巳至此又兵常近

国都之证其野处之农固不为兵也后儒为深衣图考

者至数十家大体相踵裳交解十二幅之讹而续衽钩

边致滋异说先生以玉藻篇明言衽当㫄则非前后之

正幅也以郑康成注曰衽谓裳幅所交裂也则在㫄名

衽者交裂而馀幅不交裂也续衽者裳之左㫄连合其

衽钩边者裳之右㫄别用布一幅斜裁之缀于后衽之

上使钩曲而前以揜裳际汉时谓之曲裾SKchar康成注曰

钩边若今曲裾也经传中制度名物先生必得其通证

举视此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康成后䍐其俦匹生平

论著之梗槩如上数事亦足以见矣卒年八十有二所

著书周礼疑义举要六卷礼记训义择言六卷深衣考

误一卷礼经纲目八十八卷律吕阐微十一卷春秋地

理考实四卷乡党图考十一卷读书随笔十二卷古韵

标准六卷四声切韵表四卷音学辨微一卷推步法解

五卷七政衍金水二星发微冬至权度恒气注历辨岁

实消长辨历学补论中西合法拟草各一卷近恖录集

注十四卷先生尝一游京师以同郡程编修恂延之至

也三礼馆总裁桐城方侍郞苞素负其学及闻先生愿

得见见则以所疑士冠礼士昏礼中数事为问先生从

容置荅乃大折服而荆溪吴编修绂自其少于礼仪功

深及交于先生质以周礼中疑义先生是以有周礼疑

义举要一书此乾隆庚申辛酉闲也后数年程吴诸君

子巳殁先生家居寂然值 上方崇奖实学 命大臣

举经术之儒时婺源县知县陈公有子在 朝为䝿官

欲为先生进其书来起先生先生自顾颓然就老谓无

复可用又㫺至京师所与游皆无在者愈益感怆乃辞

谢而与戴震书曰驰逐名场非素心卒不能强起其后

戴震尝入都秦尚书蕙田客之见书笥中有先生历学

数篇奇其书戴震因为言先生尚书𢰅五礼通考摭先

生说入观象授时一类而推步法解则取全书载入憾

不获见先生礼经纲目也先生家SKchar贫其居乡尝援春

秋传丰年补败之义语乡之人于是相与共输谷若田

设立义仓行之且三十年一乡之民不知有饥自古积

㮚之法莫善于在民莫不善于在官使民自相补救卒

无胥吏之扰此先生善于为乡之人谋者 乾隆二十

七年五月休宁戴震次先生治经要略著书卷数先生

生于康熙辛酉年七月十七日卒于乾隆壬午年三月

十三日遗书二十馀种缮写成帙藏于其家书未广播

恐就逸坠不得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于清端传汾州志

于成龙字北溟永宁州人顺治十三年以副贡知罗城

县县数遭兵燹后拊循残氓稍稍相习因问地方利害

悉得要领编置𠈃甲定约束前时邻SKchar2岁率二三至杀

掠人畜成龙勒乡勇将捣其巢咸惧自投不敢犯界上

归所虏掠然后民得事耕稼县有数大姓恃SKchar2獞盗贼

为爪牙一逆其心则召乱成龙善抚民恩威并用数大

姓皆奉法惟谨居七年迁知合州往者新归流户SKchar

既熟土著辄争之SKchar既集复𢿱成龙为规画立案籍三

年而后稽旬月闲报归千户未几迁黄州同知驻岐亭

岐亭当黄麻偏界多汊湖幽壑盗所巢窟时急盗案官

以盗为讳白昼行劫不问成龙遣捕得九人集诸父老

曰能𠈃后不为盗者贳之𠈃二人即诸父老前取大索

连系七贼坑之盗自是栗遁又获大盗彭百铃拔置左

右责以捕盗巡抚张朝珍器重成龙举卓异会吴三桂

乱作檄摄武昌事问御乱䇿成龙对以安人心莫先下

令停征朝珍巳草疏而成龙意与之合以SKchar兵事皆属

成龙谍指武昌大姓与贼交通以藏器仗为证成龙言

大姓多避兵良子湖中家人藏兵械僃他盗无足怪迹

之果无所得用卓异迁知建宁府朝珍奏改武昌檄造

军所渡桥于蒲圻贼锋迫入城守而桥以山水㬥涨圮

罢职会东山寇作朝珍复委除贼成龙曰黄州界三省

控七十二寨其人剽悍阻险难猝胜请得便宐行事许

之问需兵几何成龙曰前守蒲圻数人与倶足矣先是

妖人黄金龙亡匿刘君孚家君孚得吴三桂札书与金

龙潜结贼渠周铁瓜等期七月并起会麻城人欲因以

陷其仇家事泄君孚恐遂以五月反于曹家河成龙行

次阳逻侦知君孚虽反众未合遂趋白杲未至贼寨十

里止宿㮄示胁从者许自首免罪诬陷者赴诉不按捕

投诉日千人皆宥之贼势孤欲即降恐见诛成龙知其

情遣一人持檄往谕而自骑一骡一人张盖一人鸣锣

