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梁高僧传/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梁高僧传
卷八 义解五
卷九 

卷八

义解五 (正传二十七人 附见七十五人)

[编辑]

齐伪魏济州释僧渊 (慧记 道登)

[编辑]

  释僧渊,本姓赵,颖川人,魏司空俨之后也。少好读书。进戒之后,专攻佛义。初游徐州,止白塔寺,从僧嵩受《成实》、《毗昙》二论。学未三年,功逾十载,慧解之声,驰于遐迩。渊风姿宏伟,腰带十围,神气清远,含吐洒落。隐士刘因之舍所住山给为精舍。

  昙度、慧记、道登并从渊受业。慧记兼通数论,道登善《涅槃》、《法华》,并为魏主元宏所重,驰名伪国。

  渊以伪太和五年卒,春秋六十有八,即齐建元三年也。


齐伪魏释昙度

[编辑]

  释昙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慎威仪,素以戒范致称。神情敏悟,鉴彻过人。后游学京师,备贯众典。《涅槃》、《法华》、《维摩》、《大品》并探索微隐,思发言外。因以脚疾西游,乃造徐州,从僧渊法师更受《成实论》。遂精通此部,独步当时。魏主元宏闻风餐挹,遣使征请。既达平城,大开讲席。宏致敬下筵,亲管理味。于是停止伪都,法化相续,学徒自远而至,千有馀人。以伪太和十三年卒于伪国,即齐永明六年也。撰《成实论大义疏》八卷,盛传北土。


齐京师庄严寺释道慧 (玄趣 僧达)

[编辑]

  释道慧,姓王,馀姚人,寓居建业。十一出家,为僧远弟子,止灵曜寺。至年十四,读庐山《慧远集》,迺慨然叹息,恨有生之晚,遂与友人智顺沂流千里,观远遗迹,于是憩庐山西寺。涉历三年,更还京邑。时王或辩“三相”义,大聚学僧。慧时年十七,便发问数番,言语玄微,诠牒有次。众咸奇之。 

  后受业于猛、斌二法师。猛尝讲《成实》。张融构难重叠。猛称疾不堪多领,乃命慧令荅之。融以慧年少,颇协轻心。慧乘机挫锐,言必诣理,酬酢往还,绰有馀裕。善大乘,明数论,讲说相续,学徒甚盛。区别义类,始为章段焉。褚澄、谢超宗名重当时,并见推礼。

  慧以母年老,欲存资奉,迺移憩庄严寺。母怜其志,复出家为道,舍宅为福,不远精舍。慧以齐建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临终呼取麈尾授友人智顺。顺恸曰:“如此之人,年不至四十,惜矣。”因以麈尾内棺中而敛焉。葬于锺山之阳。陈郡谢超宗为造碑铭。

  时庄严复有玄趣、僧达,并以学解见称。趣博通众经,兼精内外,而尤善席上,风轨可欣。达少而头白,时人号曰“白头达”,亦博解众典,尤精往复。而性刚忤物,被摈长沙。

齐京师中兴寺释僧锺 (昙谶 昙迁 僧表 僧最 敏达 僧宝)

[编辑]

  释僧锺,姓孙,鲁郡人。十六出家,居贫履道。尝至寿春,导公见而奇之。谯郡王邺重其志操,供以四事。后请讲《百论》,导往听之,迺谓人曰:“后生可畏,真不虚矣。”锺妙善《成实》、三《论》、《涅槃》、《十地》等。后南游京邑,止于中兴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会于寺内。帝以锺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复移时,言无失厝。日影小晚,锺不食。固曰:“何以不食?”锺曰:“古佛道法,过中不飡。”固曰:“何为声闻耶?”锺曰:“应以声闻得度者,故现声闻。”时人以为名荅。尔后盘桓讲说,禀听成群。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数请南面。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六十。

  时与锺齐名比德者,昙纤、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等。并各善经论,悉为文宣所敬,迭兴讲席矣。


齐京师天保寺释道盛

[编辑]

  释道盛,姓朱,沛国人。幼而出家务学,善《涅槃》、《维摩》,兼通《周易》。始住湘州,宋明承风,敕令下京,止彭城寺。谢超宗一遇,遂敬以师礼。迺著〈述交论〉及〈生死本无源论〉等。后憩天保寺,齐高帝敕代昙度为僧主。丹阳尹沈文季素奉黄、老,排嫉能仁。迺建义符僧局,责僧属籍,欲沙简僧尼,由盛纲领有功,事得宁寝。后沈文季故于天保设会,令陆修静与盛论议。盛既理有所长,又辞气隽发,嘲谑往还,言无暂屈。静意不获申,恧焉而退。盛以齐永明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齐京师湘宫室释弘充 (法鲜)

[编辑]

