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2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二十九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僧部列传五

  宋一

  杯度           昙始

  法朗附智整      法意

  僧慧           昙翼

  僧洪           邵硕

  慧果           法恭附僧恭

  昙称           法进

  僧富           法羽

  元高附慧崇      慧通

  僧隐附成具      道房

  僧周附僧亮      僧弼

  道照附慧明      僧诠

  昙鉴附道海 惠龛 惠恭 昙泓 道广 道光

  慧安           昙无成附昙冏

  僧彻附僧庄      昙谛

  僧导附僧因 僧音 僧威智严

  宝云           求那跋摩

神异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僧部列传五

[编辑]

宋一

[编辑]

杯度

[编辑]

按《高僧传》,“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名。初 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 方寄宿一家,其家有一金像,度窃去。家主觉而追之, 见度徐行走马逐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 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时年 可四十许。带索䍀缕,殆不蔽身。言语出没,喜怒不均。 或严冰扣冻洗浴,或著屐上山,或徒行入市,惟荷一 芦圌子,更无馀物。往延贤寺法意道人处,意以别房 待之。后往瓜步江,于江侧就航,人告度,不肯载之。”复 累足杯中,顾盼吟咏,杯自然流,直度北岸,向广陵,遇 村舍,有李家八关斋,先不相识,乃直入斋堂而坐,置 芦圌于中庭。众以其形陋,无恭敬心。李见芦圌当道, 欲移置墙边,数人举不能动。度食竟,提之而去,笑曰: “四天王福于李家。”于时有一竖子,窥其圌中,见四小 儿,并长数寸,面目端正,衣裳鲜洁,于是追觅,不知所 在。后三日,乃见在西界蒙茏树下坐。李家拜请还家, 日日供养。度不甚持斋,饮酒啖肉,至于辛鲙,与俗不 殊。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国刘兴伯为兖州刺史,遣 使邀之,负圌而来。兴伯使人举视,十馀人不胜。伯自 看,唯见一败衲及一木杯。后还李家,复得三十馀日。 清旦忽云欲得一袈裟,中时令办,李即经营,至中未 成。度云暂出,至暝不反。合境闻有异香,疑之为怪。处 处觅度,乃见在北岩下,铺败袈裟于地,卧之而死。头 前脚后皆生莲华,华极鲜香,一夕而萎。邑人共殡葬 之。后数日,有人从北来,云:“见度负芦圌行向彭城。”乃 共开棺,唯见靴履。度既至彭城,遇有白衣黄欣,深信 佛法,见度礼拜请还家。其家至贫,但有麦饭而已。度 甘之怡然,止得半年,忽语欣云:“可觅芦圌三十六枚, 吾须用之。”答云:“此间正可有十枚,贫无以买,恐不尽 办。”度曰:“汝但检觅,宅中应有。”欣即穷检,果得三十六 枚,列之庭中,虽有其数,亦多破败。比欣次第熟视,皆 已新完。度密封之,因语欣令开,乃见钱帛皆满,可堪 百许万。识者谓是杯度分身他土所得。䞋施回以施 欣,欣受之,皆为功德。经一年许,度辞去,欣为办粮食。 明晨见粮食俱存,不知度所在。经一月许,复至京师。 时湖沟有朱文殊者,少奉法度,多来其家。文殊谓度 云:“弟子脱舍身没苦,愿见救度。脱在好处,愿为法侣。” 度不答。文殊喜曰:“佛法默然,已为许矣。”后东游入吴 郡,路见钓鱼师,因就乞鱼。渔师施一殪者,度手弄反 覆,还投水中,游活而去。又见网师,更从乞鱼,网师瞋 骂不与,度乃拾取两石子掷水中。俄而有两水牛斗 其网中,网既碎败,不复见牛,度亦已隐。行至松江,乃 仰盖于水中,乘而度岸。经涉会稽剡县,登天台,数月 而反京师时有外国道人名僧佉吒,寄都下长干寺 住。有客僧僧悟者,与吒同房冥,于窗隙中,见吒取寺 刹捧之入云,“然后将下。”悟不敢言,但深加敬仰。时有 一人姓张名奴,不知何许人,不甚见食,而常自肥悦, 冬夏常著单布衣。佉吒在路行,见张奴,欣然而笑,佉 吒曰:“吾东见蔡㹠,南讯马生,北遇王年,今欲就杯度, 乃与子相见耶?”言竟而去。尔后月日,不复见此二人传者云将僧悟共之南岳不反。张奴与杯度相见,甚 有所叙,人所不解。度犹停都少时游止无定,请召或 往不往。时南州有陈家,颇有衣食,度往其家,甚见料 理。闻都下复有一杯度,陈父子五人咸不信,故下都 看之,果如其家杯度,形相一种。陈为设一合蜜姜,及 刀子、熏陆香手巾等,度即食,蜜姜都尽,馀物宛在膝 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度,即留二弟停都守视, 馀三人还家。家中杯度如旧,膝前亦有香刀子等,但 不啖蜜姜为异。乃语陈云:“刀子钝,可为磨之。”二弟都 还,云:“彼杯度已移灵鹫寺其家。”杯度忽求黄纸两幅 作书,书不成字,合同其背。陈问:“上人作何券书”,度不 答,竟莫测其然。时吴郡民朱灵期使高丽还,值风舶 飘经九日,至一洲边。洲上有山,山甚高大。入山采薪, 见有人路,灵期乃将数人,随路告乞。行十馀里,闻磬 声香烟,于是共称佛礼拜。须臾,见一寺,甚光丽,多是 七宝庄严。见有十馀僧,皆是石人,不动不摇。乃共礼 拜,速行步少许,闻唱导声。还往更看,犹是石人。灵期 等相谓:“此是圣僧,吾等罪人,不能得见。”因共竭诚忏 悔。更往,乃见真人。为期等设食,食味是菜,而香美不 同。世期等食竟,共叩头礼拜,乞速还至乡。有一僧云: “此间去都乃二十馀万里,但令至心不忧不速也。”因 问期云:“识杯度道人不?”答言:“甚识。”因指北壁有一囊, 挂锡杖及钵,云:“此是杯度许,今因君以钵与之。”并作 书著函中,别有一青竹杖,语言:“但掷此杖,置舫前水 中,闭船静坐,不假劳”力,必令速至。于是辞别,令一沙 弥送至门上,语言:“此道去行七里便至舫,不须从先 路也。”如言西转行七里许,至舫,即具如所示。唯闻舫 从山顶树木上过,都不见水。经三日,至石头淮而住, 亦不复见竹杖所在。舫入淮至朱雀,乃见杯度骑大 航,兰以棰捶之曰:“马马何不行?”观者甚多。灵期等在 舫遥礼之。度乃自下舫,取书并钵,开书视之,字无人 识者。度大笑曰:“使我还那。”取钵掷云中,还接之,云:“我 不见此钵四千年矣。”度多在延贤寺法意处,时世以 此钵异物,竞往观之。时南州杯度,当其骑兰之日,尔 日早出,至晚不还陈氏。明旦见门扇上有青书六字 云:“福德门灵人降。”字劣可识。其家杯度遂绝迹矣。都 下杯度犹去来,山邑多行神咒。时庾常婢偷物而叛, 四追不擒,乃问度,度云已死,在金城江边空冢中。往 看,果如所言。孔甯子时为黄门侍郎,在廨患痢,遣信 请度,度咒竟云难差。见有四鬼,皆被伤截。甯子泣曰: “昔孙恩作乱,家为军人所破,二亲及叔皆被痛酷。”甯 子果死。又有齐谐妻胡母“氏病,众治不愈。后请僧设 斋。斋坐,有僧聪道人劝迎杯度。度既至,一咒,病者即 愈。齐谐伏事为师,因为作传记,其从来神异,大略与 上同也。”至元嘉三年九月,辞谐入东,留一万钱物寄 谐,倩为营斋,于是别去,行至赤山湖,患痢而死。谐即 为营斋,并迎尸还葬建业之覆舟山。至四年,有吴兴 卲信者,甚奉法。遇伤寒病,无人敢看,乃悲泣念《观音》。 忽见一僧来云:是杯度弟子。语云:“莫忧家师,寻来相 看。”答云:“度师已死,何容得来?”道人云:“来复何难。”便衣 带头出一合许,散与服之,病即差。又有杜僧哀者,住 在南冈下,昔经伏事杯度儿,病甚笃。乃思念,恨不得 度,练神咒。明日忽见度来,言语如常,即为咒,病者便 愈。至五年三月八日,度复来齐谐家吕道慧、闻人坦 之、杜天期、水丘熙等并共见,皆大惊,即起礼拜度、度 语众人言:“年当大凶,可勤修福业。法意道人甚有德, 可往就其修立故寺,以禳灾祸也。”须臾间,上有一僧 唤度,度便辞去,云:“贫道当向交广之间,不复来也。”齐 谐等拜送殷勤,于是绝迹。顷世亦言时有见者,既未 的其事,故无可传也。

