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3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三十五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五卷目录

 僧部列传十一

  梁三

  慧成               法忍

  明达               惠光附道云 道晖

  法超               道禅

  香阇棃              道穆

  尚圆               植相

  僧林               慧韶

  法宠附智果 僧淑       法令附慧泰 慧纂

  僧若附僧令 法度 惠梵 惠朗 僧迁

  慧弥附法仙          道琳

  慧皎               嵩头陀

  法归               定光

  陈一

  拘那罗陀附高空 德贤 善吉  双林大士

神异典第一百三十五卷

僧部列传十一[编辑]

梁三[编辑]

慧成[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成,姓段,沣阳人。出家住十住寺,诵《法 华》《维摩》《胜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进具后,为荆南, 佛法希鲜。承都大弘法席,有心远慕,遂因商船,往造 建业。正值成实灵讲,学者肩联,一听十年,文理略尽。 将旋本邑,至匡山,与𫖮师相见。承南岳思禅师匡化 山中,引众波动,试往看之。既见欣仰,欲学定业。思曰: ‘卿一生学问,与吾炙手,犹不得暖,虚丧功夫,惜哉’!”成 素凭文疏,依他生解,忽令自检,茫若雾游,慨恨之甚, 不可得也。乃惟曰:“承大师善知来意,今试验之。”见犀 如意及手巾线履,欲得之。思命令送与。成遂总烧却 章钞,捐掷笔砚,专志正系,以必远为期。当时造禅门 者数十人,皆先达者。或以后至,恐不相及,乃以夜达 昼,开眼坐禅。经十有五年,思令入方等观音、法华、般 舟道场,历试销障,三年依行,魔业禅鬼颇因散绝。乃 示以正法,专思元寂,久久遂解众生语言三昧,精思 通爽,静乱齐焉。彼闭目者,观道虽明,开眼便失,与成 比校,天地悬殊。思云:“智𫖮先发三昧,后证总持,慧成 及之,二子寂照,行解”齐矣。大师化往,上至枝江,造禅 慧寺。所营土木,咸依俗有德行,所招不久,便就其地。 西望沙渚,德鸾栖遁之地;东眺上明,弥天立寺之所。 湘东王承风迎请,为建禅众,仍构大殿,阙梁不成。六 月江涨,于一夜中,成曰:“有木中梁,往江接取。”寻语往 看,果如所示。有清信士段弘者,为精舍主,忽然气绝。 家人召成至宅,弘乃苏,曰:“初执至王所,见禅师上殿 曰:‘与此人立功德未了,愿赦之’。”王起礼足,如言被放。 陈主闻而往召,卓然不往。又令江总等往迎,若不允 心,不劳返也。王人雨泪,强引入船。成乃奋身入水,立 于江上。又请:“若不蒙下,总等粉身无地。”从之。至都,受 戒而返。乃赐所住名禅慧寺。不久市朝迁革。有常律 师者,欲往南岳,遇成同宿,夜中投虱于地,而密知之, 及明告别,成曰:“昨夜一檀越被冻困苦,常惭之。永诫 将终,语门人曰:‘急砌殿基,吾当讲《涅槃》也’。”闻皆急手 恰竟,而智者玉泉寺至,宣相符会,共谈元理。良久气 绝,以年月坐亡于禅众道场,年七十三矣。湘东王宫 内立碑,今见在城中。

法忍[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忍,江陵人。初投天皇寺出家受具已 后,受持《法华》《维摩》,日常再遍,众聚多諠朽折。由出西 往覆舟岩下头陀自静观理三十馀年,木食麻衣破 衲而已。自得幽林,无求外护,升粒若尽,继以水果,终 不驰求。或一食七日,跏坐求志。曾于一夏费米三斗, 必限自恣,犹盈五升。虽独宿非入戒科,而伦约一偶” 别行,所止龛室,才容膝头,伏夏严冬,形不出户,故寒 不加絮,热不减衣,安然守道,无为而已。忽有一象,无 事至龛,经于数日,忍便现疾,于寺北窟右胁而终,春 秋六十有七。衣钵尘朽,众无预焉。评其估价,不至于 十云。