  释弘充,凉州人。少有志力,通《庄》《老》,解经律。大明末过江,初止多宝寺。善能问难,先达多为所屈。后自开法筵,锋镝互起。充既思入玄微,口辩天逸,通疑释滞,无所间然。每讲《法华》《十地》,听者盈堂,宋太宰江夏文献王义恭雅重之。明帝践祚,起湘宫寺,请充为纲领,于是移居焉。

  于时湘宫又有法鲜比丘,亦聪哲有思力,与充齐名。充以齐永明中卒,春秋七十有三。注《文殊问菩提经》及注《首楞严经》。


齐高昌郡释智林

[编辑]

  释智林,高昌人,初出家,为亮公弟子。幼而崇理好学,负袠长安,振锡江、豫,博采群典,特善《杂心》。及亮公被摈,弟子十二人皆随之岭外。林迺憩踵番禺,化清海曲。

  至宋明之初,敕在所资给,发遣下京,止灵基寺。讲说相续,禀服成群,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时汝南周颙又作〈三宗论〉,既与林意相符,深所欣慰,迺致书于颙曰:“近闻檀越叙二谛之新意,陈三宗之取舍,声殊恒律,虽进物不速如贫道鄙怀,谓天下之理,唯此为得焉。不如此,非理也。是以相劝,速著纸笔。比见往来者,闻作论已成,随喜充遍,特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异当时,干犯学众,制论虽成,定不必出,闻之矍然不觉兴悲。此义旨趣,似非初开,妙音中绝,六十七载,理高常韵,莫有能传。贫道年二十时,便忝得此义。常谓借此微悟,可以得道。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迺旧有此义。当法集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既犯越常情,后进听受,便自甚寡;传过江东,略无其人。贫道捉麈尾以来,四十馀年,东西讲说,谬重一时,其馀义统,颇见宗录,唯有此途,白黑无一人得者。贫道积年,迺为之发病,既痾衰末命,加复旦夕西旋,顾唯此道从今永绝不言。檀越天机发绪,独创方寸,非意此音,猥来入耳。且欣且慰,实无以况。建明斯义,使法灯有种,始是真实行道第一功德。虽复国城妻子施佛及僧,其为福利,无以相过。既幸以诠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论明法理,当仁不让,岂得顾惜众心,以夭奇趣耶?若此论已成,遂复中寝。恐檀越方来,或以此为巨障。往之恳也,然非戏论矣。想便写一本为惠贫道,赍以还西,使处处弘通也。比小可牵,故入山取叙,深企付之。”颙因出论焉。故三宗之旨,传述至今。

  林形长八尺,天姿环雅,登座震吼,谈吐若流。后辞还高昌,齐永明五年卒,春秋七十有九。著〈二谛论〉及〈毗昙杂心记〉,并注《十二门论》、《中论》等。


齐京师灵根寺释法瑗 (法爱 法常 智兴)

[编辑]

  释法瑗,姓辛,陇西人,辛毗之后。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开懿德通神,时人谓得初果。开谓瑗曰:“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揔末化,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于是辞开游学,经涉燕、赵,去来邺、洛。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瑗冒险履危,学业无怠。

  元嘉十五年还梁州,因进成都,后东适建业,依道场慧观为师。笃志大乘,傍寻数论。外典坟素,颇亦披览。后入庐山,守静味禅,澄思五门,游心三观。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后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迺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何尚之闻而叹曰:“常谓生公没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其文也。”帝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及孝武即位,敕为西阳王子尚友。辞疾不堪,久之获免。因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刺史王景文往侯,正值讲《丧服》,问论数番,称善而退。及明帝造湘宫新成,大开讲肆,妙选英僧,敕请瑗充当法主。帝乃降跸法筵,公卿会座,一时之盛,观者荣之。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因移彼寺。太尉王俭,门无杂交,唯待瑗若师。书驿尽敬。以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八十一矣。

  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常迺尤能剧谈,为时匠所惮。而性甚刚梗,不偶人俗。

齐蜀齐后山释玄畅

[编辑]

  释玄畅,姓赵,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帅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本名慧智,后遇玄高,事为弟子。高每奇之,事必共议,因改名玄畅,以表付嘱之旨。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暗,人马不能得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坟索子氏,多所该涉。至于世技杂能,罕不必备。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终古以来,未有宣释。畅乃竭思幽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畅其始也。又善于三《论》,为学者之宗。宋文帝深加叹重,请为太子师。再三固让。弟子谓之曰:“法师方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今帝主虚己相延,皇储蓄礼思敬,若道扬圣躬,则四海归德。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畅曰:“此可与智者说,难与俗人言也。”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迁憩荆州,止长沙寺。时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畅刊正文字,辞旨婉切。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迺适成都。初止大石寺,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至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正是齐太祖受锡命之辰。天时人事,万里悬合。   时傅琰西镇成都,钦畅风轨,待以师敬。畅立寺之后,乃致书于琰曰:“贫道栖荆累稔,年衰疹积,厌毒人諠,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逶迤长亘,连垒叠岭。岭开四涧,亘列五峰,抱郭怀邑,回望三方,负峦背岳,远瞩九流,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前冬至此,访承尔日,正是陛下龙飞之辰。盖闻道配太极者,嘉瑞自显,德同二仪者,神应必彰,所以河、洛昞有周之兆,灵石表大晋之征。伏谓兹山之符验,岂非齐帝之灵应耶?檀越奉国情深,至使运属时征,不能忘心,岂能遗事?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赞曰:‘峨峨齐山,诞自幽冥。潜瑞几昔,帝号乃明。岑载圣宇,兆祚休名。峦根云坦,峰岳霞平。规岩拟刹,度岭缔经。创工之日,龙飞紫庭。道侔二仪,四海均清。终天之祚,岳德表灵。’”