昙始

[编辑]

按《高僧传》:昙始,关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晋孝 武太元之末,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显授三乘, 立以归戒。盖高句骊闻道之始也。义熙初,复还关中, 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 咸称“白足和尚。时长安人王胡,其叔死数年,忽见形 还。将胡遍游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叔谓胡曰:‘既已 知因果,但当奉事白足阿练’。”胡遍访众僧,唯见始足 白于面,因而事之。晋末,朔方匈奴赫连勃勃破获关 中,斩戮无数。时始亦遇害,而刃不能伤,勃勃嗟之,普 赦沙门,悉皆不杀。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后 拓跋焘复克长安,擅威关洛。时有博陵崔浩,少习左 道,猜嫉释教。既位居伪辅,焘所仗信,乃与天师寇氏 说焘以佛化无益,有伤民利,劝令废之。焘既惑其言, 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 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枭 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 至。至太平之末,始知焘化时将。及以元会之日,忽杖 锡到宫门。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从门而入。” 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遽以白焘,焘大怒,自以所佩 剑斫之,体无馀异,唯剑所著处,有痕如布线焉。时北园养虎于槛,焘令以始馁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试 以天师近槛,虎辄鸣吼。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 能及。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悔其愆失,始为说法,明 辩因果,焘大生愧惧,遂感疠疾。崔、寇二人,次发恶病。 焘以过由于彼,于是诛翦二家,门族都尽,宣下国中, 兴复正教。俄而焘卒,孙濬袭位。方大弘佛法,盛迄于 今。始后不知所终。

法朗附智整

[编辑]

按《高僧传》:“法朗,高昌人。幼而执行精苦,多诸征瑞,韬 光蕴德,人莫测其所阶。朗师释法进,亦高行沙门。进 尝闭户独坐,忽见朗在前,问从何处来,答曰:‘从户钥 中入。云与远僧俱至。日既将中,愿为设食’。进即为设 食,唯闻匕钵之声,竟不见人。昔庐山慧远尝以一袈 裟遗进,进即以为䞋。朗云:‘众僧已去,别日当取之’。后” 见执爨者,就进取衣,进即与之。访常执爨者,皆云不 取,方知是先圣人权迹取也。至魏虏毁灭佛法,朗西 适龟兹,龟兹王与彼国大禅师结约:“若有得道者至, 当为我说,我当供养。”及朗至,乃以白王,王待以圣礼。 后终于龟兹,焚尸之日,两肩涌泉,直上于天,众叹希 有,收骨起塔。后西域人来此土,具传“此事。”时凉州复 有沙门智整,亦贞苦有异行,为土主杨难当所事,后 入寒峡山石穴中不反。

法意

[编辑]

按《高僧传》:“法意,江左人,好营福业,起五十三寺。晋义 熙中,锺山祭酒朱应子先是孙恩建义之党,窜居此 山,分其外地少许与意为寺,号曰延贤寺。后杯度去 来此寺,云:此处寻有诸变,后时当好地对天堂,易为 福业。”俄为野火所烧。后齐谐及张寅等藉杯度之旨, 语在《度传》。乃与意共行山地,更欲修立,而无水不可 住,意惟杯度之言。乃竭诚礼忏,乞西方池水。经于三 日,恳恻弥至。忽闻空中有声,扑然著地,意恐是金帛, 试令人掘入二尺许,泫然清流,遂成涧不绝。于是立 寺意,后不知所终。

僧慧

[编辑]

按《高僧传》:“僧慧,未知何许人,自少来好修福业,晋义 熙中,共长安人行长生,立寺于京师破坞村中,始迁 域,其处起草屋数间,便集僧设斋。至中夜,堂内两灯 忽自然行,进前数十步,油”请帮助识别此字。如故,无所倾覆。大众惊 嗟,访诸耆老。咸言灯所移处是昔时外国道人起塔 之基。于是就共修立。以灯移表瑞。因号崇明寺焉。

昙翼

[编辑]