明达[编辑]

按《续高僧传》,“明达姓康氏,其先康居人也。童稚出家, 严持斋戒。初受十戒,便护五根。年及具足,行业弥峻, 胁不著席,日无再饭。外仪轨则,内树道因,广济为怀, 游行在务。以梁天监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 蛮夷鼓行抄劫,州郡,征兵克期诛讨。达愍其将苦,志 存拯拔,独行诣贼,登其堡垒,慰喻招引,未慑其情。俄” 而风雨晦冥,雷霆震击,群贼惊骇,恻尔求哀。达乃教 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山泽通气,天 地开朗,翕然望国,并从王化,襁负排薮,獭兽前趋者 其徒充泽。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兵威不设,而万 里坦然,达之力也。后因行役,中路逢有人,缚㹠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行至 梓州牛头山,欲构浮图及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 道俗莫不怪其言也。于时三月水竭,即下求木,乃于 水中得一长材,正堪刹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 而竖焉。至四月中,涪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 无溜者。达率合皂素,通皆接取,纵横山积,创修堂宇, 架塔九层,远近并力,“一时缮造,役不逾时,欻然成就。 而躬袭三衣并是麤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 定据于绳床,赫然火起,众往扑灭惟觉清凉。有沙门 僧救者,积患挛躄,来从乞瘥,达便授杖令行,不移晷 景骤步而返。斯阴德显济,功不可识,其例甚矣。又布 萨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 方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故达化行楚蜀,德服如 风之偃仆也。故使三蜀氓流,或执炉请供者,或散华 布衣者,或舍俗归忏者,或剪落从法者,日积岁计,又 不可纪。以天监十五年随始兴王还荆州,冬十二月 终于江陵,春秋五十有五。达形长八尺,容式伟然,敷 弘律训,及以讲诵,乍讽俗书,用悟昏识,铨“序罪福,无 待重寻,故详略而传矣。”

惠光附道云 道晖[编辑]