  琰即具以表闻。敕蠲百户以充俸给。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陕,遣使征请。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于齐山。值已东赴,遂不相及。至齐武升位,司徒文宣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文惠太子又遣征迎,既敕命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汎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倾众阻望,止住灵根。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是岁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即窆于钟阜独龙山前。临川献王立碑,汝南周颙文。


齐上定林寺释僧远 (道凭 法令 慧泰)

[编辑]

  释僧远,姓皇,勃海重合人。其先北地皇甫氏,避难海隅,故去“甫”存“皇”焉。远幼而乐道,年十六欲出家,父母不许。因蔬食忏诵,晓夜不辍,年十八方获入道。时有沙门道凭,高才秀德,声盖海岱。远从受学,通明数论,贯大小乘。宋大明中度江,住彭城寺。昇明中,于小丹阳牛落山立精舍,名曰龙渊。

  远年三十一,始于青州孙秦寺南面讲说。言论清畅,风容秀整,坐者四百馀人,莫不悦服。琅琊王僧达才贵当世,藉远风素,延止众造寺。远周贫济乏,身无留财。有玄绍比丘,每给以金贝。远让而弗受。尝一时行青园。闻里中得时气病者,悯而造之。见骈尸侣病者数人,人莫敢近。远深加痛惋,留止不忍去。因为告乞,敛死抚生,恩加骨肉。宋新安孝敬王子鸾,为亡所生母殷贵妃造新安寺,敕选三州,招延英哲。远与小山法瑶,南涧显亮,俱被征召,皆推远为允举之首。

  大明六年九月,右司奏曰:“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宏峻;拳跪槃伏,岂止敬恭?将欲昭张四维,缔制八寓。故虽儒、法枝派,名、墨条流,至于崇亲严上,厥繇靡爽。唯浮图为教,逿自龙裔。宗旨缅邈,微言沦远,拘文蔽道,在末弥扇。遂迺凌越典度,偃居尊戚。失随方之妙迹,迷制化之渊美。夫佛法以谦俭自牧,忠虔为道。不轻比丘,遭人必拜,目连桑门,遇长则礼。宁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颡耆腊,而直骸万乘者哉?故咸康创议,元兴载述,而事屈偏党,道挫馀分。今鸿源遥洗,群流仰镜,九仙尽宝,百神耸职。而畿辇之内,含弗臣之氓;阶席之间,延抗礼之客。惧非所以澄一风范,详示景则者也。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虔礼敬之容。依其本俗,则朝徽有序,乘方兼远矣。”帝虽颇信法,而尤自骄纵,故奏上之日,诏即可焉。

  远时叹曰:“我剃头沙门,本出家求道,何关于帝王!”即日谢病,仍隐迹上定林山。及景和之中,此制又寝,还遵旧章。

  宋明践祚,请远为师,竟不能致。其后山居逸迹之宾,傲世陵云之士,莫不崇踵山门,展敬禅室。庐山何默、汝南周颙、齐郡明僧绍、濮阳吴苞、吴国张融,皆投身接足,谘其戒范。后宋建平王景素谓栖玄寺是先王经始,既寺是人外,欲请远居之。殷勤再三,遂不下山。

  齐太祖将升位,入山寻远。远固辞老疾,足不垂床。太祖躬自降礼,谘访委悉。及登禅,复銮驾临幸,将诣远房。房阁狭小,不容舆盖。太祖欲见远,远持操不动。太祖遣问卧起,然后转跸而去。远曾不屑焉。至于寝疾,文惠、文宣伏膺师礼,数往参候。时贵卿士,往还不绝。

  远蔬食五十馀年,涧饮二十馀载。游心法苑,缅想人外,高步山门,萧然物表。以齐永明二年正月,卒于定林上寺,春秋七十有一。帝致书于沙门法献曰:“承远上无常,弟子夜中已自知之。远上此去,甚得好处。诸佳作非一,不复增悲也。一二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今正为作功德,所须可具疏来也。”竟陵文宣王又书曰:“远法师一代名德,志节清高。潜山树美,四海飡风。弟子暗昧,谬蒙师范。方欲仰禀仁化,用洗烦虑,不谓此疾,奄成异世。悲痛之心,特不可忍。远上即既业行圆通,旷劫希有。弟子意不欲遗形影迹,杂处众僧墓中。得别小馀地,是所愿也。方应树刹表奇,刻石铭德矣。”即为营坟于山南,立碑颂德。太尉琅琊王俭制文。

