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鳞之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鳞之一 本草纲目
鳞之二
鳞之三 

鳞之二 (蛇类一十七种)[编辑]

蛇蜕[编辑]

(《本经》下品)

【释名】

蛇皮(甄权)、蛇壳(俗名)、龙退(《纲目》)、龙子衣(《本经》)、龙子皮(《别录》)、弓皮(《本经》)、蛇符(《别录》)、蛇筋(《吴普》)。

时珍曰︰蛇字,古文象其宛转有盘曲之形。蜕音脱,又音退,退脱之义也。龙、弓、符、筋,并后世廋隐之名耳。

【集解】

《别录》曰︰生荆州川谷及田野。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弘景曰︰草中少见虺蝮蜕,惟有长者,多是赤 、黄颔辈,其皮不可辨,但取石上完全者为佳。

颂曰︰南中木石上,及人家墙屋间多有之。蛇蜕无时,但著不净即脱,或大饱亦脱。

𢽾曰︰凡使勿用青黄苍色者,只用白色如银者,先于地下掘坑,深一尺二寸,安蜕于中,一宿取出,醋浸炙干用。

时珍曰︰今人用蛇蜕,先以皂䇲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或烧存性,或盐泥固煅,各随方法。

【修治】

曰︰凡使,勿用青、黄、苍色者,只用白色如银者。先于地下掘坑,深一尺二寸

时珍曰︰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或烧存性,或盐泥固 ,各随方法。

【气味】

咸、甘,平,无毒。火熬之良。

权曰︰有毒。畏磁石及酒。孕妇忌用。

【主治】

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蛇痫,癫疾螈 ,弄舌摇头,寒热肠痔,蛊毒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止呕逆,明目。烧之疗诸恶疮用辟恶,止小儿惊悸客

器曰︰正发日取塞两耳,又以手持少许,并服盐醋汁令吐。)辟恶去风杀虫。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 ,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时珍)。

【发明】

宗奭曰︰蛇蜕,从口退出,眼晴亦退。今眼药及去翳膜用之,取此义也。

时珍曰︰入药有四义︰一能辟恶,取其变化性灵也,故治邪僻、鬼魅、蛊疟诸疾;二能去风,取其属巽性窜也,故治惊痫、癜驳、喉舌诸疾;三能杀虫,故治恶疮、疾,用其毒也;四有蜕义,故治翳膜、胎产、皮肤诸疾,会意从类也。

【附方】

旧十六,新二十。

喉痹︰《心镜》︰治小儿喉痹肿痛。烧末,以乳汁服一钱。

用蛇蜕(炙)、当归等分,为末。温酒服一钱,取吐。一方︰用蛇皮揉碎烧烟,竹筒吸入即破。

一方︰蛇皮裹白梅一枚,噙咽。

药贴足心。(《婴孩宝鉴》) 金》)

死︰蛇蜕烧灰,拭净敷之。(《千金方》)

四易。(《千金方》)

和,敷之。(《肘后周密《齐东野语》云︰小儿痘后障翳。用蛇蜕一条(洗焙),天花粉五分,为末。

开,夹药缚定,米泔水煮食。予女及甥,皆用此得效,真奇方也。

细剪,以白面和作饼,炙焦黑色,为末。食后温水服一钱,日二次。(《圣惠方》)

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温酒服之。(《千金方》)。《十全博救方》︰用蛇皮一条,瓶子内盐泥固, 研二钱,榆白皮汤服。《济生秘览》︰治逆生儿足心三七下,擦盐少许,即生。

蛇皮一尺七寸,烧末,温酒一盏服。(《产乳》)

石痈无脓,坚硬如石︰用蛇蜕皮贴之,经宿即愈。(《千金》)

敷上,即孔出。(《千金翼》)

汁立瘥。《直指》︰治鱼脐疮出水,四畔浮浆。用蛇蜕烧存性研,鸡子清和敷。

不瘥者︰全蜕一条烧灰,猪脂和敷。仍烧一条,温酒服。(《千金方》)

用蛇皮烧灰,醋调涂。《外台》︰用蛇蜕摩数百遍,令热,痛苦︰用蛇皮一具烧灰,雄黄一弹丸,同研末。先以温浆洗疮,针破贴之。(初虞世方)

忽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者︰蛇退皮烧存性研,鹅翎吹之立愈。

经验秘方也。(杨拱《

蚺蛇[编辑]

(蚺音髯。《别录》下品)