按《续高僧传》:“惠光,姓杨氏,定州长卢人也。年十三,随 父入洛。四月八日往佛陀禅师所,从受三归。陀异其 眼光外射如焰,深惟必有奇操,苦邀留之,且令诵经。 光执卷览文,曾若昔习,旁通博义,穷诸幽理,兼以剧 谈谲诡,态出新奇,变动物情,时谈逸口。至于夏末,度 而出家。所习经诰,便为人说,辞既清靡,理亦高华,时” 人号之圣沙弥也。因获利养,受而还施。师为掌之,寻 用复尽。佛陀曰:“此诚大士之行也。”便纵而不禁,谘教 诫,敬而异焉。然其雅量弘方,不拘小节,赞毁得失,声 色不渝。众益器之,而美其远度。陀曰:“此沙弥非常人 也。若受大戒,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奉。若初依 经论,必轻戒网,邪见灭法,障道之源。”由是因循,多授 律检。先是四方未广宣通,有道覆律师创开此部,制 疏六卷,但是科文,至于提举宏宗,无闻于世。故光之 所学,惟据口传。及年登冠,肇学行略周常,闻言不通 华,登戒便阻,乃往本乡,进受具足,博听律部,随闻奉 行。四夏将登,讲僧祗律。初以唱高和寡,词理精元,渐 染津流,未遂听徒云合,光知学功之所致也。义须广 周群部,乃从辨公参学经论,听说之美,声飏赵郡。后 入洛京,搜扬新异,南北音字,通贯幽微。患为心计之 劳,事须文记,乃方事纸笔,缀述所闻,兼以意量,参互 销释。陀以他日密睹文言,乃呼而告曰:“吾之度子,望 传果向于心耳,何乃区区方事世语乎?今观神器已 成,可为高明法师矣。道务非子分也,如何自累?”因而 流涕。会佛陀任少林寺主勒那初译十地,至后合翻, 光时预霑其席,以素习方言,通其两诤,取舍由悟,纲 领存焉。自此地论流传,命章开释,《四分》一部,草创基 址。其《华严》《涅槃》《维摩》《十地》《地持》等,并疏其奥旨而弘 演导。然文存风骨,颇略章句,故千载仰其清规,众师 奉为宗辖矣。司徒高敖曹、仆射高隆之,及朝臣司马 令狐子儒等,齐代名贤,重之如圣。常。遇亢旱,众以闻, 光乃就嵩岳池边烧香请雨,寻即流霔原隰,民皆利 之。又尔朱氏举兵北伐,征税僧尼,用充军实。先立严 刑,敢谏者斩。时光任僧官,顾五众屯塞,以命直往,语 世隆曰:“若当行此税,国事不在。”言既克明,事亦遂免。 其感致幽显,为若此也。初在京洛,任国僧都,后召入 邺,绥辑有功,转为国统。将终前日,乘车向曹,行出寺 门,屋脊自裂。既坐判事,块落笔前,寻视无从,知乃终 相,因斯乖。悆四旬有馀,奄化于邺城大觉寺,春秋七 十矣。光常愿生佛境,而不定方隅,及气将欲绝,大见 天官来下,“遂乃投诚安养,溘从斯卒。自光立志贞静, 坚存戒业,动止安详,衣裳附怗。昼夜存道,财无盈尺 之贮。”涤除便秽,誓以报尽为期。偏重行宗,四仪无妄 其法;洁己独立,七众深崇其操。自正道东指,弘匠于 世,则以道安为言。初缁素革风,广位声教,则惠光抑 其次矣。凡所撰《胜鬘遗教》《温室、仁王般若》等,皆有注 释。又再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后代引之,以为义节, 并羯磨戒本,咸加删定,被于法侣,今咸诵之。又著《元 宗论》《大乘义律章》《仁王七诫》及僧制十八条,并文旨 清肃,见重时世。学士道云早依师禀,奉光遗令,专弘 律部,造疏九卷,为众所先,成匠极多,流衍弥远。加以 威容严肃,动止有仪,谈吐慈和,言行相检。又光门人 道晖者,连衡云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略云所制,以 为七卷。闻以意会,揵度推焉。故谚云云。“公头晖,公尾”, 洪理中间著,所以是也。并存亡失绪,嘉绩莫寻,可为 悲哉!

法超[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超,姓孟氏,晋陵无锡人也。十一出家, 住灵根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从同寺僧护修习经 论,而雅有深思幽求讨击学论。归乡,贫无衣食,乞丐 自资,心性柔软,劳苦非虑。晚从安乐寺智称专攻十诵,致召命家语,其折中者数过二百。自称‘公殁后,独 步京邑。中岁废业,颇失鸿绪,后复缀讲,众重殷矣。帝’” 谓“律教乃是像运攸凭,学慧阶渐,治身灭罪之要,三 圣由之而归,必不得阙。如闭目夜行,常惧蹈诸坑堑。 欲使僧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以超律学之秀。”敕 为都邑僧正,庶其弘扇有徒,仪表斯立。武帝又以律 部繁广,临事难究,听览馀隙,遍寻戒检,附世结文,撰 为一十四卷,号曰《出要律仪》。以少许之词,网罗众部, 通下梁境,并依详用。普通六年,遍集知事及于名解, 于平等殿敕超讲律,帝亲临座,听受成规。以众通道 俗,恐陷于愆目,但略举纲要,宣示宏旨。三旬将满,文 言便竟。所以导扬秘部,弘悟当机,遂得四众移心,朝 宰胥悦。至七年冬,卒于天竺住寺,春秋七十有一。天 子下敕疏慰,并令有司葬锺山开善寺墓。