  时定林上寺又有法令、慧泰,并善经论,继誉于远焉。


齐荆州竹林寺释僧慧 (昙顺 慧敞 僧岫)

[编辑]

  释僧慧,姓皇甫,本安定朝那人。高士谧之苗裔,先人避难寓居襄阳,世为冠族。慧少出家,止荆州竹林寺,事昙顺为师。顺,庐山慧远弟子,素有高誉。慧伏膺已后,专心义学。至年二十五,能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性强记,不烦都讲,半日而文句辩析,宣畅如流。又善《庄》《老》,为西学所师,与高士南阳宗炳、刘虬等。并皆友善。炳每叹曰:“西夏法轮不绝,其在慧公乎!”吴国张畅经游西土,迺造慧而请交焉。齐初,敕为荆州僧主。风韵秀然,协道匡世,补益之功,有誉遐迩。年衰,常乘舆赴讲。观者号为“秃头官家”。与玄畅同时,时人谓“黑衣二杰”。齐永明四年卒,春秋七十有九。

  后有释慧敞者,亦志业贞正,代慧为僧主,续有功效焉。慧弟子僧岫,亦以学显,力精致血疾而终。


齐上定林寺释僧柔 (弘称 僧拔 慧熙)

[编辑]

  释僧柔,姓陶,丹阳人。少而耿洁,便有出尘之操。年九岁,随叔游学。家世贫迫,藜藿不充,而笃志弥坚,履穷无改。后出家为弘称弟子,称姓吕,洛阳临渭人,学通经论,声誉早彰。柔伏膺已后,便精懃戒品,委曲禅慧。方等众经,大小诸部,皆彻鉴玄源,洞尽宗要。年过弱冠,便登讲席。一代名宾,并投身北面。后东游禹穴,值慧基法师,招停城傍,一夏讲论。后入剡白山灵鹫寺。未至之夜,沙门僧绪梦见神人,彩旗素甲,满山而出。绪问其故,答云:“法师当入,故出奉迎。”明旦待人,果是柔至。既而扫饰山门,有终焉之志。敷经导学,有士如林。

  齐太祖创业之始,及世祖袭图之日,皆建立招提,傍求义士。以柔耆素有闻,故征书岁及。文宣诸王再三招请,乃更出京师。止于定林寺,躬为元匠。四远钦服,人神赞美。文慧、文宣并服膺入室。柔秉德居宗,当之弗让。

  常誓生安养国。每至悬轮西次,辄嚬容合掌。至临亡之日,体无馀患,唯语弟子云:“吾应去矣。”仍铺席于地,西向虔礼,奄然而卒。是岁延兴元年,春秋六十有四。即葬于山南。

  沙门释僧祐与柔少长山栖,同止岁久,亟挹道心,预闻法味,为立碑墓所。东莞刘勰制文。

  柔有弟子僧绍,亦贞正有学业。时锺山山茨精舍,又有僧拔、慧熙,皆弱年英迈,幼著高名。并美业未就,而相继早卒。拔撰〈七玄论〉,今行于世。


齐山阴法华山释慧基 (僧行 慧旭 道恢 慧永 慧深 法洪)

[编辑]

  释慧基,姓吕,吴国钱塘人。幼而神情隽逸,机悟过人。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至年十五,义嘉其神彩,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文帝引见,顾问允惬,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舆驾亲幸,公卿必集。基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弘赞禅律,来游宋境。义乃令基入室供事。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跋摩谓基曰:“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皆思探玄赜,鉴彻幽凝。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基师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京土,士庶归依,利养纷集,以基懿德可称,乃携共同活。及义之亡后,资生杂物,近盈百万。基法应获半,悉舍以为福,唯取麁衣钵,协以东归,还止钱塘显明寺。顷之,进适会稽,仍止山阴法华寺。尚学之徒,追踪问道。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学徒至者千有馀人。宋太宗遣使迎请,称疾不行。元徽中,复被征诏。始行过浙水,复动疾而还,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手垒塼石,躬自指麾,架悬乘险,制极山状。初立三层,匠人小拙,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遂穷其丽美。基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尚。及寺成之后,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士庶鳞集,献奉相仍。后周颙莅剡,请基讲说。颙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及见基访核,日有新异。刘𤩽、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义训。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致书殷勤,访以《法华》宗旨。基乃著《法华义疏》,凡有三卷。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及注《遗教》等,并行于世。

  基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四远从风,五众归伏。基性烈而能温。气清而且穆,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以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弟子梦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问所从来,答云:“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尚。后数日而亡,因窆于法华山南。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铭其遗德。

  基弟子僧行、慧旭、道恢并学业优深,次第敷讲,各领门徒,继轨前辙。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谅亡,次沙门慧永。永风姿环雅,德行清严,亦游刃众经,时当讲说。永后次沙门慧深,亦基之弟子。深与同学法洪,并以戒洁见重。深后次沙门昙与,亦沈审有气局。