按《莲社高贤传》:“昙翼,馀杭人,初入庐山依远公,后入 关中见罗什。东还会稽,入秦望山,诵《法华经》十二年, 感普贤大士化女子身披采服,携筠笼一、白豕、大蒜 两根,至师前曰:‘妾入山采薇,日已斜,豺狼纵横,归无 生理,敢托一宿’。师却之力。女复哀鸣不已,遂令居草 床上。夜半号呼腹疼,告师按摩,师辞以持戒,不应,手” 触女,号呼愈甚。师乃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翼日,女以 采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 “我普贤菩萨,特来相试。”郡太守孟𫖮闻于朝,敕建法 华寺。

按《高僧传》:“昙翼少而信悟,早有绝尘之操。初出家,止 庐山寺,依慧远修学。蔬素苦节,见重门人。晚适关中, 复师罗什。经律数论,并皆参涉。又诵《法华》一部。以晋 义熙十三年与同志昙学沙门俱游会稽,履访山水。 至秦望西北,见五岫骈峰,有耆阇之状,乃结草成庵, 称曰法华精舍。太守孟𫖮,富春人陈载并倾心挹德”, 赞助成功。翼蔬食涧饮,三十馀年,以宋元嘉二十七 年卒,春秋七十。立碑山寺,旌其遗德。会稽孔逭制文 翼同游昙学沙门后移卜秦望之北,号曰“乐林精舍。” 有韶相灌蒨并东岳望僧,咸共憩焉。

僧洪

[编辑]

按《高僧传》:“‘僧洪,豫州人,止于京师瓦官寺,少而修身 整洁。后率化有缘,造丈六金像,镕铸始毕,未及开模。 时晋末铜禁甚严,犯者必死。宋武帝时为相国,洪坐 罪系于相府,唯诵《观世音经》,一心归命佛像。夜梦所 铸像来,手摩洪头,问怖不,洪言自念必死,像曰无忧’。 见像胸方尺许,铜色燋沸。会当行刑,府参军监杀,而” 牛奔车坏,因更克日。续有令从彭城来,云:“未杀僧,洪 者可原。”遂获免。还,开模见像胸前果有燋沸。洪后以 苦行卒。

邵硕

[编辑]

按《高僧传》,“邵硕者,本姓邵,名硕,始康人。居无常所,恍 惚如狂。为人大口,眉目丑拙,小儿好追而弄之。或入 酒肆,同人酣饮。而性好佛法,每见形像,无不礼拜赞 叹,悲感流泪。硕本有三男二女,大男惠生者,亦出家。 硕以宋初亦出家入道,自称硕公。出入行住,不择昼 夜,游历益部诸县及往蛮中,皆因事言谑,协以劝善。 至人家眠地者,家必有死;就人乞细席,必有小儿亡。” 时咸以此为谶。至四月八日,成都行像,硕于众中,匍 匐作师子形。尔日,郫县亦言见硕作师子形,乃悟其分身也。刺史萧慧开及刘孟明等并挹事之。孟明以 男子衣衣二妾,试硕曰:“以此二人给公为左右,可乎?” 硕为人好韵语,乃谓明曰:“宁自乞酒以清宴,不能与 阿夫竟残年。”后一朝忽著布帽诣孟明,少时明卒。先 是孟明长史沈仲玉改鞭杖之格,严重常科。硕谓玉 曰:“天地嗷嗷从此起,若除鞭格得刺史。”玉信而除之。 及孟明卒,仲玉果行州事,以宋元徽元年九月一日 卒岷山通云寺。临亡语道人法进云:“可露吾骸,急系 履著脚。”既而依之,出尸置寺。后经二日不见所在。俄 而有人从郫县来,遇进云:“昨见硕公在市中,一脚著 履,漫语云:‘小子无宜,适失我履一只’。”进惊而检问沙 弥,沙弥答云:“近送尸时,怖惧,右脚一履,不得好系”,遂 失之。其迹诡异,莫可测也。后竟不知所终。

慧果

[编辑]

按《高僧传》:“慧果,豫州人,少以蔬食自业。宋初游京师, 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尝于圊厕,见一鬼致敬于果 云:‘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啖粪鬼中。法师 德素高明,又慈悲为意,愿助以拔济之方也’。”又云:“昔 有钱三千,埋在柿树根下,愿取以为福。果即告众掘 取果,得钱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会。后梦见此鬼” 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果以宋太始六年卒,春秋七 十有六。

法恭附僧恭

[编辑]

按《高僧传》:“法恭,姓关,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养寺。 后出京师,住东安寺。少而苦行殊伦,服布衣,饵菰麦, 诵经三十馀万言。每夜讽咏,辄有殊香异气,入恭房 者,咸共闻之。又以敝衲聚蚤虱,常披以饲之。宋武、文、 明三帝及衡阳文王义季等并崇其德业。所获信施, 常分给贫病,未尝私蓄。宋太始中还西,卒于彼,春秋” 八十。时乌衣复有僧恭者,德业高明,纲总寺任,不食 粳粮,唯饵豆麦。

昙称

[编辑]

按《高僧传》:“昙称,河北人。少而仁爱,惠及蜫虫。晋末至 彭城,见有老人年八十,夫妇穷悴,乃舍戒为奴,累年 执役,而内修道德,未尝有废,乡邻嗟之。及二老卒,佣 赁获直,悉为二老福用,拟以自赎。事毕欲还道,法物 未备。宋初,彭城驾山下虎灾,村人遇害,日有一二称 乃谓村人曰:‘虎若食我,灾必当消’。村人苦谏不从,即” 于是夜独坐草中,咒愿曰:“以我此身充汝饥渴,令汝 从今息怨害意,未来当得无上法食。”村人知其意正, 各泣拜而还。至四更中,闻虎取称,村人逐至南山,啖 身都尽,唯有头存,因葬而起塔,后虎灾遂息。

法进

[编辑]

按《高僧传》,“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掖 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 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 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 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 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迺净洗浴,取” 刀盐,至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 钵,著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 忍受。”进即自割肉,拄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 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 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 来至,王人复至,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举之还宫。周 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 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焰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 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 僧遵,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胜鬘、 金刚般若。又笃励门人,常忏悔为业。

僧富

[编辑]

按《高僧传》,“僧富,姓山,高阳人。父霸,为蓝田令。富少孤, 居贫而笃学无厌,采薪为烛,以照读书。及至冠年,备 尽经史,美姿容,善谈论。后遇伪秦卫将军杨邕,资其 衣粮,习凿齿,携共志学。及听安公讲《放光经》,遂有心 乐道,于是剃发,依安受业。安亡后,还魏郡廷尉寺,下 帷潜思,绝事人间。时村人有劫,劫得一小儿,欲取心” 肝以解神,富逍遥路口,遇见劫,具问其意,脱衣以易 小儿,群劫不许。富曰:“大人五脏亦可用不?”劫谓富不 能忘身,因妄言亦好。富乃念曰:“我幻焰之躯,会有一 死,今以济人,虽死犹生。”即自取劫刀,画胸至脐。群劫 更相咎责,四散奔走,即送小儿还其家路口。时行路 一人,见富如此,因问其故。富虽复顿闷,口犹能言,迺 具答以此事。此人悲悼伤心,还家取针,缝其腹皮,涂 以验药。轝还寺将息,少时而差。后不知所终。