前导未至二里许命行呼太守来救尔山中人君孚匿

后山夹道伏鸟枪弩数百人成龙鞭骡直前入抵贼舍

坐厅中贼环𠛱黠者因相率罗拜成龙问老奴安在君

孚尝隶岐亭役SKchar呼以昵易之又问山中雨水禾稼遂

曰汝等皆良民何作贼自取屠戮父母妻子藏匿贼皆

泣成龙曰热甚须少憩遂熟睡移时寤曰客至何乃不

设酒脯君孚初惧见绐及是出叩头自诉许招抚而还

如期尽降其众数千人以功复官留麻城经画行村野

分立区𠈃择谨厚者为区长还武昌闻金龙逃合纸棚

河贼邹君申则移檄区长征得二千人进驻望花山度

贼食少彼利速战缓以困之必自溃分三路守象棋山

大崎山及布袋⿰土㓜 -- 坳以贼𧺆必经黄冈伏兵马鞍山崄

闲君申金龙粮绝夜遁𧺆遇伏尽擒成龙坐山上受俘

疏间晋级改知黄州府江西贼犯湖口㫄掠兴宁吴三

桂密布札书阳逻陈鼎业合逃兵掠驿马永宁乡何士

荣石陂刘启业白水阪周铁瓜鲍世庸各拥众数千为

乱逼趋黄州是时各镇援兵悉随大军进攻湖南议者

欲𨓆𠈃麻城成龙曰黄州为湖北七郡门户我师屯荆

岳者数十万水陆转运取道于此且濒江控制险阻前

倚兴宁庐阜后压天堂金刚诸寨虽祇一郡实江南关

键不可弃之厺然徒坐困莫若相机进剿贼虽众皆取

士荣进止先破士荣馀可不战而下于是征集各区乡

勇有众二千人别遣黄冈县知县李经政擒鼎业谍报

士荣已据黄土⿰土㓜 -- 坳分众以把总罗登云武举张尚圣领

之往遇贼前锋战少利成龙疾驰抵尚圣营乡勇大集

共得五千人营箔金寨下与贼对垒士荣数万人自牧

马崖分东西两路来攻东路贼少以登云领千人御之

而成龙率千总李茂昇当其西尚圣攻右把总吴之兰

攻左战始合之兰中枪𣦸贼斗益急成龙鞭马径前回

顾茂昇曰我𣦸可归报张公茂昇奋而进发矢折贼大

旗军随进茂昇马被枪弃马射杀二人换马进战复手

刃数人而尚圣自右山绕出贼后相与合击贼大败士

荣左臂𣃔就擒得贼名籍焚之登云击东路亦追奔数

十里椉胜至吕王城据鞌草檄驰谕贼闻士荣被擒又

知毁其名籍各解𢿱至白水阪铁瓜世庸等欲𠈃什子

寨成龙已先令人守隘不得上脱身𧺆追擒之又分众

平石陂贼自进剿至此才二十有四日东山乱定此康

熙十三年冬也十五年水旱游臻讹言复起成龙以人

心易摇宐示以暇豫乃治赤壁亭榭与文武官寮饮射

歌咏其闲而密得暗奸流衅顿息历官江防道福建按

察布政使直隶巡抚江南汪西总督卒年六十有八赠

太子太𠈃谥清端荫一子入太学其迁按察使也时耿

精忠初平罹重辟者众狱巳具成龙力言通海数案所

牵引半皆平民遂白于亲王释不问成龙清严忠直

劳治事官吏无不敬畏归于廉慎及卒将军都统寮属

来至寝室见周身布被一笥中袍一袭靴带二事堂后

米曁盐豉数盎而巳平时心惮成龙者倶感动流涕士

民立祠于清凉山

范忠贞传

范承谟字觐公汉军镶黄旗人大学士文程之次子年

十七𨕖充侍卫仍以茂秀得应制科中顺治壬辰进士

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康

熙七年授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浙江时吴三桂王云

南耿精忠王福建尚可喜王广东号三藩王骄蹇未易

控抑 朝廷一示以宽大恐急激生变承谟至浙以固

民心为本劾奏吏之为民害者及得民闲豪猾除之务

使民安静乐业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疏请

蠲免得诏行巡山农进脱𥻆饭瓜果受食之与父老童

穉相接语以SKchar悉民疾苦设施拯恤八年嘉湖二府水

灾疏请漕粮停运十年请宁海太平平阳石门乌程五

县及温州卫漕粮积逋槩行停止户部核漕粮无豁免

例 圣祖特旨下部再议卒宽恤免征承谟在浙四载

前后疏奏 天子悉兪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

业 朝廷知承谟曲体民隐抚民如食疾子而福建边

疆重地海氛未靖加承谟兵部右侍郞兼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总督福建军务承谟未赴任以病疏辞不允请