齐京师谢寺释慧次 (僧宝 僧智 法珍 僧响 僧猛 法宝 慧渊)

[编辑]

  释慧次,姓尹,冀州人。初出家,为志钦弟子。后遇徐州释法迁,解贯当世,钦乃以次付嘱。随迁南至京口,止竹林寺。至年十五,随迁还彭城。虽复年在息慈,而志学无倦。清鉴伦通,超然孤拔。至年十八,解通经论,名贯徐土。迄禀具戒,业操弥深。频讲《成实》及三《论》等。大明中出都,止于谢寺。迄宋季齐初,归德稍广,每讲席一铺,辄道俗奔赴。沙门知藏、僧昇、法云等,皆幼年俊朗,慧悟天发,并就次请业焉。文慧、文宣悉敬以师礼,四事供给。永明八年,讲《百论》至〈破尘品〉,忽然从化,春秋五十七矣。

  时谢寺又有僧宝、僧智,长乐寺法珍、僧响、僧猛、法宝、慧渊,并一代英哲,为时论所宗。


齐京师何园寺释慧隆 (智诞 僧辩 僧贤 道慧 法度)

[编辑]

  释慧隆,姓成,阳平人。少而居贫,学无师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馀年中,凝心佛法,贯通众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园寺。隆既思彻诠表,善于清论。乘机抗拟,往必折关。宋明帝请于湘宫开讲《成实》,负袠问道八百馀人。其后,王侯贵胜屡招讲说。凡先旧诸义盘滞之处,隆更显发开张,使昭然可了,乃立“实法”、“断结”义等。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萧散森疏,若霜下之松竹。”以永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

  时江西有释智诞,亦善于经论,与隆比德齐时,各驰名两岸。时何园寺复有僧辩、僧贤、道慧、法度,并研精经论,功业可称。


齐京师太昌寺释僧宗 (昙准 法身 法真 慧令 法仙 法最 僧敬 道文 僧贤)

[编辑]

  释僧宗,姓严,本雍州冯翊人。晋氏丧乱,其先四世祖移居秦郡。年九岁,为瑗公弟子,谘承慧业。晚又受道于斌、济二法师。善《大涅槃》及《胜鬘》、《维摩》等。每至讲说,听者将近千人。妙辩不穷,应变无尽,而任性放荡,亟越仪法,得意便行,不以为碍。守检专节者,咸有是非之论。文惠太子将欲以罪摈徒遂,通梦有感,于是改意归焉。魏主元宏遥挹风德,屡致书并请开讲。齐世祖不许外出。宗讲《涅槃》、《维摩》、《胜鬘》等,近盈百遍。以从来信施,造太昌寺以居之。建武三年卒于所住,春秋五十有九。

  先是北土法师昙准,闻宗特善《涅槃》,迺南游观听。既南北情异,思不相参。准乃别更讲说。多为北土所师。准后居湘宫寺,与同寺法身、法真并为当时匠者。

  时有安乐寺慧令、法仙、法最,中兴寺僧敬、道文、天竺寺僧贤,并善数论,振名上国云。


齐京师中寺释法安 (慧光 敬遗 光赞 慧韬 道宗)

[编辑]

  释法安,姓毕,东平人。魏司隶校尉轨之后也。七岁出家,事白马寺慧光为师。光幼而爽拔,博通内外,多所参知。安年在息慈,便精神秀出。时张永请斌公讲,并屈召名学。永问斌云:“京下复有卓越年少不?”斌答:“有沙弥道慧、法安、僧拔、慧熙。”永即要请。令道慧覆《涅槃》,法安述佛性,神色自若,序泻无遗。永问并年岁。慧答十九,安答十八。永叹曰:“昔扶风朱勃,年十二能读书壁诗,时人号才童。今日二道士,可曰义少也。”于是显誉京朝,流名四远。迄至立年,专当法匠。

  王僧虔出镇湘州,携共同行。后南适番禺,正值彼公讲《涅槃》。安问论数番,彼心愧让席。停彼两周,法事相继。永明中还都,止中寺,讲《涅槃》、《维摩》、《十地》、《成实论》,相继不绝。司徒文宣王及张融、何胤、刘绘、刘𤩽等,并禀服文义,共为法友。永泰元年卒于中寺,春秋四十有五。著《净名》、《十地》义疏,并《僧传》五卷。

  时有灵基寺敬遗、光赞、慧韬,瓦官寺道宗,亦皆当时名流,为学者所慕。


齐京师中兴寺释僧印 (慧龙)

[编辑]