法羽

[编辑]

按《高僧传》:“法羽,冀州人。十五出家,为慧始弟子。始立 行精苦,修头陀之业。羽操心勇猛,深达其道,常欲仰 轨药王,烧身供养。时伪秦晋王姚绪镇蒲坂,羽以事 白绪,绪曰:‘入道多方,何必烧身?不敢固违,幸愿三思’。 羽誓志既重,即服香油,以布缠体,诵《舍身品》竟,以火自燎。道俗观视,莫不悲慕焉。时年四十有五。”

元高附慧崇

[编辑]

按《高僧传》,“元高姓魏,本名灵育,冯翊万年人也。母寇 氏,本信外道,始适魏氏,首孕一女,即高之长姊,生便 信佛,乃为母祈愿,愿门无异见,得奉大法。母以伪秦 弘始三年,梦见梵僧散华满室,觉便怀胎。至四年二 月八日生男,家内忽有异香及光明照壁,迄旦乃息。 母以儿生瑞兆,因名灵育。时人重之,复称世高。年十” 二,辞亲入山,久之未许。异日有一书生,寓高家宿,云 欲入中常山隐。父母即以高凭之。是夕咸见村人,共 相祖送。明旦,村人尽来候高,父母云:“昨已相送,今复 觅耶?”村人云:“都不知行,岂容已送。”父母方悟昨之迎 送,乃神人也。高初到山,便欲出家。山僧未许,云:“父母 不听,法不得度。”高于是暂还家,启求入道,经涉两旬, 方卒先志。既背俗乖世,改名元高。聪敏生知,学不加 思。至年十五,已为山僧说法。受戒已后,专精禅律。闻 关右有浮驮跋陀禅师,在石羊寺弘法,高往师之,旬 日之中,妙通禅法。跋陀叹曰:“善哉佛子!乃能深悟如 此。”于是卑颜推逊,不受师礼。高乃杖策西秦,隐居麦 𧂐山。山学百馀人,崇其义训,禀其禅道。时有长安沙 门释昙弘,秦地高僧,隐在此山,与高相会,以同业友 善。时乞佛炽槃跨有陇西,西接凉土。有外国禅师昙 无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然三昧正受,既 深且妙,陇右之僧,禀承盖寡。高乃欲以己率众,即从 毗受法。旬日之中,毗乃反启其志。时河南有二僧,虽 形为沙门,而权侔伪相,恣情乖律,颇忌学僧。昙无毗 既西反舍夷,二僧乃向河南王世子曼谗构元高,云 “蓄聚徒众,将为国灾。”曼信谗,便欲加害,其父不许,乃 摈高往河北林阳堂山。山古老相传,云是群仙所宅。 高徒众三百,往居山舍,神情自若,禅慧弥新,忠诚冥 感,屡有灵异。磬既不击而鸣,香亦自然有气,应真仙 士,往往来游,猛兽驯伏,蝗毒除害。高学徒之中,游刃 六门者,百有馀人。有元绍者,秦州陇西人,学究诸禅, 神力自在,手指出水,供高洗漱。其水香净,倍异于常。 每得非世华香,以献三宝,灵异如绍者又十一人。绍 后入堂术山,蝉蜕而逝。昔长安昙弘法师,迁流岷蜀, 道洽成都。河南王藉其高名,遣使迎接。弘既闻高被 摈,誓欲申其清白,乃不顾栈道之难,冒险从命。既达 河南,宾主仪毕,便谓王曰:“王既深鉴远识,何以信谗 弃贤?贫道所以不远数千里,正欲献此一言耳。”王及 太子赧然愧悔,即遣使诣高,卑辞逊谢,请高还邑。高 既旷济,为怀忘忿赴命。始欲出山,风雷忽起,树木摧 折,崩石塞道。咒愿曰:“吾誓志弘道,岂得滞?”方。乃风息 路开,渐还到国。王及臣民近道候迎,内外敬奉,崇为 国师。河南化毕,进游凉土。沮渠蒙逊深相敬事,集会 英宾,发高胜解。时西海有樊会僧印,亦从高受学,志 狭量褊,得少为足,便谓已得罗汉,顿尽禅门。高乃密 以神力,令印于定中备见十方无极世界诸佛所说, 法门不同,印于一夏。寻其所见,永不能尽,方知定水 无底,大生愧惧。时魏虏拓跋焘僭据平城,军侵凉境。 焘舅阳平王杜超请高同还伪都。既达平城,大流法 化。伪太子拓跋晃事高为师。晃一时被谗,为父所疑, 乃告高曰:“空罹枉苦,何由得脱?”高令作金光明斋,七 日恳忏。焘乃梦见其祖及父,皆执剑烈威,问:“汝何故 信谗言,枉疑太子。”焘惊觉,大集群臣,告以所梦。诸臣 咸言太子无过,实如皇灵降语,焘于太子无复疑焉, 盖高诚感之力也。时崔浩、寇天师并先得宠于焘,恐 晃纂承之日,夺其威柄,乃谮云:“太子前事,实有谋心, 但结高公道术,故令先帝降梦。如比物论,事迹稍形, 若不诛除,必为巨害。”焘遂纳之,勃然大怒,即敕收高。 高先时尝密语弟子曰:“佛法应衰,吾与崇公首当其 祸乎?”于时闻者,莫不慨然。时有凉州沙门释慧崇,是 伪魏尚书韩万德之门。师德既次于高,亦被疑阻。至 伪太平五年九月,高与崇公俱被幽絷。其月十五日, 就祸卒于平城东隅,春秋四十有三。是岁宋元嘉二 十一年也。当尔之时,门人莫知。是夜三更,忽见光绕 高所住处塔三匝,还入禅窟中。因闻光中有声云:“吾 已逝矣。”诸弟子方知已化,哀号痛绝。既而迎尸于城 南旷野,沐浴迁殡,兼营理崇公,别在异处,一都道俗, 无不嗟骇。弟子元畅,时在云中,去魏都六百里,旦忽 见一人,告之以变,仍给六百里马,于是扬鞭而反。晚 间至都,见师已亡,悲恸断绝,因与同学共泣曰:“法今 既灭,颇复兴不如脱更兴,请和尚起坐。和尚德匪常 人,必当照之矣。”言毕,高两眼稍开,光色还悦,体通汗 出,其汗香甚。须臾起坐,谓弟子曰:“大法应化,随缘盛 衰,盛衰在迹,理恒湛然。但念汝等,不久复应如我耳。 唯有元畅,当得南度。汝等死后,法当更兴,善自修心, 无令中悔。”言已,便卧而绝也。明旦迁柩,欲阇维之,国 制不许,于是营坟即窆。道俗悲哀,号泣望断。有沙门 法达为伪国僧正,钦高日久,未获受业。忽闻徂化,因 而哭曰:“圣人去世,当复何依?”累日不食,常呼高上:“圣人自在,何能不一现。”应声见高,飞空而至,达顶礼求 哀,愿见救护。高曰:“君业重难救,当可如何?自今已后, 依方等忏悔,当得轻受。”达曰:“脱得苦报,愿见矜救。”高 曰:“不忘一切,宁独在君?”达又曰:“法师与崇公并生何 处?”高曰:“吾愿生恶世,救护众生。即已,还生阎浮提。崇 公常祈安养,已果心矣。”达又问:“不审法师已阶何地?” 高曰:“我诸弟子,自有知者。”言讫,奄然不见。达密访高 诸弟子,咸云是得忍菩萨。至伪太平七年,拓跋焘果 毁灭佛法,悉如高言。时河西国沮渠牧犍时有沙门 昙曜,亦以禅业见称,伪太傅张潭服膺师礼。