【释名】

南蛇(《纲目》)、埋头蛇。

时珍曰︰蛇属纤行,此蛇身大而行更纤徐。冉冉然也,故名蚺蛇。或云鳞中有毛如髯也。产于岭南,以不举首者为真,故世称为南蛇、埋头蛇。

【集解】

颂曰︰蚺蛇,陶弘景言出晋安,苏恭言出桂、广以南高、贺等州,今岭南诸郡皆有之。

弘景曰︰大者二、三围。在地行不举头者是真,举头者非真。其膏、胆能相乱。

韩保升曰︰大者径尺,长丈许,若蛇而粗短。

恭曰︰其形似鳢,头似鼍,尾圆无鳞,性难死。土人截其肉作脍,谓为珍味。

藏器曰︰其脍著醋,能卷人箸,终不可脱,惟以芒草作箸乃可。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蚺蛇长十丈。尝吞鹿,鹿消尽,乃绕树,则腹中之骨穿鳞而出,养创时肪腴甚美。或以妇人衣投之,则蟠而不起。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小者不下三、四也。或言一年食一鹿也。又顾 《海槎录》云︰蚺蛇吞鹿及山马,从后脚入,毒气呵及,角自解脱。其胆以小随腐。土人采葛藤塞入器。范成大《虞衡志》云︰掷力竭乃毙,舁归食之。又按︰《山海经》云︰巴蛇食象,三年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郭璞注云︰今蚺蛇即类也。南裔志蚺蛇赞曰︰蚺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驳映,其文锦章。食灰吞鹿,腴成养疮,宾飨嘉食,是豆是觞。

[编辑]

段成式曰︰其胆上旬近头,中旬近心,下旬近尾。

颂曰︰《岭表录异》云︰雷州有养蛇户,每岁五月五日即舁蛇入官,取胆曝干,以充土贡分寸,于腹间剖出肝胆。胆状若鸭子大,取讫,内肝于腹,以线缝合,舁归放之。或言蛇被取胆者,他日捕之,则远远露腹疮,以明无胆。又言取后能活三年,未知的否?

时珍曰︰南人嗜蛇,至于发穴搜取,能容蚺之再活露腹乎?

弘景曰︰真胆狭长通黑,皮膜极薄,舐之甜苦,摩以注水,即沉而不散。

恭曰︰试法︰剔取粟许著净水中,浮游水上回旋行走者为真;其径沉者,诸胆血也。勿多著,亦沉散也。陶未得法耳。

诜曰︰人多以猪胆、虎胆伪之,虽水中走,但迟耳。

【气味】

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

目肿痛,心腹 痛,下部 疮(《别录》)。小儿八痫鼻中,除小儿脑热,疳疮 漏。灌下部,治小儿疳痢止血痢,虫蛊下血

【发明】

时珍曰︰蚺禀己土之气,其胆受甲乙风木,故其味苦中有甘。所主皆厥阴、太阴之病,能明目凉血,除疳杀虫。

慎微曰︰顾含养嫂失明,须用蚺蛇胆,含求不得。有一童子以一合授含。含视之,蚺蛇胆也。童子化为青鸟而去。含用之,嫂目遂明。

【附方】

旧二,新二。

小儿急疳疮︰水调蚺蛇胆,敷之。(《圣惠》)

小儿疳痢︰羸瘦多睡,坐则闭目,食不下。用蚺蛇胆豆许二枚,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之。

仁四十七枚,研匀。以布揩龈,嗍令血尽。日三掺之,愈乃止。(《圣惠》)

蛇胆研,香油调涂,立效。(《医方摘要》)

【气味】

甘,温,有小毒。四月勿食。

【主治】

飞尸游蛊,喉中有物,吞吐不出(藏器)。除疳疮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

【发明】

权曰︰度岭南,食蚺蛇,瘴毒不侵。

时珍曰︰按柳子浓《捕蛇者说》云︰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云︰泉州卢元钦患疠风,惟鼻根未倒。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胆进贡。或言肉可治风之。三、五日顿可,百日平复。

【附方】

新三。

蚺蛇酒︰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熟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集简方》)

急疳蚀烂︰蚺蛇肉作脍食之。(《圣惠方》)

蛇,他蛇亦可。(《外台秘要》)

子也。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别录》)。多入药用,亦疗伯牛疾(弘景。

也)。绵裹塞耳聋(时珍。出《外台》)。

牙(长六、七寸)

【主治】

佩之,辟不祥,利远行

鳞蛇[编辑]

(《纲目》)

【集解】

时珍曰︰按︰《方舆胜览》云︰鳞蛇出安南、云南‧镇康州、临安、沅江、孟养诸处,巨蟒也。长丈馀,有四足,有黄鳞、黑鳞二色,能食麋鹿。春冬居山,夏秋居水,能伤人。

土人杀而食之,取胆治疾,以黄鳞者为上,甚贵重之。珍按︰此亦蚺蛇之类,但多足耳。陶氏注蚺蛇分真假,其亦此类欤?

【气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解药毒,治恶疮及牙疼(时珍。出《胜览》及《一统志》)

白花蛇[编辑]

(宋《开宝》)

【释名】

蕲蛇(《纲目》)、褰鼻蛇。

宗奭曰︰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

【集解】

志曰︰白花蛇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火干。白花者良。

颂曰︰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其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黔人有被螫者,立断之。续以木脚。此蛇入人室屋中作烂瓜气者,不可向之,须速辟除之。

时珍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故罗愿《尔雅翼》云︰蛇死目皆闭,惟蕲州花蛇目开。如生舒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又按︰元稹《长庆集》云︰巴蛇凡百类,惟褰鼻见之。毒人则毛发竖立,饮于溪涧则泥沙尽沸。 鸟能食其小者。巴人亦用禁术制之,熏以雄黄烟则脑裂也。此说与苏颂所说黔蛇相合。然今蕲蛇亦不甚毒,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