陛见允之遂入觐口陈军食欠阙及需饷急切情状时

康熙十二年七月也承谟至闽疏言闽人活计非耕即

渔自禁海巳来徙边海之民居内以台寨为界民田废

弃二万馀顷亏减正SKchar至二十馀万请听民沿边采捕

十取一以充鱼课其所入可接军饷又陈军屯有五便

请使受饷之士卒SKchar辟𮎰地六年后始裁其饷是时吴

三桂反于云南承谟密上封事言功令钱粮考成太重

及盗案处分太严致有司专务催科共相讳盗图茍免

参劾请因时制宐以宽广得民会闽藩阴与吴三佳连

结谋逆巳成承谟觇其言貌异常欲岀巡海峤赴漳泉

阅镇兵以遥制之不果行乃密檄诸道将以谒新总督

为名各率健儿前至用折逆谋事未集而闽藩反诈执

承谟承谟仰天大骂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恐杀之重

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贼进水浆承谟

绝食八日不𣦸而巡抚刘秉政巳为精忠所得遣说承

谟降承谟令两卒扶持下床秉政且进且揖承谟奋足

蹶秉政仆地骂曰诸逆旋当就诛我先褫其魄十七年

九月王师破仙霞关精忠降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

同时𣦸者自幕客至隶卒五十三人承谟居械所三载

冠 御赐冠衣辞母时衣每朔望奉时宪书置几上北

面拜跪及𣦸时贼夜至承谟起索冠贼夺而掷之承谟

以械拉掷冠者头乃整衣望 阙九叩首竟被害贼焚

其尸弃之野泰宁人许鼎先伏匿收得烬体明年潜行

负至京师 天子震悼赐谥忠贞

郑之文传

郑之文字贞卿休宁之新潭人中顺治己丑兵部进士

为浙江绍台道中军守僃守台州台地阻山滨海奸民

椉海氛未靖蜂聚蚁合叛服不常之文曰山寇小而逼

海寇大而缓然山寇癣疥疾耳吾发栉苗薅之俾绝根

株发兵捕杀台地以平顺治十三年之文在台州五年

矣讨叛将马信平之有功明年海寇大至战不利登城

守相持月馀城陷贼以刃胁降之文不屈时海寇郑成

功父芝龙芝龙既投顺而成功犹聚其徒海中数入寇

至是得之文不欲杀之之文乃不食五日欲𣦸不能得

贼复胁之文降骂贼愈烈贼怒倒缚之于梯且击且骂

竟不屈以𣦸其家同时𣦸者十有八人及贼𨓆有仆朱

姓者敛之文尸求其头不得入海诣贼营贼活之哭日

夜不绝声贼以为义还其头之文一饭斗米及战忠奋

无前以SKchar贼重其武勇欲致生降之文𣦸时无子有妾

二人一女知城且陷之文曰吾职守城城陷吾然后𣦸

耳二妾请先从之𣦸即自经女见其母巳𣦸亦撞𣦸阶

下康熙二年 朝廷加恩𣦸事者而之文一子承恩早

𣦸乃以其兄子以祝继世袭拖沙喇哈番以祝𣦸子贤

政袭雍正二年  天子赐祭至今台州人立庙祀之

不绝

万光禄传后序

明天启初水西安邦彦之乱安化县知县万君应奎𣦸

焉史遗其姓名其裔孙蕙请于蒋编修士铨为作传事

甚悉蕙又与余善出是传及其家旧所刻褒崇忠节录

授余而俾缀一言于传后君虽为县以长于机略见知

上官檄至军加恖南签事行监纪事破贼屡有功遂深

入贼巢上官不能尽用其言又绝应援君为𣪍旋师战

七日夜遂𣦸乱枪中时朝廷录𣦸事者赠君光禄寺少

卿荫一子自古临难𣦸绥之烈奋其义气激于一时与

战士共㬥骨原野此亦伟然可以表著若君者则㪅有

进乎是无论史𠕋阙𨘤即使𢰅次连书而君生平未得

㞡其设施学不用泽不流SKchar专以𣦸绥见世岂知史所

得𠛱与夫作传之所能详尚未足尽君也余读忠节录

载君在安化曁军中寄子书数通言词朴质有曰刻下

恖石募兵恐又不免于练兵督饷之𢀩身在地方无论

此官此身亦付之度外耳又曰洁己𢜤民四字时时在

心所谓姜桂之性到老愈辣汝等各完各业不得以我

为倚靠又曰道尊请监纪之任藩臬司又以加衔驻镇

红边者交请两处倶允而受事地方东西南北惟其所

命食饩忧公听之巳尔接家信只吿窘促何也我不做

官亦不要度日乎此闲分豪无寄我此行不复顾虑身

家矣又曰王抚台亲自督征将士如云或者灭贼有期

柰督抚道厅倶不和于师克在和之语相背事亦尚未

可知如恖石标下兵与秦营不和于我何与我费尽心

力调停而本道疑城难破彼此交恶欲弃官归矣渠虽

未允而两意拂然可知也四营标兵见我归志坚决欲

自相杀戮不肯听他人调度只得中止之数言者君之

才识与其通晓大义处己之私较然不欺其志待士卒

能得众之𣦸而不厺大致可推而知盖卒之以身𣦸国

非偶然也屈于下位未遂其能岂不惜哉又其言有足

以警凡居官者不徒于此见君之生平而已恐就逸坠

是以为之删取而序之

张义士传汾州志

张瑛字玉采汾阳县人家素饶每于岁杪出㮚若干周

乡邻之贫者以为常康熙三十六年饥瑛既出财㮚助

赈而赈所不及者持田契求售踵接于门皆自贬损价

值瑛第如其愿售之价视平时盖不及十之二于是得

田且千畞明年大熟瑛遍㮄各村曰愿赎者听匝旬尽

赎厺人咸谓瑛长者其行事大致类此瑛所居曰西官