  释僧印,姓朱,寿春人。少而神思沉审,安苦务学。初游彭城,从昙度受三《论》。度既擅步一时,四远依集,印禀味钻研,穷其幽奥。

  后进往庐山,从慧龙谘受《法华》。龙亦当世著名,播于《法华》宗旨。印偏功构彻,独表新异。于是东适京师,止中兴寺,复陶思《涅槃》及其馀经典。宋大明中,征君何点招僧大集,请印为法匠。听者七百馀人。司徒文宣王、东海徐孝嗣,并挹敬风猷,屡请讲说。

  印戒行清严,禀性和穆,含恕安忍,喜愠不彰。时仗气之徒,问论中间,或厝以嘲谑。印神彩夷然,曾无介意。虽学涉众典,而偏以《法华》著名,讲《法华》凡二百五十二遍。以齐永元元年卒,春秋六十有五矣。


齐琅琊聂山释法度 (法绍 僧朗 惠开 法开 僧绍)

[编辑]

  释法度,黄龙人。少出家,游学北土,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宋末游于京师,高士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居琅琊之聂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

  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纸名,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神道有法,物不得干。前诸栖托,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

  聂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戮。”由是庙用荐止菜脯而已。

  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征感若此。

  时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而学解优之。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

  绍本巴西人,汝南周颙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恭以师礼,资给四事。度常愿生安养。故偏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春秋六十有四。

  度弟子僧朗,继踵先师,复纲山寺。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

  时有彭城寺惠开,幼而神气高朗,志学渊深,故早彰令誉,立年便讲。

  又馀杭县法开者,亦清爽隽发,善为谈论。出京,止禅冈寺,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梁京师冶城寺释智秀 (僧若 僧璿 道乘)

[编辑]

  释智秀,本姓裘,京兆人,寓居建业。幼而颖悟,早有出家之心。二亲爱而不许,密为求婚。将克娶日,秀乃间行避走。投蒋山灵曜寺,剃发出家。及年满具戒,业操愈坚。禀访众师,搜检新异。于是大、小兼明,数论精熟,尤善大、小《涅槃》、《净名》、《般若》。及讲筵一建,辄王俟接驾,负袠肩随。为人神彩细密,思入玄微。其文句幽隐,并见披释。以天监之初,卒于治城寺,春秋六十有三。会葬之日,黑白奔赴,街巷填𬮱,士庶含酸。荣哀以备。时治城又有僧若、道乘。乘当时令闻,若与兄僧璿并善诸经及外书。若诵《法华》,工草隶。后为吴国僧正。乘亦志业明敏,而特善《毗昙》。


梁荆州释慧球

[编辑]

  释慧球,本姓马氏,扶风人。世为冠族,年十六出家,住荆州竹林寺,事道馨为师,禀承戒训,履行清洁。后入湘州麓山,专业禅道。顷之,与同学慧度俱适京师,谘访经典。后又之彭城,从僧渊受《成实论》。至年三十二,方还荆土,专当法匠。讲集相继,学侣成群,荆、楚之间,终古称最。使西夏义僧,得与京邑抗衡者,球之力也。中兴元年敕为荆土僧主。训勖之功,有誉当世。天鉴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四。遗命露骸松下,弟子不忍行也。


梁京师灵曜寺释僧盛

[编辑]

  释僧盛,本姓何,建业人。少而神情聪敏,加又志学翘懃,遂大明数论,兼善众经,讲说为当时元匠。又特精外典,为群儒所惮。故学馆诸生,常以盛公相胁。天鉴中,卒于灵曜寺。春秋五十馀。

  时有宋熙寺法欣,延贤寺智敞、法冏、建元寺僧护、僧韶,皆比德同誉。欣、敞并善经论,法冏兼精律部,韶、护以《毗昙》著名。


梁山阴云门山寺释智顺

[编辑]

  释智顺,本姓徐,琅琊临沂人。年十五出家,事钟山延贤寺智度为师。少而聪颖,笃志过人。故虽年在息慈,而学功已绩。及受具戒,秉禁无疵。陶练众经,而独步于《涅槃》、《成实》。讲说徒众,常数百馀人。尝以事生非虑,颇致坎折,而贞素确然,其徽无点。齐竟陵文宣王特深礼异,为修冶城寺以居之。司空徐孝嗣亦崇其行解,奉以师敬。及东昏失德,孝嗣被诛,子绲逃窜避祸,顺身自营护,卒以获免。绲后重加资俸,一无所受。尝有夜盗顺者,净人追而擒之。顺留盗宿于房内,明旦遗以钱绢,喻而遣之。其仁洽笃恕如此。后东游禹穴,止于云门精舍。法轮之盛,复见江左。

  顺为人虚靖恭恪,形器若神,风轨清严,动无失厝。故士庶瞻礼,常有惧焉。以天监六年卒于山寺。春秋六十一。

  初顺之疾甚,不食多日,一时中竟忽索斋饮。弟子昙和以顺绝谷日久,密以半合米杂煮以进顺。顺咽而还吐,索水洗漱,语和云:“汝永出云门,不得还住。”其执节清苦皆此之类。临终之日,房内颇闻异香,亦有见天华、天盖者。遗命露骸空地,以施虫鸟。门人不忍行之,乃窆于寺侧。弟子等立碑颂德,陈郡袁昂制文。法华寺释慧举又为之墓志。顺所著〈法事赞〉及〈受戒〉、〈弘法〉等记,皆行于世。