【修治】

颂曰︰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只用中段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则不蛀。其骨刺须远弃之,伤人,毒与生者同也。

宗奭曰︰凡用去头尾,换酒浸三日,火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

时珍曰︰黔蛇长大,故头尾可去一尺。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按︰《圣济总录》云︰地中一宿,出火气。去皮、骨,取肉用。

【气味】

甘,咸,温,有毒。

时珍曰︰得酒良。

【主治】

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癞(《开宝》。

颂曰︰花蛇治风,速于诸蛇。黔人治疥癞遍体,诸药不效者。生取此蛇中剂,以砖烧红,沃醋令气蒸,置蛇于上,以盆覆一夜。如此三次,去骨取肉, 以五味令烂,顿食之。

一昼夜乃醒,疮 随皮便退,其疾便愈)。治肺风鼻塞,浮风瘾(甄权)。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珍)。

【发明】

曰︰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

时珍曰︰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附方】

新十三。

驱风膏︰治风瘫疠风,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各二钱半,为末。好酒二升,蜜四两,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盏,温汤服,日三服。急于暖处出汗,十日效。(《医垒元戎》)

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燥痒,骨节疼痛,或生恶疮、疥癞等疾。用白花蛇一条,温水洗净,各一钱,独活、白芷、天麻、赤芍药、甘草、升麻各五钱,锉碎,以绢袋盛贮。用糯米二斗蒸熟。如常造酒,以袋置缸中,待成,取酒同袋密封,煮熟,置阴地七日出毒。每温饮数杯,常令相续。此方乃蕲人板印,以侑蛇馈送者,不知所始也。(《濒湖集简方》)

治诸风疠癣。用白花蛇一条,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三五分,温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瑞竹堂经验方》)

口目 斜,肤肉 痹,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口,黑质白花,尾有佛指甲,目光不陷者为真。以酒洗润透,去骨刺二两,当归身二两,真天麻二两,真秦艽二两,五加皮二两,防风一两盛之,入金华酒坛内,悬胎安置。入糯米生酒醅五壶浸袋,箬叶密封。安坛于大锅内,水煮一日,取起,埋阴地七日取出。每饮一、二杯。仍以滓日干碾末,酒糊丸丸,用煮酒吞下。切忌见风犯欲,及鱼、羊、鹅、面发风之物。

阳少阴多,手足举动不快。用白花蛇二两,为细末。以银盂盛无灰酒一升浸之,重汤煮稠瓶收。每服半匙头,用好酒或白汤化服,日二次神效极佳。(《备急方》)

花蛇五寸(酒浸,去皮、骨,炙干),雄黄一两(水飞研匀),以白沙蜜一皮研烂,同炼为膏。每服一钱,温酒化下,日三。须先服通天再造散,下根。(《三因》)

炙去皮骨)、天南每服一钱,茶下,日净肉二钱(酒炙),雄黄二钱,大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三日一服。(《家珍》)

三蛇愈风丹︰治疠风,手足麻木,眉毛脱落,皮肤瘙痒,及一切风疮。白花蛇、乌稍蛇、土蝮蛇各一条(并酒浸,取肉晒干),苦参(头末)四两,为末,以皂角一斤切,酒以水一碗, 取浓汁,石器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通圣散下,以粥饭压之,日三服。三日一浴,取汗避风。《治例》无蝮蛇,,发项腋之间,痒痛,憎寒发热。白花蛇(酒浸,取肉)二两(焙),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镑研),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炒),青皮五钱。为末。每服二钱,入腻粉五分,五更时,糯米饮调下,利下恶毒为度。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

药,后服钱,为末,红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鱼肉,服尽即愈,后服土茯苓药调之。方广《心法附余》︰治杨梅疮。用花蛇肉一钱,银朱二钱,铅二钱,汞二钱,为末,作纸捻九条。每用一条,于灯盏内香油浸,点灯安烘炉里,放被中,盖卧熏之,勿透风。一日三次。托痘花蛇散︰治痘疮黑陷。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焦)三钱,大丁香七枚,为末。

每服五分,以水和淡酒下,神效。移时身上发热,其疮顿出红活也。(王氏《手集》)

【气味】

有毒。

【主治】

癜风毒癞(时珍)。

【附方】

新一。

紫癜风︰除风散︰以白花蛇头二枚(酒浸,炙),蝎梢一两(炒),防风一两,上为末。

每服一

目睛

【主治】

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普济》)。

乌蛇[编辑]

(宋《开宝》附)

【释名】

乌梢蛇(《纲目》)、黑花蛇(《纲目》)。

【集解】

志曰︰乌蛇生商洛山。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亦此类也。

颂曰︰蕲州黄州山中有之,干寗记云,此蛇不食生命,亦不害人,多在芦丛中吸南风,及其花气,最难采掘,多于芦枝上得之。其身乌而光,头圆尾尖,眼有赤光,至枯死眼不陷如活者,称之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十两至一镒者为中,粗大者力弥减也。作伪者用他蛇熏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耳。

宗奭曰︰乌蛇脊高,世称剑脊乌梢。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丈馀者。其性畏鼠野狼。蛇类中惟此入药最多。