村先是顺治六年姜瓖之乱东官村赵姓者众椉乱劫

其家男妇倶被杀独一穉子奔至瑛所瑛纳之众来索

瑛曰是不可得必欲得者吾两村且斗视强弱及乱平

瑛助赵氏穉子白诸官治罪者十馀人当盗贼之蜂起

也瑛之村人将逃避贼瑛曰贼至未可知而先离𢿱能

𠈃即获全乎孰若为守计众以村SKchar无堡寨难之瑛曰

堡寨诚不可猝为环村而沟焉其可遂相率为沟广一

丈有奇深倍于广东西设吊桥各一瑛又以其家楼堡

封贮村人财物其中既而贼大至逾沟村之人𨓆入楼

瑛见一贼方据椅坐左右指麾急趣有力者举石䃺投

击中之身首倶碎立毙乃其渠魁也馀贼怒攻之急楼

上瓦石乱下不得近乃取薪积于门欲火其楼宅旧有

井仅SKchar汲用至是泉忽大涌男妇递傅水于楼以扑火

贼计不得施又失其魁数日稍稍厺瑛曰可以出而逐

之矣相与持械出大呼击斗贼奔溃方是时瑛年才十

有九远近村被贼⿰歺戋 -- 残破不一处而瑛之村独完聚如平

常人服其智勇瑛九十有一岁视听不衰不脱齿行不

杖一日无疾卒

王廉士传汾州志

王敏汾阳县武生也廉洁自持值岁饥𣃔餐二日得一

饭弟手白金至曰少易𥻆敏正色语弟柰何干人败家

风令持厺尝有督理事司出入事竣众指馀金曰准材

计费不宐馀殆君之物杂入于内耳敏曰诸君谓我贫

意以馀金畀我公事不可实私橐友以其困欲有赠袖

白金至坐语竟日而返难出诸袖中也远近咸呼王廉

士然敏生平勇于为人性戆直众以公事宐谒有司二

日不得逹敏至径入陈众方疑畏而敏词气慨然有司

无以屈之卒如其请同学李某负屈系狱敏与众进于

庭为辩理罄囊恤其囹圄中事白乃巳一友人触官长

在缧绁亲戚畏避而敏往来省视官长访知其名不加

怒也敏老而无子一婢自幼畜之长有姿容或劝纳以

为妾敏曰吾贫困何又重累少年寻有不惜三百金来

购此婢者或以劝荅曰贫吾分也耻因婢取财况不得

其所彼之生SKchar事大吾虽终竆弗忍为于是即为择配

嫁之前时敏尝徒步赴省试旅舍中遇一穉子察知为

被诱者走百里送归其家则寡妇抚此儿忽失之正遑

急不欲生望见儿母子如获㪅生愿酬谢敏曰吾怜穉

子无依耳何谢为遂行敏狷洁多近义是以人啧啧喜

称道年七十有一卒送葬者塞于途

养浩毛先生传

戴震曰士之行以孝友先然为之论𠛱生平则又适完

其庸德之行言之固无甚奇特于是往往䍐见表著余

东西行留汾晋闲几二载与毛参军善参军吾江南武

进人有学行喜论文官于斯也久自言少而孤谈涉家

事辄称其叔父养浩先生余时闻参军举以为言盖笃

于孝友人也周官之法书其孝弟睦姻有学者书其敬

敏任恤者古之取人也率以是士之行之可表著安用

舍是而好言奇特为哉 先生名𣹢养浩其字本名弃

疾字又辛后改今名补诸生七世祖佥都御史某前朝

名臣先生自幼能文章怀禄养之志尝游京师值 朝

廷纂古今图书集成以监生𨕖充校雠职者六年父母

倶七十请假归未至家而伯兄又晁公殁有子曰麟即

参军甫八龄是年父楚玉公又殁先生居丧哀毁迨服

阕顾幼弟曁兄之遗孤慨然曰若之成立事大逾于吾

身得官遂绝意仕进未几同与校雠者咸议叙以知县

用先生家居SKchar子弟十馀年不以前时将得官而失为

意先生性潇洒其补诸生也因幼子弟并能应童子试

顾之喜乃戏一为之竟以诸生终先生厪一子曰诗于

参军为兄亦尝𧺆京师与参军同于史馆效力乾隆癸

亥考余正八品职衔明年冬当议叙得官未及期卒参

军痛叔父之抚已如子而垂暮之年一子犹忽失之乃

即以已之长子兴祚嗣诗弗使先生自顾伤悼越三年

丙寅参军归俟铨事养先生如父今㪅逾二十载矣兴

祚亦既官宣城县丞参军语及先生尚惓惓不巳于怀

乌呼是岂惟参军之贤欤余SKchar书之见诚能孝友之致

足恖如是也

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太子少傅裘文𨔶公墓志铭癸巳

公讳曰修字叔度姓裘氏世为新建人曾大父讳某县

学生大父讳某贡生父讳某康熙丁丑进士由建德县

知县行取吏部主事至𠛬科给事祀建德名宦祠皆以

公官赠工部尚书曾大母朱氏大母郭氏母熊氏郝氏

生母王氏皆一品太夫人公自少能文章虽操笔疾书

而气象容与往复得宋欧阳氏之度兄弟四人公为季

性笃孝为诸生举优行荐博学鸿词中乾隆己未进士

由编修迁侍读学士充讲官历詹事 命南书房行𧺆

而余与公同直 内廷于今三十年公迁内阁学士兵

部右侍郞吏部右侍郞入军机处历户部左右侍郞仓

场侍郞顺天府尹礼部𠛬部工部三侍 经筵中闲丁

卯典湖北试壬申己卯两典江南试庚午癸酉两典浙

江试丙戌充会试总裁公受 上特知一出塞至巴里

坤又屡奉 命往河南山东江南经理河渠然在 内

廷日多与余旦夕商论事无钜细公片言辄中窽要盖

余同官中习处冣久莫如公志同见合相知无闲莫如

公公素乐易有大度自号漫士人亦易亲之生平未尝

言人过见失意者即恻恻于怀必曲折代筹俾得其所

在户部久而囊橐萧然所入辄随时施与尝质衣物度