慧通

[编辑]

按《高僧传》:慧通,关中人,少止长安太后寺,蔬食持咒, 诵《增一阿含经》。初从凉州禅师慧绍谘受禅业,法门 观行,多所游刃。常祈心安养,而欲栖神彼国。微疾,乃 于禅中见一人来,形甚端严,语通言:“良时至矣。须臾 见无量寿佛,光明晖然。通因觉禅,具告同学所见。言 讫便化,异香在房,三日乃歇。春秋五十九矣。”

僧隐附成具

[编辑]

按《高僧传》:“僧隐姓李,秦州陇西人。家世正信。隐年八 岁出家,便能长斋,至十二年蔬食。及受具戒,执操弥 坚。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诵《法华》《维摩》。闻西凉州有 元高法师,禅慧兼举,乃负笈从之。于是学尽禅门,深 解律要。高公化后,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顷之东下, 止江陵琵琶寺,又谘业于慧彻。彻名重当时,道扇方” 外,隐研访少时,备穷经律,禅慧之风,被于荆楚。州将 山阳王刘休祐及长史张岱并谘禀戒法。后刺史巴 陵王休若及建平王景素,皆税驾禅房,屈膝恭礼。后 卧疾少时,问侍者曰:“日中未?”答云:“已中。”乃索水漱口, 颜貌怡然,忽尔从化,春秋八十矣。时江陵上明寺复 有成具律师,亦善《十诵》及《杂心》《毗昙》等。

道房

[编辑]

按《高僧传》:“道房姓张,广汉五城人。道行清贞,少善律 学,止广汉长乐寺,每礼佛烧香,香烟直入佛顶。又勤 诲门人,改恶行善,其不改者,乃为之流泣。后卒所住, 春秋一百二十岁矣。”

僧周附僧亮

[编辑]

“按《高僧传》,僧周,不知何许人,姓高烈,有奇志操,而韬 光晦迹,人莫能知,常在嵩山头陀坐禅。魏虏将灭佛 法,周谓门人曰:‘大难将至’。乃与眷属数十人共入寒 山。山在长安西南四百里,嵠谷险阻,非军兵所至,遂 卜居焉。俄而魏虏肆暴,停者悉毙。其后寻悔,诛灭崔 氏,更兴佛法。伪永昌王镇长安,奉旨将更修立,访求” 沙门。时有说寒山有僧,德业非凡,王即遣使征请。周 辞以老疾,令弟子僧亮应命出山。周后将殂,告弟子 曰:“吾将去矣。”其夕见火从绳床后出烧身,经二日方 尽,烟炎张天,而房不烬。弟子收遗灰,架以砖塔。弟子 僧亮,姓李,长安人,受业于僧周。初永昌王请僧,无敢 应者,咸以言佛法初兴,疑有不测之虑,亮曰:“像运寄 人,正在今日。若被诛剪,自身当之;如其获全,则道有 更振之期。”又僧周加劝,于是随使至长安。未至之顷, 王及人民洒扫街巷,比室候迎。王亲自枉道,接足致 敬。亮为陈诫祸患,训示因果,言约理谐,和而且切。听 者悲喜,各不自胜。于是修复故寺,延请沙门。关中大 法更兴,亮之力也。

僧弼

[编辑]

按《高僧传》:“僧弼,本吴人,性度虚简,仪止方直。少与龙 光、昙干同游长安,从什受学。爱日惜力,竭有深思。什 嘉赏特深,使预参译。后游历名邦,备瞩风化。时有请 弼为寺主,弼曰:‘至道不弘,淳风日缅,自非定慧兼足, 无以镇立风猷。且当随缘致益,何得独善一寺?后居 楚郢十有馀年,训诱经戒,大化江表。河西王沮渠蒙’” 逊远挹风名,遣使通敬,䞋遗相续。后下都,止彭城寺。 文皇器重,每延讲说。宋元嘉十九年卒,春秋七十有 八矣。

道照附慧明

[编辑]

按《高僧传》:“‘道照,姓麹,西平人。少善尺牍,兼博经史。十 八出家,止京师祇洹寺。披览群典,以宣唱为业。音吐 嘹亮,洗悟尘心,指事适时,言不孤发,独步于宋代之 初。宋武帝尝于内殿斋,照初夜略叙百年迅速,迁灭 俄顷,苦乐参差,必由因果。如来慈悲六道,陛下抚矜 一切’。帝言善。久之,斋竟,别䞋三万。临川王道规从受” 《五戒》,奉为门师。宋元嘉十年卒,年六十六。昭弟子慧 明,姓焦,魏郡人,神情俊迈,祖习师风,亦有名当世。

僧诠

[编辑]