𢽾曰︰凡一切蛇,须辨雌雄、州土。蕲州乌蛇,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以来,头尾相对,使之入药如神。只重一两以下,彼处得此多留进供。蛇腹下有白带子一条,长一寸者,雄也,宜入药用。采得,去头及皮鳞、带子,锉断,苦酒浸一宿,漉出,柳木炭火炙干,再以酥炙。于屋下巳地上掘坑,埋一夜,再炙干用。或以酒煮干用亦可。

时珍曰︰乌蛇有二种︰一种剑脊细尾者为上。一种长大无剑脊而尾稍粗者,名风梢蛇,亦可治风,而力不及。

【气味】

甘,平,无毒。

《药性论》曰︰有小毒。

【主治】

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开脱落, 疥等疮(甄权)。

【附方】

旧二,新五。

大风︰《朝野佥载》云︰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堕酒罂病患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有蛇骨,始知其由。《治例》︰治大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焙研末,蒸饼丸米粒大,以喂乌鸡。待尽杀鸡烹熟,取肉焙研末,酒服一钱。或蒸饼丸服。

不过三、五鸡即愈。《秘韫》︰用大乌蛇一条,打死盛之。待烂,以水二碗浸七日,去皮骨,入糙米一升,浸一日晒干。用白鸡一只,饿一日,以米饲之。待毛羽脱去,杀鸡煮熟食,以酒下壳(麸炒)、羌活、牛膝、天麻各三两,熟地黄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锉片。以绢袋盛,于无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日三度,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发物。(《圣惠》)

面疮 ︰乌蛇肉二两,烧灰,腊猪脂调敷。(《圣惠》)

婴儿撮口不能乳者︰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每用半分,荆芥煎汤调灌之。(《圣惠》)

破伤中风︰项强身直,定命散主之。用白花蛇、乌蛇(并取项后二寸,酒洗润取肉)、蜈蚣一条(全者,并酒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服。(

【主治】

耳聋。绵裹豆许塞之,神效(时珍。出《普济方》)。

【主治】

大风疠疾,木舌胀塞(时珍)。

【附方】

新二。

大风龙胆膏︰治大风疾神效。用冬瓜一个,截去五寸长,去瓤,掘地坑深三尺,令净,安瓜于内。以乌蛇胆一个,消梨一个,置于瓜上,以土隔盖之。至三七日,看一度,瓜未甚坏。候七七日,三物俱化为水,在瓜皮内小可风疾,每服一匙头。(王氏《博济方敷舌上,有涎吐去。(《圣济总录》)

【主治】

风毒气,眼生翳,唇紧唇疮(

【附方】

新一。

小儿紧唇,脾热唇疮︰并用乌蛇皮烧灰,酥和敷之。(《圣惠》)

【主治】

大风癞疾 (时珍曰︰《圣济总录》治癞风,用乌蛇卵和诸药为丸服,云与蛇肉同功)。

金蛇[编辑]

(宋《开宝》附。附银蛇)

【释名】

金星地鳝(《图经》)、银蛇(亦名锡蛇)。

时珍曰︰金、银、锡,以色与功命名也。金星地鳝,以形命名也。

【集解】

颂曰︰金蛇生宾州、澄州。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体作金色,照日有光。白者毒。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金蛇一名地鳝,白者名锡蛇,出黔州。出桂州者之。大如拇指,长尺许,鳞甲上分金银,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据此,则地鳝即金蛇,非二种矣。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解中金药毒,令人肉作鸡脚裂,夜含银,至晓变为金色者,是也。取蛇四寸炙黄,煮汁频饮,以瘥为度。银蛇解银药毒(《开宝》)。解久痢(时珍)。

【发明】

藏器曰︰岭南多毒,足解毒之药,金蛇、白药是矣。

时珍曰︰《圣济总录》治久痢不止,有金星地鳝散︰用金星地鳝(醋炙)、铅丹、白矾(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

水蛇[编辑]

(《纲目》)

【释名】

公蛎蛇。

【集解】

时珍曰︰水蛇所在有之,生水中。大如鳝,黄黑色,有缬纹,啮人不甚毒。陶弘景言公蛎蛇能化鳢者,即此也。水中又有一种泥蛇,黑色,穴居成群。啮人有毒,与水蛇不同。张文仲备急方言, 山中一种蛇与公蛎相似, 亦不啮人也。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烦热,毒痢(时珍)。

【附方】

新一。

《圣惠》水蛇丸︰治消渴,四肢烦热,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入天花粉末煎稠,丸,姜汤下。

【主治】

烧灰油调,敷小儿骨疽脓血不止。又治手指天蛇毒疮(时珍)。

【附方】

新二。

小儿骨疮︰《海上方》诗云︰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蛇一条,去头尾,取中截如手指长,剖去骨肉。勿令病者见,以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紧,以纸外裹之。顿觉遍身皆凉,其病即愈。数日后解视,手指有一沟如小绳,蛇皮内宛然有一蛇,头目俱全也。

蛇婆[编辑]

(《拾遗》)

【集解】

藏器曰︰蛇婆生东海水中。一如蛇,常自浮游。采取无时。

时珍曰︰按︰此所言形状功用,似是水蛇;然无考证,姑各列条。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赤白毒痢,蛊毒下血,五野鸡病,恶疮。炙食,或烧末,米饮服二钱(藏器)。