岁人不知也其治䌓剧明敏而逹于事人所畏难投之

公恒裕如以SKchar 上器重公而公得展其能公之视巴

里坤军事也 赐御用冠服以宠其行前后拜 恩锡

如居第金帛尚方珍玩 御书堂㮄等不可胜纪太夫

人春秋高频蒙 眷问公归以 至尊垂问敬吿往往

感至泣下方公之衔 命视河南水灾公长子麟卒太

夫人致书训曰黎民皆赤子勿以哀痛汝子堕公事是

时 上念河南水溢数郡遣公往治公酾水之𨔶于淮

者四枝流六十有三所被州县则开封府之中牟祥符

陈留兰阳仪封㷉氏通许杞归德府之考城虞城宁陵

商丘夏邑睢柘城鹿邑永城陈州府之扶沟太康西𦻏

淮宁沈丘项城汝宁府之西平上蔡遂平汝阳新蔡皆

古汳㳡获澺汝颍泛溢之区兼及江南境睢肥诸水民

赖公规度永永宁居所治克副 圣虑而直隶如永定

大通白漕孰宐堤堰孰宐疏濬以𨔶诸海 上指授方

略悉以属公公驰驱鞅掌不避酷暑盛寒遂积劳成疾

乌呼公之材无不优为而河渠特其一事顾功施于民

适以此事冣著公治某水有田夫如欲有言者突至前

官属呵𨓆之公呼之进与语竟得地势高下之宐后久

而不败凡公之善纳舆论类如此公年才六十有二体

貌清癯神彩奕奕以文学侍从之臣遍历六部㪅兼司

𢰅述充会典馆总裁奉 敇𢰅热河志太学志西清古

鉴秘𣪍珠林石渠宝笈钱录等书冣后充四库全书总

裁公自著有诺皋集并诗文奏疏若干卷评江右后四

家制义以继艾陈章罗四家在前者公泽躬尔雅喜诱

奖后学道滁州得欧阳公画像气 上题人亦谓公文

行近欧阳公公书仿张即之 上以内藏即之书𦻏严

⿰歺戋 -- 残本令公补书人莫能辨方病鬲绝食饮三旬而神

气如常款接不废 上日遣御医诊视存问叠至公请

解职弗许 赐诗示慰晋加太子少傅俾舒心摄养以

冀速痊公感涕恭和二诗手书进谢而病卒不起 上

为轸悼饰终之典哀荣僃至谥曰文𨔶朝野闻公逝无

贵贱皆流涕公生于康熙壬辰十月二十九日殁于干

隆癸巳五月朔日配熊氏一品夫人子五人长编修麟

次国子监生师皆先公卒次国子监生行𥳑次豫次遵

庆女子子五人孙元复音葆增寿女孙三人行𥳑辈将

以某月日钦承 谕葬于某阡来请余铭铭曰

湖汉十川锺为彭蠡克生异人奋翮云轨绩有特隆适

随事起参身洪流力障气砥艰重杂投弗凿弗诡行所

无事如治斯水公历六卿设施视此冶金斲材灼𦻏撷

花日飏众馨心容群技萌茍匪舒如遏在己美矣豫章

 帝灌植之零露涤之飘风抑之曰未毕兮既可述兮

清庙瑟兮和六律兮丰碑穹隆功泐贞珉大哉 皇言

练逹端醇

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公墓志铭乙未

公讳如兰字长芳先世由山东临清州徙山西楡次之

聂邨既又徙李邨公就外傅后乃居于省城公为诸生

十有二年初仕补泽州训导居SKchar职十有一年时 世

宗初例改主簿以奏对称 旨受 圣天子特知遂除

高邮州知州复蒙 殊恩赐御书墨刻三卷及貂皮药

香等物州当南北水驿孔道多𢀩傜胥吏因缘为奸设

夫头四人临时充以流匃所过邨市索酒食扰居民而

岁敛民闲数千金以出夫役为名公至禁绝黜胥吏之

为民蠹者清尘案之未理者民于是乐公之政为州九

月擢绍兴府知府历江宁府知府分巡庐凤颍泗六滁

和兵僃道云南分守粮储道四川按察使今 上登极

晋阶通议大夫祖讳登山考讳宝 诰赠如公官妣皆

淑人八年转江西按察使寻进官四川布政使公明而

有守所到察民疾苦先其急者除之江宁人民稠杂豪

右连结胥吏分地域为害公悉得其实命捕之至杖杀

数人而将军所辖兵素瞋目眮视不知所忌公豫请于

将军及绳以法咸慑伏莫敢肆纵四川例处流蔡听其

择便往往群聚都会之地民畏其黠且悍也公条奏请

以打箭炉松潘卫会理茂二州为安插定所成都𦻏阳

为附省县旧责以领银纳米给合城之兵准田科之公

言其所苦于巡抚得上陈均之近州县凡善政类若此

者不一盖公当 盛朝以实心为 国家矜恤人民有

所施设咸得行其志又惓惓以储士为念于江宁则锺

山书院于蜀则锦江书院聘师置弟子恒亲与讲论无

异在SKchar职日也其仁及于民虽细必为之周虑高邮地

卑下城西即甓社湖漕渠贯湖畔湖浩渺无际冬月冰

忽合客舟冻于湖之中央惟坐待食尽公恖之用小船

二剖竹䏈而合结其底行冰上俾得登岸至今民以为

法公常单骑行见水侧白骨㬥露询之率贫民无地营

葬公乃购高原以畀民SKchar公之厺高邮时民送公出百

里外犹哭于道公智勇过人方为庐凤道也怀远至寿

州湖港交通互相缠縻自明之季盗所巢窟昼则离𢿱

⿳𠂊田火 -- 鱼夜伺客舟过蜂聚而蚁合公欲得其渠首乃椉大

舟溯流而上至暮果遇数盗获一人馀逸厺夜半望见

林莽闲火灮复有小船绕大舟行数次公独端坐舟中

明日归盗遂尽得诛数人因画地定界某地至某地若

干船船有编号增塘汛兼立𠈃甲稽查由是百有馀年

之害顿息公生于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干