按《高僧传》,“僧诠姓张,辽西海阳人。少游燕齐,遍学外 典,弱冠方出家。复精练三藏,为北土学者之宗。后过 江,止京师,铺筵大讲,化洽江南。吴郡张恭请还吴讲 说,姑苏之士并慕德归心。初止闲居寺,晚憩虎丘山。 诠先于黄龙国造丈六金像,入吴又造人中金像,置 于虎丘山之东寺。诠性好檀施,周赡贫乏,清确自守”, 居无缣币。后平昌孟𫖮于馀杭立方显寺,请诠居之率众翘勤,禅礼无辍,看寻苦至,遂乃失明。而策励弥 精,讲授不废。吴国张畅、张敷,谯国戴颙、戴勃并慕德 结交,崇以师礼。诠后暂游临安县,投董功曹家。功曹 者,清信弟子也。诠投止少时,便遇疾甚笃,而常见所 造之像来在西壁,又见诸天童子皆来侍。病。弟子法 朗,梦见一台,数人捧之,问何所去,答云:“迎诠法师。”明 旦果卒。县令阮尚之使葬白土山郭文举之冢右,以 拟梁鸿之附《要离》也。特进王裕及高士戴颙至诠墓 所,刻石立碑,唐思贤造文,张敷作《诔》。

昙鉴附道海 惠龛 惠恭 昙泓 道光

[编辑]

按《高僧传》:“昙鉴姓赵,冀州人。少出家,事竺道祖为师, 蔬食布衣,律行精苦,学究群经,兼善数论。闻什公在 关,杖策从学,什常谓鉴为一闻持人。后游方宣化,达 自荆州,止江陵辛寺。年登耳顺,厉行弥洁,常愿生安 养,瞻觐弥陀。后弟子僧济辞往上明,鉴云:‘汝去迺佳, 恐不复相见’。”因委曲疏受付嘱。至夜与诸耆老共叙 无常,言甚切至。既夜,各各还房,鉴独留步廊下。至三 更,沙弥僧愿请还房。鉴曰:“汝但眠,不须复来。”至明旦, 弟子慧严依常问讯,见合掌平坐而口不言。迫就察 之,实迺已卒。身体柔软,香洁倍常。因伸而殓焉。春秋 七十。吴郡张辨作《传》并赞。赞曰:披荔逞芬,握瑾表洁。 浑浑法施,弗淄弗涅。炜晔初辰,条蔚“暮节,神游智往, 岂伊实诀。”时江陵又有道海、北州惠龛、东州惠恭、淮 南昙泓、东辕山道广、弘农道光等,并愿生安养,临终 祥瑞焉。

慧安

[编辑]

按《高僧传》,“慧安,未详何许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 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三十馀万言。止庐山凌 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 施杖,光色炯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 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大惊曰:‘此杖乃在此间 耶’?”因译其字云:“木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 后得罗什道教隆安。后以杖䞋外国僧波沙那那赍 还西域。安以宋元嘉中卒于山寺。

昙无成附昙囧

[编辑]

按《高僧传》:“昙无成姓马,扶风人。家世避难,移居黄龙。 年十三出家,履业清正,神悟绝伦,未及具戒,便精往 复。闻什公在关,负笈从之。既至见什,什问:‘沙弥何能 远来’?答曰:‘闻道而至’。什大善之。于是经停务学,慧业 愈深。姚兴谓成曰:‘马季常硕学高明,素矫当世法师, 故当不尔’。答曰:‘以道伏心,为除此过’。兴甚异之,供事” 殷厚。姚祚将亡,关中危扰,成乃憩于淮南中寺,《涅槃 大品》常更互讲说,受业二百馀人,与颜延之、何尚之 共论实相,往复弥晨,成乃著《实相论》,又著《明渐论》。宋 元嘉中卒,春秋六十有四。时中寺复有昙囧者,与成 同学齐名,为宋临川康王义庆所重焉。

僧彻附僧庄

[编辑]

按《高僧传》:僧彻,姓王,本太原晋阳人。少孤,兄弟二人 寓居襄阳。彻年十六,入庐山造远公,远见而异之,问 曰:“‘宁有出家意耶’?对曰:‘远尘离俗,固其本心;绳墨镕 钧,更唯匠者’。远曰:‘君能入道,当学无畏法门’。”于是投 簪委质,从远受业,遍学众经,尤精般若。又以问道之 暇,亦措怀篇牍,至若一赋一咏,辄落笔成章。尝至山 南,扳松而啸,于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 退还谘远:“律禁管弦,戒绝歌舞,一吟一啸,可得为乎?” 远曰:“以散乱言之,皆为违法。”由是乃止。至年二十四, 远令讲《小品》,时辈未之许。及登座,辞旨明析,听者无 以折其锋。远谓之曰:“向者勍对,并无遗力。汝城隍严 固,攻者丧师,发轸能尔,良为未易。”由是门人推服焉。 远亡后,南游荆州,止江陵城内五层寺,晚移琵琶寺。 彭城王义康、仪同萧思话等,并从受戒法,延请设斋, 躬自下馔。宋元嘉二十九年卒,春秋七十。刺史南谯 王刘义宣为造坟圹。时荆州上明有释僧庄者,亦善 《涅槃》及数论。宋孝武初,被敕下都,称疾不赴。

昙谛

[编辑]

按《高僧传》,昙谛姓康,其先康居人,汉灵帝时移附中 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肜,尝为冀州别驾。母黄 氏昼寝,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 二枚,眠觉,见两物俱存,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 以麈尾等示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云: ‘不忆’。”至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后随父之樊 邓,遇见关中僧䂮道人,忽唤䂮名,䂮曰:“童子何以呼 宿老名?”谛曰:“向者忽言阿上是谛沙弥,为众僧采菜, 被野猪所伤,不觉失声耳。”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 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䂮初不忆此,迺诣谛父,谛父具 说本末,并示书镇麈尾等。䂮迺悟而泣曰:“即先师弘 觉法师也。师经为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 师二物,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 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谛后游览经籍,过目斯记。晚 入吴虎丘寺,讲《易》《礼》《春秋》各七遍,《法华》《大品》《维摩》各 十五遍。又善属文翰,集有六卷,亦行于世。性爱林泉后还吴兴,入故章昆山,闲居涧饮,二十馀载。以宋元 嘉末卒于山,春秋六十馀。

僧导附僧因 僧音 僧威

[编辑]