黄颔蛇[编辑]

(《纲目》。附赤楝蛇)

【释名】

黄喉蛇(俗名)、赤楝蛇(一名桑根

时珍曰︰颔,喉下也。以色名赤楝,桑根象形,陶氏作赤 。

【集解】

时珍曰︰按︰《肘后》、《千金》、《外台》诸方,多用自死蛇,及蛇呑蛙鼠,并不云是某蛇。惟本草有蝮蛇腹中鼠。陶氏注云︰术家所用赤𧐖黄颔,多在人家屋间,呑鼠子、雀雏。见腹中大者,破取干之,又蛇蜕注云,草间不甚见虺蝮蜕,多是赤𧐖黄颔辈。据此则古方所用自死蛇,及蛇吞蛙、鼠,当是二蛇,虽蛇蜕亦多用之。赤楝红黑,节节相间,俨如赤楝、桑根之状。黄颔黄黑相间,喉下色黄,大者近丈。皆不甚毒、丐儿多养为戏弄,死即食之。又有竹根蛇,《肘后》谓之青蝰蛇,不入药用,最毒。喜缘竹木,与竹同色。大者长四五尺,其尾三四寸,有异点者,名熇尾蛇,毒尤猛烈,中之者急炙三四壮。毒即不行,仍以药敷之。又有菜花蛇,亦长大,黄绿色,方家亦用之者。

【气味】

甘,温,有小毒。

【主治】

酿酒,或入丸散,主风癞顽癣恶疮。

自死蛇渍汁,涂大疥。煮汁,浸臂腕作痛。烧灰,同猪脂,涂风癣漏疮,妇人妒乳,犬咬伤(时珍。出《肘后

【附方】

新三。

犬啮伤 自死蛇一枚,烧焦为末,纳入疮孔中。(《千金方》)

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方》)

恶疮似癞及马疥大如钱者︰自死蛇一条,水渍至烂。去骨取汁涂之,随手瘥。(《千金》)

蛇头

【主治】

烧灰,主久疟及小肠痈,入丸散用(时珍)。

【附方】

新二。

发背肿毒︰蛇头烧灰,醋和敷之,日三易。(《千金》)

蛤蟆 疮︰五月五日蛇头,及野猪脂同水衣封之,佳。(《千金方》)

【主治】

久疟劳疟,炙,入丸散用(时珍)。

【附方】

新一。

一切冷漏︰自死蛇,取骨为末封之。大痛,以杏仁膏摩之,即止。(《千金方》)

【气味】

有大毒。

思邈曰︰江南山间人有一种蛊毒,以蛇涎合药著饮食中,使人病瘕,积年乃死。但以雄黄、蜈蚣之药治之乃佳。

蛇吞鼠

【主治】

鼠 、蚁 有细孔如针者。以腊月猪脂煎焦,去滓涂之

蛇吞蛙

【主治】

噎膈,劳嗽,蛇 (时珍)。

【附方】

新三。

噎膈︰用蛇含蛤蟆,泥包烧存性,研末。米饮服。

久劳咳嗽吐臭痰者︰寻水边蛇吞青蛙未咽者,连蛇打死,黄泥固济, 研。空心酒服一、二钱,至效。忌生冷五七日,永不发也。(《秘韫》方)

蛙 不愈︰蛇腹蛙,烧灰封之。(《千金》)

蝮蛇[编辑]

(《别录》下品)

【释名】

反鼻蛇。

时珍曰︰按︰王介甫《字说》云︰蝮,触之则复。其害人也,人亦复之,故谓之蝮。

【集解】

弘景曰︰蝮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与同。蛇类甚众,惟此二种及青 为猛,不即疗多死。

恭曰︰蝮蛇作地色,鼻反、口长、身短,头尾相似,山南汉、沔间多有之。一名 蛇,无二种也。

颂曰︰蝮蛇形不长,头扁口尖,头斑,身赤纹斑,亦有青黑色者。人犯之,头足贴著。东间诸山甚多,草行不可不慎。

藏器曰︰蝮蛇锦纹,亦有与地同色者。众蛇之中,此独胎产。著足断足,著手断手,不尔称身糜烂。七、八月毒盛时,啮树以泄其毒,树便死。又吐涎沫于草木上,著人成疮身肿,名曰蛇漠疮,卒难治,疗方与蛇螫同。

时珍曰︰蝮与虺陶氏言是二种,苏恭言是一种。今按︰《尔雅》云︰蝮虺身博三寸,首大如擘,是以蝮虺为一种也。郭璞云︰蝮蛇惟南方有之,一名反鼻。细颈,大头,焦尾,鼻上有针,锦纹如绶,纹间有毛如猪鬣,大者长七八尺。虺则所在有之,俗色。颜师古云︰以俗名证之,郭说为是。又《北史》︰高道穆谓(尔朱)荣云︰令(元)颢重完守具,乃养虺成蛇。是皆以蝮、虺为二种矣。盖蝮长大,虺短小陶说为是。柳子浓《宥蝮蛇文》云︰目兼蜂虿,色混泥涂。其颈蹙恧,其腹次且。褰鼻,穴出榛居。蓄怒而蟠,衔毒而趋。亦颇尽其状也。《抱朴子》曰︰蛇类最多,惟蝮中人甚急。但即时以刀割去疮肉投于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人乃得活。王充《论衡》云︰蝮蛇含太阳火气而生, 故利牙有毒。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疮(《别录》)。杀下部虫(甄权)。疗诸漏,研敷之。若作痛,杵杏仁摩之(时珍。出《外台》)。