道禅[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禅,交阯人。早出世网,立性方严,修身 守戒,冰霜例德。乡族道俗,咸贵其克己而重其笃行。 仙洲山寺,旧多虎害,禅往居之,此灾遂远。闻齐竟陵 王大开禅律,盛张讲肆,千里引驾,同造金陵。皆是四 海标领,人雄道杰,禅传芳藉甚。通夜不寐,思参胜集, 簉奉真筌。乃以永明之初,游历京室,住锺山云居下” 寺,听掇众部,偏以《十诵》知名,经略道化,僧尼信奉,故 有棱威振发,以见声名,恬揄诱悟,议于风彩,都邑受 其戒范者,数越千人,常听之徒,众不盈百。兼乐灭觉 观,亟留幽谷,动逾宵景,方寻顾步,加复蔬食敝衣,华 无布口,有济芳美者,便随给贫病,知足之富,岂得过 焉。末居于寺舍,屏迹山林,不交荣世,“安苦立行,人以 为忧,而禅不改其乐也。”以大通元年卒于山寺,春秋 七十矣。

香阇梨[编辑]

按《续高僧传》,香阇梨者,莫测其来,以梁初至益州青 城山,飞赴寺,欣然有终志。时俗每至三月三日,必往 山游赏,多将酒肉,共相酣乐,前后劝喻,曾未能断。后 年三月,又如前集例,坐已了,香令人于座穿坑方丈, 人莫知意,谓人曰:“檀越等恒自饮啖,未曾与香,今日 为众,须餐一顿。”诸人争奉肴酒,随得随尽,若填巨壑。 识者怪之。至晚曰:“我大醉饱,扶我就坑,不尔污地。”及 至坑所,张口大吐,鸡肉自口出即能飞鸣,羊肉自口 出即驰走。酒食乱出,将欲满坑,鱼䱉鹅鸭,游泳交错, 众咸惊嗟,誓断辛杀,迄今酒肉,永绝上山,此香之风 德也。益州别驾罗研,朝梁志公谓曰:“益州香贵贱?”答 曰:“甚贱。”初不谓是人也。志曰:“既为人所贱,何为久留?” 研亦不测此语为有识者说之。或曰:“将不指青城香 阇棃乎?”遂往山具述。香曰:“檀越远来,固非虚说。”其夜 便化。弟子等营墓将殡,怪棺大轻,及开,止见几杖而 已。

道穆[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穆,松滋人,性爱山林。初入荆州神山, 将事岩隐,感迅雷烈风,震山折木,神蛇绕床,群虎纵 吼。穆心安泰,然都无外想,七日一定,蛇虎方隐。方登 山远眺其山,东依浚壑,西顾深流,有终焉之志。山神 变形谢过,云是田伯玉也。”来请受戒,及施法式,诸毒 潜亡,祭祀绝于膻辛,祈泽应时,云雨如此,卫候不一, 例可知也。居山三十馀载,名声及远,游遁之宾,咸归 向请。“沙门则僧展、僧安,高士则刘虬《车缀》。”叙言命的, 无爽风声。梁湘东王萧绎钦德经过,于挂锡之所,建 台一区,立碑叙嗣。简文为颂,立碑在于山顶。及穆将 终,欣于观远,乃行至山峰而卒,春秋七十矣。

尚圆[编辑]

按《续高僧传》:“尚圆姓陈,广汉洛人,出家,以咒术救物。 梁武陵王萧纪宫中鬼怪魅,诸采女或歌或哭,纷然 乱举。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拟之,鬼乃现形,即放箭射 鬼,便遥接,还返掷人,久而不已。闻圆持咒,请入宫中, 诸鬼竞前,作诸变现,龙蛇百兽,倏忽前后,在空在地, 怪变多端。圆安坐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宫?能 变我身则可,自变万种,祗是小鬼。可住听我一言’。”诸 鬼合掌住立。圆始发云:“南无佛陀。”鬼皆失所,自尔安 静。武帝闻召,大蒙赏遇。值梁覆扰,圆行至蜀,所有痛 恼,因之护卫。年八十一,终于所住。

植相[编辑]