按《高僧传》:“僧导,京兆人。十岁出家,从师受业。师以《观 世音经》授之。读竟,谘师:‘此经有几卷,师欲试之,乃言 止有此耳。导曰:‘初云尔时无尽意,故知尔前已应有 事’。师大悦之,授以《法华》一部。于是昼夜看寻,粗解文 义。贫无油烛,常采薪自照。至年十八,博读转多,气干 雄勇,神机秀发,形止方雅,举动无忤。僧叡见而奇之’”, 问曰:“君于佛法,且欲何愿?”导曰:“且愿为法师作都讲。” 叡曰:“君方当为万人法主,岂肯对扬小师乎?”迄受具 戒,识洽愈深,禅律经论,达自心抱。姚兴钦其德业,友 而爱焉,入寺相造,迺同辇还宫。及什公译出经论,并 参议详定。导既素有风神,又值关中盛集,于是谋猷 众典,博采真俗,迺著《成实三论》义疏及《空有二谛论》 等。后宋高祖西伐长安,擒获伪主,荡清关内。既素藉 导名,迺要与相见。谓导曰:“相望久矣,何其流滞殊俗?” 答曰:“明公荡一九有,鸣鸾河洛,此时相见,不亦善乎!” 高祖旍斾东归,留子桂阳公义真镇关中,临别谓导 曰:“儿年小留镇,愿法师时能顾怀。”义真后为西虏勃 勃赫连所逼,出自关南,中涂扰败。丑虏乘凶,追骑将 及。导率弟子数百人遏于中路,谓追骑曰:“刘公以此 子见托,贫道今当以死送之,会不可得,不烦相追。”群 寇骇其神气,遂回锋而反。义真走窜于草,会其中兵 段宏卒以获免,盖由导之力也。高祖感之,因令子侄 内外师焉。后立寺于寿春,即东山寺也。常讲说经论, 受业千有馀人。会虏灭佛法,沙门避难投之者数百, 悉给衣食。其有死于虏者,皆设会行香,为之流涕哀 恸。至孝武帝登位,遣使征请,导翻然应诏,止于京师 中兴寺。銮舆降跸,躬出候迎。导以孝建之初,三纲更 始,感事怀昔,悲不自胜。帝亦哽咽良久,即敕于瓦官 寺开讲《维摩》,而帝亲临幸,公卿毕集。导登高座,曰:“昔 王宫托生,双树现灭。自尔已来,岁逾千载。淳源永谢, 浇风不追。给苑丘墟,鹿园芜秽。九十五种,以趣下为 升高;三界群生,以火宅为净国。岂知上圣流涕,大士 恓惶者哉!”因澘然泫泪,四众为之改容。又谓帝曰:“护 法弘道,莫先帝王。陛下若能运四等心,矜危劝善,则 此沙土瓦砾,便为自在天”宫。帝称善久之,坐者咸悦。 后辞还寿春,卒于石磵,春秋九十有六。时有沙门僧 因,亦当世名匠,与导公相次。或问因云:“法师与导公 孰愈?”答云:“吾与僧导同师什公,准之孔门,则导公入 室,吾可升堂。”导有弟子僧音、僧威等,并善成实。

智严

[编辑]

按《高僧传》:“智严,西凉州人。弱冠出家,便以精勤著名, 衲衣宴坐,蔬食永岁。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 广求经诰,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入摩天陀罗精舍, 从佛驮先比丘谘受禅法,渐染三年,功逾十载。佛驮 先见其禅思有绪,特深器异,彼诸道俗闻而叹曰:‘秦 地乃有求道沙门矣’。”时有佛驮跋陀比丘,亦是彼国 “禅匠。”严乃要请东归,欲令传法中土。跋陀嘉其恳至, 遂共东行。于是逾越沙险,达自关中。常依随跋陀,止 长安大寺。顷之,跋陀横为秦僧所摈,严亦分散。憩于 山东精舍,坐禅诵经,励力精学。晋义熙十三年,宋武 帝西伐长安,克捷旋斾,涂涉山东。时始兴公王恢从 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 思湛然。恢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三人开眼,俄而还 闭,问不与言。恢心敬精奇,访诸耆老,皆云“此三僧隐 居求志,高洁法师也。”恢即启宋武,延请还都,莫肯行 者。既屡请懃至,二人推严随行。恢道怀素笃,礼事甚 殷,还都即住始兴寺。严性虚静,志避諠尘,恢乃为于 东郊之际更起精舍,即枳园寺也。严前还于西域所 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到元嘉四年,乃共沙门宝云 译出《普曜》《广博》《严净》《四天王》等经。严在寺不受别请, 常分卫自资,道化所被,幽显咸伏。有见鬼者云:“见西 州太社”,闻鬼相语:“严公至,当辟易。”此人未之解。俄而 严至,聊问姓字,果称智严。默而识之,密加礼异。仪同 兰陵萧思话妇刘氏疾病,恒见鬼来,吁呵骇畏,时迎 严说法。严始到外堂,刘氏便见群鬼迸散。严既进为 夫人说经,疾以之瘳,因禀五戒,一门宗奉。严清素寡 欲,随受随施,少而游方,无所滞著。禀性冲退,不自陈 叙,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严昔未出家时,尝受 五戒,有所亏犯,后入道受具足,常疑不得戒,每以为 惧,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遂更汎海,重到天竺,谘诸 明达。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罗汉不敢判决,乃 为严入定,往兜率宫谘弥勒。弥勒答云:“得戒。”严大喜, 于是步归,至罽宾,无疾而化,时年七十八。彼国法,凡 圣烧身之处,各有其所。严虽戒操高明,而实行未辨, 始移尸向凡僧墓地,而尸重不起,改向圣墓,则飘然 自轻。严弟子智羽、智远,故从西来,报此征瑞,俱还外 国。以此推严,信是得道人也。

===宝云===按《高僧传》宝云:未详《氏族传》云:“凉州人。少出家,精懃 有学行,志韵刚洁,不偶于世。故少以方直纯素为名。 而求法恳恻,忘身徇道,志欲躬睹灵迹,广寻经要。遂 以晋隆安之初,远适西域,与法显、智严先后相随,涉 履流沙,登逾雪岭,懃苦艰危,不以为难。”遂历于阗、天 竺诸国,备睹灵异。乃经罗刹之野,闻天鼓之音,释迦 影迹,多所瞻礼。云在外域,遍学梵书,天竺诸国,音字 诂训,悉皆备解。后还长安,随禅师佛驮跋陀业禅师 进道。俄而禅师横为秦僧所摈,徒众悉同其咎,云亦 奔散。会庐山释慧远解其摈事,共归京师,安止道场 寺。众僧以云志力坚猛,弘道绝域,莫不披襟谘问,敬 而爱焉。云译出《新无量寿》,晚出诸经,多云所治定,华 梵兼通,音训允正。云之所定,众咸信服。初关中沙门 竺佛念善于宣译,于苻、姚二代,显出众经,江左译梵, 莫逾于云。故于晋宋之际,弘通法藏,沙门慧观等咸 友而善之。云性好幽居,以保闲寂,遂适六合山寺,译 出《佛本行赞经》。山多荒民,俗好草窃,云说法教诱,多 有改悟。礼事供养,十室而九。顷之,道场慧观临亡,请 云还都,总理寺任,云不得已而还。居道场岁许,复更 还六合。以元嘉二十六年终于山寺,春秋七十有四 焉。