【气味】

甘,温,有毒。

【主治】

酿作酒,疗癞疾诸 ,心腹痛,下结气,除蛊毒(《别录》)。五痔,肠风泻血(甄权)。

活蛇一枚著器中,投以醇酒一斗,封定,埋马溺处。周年取开,蛇已消化,酒味犹存。有患诸证者,不过服一升以来,当觉举身习习而愈。然有小毒,不可顿服。若服他药,不复得力。

又曰︰生癞者,取一枚(或他蛇亦可),烧热坐上,当有赤虫如马尾出。仍取蛇肉塞鼻中)。

【发明】

时珍曰︰癞疾感天地肃杀之气而成,恶疾也。蝮蛇禀天地阴阳毒烈之气而生,恶物也。

以毒物而攻毒病,盖从其类也。

【附方】

旧一。

白癞︰大蝮蛇一条,勿令伤,以酒一斗渍之,糠火温令稍热。取蛇一寸,和腊月猪脂捣敷。(《肘后方》)

藏器曰︰摩著物皆透也。

【主治】

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时珍)。

【主治】

烧灰,疗疔肿、恶疮、骨疽(苏恭)。

【主治】

身痒、疥癣、 疮(苏恭)。

【主治】

赤痢。烧灰,饮服三钱。杂蛇亦可(藏器)。

屎(器中养取之)

【主治】

痔 (苏恭)。

【主治】

鼠 (《别录》。

《千金》云︰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不过三日大验。)

【附录】

千岁蝮。颂曰︰东间一种千岁蝮,状如蝮而短,有四脚,能跳来啮人。人或中之,必死。其啮已,即跳上木作声。云“斫木、斫木”者,不可救也。若云“博叔、博叔”者,犹可急治之。用细辛、雄黄等分为末,纳疮中,日三、四易之。又以栝蒌根、桂末著管中,密塞勿令走气,佩之。中毒急敷之,缓即不救。

时珍曰︰按︰《字林》云︰ 听,形如蜥蜴,出魏兴。居树上,见人则跳来啮之。啮已还树,垂头听,闻哭声乃去。即此也。其状头尾一般,大如捣衣杵,俗名合木蛇,长一、二尺。谈野翁方,名斫木蛇,又名望板归。救之,用嫩黄荆叶

[编辑]

(《别录》)

【集解】

《别录》曰︰蚖类一名虺,短身土色而无纹。

时珍曰︰蚖与蝮同类,即虺也。长尺馀,蝮大而虺小,其毒则一。《食经》所谓“虺色如土,小如蝮蛇”者是也。详见蝮下。旧本作蚖类,一名蚖,误矣。当作蚖蝮类,一名𧈭,𧈭即虺字,蚖、𧈭字象相近,传写脱误尔。陶氏注蝮即蚖,亦误矣。蚖既是蝮,《别录》不应两出。今并改正。

【气味】

缺。

【主治】

疗痹内漏(《别录》)。治破伤中风,大风恶【附方】

新一。

破伤风︰牙关紧急,口噤不开,口面 斜,肢体弛缓。用土虺蛇一条(去头、尾、皮、骨,醋炙),地龙五条(去泥,醋炙),天南星(八钱重)一枚(炮),上为末,醋煮面糊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姜酒下,仍食稀葱白粥,取汗即瘥。昔宫使明光祖,向任制官,被重伤,服此得效。(《普济方》)

蓝蛇[编辑]

(《拾遗》)

【集解】

藏器曰︰出苍梧诸县。状如蝮有约,从约断之,头毒尾良。岭南人呼为蓝药。

【主治】

用头合毒药,毒人至死。以尾作脯,食之即解(藏器)。

两头蛇[编辑]

(《拾遗》)

【释名】

枳首蛇(《尔雅》)、越王蛇。

时珍曰︰枳,两也。郭璞云︰会稽人言是越王弩弦所化,故名越王蛇。江东人名越王约发。《续博物志》云︰马鳖食牛血所化,然亦自有种类,非尽化生也。

【集解】

藏器曰︰两头蛇大如指,一头无口目,两头俱能行。云见之不吉,故孙叔敖埋之,恐后人见之必死也。

时珍曰︰按︰《尔雅》中央有枳首蛇,中国之异气也。刘恂《岭表录异》云︰岭外极多。长尺馀,大如小指,背有锦纹,腹下鳞红。人视为常,不以为异。罗愿《尔雅翼》云︰宁国甚多,数十同穴,黑鳞白章。又一种夏月雨后出,如蚯蚓大,有鳞,其尾如首,亦名两头蛇。又张耒《杂志》云︰黄州两头蛇,一名山蚓,云是老蚓所化,行不类蛇,宛转甚钝,此即罗氏所云者也。