隆十二年九月五日卒于官亯年六十有四娶曹氏少

公三岁年十六归公是岁公始为诸生前七年公年十

三而母张太夫人殁大母季太夫人继母刘太夫人皆

以夫人孝谨娴礼仪𢜤之无闲公授徒夫人则勤女工

用佐空乏其后在高邮制葛衫一领逮八十后犹完好

虽宐瀚不假侍婢手子若孙以请曰若辈未知𢜤惜立

敝矣里衣皆自裁制夫人识大体性宽慈常若无所忤

谓见己是而人非此家庭不亲睦之端端多起于妇人

SKchar生平未尝道家庭短长夫人以子天培官兵僃道永

祺及冢孙𡳐谦皆官知府时时谕子孙宐勉守先人之

训盖公之晩年尝为家训数则所言事君行己之要道

咸生平得之践履者是以夫人毎提撕焉前 诰封淑

人乾隆十六年 皇太后慈寿六旬 诰封夫人后公

二十七年甲午五月五日卒亯年八十有八子五长云

鹏𠊱𨕖州同知次天培辛未进士广西左江兵僃道次

永祺甲子举人四川叙州府知府次恖训次念祖优贡

生𠊱𨕖训导女子子六孙九曾孙八以夫人曹氏卒之

明年某月某日祔公合葬于某县某乡某原先葬以公

曁夫人行状来请铭铭曰

民之有疢莫或问之公灼见之有鷣有鸱既翔以嬉公

来勿迟惟 圣天子公则是使惠民不怠涂水之谷淳

湖之曲公生岳岳载锡之祺允为女仪寡怒多怡启厥

后昆为芝为鹓用荅公勋锓之识之永勿暜之奕世嗣

例赠宣武大夫王公墓表

周官经之法敬敏任恤者则书之孝弟睦姻有学者则

书之其取人也率以是然则行之可表著其即在是矣

汾阳有隐德君子曰秀升王公其居乡也乡人赖之有

急罔弗赒有所兴作茍利于一乡虽竭己之财举之罔

弗力又置塾SKchar其子弟之贫不获亲师者俾成其材干

隆己卯庚辰捐米麦八百五十石助赈太守嘉其好义

辞不居先是康熙中公尚少为谋于乡遂出己赀凿渠

引汾水文水资灌漑值旸歉而公之乡独以有秋公讳

邦𨕖秀升字也曾大父天智大父尚秋父一㯳公得父

母𢜤伟仪表笃于孝友自幼即习治家事曰有子而父

任其劳何䝿有子雍正九年新设勇健营𨕖壮士公为

当事所物色欲荐举以父母老不忍离左右卒辞不赴

公生于康熙甲申九月十九日至乾隆辛巳十一月十

八日卒年五十有八娶霍氏子五人恒义庠生恒兆壬

申科武举授直隶插箭岭守僃恒礼太学生攀凤武生

恒信太学生女子子二乙酉六月卄四日既葬公于村

东之原公之生平行事应书法SKchar此其卓者𠛱诸石以

传焉休宁戴震谨𢰅

辑五王先生墓志铭

自汉已来取士之法不一然未有不惟六蓺之文首重

者而士气之振否则宐循其本汉书儒林传赞曰一经

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利禄之路然也斯

言殆今古同讥独宋之儒者执经讲学相师友之众同

于汉其躬行道义几几七十子之所讲求矣明初用经

义𨕖士能是者视㫺之期在通经又何如诚欲造乎贤

人圣人立言之心虽经师大儒未易以语此若其流毙

茍焉皮傅剿说雷同学不一二年目不睹全经掇拾巍

科高第不必素所蓄积也SKchar不见师友之盛如古㫺岂

非徒趋利禄加以得之固易哉原上之贵士士之贵学

岂如是而巳哉闲有远寻汉经师授受近接宋儒者之

绪其人世莫之知也孤学而无友泯焉而不彰嘻可慨

惜也夫汾阳有儒者曰辑五王先生以经义补弟子员

一日读大学之篇憬然曰曩所学殊非也古之学者其

若斯矣自是求得宋真氏大学衍义明丘氏衍义补读

之即躬行于家SKchar弟子亦以是不令急科名视力所能

惠于其乡乡人无贤不肖咸目先生善人也然而莫知

其有学先生讳瑞之曾大父时来大父明梁父家攑裕

于财有好施名先生性宽厚尢惇师友谊虽或以侮慢

加之不与较意益笃闻者以为难其居父丧时有诱结

家僮盗厺千金者先生廉知其人置不问也娶李氏以

贤称晓大义子二廷槐廷梧女子子二先生生于康熙

三十七年四月二日殁于乾隆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

赀为州同知未仕廷槐拔贡生好宋儒书余东西行至

汾晋闲多以其贤为余言既而见之一动一言必有矩

法盖能以儒者躬行世其家如此其先君子既葬于殁

之明年廷槐复再拜请余铭铭曰

维㫺之学孰为儒宗师友相随名满道崇维今之学不

勤以速谁抱其朴允矣为鹄于家于乡令闻不㤀流厥

孙子俾引而弥灮

鹤岑胡公墓志铭戊子

自㫺书史所记士君子之行事必曰奇节曰独行于是

乐为之次而传之至若庸德庸言古贤圣持之终身犹

目为不可能顾往往难以指名何哉闲有论𠛱一二则

闻者辄曰人人当务尽耳或又曰非人所难能耳周官

之法敬敏任恤者则书之孝弟睦姻有学者则书之德

行道蓺则又书之其取人也率以是则行之可表著即

以是虽古今所称奇节独行卓卓能为其可欣可慕试

语之以家庭孝弟之常立身行己之槩必深知为难而

自视歉然呜呼此所以超乎奇节独行之上也吴有君

子曰鹤岺胡公学成行立足以见于当世矣以母在笃

于孝不忍一日离左右志欲行其所学卒不自克由是