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 (道明 僧成 僧宝)

[编辑]

  释宝亮,本姓徐氏,其先东莞胄族,晋败,避地于东莱弦县。亮年十二出家,师青州道明法师。明亦义学之僧,名高当世。亮就业专精,一闻无失。及具戒之后,便欲观方弘化。每惟训育有本,未能远绝缘累。明谓曰:“沙门去俗,以宣通为理,岂可拘此爱网,使吾道不东乎。”亮感悟,因此客游。

  年二十一至京师,居中兴寺。袁粲一见而异之。粲后与明书曰:“频见亮公,非常人也。比日闻所未闻,不觉岁之将暮。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车,璧在邯郸,秦王请以华国。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非复上人贵州所宜专也。”自是学名稍盛。及本亲丧亡,路阻不得还北,因屏居禅思,杜讲说,绝人事。齐竟陵文宣王躬自到房,请为法匠,亮不得已而赴。文宣接足恭礼,结菩萨四部因缘。后移憩灵味寺,于是续讲众经,盛于京邑。讲《大涅槃》凡八十四遍,《成实论》十四遍,《胜鬘》四十二遍,《维摩》二十遍,其大小《品》六遍。《法华》、《十地》、《优婆塞戒》、《无量寿》、《首楞严》、《遗教》、《弥勒下生》等,亦各近十遍。黑白弟子三千馀人,谘禀门徒常盈数百。

  亮为人神情爽岸,俊气雄逸,及开章命句,锋辩纵横。其有问论者,或豫蕴重开,及亮之披解,便觉宗旨涣然,忘其素蓄。今上龙兴,尊崇正道,以亮德居时望,亟延谈说。亮任率性直,每言辄称贫道,上虽意有间然,而挹其神出。天监八年初,敕亮撰《涅槃义疏》十馀万言。上为之序曰:“非言无以寄言,言即无言之累;累言则可以息言,言息则诸见竞起。所以如来乘本愿以托生,现慈力以应化。离文字以设教,忘心相以通道。欲使玟玉异价,泾渭分流,制六师而止四倒,反八邪而归一味。折世智之角,杜异人之口,导求珠之心,开观象之目。救烧灼于火宅,拯沉溺于浪海。故法雨降而燋种受荣,慧日升而长夜蒙晓。发迦叶之悱愤,吐真实之诚言。虽复二施等于前,五大陈于后,三十四问,参差异辩。方便劝引,各随意荅。举要论经,不出两途:‘佛性’开其本有之源,‘涅槃’明其归极之宗。非因非果,不起不作,义高万善,事绝百非。空空不能测其真际,玄玄不能穷其妙门。自非德均平等,心合无生,金墙玉室,岂易入哉?有青州沙门释宝亮者,气调爽拔,神用俊举,少贞苦节,长安法忍,耆年愈笃,𫠜齿不衰,流通先觉,孳孳如也。后进晚生,莫不依仰。以天监八年五月八日敕亮撰《大涅槃义疏》,以九月二十日讫。光表微言,赞扬正道。连环既解,疑网云除。条流明悉,可得略言。朕从容暇日,将欲览焉。聊书数行,以为记莂云尔。”

  亮福德招感,供施累积,性不蓄金。皆散营福业。身没之后,房无留财。以天监八年十月四日卒于灵味寺,春秋六十有六。葬锺山之南,立碑墓所。陈郡周兴嗣、广陵高爽,并为制文,刻于两面。弟子法云等又立碑寺内,文宣图其形像于普弘寺焉。

  时高座寺僧成、旷野寺僧宝,亦并齐代法匠。宝又善“三玄”,为贵游所重。


梁上定林寺释法通 (智进)

[编辑]

  释法通,本姓褚氏,河南阳翟人,晋安东将军扬州都督□之八世孙也。家世衣冠,礼义相袭。通幼而岐颖,聪悟绝伦。年十二出家,游学三藏,专精方等,《大品》、《法华》尤所研密。年未登立,便为讲匠,学徒云聚,千里必集。后践迹京师,初止庄严,后憩定林上寺。栖闲隐素,履道唯勤。希风影附者,复盈山室。齐竟陵文宣王、丞相文献王,皆纡贵慕德,亲承顶礼。陈郡谢举、吴国陆杲、寻阳张孝秀,并策步山门,禀其戒法。白黑弟子七千馀人。晦迹锺阜三十馀载,坐禅诵念,礼忏精苦。