【气味】

时珍曰︰按︰《南越志》云︰无毒。夷人饵之。

【主治】

疟疾。山人收取干之,佩于项上(时珍)。

天蛇[编辑]

(《纲目》)

【集解】

时珍曰︰按︰沈存中《笔谈》云︰天蛇生幽阴之地,遇雨后其大如箸而扁,长三、四尺,色黄赤。浇之以醋则消,或以锻石糁之亦何物?人遭其螫,仍为露水所濡,则遍身溃烂。或云草间黄花蜘蛛者,所毒,举身溃烂。一医视云︰天蛇所螫,不可为矣。仍以药敷其一有肿处,以钳拔出如蛇十馀。而疾终不起。又钱塘一田夫忽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西溪寺僧视之,曰︰此天蛇毒,非癞也。以秦皮煮汁一斗,令其恣饮。初日减半,三日顿愈。又水蛇治天蛇毒,见前。

苟印[编辑]

(《拾遗》)

【集解】

藏器曰︰苟印,一名苟斗,出潮州。如蛇有四足。

【主治】

滴耳中,治聋,令左右耳彻(藏器)。

蛇角[编辑]

(《纲目》)

【释名】

骨咄犀(亦作骨笃)、碧犀。

时珍曰︰按︰陶九成《辍耕录》云︰骨咄犀,大蛇之角也。当作蛊毒,谓其解蛊毒如犀角也。《唐书》有古

【集解】

时珍曰︰按︰《大明会典》云︰蛇角出哈密卫。刘郁《西使大蛇角,出西番。曹昭《格古论》云︰骨笃犀,碧犀也。色如淡碧玉,稍有黄色,其角。扣之声清越如玉,磨刮嗅之有香,烧之不臭。最贵重,能消肿解毒。洪迈《松漠纪闻云︰骨咄犀,犀不甚大。纹如象牙,带黄色。作刀靶者,以为无价之宝也。

【气味】

有毒。

【主治】

消肿毒,解诸毒蛊毒,以毒攻毒也(时珍)。

诸蛇[编辑]

(《纲目》)

【释名】

时珍曰︰蛇字古作它,俗作虵,有佘移他三音,篆文象其宛转屈曲之形,其行委佗,故名。岭南人食之,或呼为讹,或呼为茅鱓。按《山海经》云︰海外西南人以虫为蛇,号蛇为鱼。则自古已然矣。