躬侍庭闱者又二十馀年娶陆氏亦以孝妇闻一饮一

膳必亲调乃敢进其后公之第二子士震壬午举于乡

赴礼部试于其行语之曰余壮时尝欲往游京师求一

第以为亲娱顾先远离亲侧又窥吾母之意若郁郁不

自得者以SKchar卒不果行汝今勉之是成吾之志也及未

登第又命之留都居久之公卿闲咸重其材讲论六蓺

子史莫不折服㪅知其学有原本然自古迄今或以治

经名或以能诗文名大致如班生所云禄利之路然而

士震尢重谊行凡一话一言不茍于交好既深者乃时

时自言其循守庭训不敢懈因道公之生平大端交游

中固不待闻其吿语然后信也寻又命长君士鼎入都

其有学有守亦如所见于次君者愈益信公之学问文

章不偶然也公讳世皋字声九鹤岑别字也曾祖某世

居休宁之同化里祖机迁居青阳考文灿始迁居吴县

桃花坞公自幼通敏性至孝于族党视力所能拯其竆

乏成其婚嫁丧葬赴人之急如己急为文章有得于左

氏檀弓屈原尝以谓从此上溯六蓺是泳沬而游源也

公于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七日生乾隆三十三年五月

十二日卒年五十有五子四士鼎士震士临士晋女子

子二长适太学生潘宗骥次适太学生邵佩绂公以士

震官例赠登仕郞翰林院待诏加一级将以某月某日

葬于吴县之某原休宁戴震与公次子乡荐同年又相

知冣深知公有可铭之实也铭曰

抱学久潜慈进旨甘孝于惟孝曰始无惭孰克仪之实

德之咸未施于政是亦为政其传其详其引而竟铭石

永留用征馀庆

昆山诸君墓志铭丙申

诸君敬甫昆山人也少工科举之文为名诸生屡试高

等食廪饩然郁不得志文益工纵学立节交游悉敬之

著述日且𡫏多以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廿一日卒于其

家年四十有九前六年余游汾晋闲有汾阳县修志之

请君亦适馆于县之田氏始相识出所为制义示余怪

其象题定墨类吾亡友彭晋𣹢因言弱冠时尝与晋𣹢

上下其议论既而持田氏家传二请入志一为浙江金

衢严道呈瑞一为湖北驿盐道震二传君之笔又知君

为文皆有法度明年余南归君偕田生畿入关中又明

年余奉 召至京师与纂修四库全书不见君者三载

矣而君自平凉偕田生来应举自辑其所𢰅诗释地属

余论定以王伯厚失之略且按而不𣃔SKchar继之有作值

余次弟永乐大典内三礼步算及汎涉小学音韵等书

繁碎舛谬至纷不易就理置释地案头聊检数事则所

言乃身所尝到目验加以考证明信不茍为罗缀蹈袭

也是年君又失意遂还昆山前此君在京师与吾族敬

咸友善敬咸主关中书院讲席君归后田生从之游今

年秋敬咸以书来寄君行状书云昆山诸敬甫志于古

学也久著述皆有可观其为人嫉邪憎俗不能忍须臾

今不㚔奄忽其孤寄哀书求子为墓铭余既哭君之遽

逝及读行状不得君家系逾月田生又使来速铭乃次

君之学行而铭之君讳世器字景筠又字敬甫读书辄

钩抉奥隐生四岁时父SKchar以字即私劈葱叶拟书之点

画不少讹失盖君之精心于所学自其天性年十五于

群经传记应对纵横不竆父母𢜤而异之戒其母过勤

苦而巳然其后凡九应江南乡举又以贡生三应顺天

乡举卒不遇 皇上南巡壬午一与 召试既拟进呈

以小误疑沮岂命也夫其诗古文词人莫能以其屡踬

抑之君亦不自挫折乌呼今则巳矣所著书巳手定者

诗释地八卷杂文古今体诗各若干卷西征集二卷菉

溪小志二卷其未定者易诗三礼则有通义诗通义厪

及半四书则有古训君生于雍正六年八月十六日配

张氏子二长祖铭国学生次祖镇女子子二长适曹学

泌次幼将以某年月日葬君于某乡某原君事亲孝于

朋友笃以诚母尝失明医者言䑛厺内障可复君绝酒

肉及荤辛之味以舌䑛者二年若操行方严则吾族敬

咸言之者是也可谓有学君子矣铭曰

握瑾怀奇端操不亏终莫之施在雏而鹓未𧢲而螭早

迪胡为孑与俗离椉骥以驰来者我随不竟厥能而传

不疑著以刻词

黄君武臣圹志铭

君讳灮荣字武臣姓黄氏能文章有年矣巳而丧明交

游咸为之惋惜君自少失父有家累以SKchar得疾遂丧明

云君虽以盲废学为诗清婉可讽其于师友冣笃摰性

廉以方朋友亦好之不衰独惜乎丧明不复有用也世

之文人僻固而狭𨹟视师友之谊曾不能豪末惟投合

声气以为𠎥资君既盲与朋友交欢如旧朋友既已惜

其盲而无所施而君又不永龄以殁可悲也巳方未殁

之前日闻其旧师在邻邨相歫数里许君惶急以师来

巳挟日迺始闻之即令幼弟扶之往谒其师有黄某者

与君少长相𢜤亦丧明是日闻君以谒师至其家呼步

舆送君归厥明而君遂殁矣人固有旦夕祸福不可知

之数然以是知君之笃于师友者深也以君之笃于师

友者深则知师友之笃于君者亦深也君以某年月日

生至某年月日卒亯年厪几十有几妻某氏无子家世

休阳之古林将以某年月日葬于某处古林秀才黄茂

悲其盲而且卒也请余志其圹而铭之铭曰

嗟嗟武臣笃师友嘉其义行铭以纪不盲于心盲于目