  至天监十一年六月十日便觉不念,语弟子云:“我正可至九月二十日间耳。”到九月十四日,见两居士皆报白拂,来向床前,便次第出。至十七日忽漫语云:“檀越不相识,何处来耶?”弟子昙智问意故,答云:“有一人著朱衣戴帻,擎木箱底在床前。”至二十日,见佛像作两行来,通合掌良久。侍疾者但闻异香,竟不测意。通乃密向同意慧弥说之。至二十一日,索香汤洗浴竟,仍作礼还卧,叉手当胸,正中时卒,春秋七十。仍葬于寺南。弟子静深等立碑墓侧,陈郡谢举、兰陵萧子云,并为制文,刻于两面。

  时定林上寺复有沙弥圣进,本阉人。清信笃至,遂出家苦节。尝头陀至东山,宿于树下。有虎来摩其头,见进端坐无扰,跪之而去。后每独行独坐,常见青马一匹,卫其左右。



梁京师招提寺释慧集

[编辑]

  释慧集,本姓钱,吴兴于潜人。年十八于会稽乐林山出家,仍随慧基法师受业。为性悫实,言无华绮。而学勤昏晓,未尝懈息。后出京,止招提寺。复遍历众师,融冶异说,三藏、方等并皆综达。广访《大毗婆沙》及《杂心》、犍度等,以相雠校,故于《毗昙》一部,擅步当时。凡硕难坚疑,并为披释,海内学宾无不必至。每一开讲,负袠千人。沙门僧缸,法云并名高一代,亦执卷请益。今上深相赏接,每请开讲。以天监十四年还至乌程,遘疾而卒。春秋六十。著《毗昙大义疏》十馀万言,盛行于世。


梁剡法华台释昙斐 (法藏 明庆)

[编辑]

  释昙斐,本姓王,会稽剡人。少出家,受业于惠基法师。性聪敏,素著领牒之称。其方等深经,皆所综达,《老》、《庄》、儒、《墨》颇亦披览。后东西禀访,备穷经诰之旨。居于乡邑法华台寺,讲说相仍,学徒成列。斐神情爽发,志用清玄,故于《小品》、《净名》尤成独步。加又谈吐蕴藉,辞辩高华,席上之风,见重当世。梁衡阳孝王元简及隐士庐江何胤,皆远挹徽猷,招延讲说。吴国张融、汝南周颙、颙子舍等。并结知音之狎焉。以天监十七年卒于寺,春秋七十有六。其制作文辞,亦颇见于世。初斐有誉江东,被敕为十城僧主,符旨适行,未拜便化。厥土僧尼,倍怀恋德。

  斐同县南岩寺有沙门法藏,亦以戒素见称,喜放救生命,兴立图像。时馀姚县有明庆比丘,与斐同时致誉。庆本姓郑氏,戒行严洁,学业清美。本师事炎公,又弘实弟子,师资三叶,并见重东南。


  论曰: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幽寂故心行处断,无言故言语路绝。言语路绝,则有言伤其旨;心行处断,则作意失其真。所以净名杜口于方丈,释迦缄嘿于双树。将知理致渊寂,故为无言。但悠悠梦境,去理殊隔;蠢蠢之徒,非教孰启?是以圣人资灵妙以应物,体冥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像以传真。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获已而用之;言者不真之物,不获已而陈之。故始自鹿苑,以四谛为言初;终至鹄林,以三点为圆极。其间散说流文,数过八亿。象驮负而弗穷,龙宫溢而未尽,将令乘蹄以得兔,藉指以知月。知月则废指。得兔则忘蹄。经云:“依义莫依语。”此之谓也。而滞教者谓至道极于篇章,存形者谓法身定于丈六。故须穷达幽旨,妙得言外。四辩庄严,为人广说,示教利喜,其在法师乎!

  故士行寻经于于阗,誓志而灭火,终令般若盛于东川。忘想传乎季末。爰次竺潜、支遁、于兰、法开等,并气韵高华,风道清裕,传化之美,功亦亚焉。中有释道安者,资学于圣师竺佛图澄,安又授业于弟子慧远,惟此三叶,世不乏贤。并戒节严明,智宝成就。使夫慧日馀晖,重光千载之下;香土遗芬,再馥阎浮之地;涌泉犹注,寔赖伊人。远公既限以虎溪,安师反,更同辇,与夫高尚之道,如有忒焉。然而语默动静,所适唯时。四翁赴汉,用之则行也;三闾辞楚,舍之则藏也。经云:“若欲建立正法,则听亲近国王,及持仗者。”安虽一时同辇,迺为百民致谏,故能终感应真,开玄显报。

  其后荆、陜著名,则以翼、遇为言初;庐山清素,则以持、永为上首。融、恒、影、肇,德重关中;生、叡、畅、远,领宗建业。昙度、僧渊,独擅江西之宝;超进、慧基,乃攡浙东之盛。虽复人世迭隆,而皆道术悬会。故使像运馀兴,岁将五百,功效之美,良足美焉。

  赞曰:遗风眇漫,法浪迁回。匪伊释哲,孰振将颓?潜安比玉,远叡联环。𫔍斧曲戾,弹沐斜埃。素丝既染,永变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