【集解】

时珍曰︰蛇类琐语,不可类从者,萃族于左,以便考阅。

蛇在禽为翼火(天文象形,居南方)。在卦为巽风(已为蛇)。在神为玄武(北方之神,玄龟𫄸蛇相合也)。在物为毒虫(出《说文》)。有水火草木土五种(出《北户录》)。青黄赤白黑金翠斑花诸色(见各条)。毒虫也而有无毒者(金蛇水蛇无毒)。鳞虫也而有生毛者(蝮蛇纹间有毛。《山海经》云,长蛇毛如彘毫也)。卵生也而有胎产者(蝮蛇胎生)。腹行也而有四足者(鳞蛇、千岁蝮、苟印、蜥蜴皆有足)。又有冠者(鸡冠蛇头上有冠,最毒)。角者(三角蛇有角)。翼者(《四山经》云︰太华山有蛇,六足四翼,名曰蜰𧒭)。飞者(《山海经》云︰柴桑多飞蛇。《荀子》云︰螣蛇无足而飞)。兽首者(《大荒经》云︰肃慎国有琴蛇,兽首蛇身)。人面者(《江湖纪闻》云︰岭表有人面蛇,能呼人姓名害人。惟畏蜈蚣)。两首者(枳首蛇)。两身者(《北山经》云︰浑夕之山有蛇曰肥遗,一首两身,见则大旱。《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曰蟡,状如蛇。一首两身,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歧尾者(《广志》云︰出云南)。钩尾者(张文仲云︰钩蛇尾如钩,能钩人兽,入水食之)。熇尾者(葛洪云︰熇尾蛇似青蝰,其尾三四寸,有异色最毒)。柂形者(张文仲云︰恶蛇形似柂,长七八尺,中人必死,削船柂煮汁浸之)。杵形者(即合木蛇)。又有青蝰(即竹根蛇)。白蝰苍虺文蝮,白颈黑甲,赤目黄口之类(张文仲云︰恶蛇甚多,四五月青蝰苍虺,白颈大蜴,六七月白蝰文蝮,黑甲赤目黄口,反钩三角之类,皆毒之猛烈者,又南方有呴蛇,人若伤之不死,终身伺其主,虽百众人中,亦来取之,惟百里外乃免耳)。蛇出以春出则食物(蛇以春夏为昼,秋冬为夜)。其蛰以冬蛰则含土(至春吐出即蛇黄口)。其舌双(物理论云︰舌者心苗,火旺于巳,巳为蛇,故蛇双舌)。其耳聋(《埤雅》云︰蛇聋虎齆)。其听以目(《埤雅》)。其蟠向壬(《淮南子》)。其毒在涎(弄蛇洗净涎,则无毒也,蛇涎着人,生蛇漠疮,吐涎成丝,能害人目,段成式云︰蛇怒时毒在头尾)。其珠在口(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怀珠之蛇,多喜投暗,见人张口,吐气如烬)。其行也纡(《淮南子》云︰蛇属纡行)。其食也呑(有牙无齿)。皮数解蜕(《变化论》云︰龙易骨,蛇易皮)。性晓方药(出稽圣赋,又《异苑》云︰田父见蛇被伤,一蛇衔草傅之,遂去,其人以草治疮,名曰蛇衔)。蛇交蛇则雄入雌腹(交巳即退出也。段成式云︰人见蛇交,三年死。李廷飞云︰人见蛇交,主有喜)。蛇交雉则生蜃及蟂(详见蛟龙。《鲁至刚》云︰蛇交雉生卵,遇雷入土,久则成蟂,不入土但为雉耳。《述异记》云︰江淮中有兽名能,乃蛇精所化也。冬则为雉,春复为蛇)。蛇以龟鳖为雌(《埤雅》云︰大腰纯雌,以蛇为雄。蛇求于龟鳖,则生龟鳖,蛇求于雉,则生蜃蛟,物异而感也)。又与鳢、鱓通气(见本条)。入水交石斑鱼(见本条)。入山与孔雀匹(《禽经》云︰鹊见蛇则噪而奔,孔见蛇则喜而跃)。竹化蛇,蛇化雉(《异苑》云︰大元中汝南人伐木,见一竹中央已成蛇形,而枝叶如故。又桐庐民伐竹,见蛇化雉,头项已就,身犹蛇也。乃知竹化蛇,蛇化雉)。夔怜蚿,蚿怜蛇(出《庄子》)。水蛇化鱓(名蛇鱓,有毒)。螣蛇化龙(神蛇能乘云雾而飞游千里)。螣蛇听孕(出《变化论》。又《抱朴子》云︰螣蛇不交)。蟒蛇目圆(出《述异记》。大蛇曰蟒)。巴蛇呑象(《山海经》云︰巴蛇食象,三年而出其骨)。蚺蛇吞鹿(详本条)。玄蛇吞麈(大鹿也。出《山海经》)。活褥蛇能捕鼠(《唐书》云︰贞观中,波斯国献之,状同鼠,色正青,能捕鼠)。食蛇鼠能捕蛇(《唐书》云︰国有食蛇鼠,尖喙赤尾,能食蛇,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立愈)。蛇呑鼠而有吃蛇之鼠狼(寇曰︰尝见一乌蛇长丈馀。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亦相畏伏耳)。蛇呑蛙而有制蛇之田父(《洽闻记》云︰蛤蟆大者名田父,见蛇则衔其尾,良久蛇死,尾后数寸,皮不损而肉已尽矣)。蛇令豹止而有食蛇之貘(《淮南子》云︰蛇令豹止,物相制也,貘乃白豹,食蛇及铁)。龟蛇同气而有呷蛇之龟(见摄龟)。玄龟食蟒(王起云︰以小制大,禽之制在气也)。蝍蛆甘带(出《庄子》。蝍蛆,蜈蚣也,带,蛇也。陆佃云︰蜈蚣见大蛇,能以气禁之,啖其脑眼。蟾蜍食蝍蛆,蝍蛆食蛇,蛇食蟾蜍,物畏其天也。《墨客挥犀》云︰蜈蚣逐蛇,蛇即张口,乃入其腹食之)。鸩步则蛇出,鵙鸣则蛇结(出《禽经》。鸟能禹步禁咒,使大石自转,取蛇食之,蛇入口即糜也。鹳亦然,鵙伯劳也)。鹳鹤鹰鹘鹙,皆鸟之食蛇者也(蛇鹰、蛇鹘。余见本条);虎猴麂麝牛,皆兽之食蛇者也(猴食蛇,牛食蛇,则独肝有毒)。蛇所食之虫,则蛙、鼠、燕、雀、蝙蝠、鸟雏;所食之草,则芹、茄、石南、茱萸、蛇粟(曈子也);所憎之物,则蘘荷、庵䕡、蛇网草、鹅粪;所畏之药,则雄黄、雌黄、羖羊角、蜈蚣(《千金》云︰入山佩武都雄黄、雌黄,或烧羖羊角烟,或筒盛蜈蚣,则蛇不敢近)。误触莴菜,则目不见物(出《续墨客挥犀》)。炙以桑薪,则足可立出(藏器曰︰蛇有足,见之不佳,惟桑薪火炙之,则见不足怪也。陶弘景曰︰五月五日烧地令热,以酒沃之,置蛇于上则足见)。蛇蟠人足,淋以热尿,或沃以热汤,则自解;蛇入人窍,灸以艾炷,或辣以椒末,则自出(以艾炷灸蛇尾,或割破蛇尾,塞以椒末,即出)。内解蛇毒之药,则雄黄、贝母、大蒜、薤白、苍耳;外治蛇䘌之药,则大青、鹤虱、苦苣、菫菜、射罔、姜黄、干姜、白矾、黑豆叶、黄荆叶、蛇含草、犬粪、鹅粪、蔡苴、机粪。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