按《续高僧传》:“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尝任巴西郡吏。 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扬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三 宝,便愿出家。及还上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 志,一时翦落。自出家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 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都今孝水县也。有法 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 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 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 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 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 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悔。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后往益听讲,以生在 边鄙,言颇涉俗,虽遭轻诮,亡怀在道,都不忤意。又因 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 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 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阻 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 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时梁道渐衰,而涪土军动,与 彖法师分飞异域。彖入静林山,相入青城山,聚徒集 业。梁王萧㧑,素相钦重,供给獠民,以为营理。未暇经 始,便感重疾,知命不救,谓弟子曰:“常愿生净土而无 胜业,虽不生三涂,亦不生天堂,还生涪土,作沙门也。 汝等努力行道,方与吾会。”跏坐俨然,奄便迁化,时年 三十有四。其山四面獠民见其坐亡,皆来叹异,礼拜 供养,改俗行善。弟子御命,露尸松下。初相置足于绵 州城西柏林寺,院宇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 繁茂,忽以四月十五日无故叶落。又维那此旦打钟, 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座僧起,谓有大变, 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卒。树枯钟噎,表其迁化 之晨也。此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潜运之感,殆非人 谋。

僧林[编辑]

按《续高僧传》:“僧林,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 中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圌山,上有神 祠,土民敬之。每往祭谒,林往居之,禅默累日。忽有大 蟒萦绳床前,举头如揖让者。林为授三归,受已便去。 自尔安帖,卒无灾异。其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自 林栖托已来,便有两头,依林而住。有初见者,云度水 来。”及后林出山门,猿还泅渡,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 乳产生,乃有数十。有时送林至龙门口,伫望而返。林 后往赤水岩,故寺中屋宇并摧,止有丛林,便即露坐, 虎蹲于林前,低目视林,乃为说法,良久便去。尔后孤 游雄悍,不避恶兽。常行仁济,感化极多。末卒于潼郡。

慧韶[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韶姓陈氏,本颍川太丘之后,避乱居 于丹阳之田里焉。性恬虚,寡嗜欲,沈毅少言。童幼早 孤,依兄而长,悌友之至,闻于闾阎。十二厌世,出家,具 戒,便游京扬,听庄严旻公讲释成论,才得两遍,记注 略尽。谓同学慧峰曰:‘吾沐道日少,便知旨趣,斯何故 耶?将非所闻义浅,为是善教使然乎?乃试听开善藏’” 法师讲,遂觉理与言元,便尽心钻仰。当夕感梦,往开 善寺,采得李子数斛,撮欲啖之,先得枝叶。觉而悟曰: “吾正应从学,必践深极矣。”寻尔藏公迁化,有龙光寺 绰公继踵传业,便回听焉。既阙论本,制不许住,惟有 一被,又属严冬,便撤之,用充写论。忍寒连噤,方得预 听。文义兼善,独见之明,卓高众表。辨灭谛为本有用 麤细而折心,时以为穿凿有神思也。梁武陵王出镇 庸蜀,闻彼多参义学,必须硕解弘望,方可开宣。众议 荐举,皆不合意。王曰:“忆往年《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 乃堪此选耳。若得同行,想能振起边服。”便邀之至蜀, 于诸寺讲论,开导如川流。尝于龙渊寺披讲将讫,静 坐房中,感见一神青衣帢服,致敬曰:“愿法师常在此 弘法,当相拥卫。”言讫而隐。遂接席数遍,清悟繁结。昔 在扬都苦气疾,缀虑恒勤,及至蜀讲,众病皆除,识者 以为寺神之所护矣。于时成都法席恒并置三四,法 鼓齐振,竞敞元门,而韶听徒济济,莫斯为盛。又率诸 听侣讽诵《涅槃》《大品》,人各一卷,合而成部,年恒数集, 伦次诵之。如有谬忘及讲听眠失者,皆代受罚。对众 谢曰:“斯则训导不明耳。”故身令奖物,其勤至若此。武 陵布政于蜀,每述大乘及《三藏》等论。沙门宝彖、保该、 智空等并后进峰岫,参预撰集。勒卷既成,王赐钱十 万,即于龙渊寺分赡学徒。频教令掌僧都,苦辞不受。 性不乘骑,虽贵胜请讲,逢值泥雨,辄自策杖戴笠,履 芒𪨗而赴会焉。少而斋洁,不涉珍羞。后遇时患,药杂 猪脂,拒而不服,非时浆饮故绝。生常候病者,仰观颜 色怡悦,礼诵不替,当似微差,乃告曰:“吾今无处不痛, 如坏车行路,常欲摧折,但自强耳。恨所营尊像未就, 吾将去矣。”遗属道俗,凭为庄严。便洗浴,剃发剪爪,礼 拜漱口,坐于龙渊寺摩诃堂中,奄然而卒,春秋五十 有四,即天监七年七月三日也。时成都民应始丰者, 因病气绝而心尚温,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王所,闻 处分云:迎韶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 言说,惟画文书作“大政”之字。韶便出外,坐于旷路树 下,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著之,有数十 僧来迎。丰惟识、和慈二禅师,旛花列道,腾飞而去。又 当终之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及后醒,云:“送韶法 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讲堂中。”其地如水 精,床席华整。亦有麈尾几案,莲华满池。韶就座谈说, 少时便起。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