神人不材君胡促无闻而骇繄振薄俗

戴童子圹铭幷序

铭名也名其德行功烈而铸器久之墓铭犹是也若生

平无可述书其年月名字于圹而加以铭防陵𠔌之有

变迁义不取尔也铭戴童子圹柰何谓是可久云尔成

之也速成之乎哉童子而博闻强识礼所谓君子如是

也君子者以名夫成德者也童子而君子则成德目之

SKchar铭之也奇绩童子小字也纶恩名也休阳之隆阜童

子所生也紫阜潭童子从其父读书处也甫五六岁能

好诗文童子之天性也自顶至踵徴引SKchar事足以解颐

童子之得亲喜也善属算于方田重𢀩之术称能童子

之慧巧也若童子者进以古人之小学其必不可量也

㫺马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郑玄善算迺召见于楼上

唐取士有明算科其算经十种道藏攘而有之儒者或

叹其书亡非亡也不知宝贵也释氏摽窃许叔重说文

而儒者弃之不顾无怪乎六蓺沦丧而经学𮎰谬也若

童子之只字知贵而进乎古将以愧晧首占毕不知六

蓺为何物者是晧首而不若此童子也十二龄而殇可

哀也茅山之吴黄头童子所葬也其墓地与其弟洪恩

同圹也铭曰

维㫺童子善草太玄荷㦸入荆才轶子云维今童子好

学无前五称五竆瞽矌引踆六觚九章究洞其原兰芽

早折萧艾盈前彼耄而愚于何久存此幼而慧迺弗永

年人生世闲白驹忽然彭祖为夭莫寿匪君

戴节妇家传

吾郡少平原旷野依山为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

口食然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虽为贾者咸近士

风且至竆巷里曲之妇人女子其节操比于丈夫以余

所闻睹或冻饿以𣦸而不悔或㪅数十年之艰辛极然

后得安或上受 国恩灮旌其闾或老𣦸屋下力不克

扬请终泯没莫之知乡土相连接古老遇一言之足入

耳感心抑又山国之民仁相与目为庸德之行非所奇

特尝与诸友人考论兹事方君沛霖于是进曰余戴出

也愿以先外王母之节操闻先外王父春如公外王母

许氏春如公殁于吴之震泽盖举家在焉外王母抚视

遗孤子若女并穉幼非可久外居乃挈之以丧归既至

家贫不能生又乏亲戚怃㤿之者子曰某才几龄曰某

几龄殚日夜为女红以鬻以SKchar越十馀年而后二子克

侍养其母越四十馀年而后得请于 朝廷 锡之建

坊盖前者之邻于𣦸亦已久矣又曰先外王母始遭颠

覆有某者不知其志乃使媒妇贸而进且言如某之饶

岂非人所愿而顾甘饿𣦸若是既拒之峻因愈益感伤

无声而出涕者盖数十日戴震曰嗟也乎哉彼士人丈

夫所厉而竆巷里曲之妇人女子一志不渝卒之嘉于

帝者齿于卿大夫而同于前古巳来贤人君子之厄竆

乎始待其既极而荣随之者所谓行克有终天与之终

非欤顾方其处颠覆甘冻饿傥不获终有身𣦸成仁而

SKchar受罔知节义者之辱陵在前而憯怛系心肺一时

之性情不自知其当于士人丈夫所云大义者也余独

惜节操能是或竟以不口于人数十载后谁复能举以

为言者岂非松枞桧椈共榛楚奄翳也哉春如公讳煊

为经生好读书因贫徙业与人交有节槩父云扶公讳

文翥本休宁之隆阜人为歙之古城关人方君者字雨

三壬申举于乡将之官凤阳之虹SKchar谕其母于余姑行

查氏七烈女墓志铭

宛平查氏烈女九人𣦸者七人葬于某原庚寅冬松茂

道礼以烈女编寄余为作传者三而未有铭其墓者乌

呼是宐有铭谨案明之季查氏居宛平既三世曰国英

娶周氏生子二女一而殁曰国才娶张氏生女二妾廉

氏有母与女相依黄孟春之妻国才之妹也早寡来依

于兄及流贼陷昌平谋避贼楡垈庄周氏命子允哲允

著往治屋既而贼猝至国才出觇贼势惟老仆守门室

内九人贼攻城急九人惧城破见辱决志莫如𣦸冣幼

女先投缳坠周氏顾曰吾固当先遂少长就缢九人者

周氏及女二姑张氏及女三姑四姑四姑年甫十二冣

幼者也自黄归宗老姑及女三姑廉氏偕其母老姑廉

氏母年四十六周氏少二岁张氏又少八岁二姑三姑

黄三姑皆十六考崇祯甲申三月以十八日贼入外城

翌日黎明内城陷而查氏一门就缢在十七日之夕咸

不忍缓须臾𣦸其德同其志决恐少辽缓将有求𣦸不

得者矣贼掠后国才还入室见九人面如生解缳大哭

则幼女四姑妾廉氏𣦸而复苏其厺缢时巳㪅昼夜二

人之不𣦸者天欤廉氏时年二十而四姑后适王某寿

逾八十由九人之𢜤身不避𣦸可以知其生矣先是黄

孟春之族有显宦附权幸势甚张国英之妹归为黄氏

妇也语夫早与之疏绝逮以权幸相连被诛孟春家得

晏然国英字振寰贡生有声誉国才字明寰其先由江

西临川迁宛平曰秀秀生忠万历己酉副贡忠二子一

女女即老姑也姑㛮皆母女同时而𣦸廉氏母与焉是

以七烈同葬今某歫始迁六世歫七烈之葬百有馀年

乃请于余追而铭之

戴东原集卷弟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