求那跋摩

[编辑]

按《高僧传》,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本刹利种,累世为 王,治在罽宾国。祖父呵梨跋陀,此言师子贤,以刚直 被徙。父僧伽阿难,此言众喜,因潜隐山泽。跋摩年十 四,便机见隽达,深有远度,仁爱汎博,崇德务善。其母 尝须野肉,令䟦摩办之。跋摩启曰:“‘有命之类,莫不贪 生,夭彼之命,非仁人矣’。母怒曰:‘设令得罪,吾当代汝’。” 跋摩他日煮油,误浇其指,因谓母曰:“代儿忍痛。”母曰: “痛在汝身,吾何能代?”跋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况 三途耶!”母乃悔悟,终身断杀。至年十八,相工见而谓 曰:“君年三十,当抚临大国,南面称尊。若不乐世荣,当 获圣果。”至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晓四含,诵 经百馀万言,深达律品,妙入禅要,时人号曰三藏法 师。至年三十,罽宾国王薨,绝无绍嗣。众咸议曰:“跋摩 帝室之胄,又才明德重,可请令还俗,以绍国位。”群臣 数百,再三固请,跋摩不纳,乃辞师违众,遁迹人世。后 到师子国,观风弘教,识真之众咸谓已得初果。仪形 感物,见者发心。后至阇婆国,初未至时,阇婆王母夜 梦见一道士飞舶入国。明旦果是跋摩来至,王母敬 以圣礼,从受五戒。母因劝王曰:“宿世因缘,得为母子。 我已受戒,而汝不信,恐后生之因,永绝今果。”王迫以 母敕,即奉命受戒。渐染既久,专精稍笃。顷之,邻兵犯 境,王谓跋摩曰:“外贼恃力,欲见侵侮。若与斗战,伤杀 必多。如其不拒,危亡将至。今唯归命师尊,不知何计。” 跋摩曰:“暴寇相攻,宜须御捍,但当起慈悲心,勿兴杀 害念耳。”王自领兵拟之,旗鼓始交,贼便退散。王遇流 矢伤脚,跋摩为王咒水洗之,信宿平复。王恭信稍殷, 乃欲出家修道,因告群臣曰:“吾欲躬栖法门,卿等可 更择明主。”群臣皆拜伏劝请,王不忍固违,乃就群臣 请三愿:若许者当留治国:一愿凡所治境“同奉和尚, 二愿尽所治内,一切断杀,三愿所有储财,赈给贫病。” 群臣欢喜,佥然敬诺。王后为跋摩立精舍,躬自琢材, 伤王脚指。跋摩又为咒治,有顷平复。道化之声,播于 遐迩。时京师名德沙门慧观、慧聪等,远挹风猷,思欲 餐禀,以元嘉元年九月,面启文帝,求迎请跋摩。帝即 敕交州刺史,令泛舶延致观等。又遣沙门法长、道冲、 道隽等,往彼祈请,并致书于跋摩及阇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宋境,流行道教。”跋摩以圣化宜广,不惮 游方。先已随商人竺难提舶,欲向一小国,会值便风, 遂至广州。文帝知跋摩已至南海,于是复敕州郡,令 资发下京。路由始兴,经停岁许,始兴有虎市山,仪形 耸峙,峰岭高绝。跋摩谓其“髣髴耆阇”,乃改名灵鹫。于 山寺之外,别立禅室,去寺数里,磬音不闻,每至鸣椎, 跋摩已至。或冒雨不沾,或履泥不污。时众道俗莫不 肃然增敬。寺有宝月殿,跋摩于殿北壁手自画作罗 汉像及定光儒童布发之形。像成之后,每夕放光,久 之乃歇。始兴太守蔡茂之深加敬仰。后茂之将死,跋 摩躬自往视,说法安慰。后家人梦见茂之在寺中与 众僧讲法,寔由䟦摩化导之力也。此山本多虎灾,自 跋摩居之,昼行夜往,或时值虎,以杖按头,弭伏而去。 于是山旅水宾,去来无梗,感德归化者十有七八焉。 跋摩尝于别室坐禅,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弥往候之, 见一白师子缘柱而立,亘室弥漫,生青莲华。沙弥惊 恐,大呼往逐,师子豁无所见。其灵异无方类多如此。 后文帝重敕观等,复更敦请,乃汎舟下都,以元嘉八 年正月达于建业。文帝引见,劳问殷勤,因又言曰:“弟 子常欲持斋不杀,迫以身徇物,不获从志。法师既不 远万里,来化此国,将何以教之?”跋摩曰:“夫道在心不 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匹夫

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将何为用?帝王
考证
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女咸悦;布一

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 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斋亦大矣, 不杀亦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方 为弘济耶?”帝乃抚几叹曰:“夫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 于近教。迷远理者谓至道虚说;滞近教者,则拘恋篇 章。至如法师所言,真谓开悟明达,可与言天人之际 矣。”乃敕住祇洹寺,供给隆厚,王公英彦莫不宗奉。俄 而于寺开讲《法华》及《十地》。法席之日,轩盖盈衢,观瞩 往还,肩随踵接。跋摩神府,自然妙辩天逸。或时假译 人而往复悬悟。后祇洹慧义请出菩萨善戒,始得二 十八品。后弟子代出二品,成三十品,未及缮写,失序 品及戒品。故今犹有两本,或称《菩萨戒地》。初,元嘉三 年,徐州刺史王仲德于彭城请外国伊叶波罗译出 《杂心》,至择品,而缘碍遂辍。至是更请跋摩译出后品, 足成十三卷。并先所“出《四分羯磨》《优婆塞五戒》《略论》 《优婆塞二十四戒》等,凡二十六卷,并文义详允,梵汉 弗差。”其年夏,在定林下寺安居,时有信者采华布席, 惟跋摩所坐华彩更鲜,众咸崇以圣礼。夏竟还祇洹。 其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未毕,先起还阁,其弟子后 至,奄然已终,春秋六十有五。终之后,扶坐绳床,颜貌 不异,似若入定。道俗赴者千有馀人,并闻香气芬烈。 咸见一物状若龙蛇,可长一匹许,起于尸侧,直上冲 天,莫能名者。即于南林戒坛前,依外国法阇毗之。四 部鳞集,香薪成𧂐,灌之香油,以烧遗阴,五色焰起,氛 氲丽空。是时天景澄朗,道俗哀叹,仍于其处起立白 塔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