法宠附智果 僧淑[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宠姓冯氏,南阳冠军人。后遭世难,寓 居海盐。少有绝俗之志,二亲爱而弗许,执志固请,乃曰:‘须待为汝婚竟,随意所欲。十八纳妻,经始半年,舍 家服道,住光兴寺,成办法式,习学威仪。其后出都,住 兴皇寺,又从道猛、昙济学成实论。二公雅相叹赏,日 夜辛勤,不辍寒暑。吴郡张融与周颙书曰:‘古人遗族, 故留儿女,法宠法师绝尘如弃唾,若斯之志,大矣远 矣’’。”又从长乐寺僧周学通《杂心》及《法胜毗昙》。又从庄 严、昙斌历听众经,采元折奥,妙尽深极高,难所指,罕 不倒戈。音吐蕴藉,风神秀举。齐竟陵王子良甚加礼 遇。尝于西邸义集选请名学,事委冶城智秀,而竞者 尢多。秀谓宠曰:“当此应对,卿何如我?”答曰:“先悦后拒, 我不及卿;诠名定实,卿不及我。”秀有惭色。年三十八, 正胜寺法愿道人善达樊、许之术,谓宠曰:“君年满四 十当死,无可避处,惟有祈诚诸佛忏悔,先𠍴挑脱,或 可冀耳。”宠因引镜验之,见面有黑气,于是货卖衣钵 资馀,并市香供,飞舟东逝,直至海盐。居在光兴闲房 礼忏,杜绝人物,昼忘食息,夜不解衣,迄年四十。岁暮 之夕,忽觉两耳肿痛,弥生怖懅。其夜忏达四更,闻户 外有人言曰:“‘君死业已尽’。遽即开户,都无所见。明晨 借问,佥言黑气都除,两耳乃是生骨。斯实忏悔之基, 功不虚也。”末又从东夏慧基听其讲导,言论往复,旬 日之间,文疑理滞,反启其志。又鼓棹西归,住道林寺, 开宇临涧,敞轩映水,解袠寻经,每自惆怅而不能已。 及东昏在位,多请游于北山,因而移寓天保寺。天监 七年,齐隆寺法镜殂殁,僧正慧超启宠镇之,敕曰:“法 宠法师,造次举动,不逾律仪,不挟性欲,不事形势,慈 仁恺悌,雅有君子之风,匡政寺庙,信得其人矣。”上每 义集,以礼致之。略其年腊,敕常居坐首,不呼其名号。 为上座法师请为家僧,敕施车牛、人力、衣服、饮食,四 时不绝。寺本陋小,帝为宣武王修福,下敕工人缮改 张饰,以待宠焉,因改名为宣武寺也。门徒敦厚,常百 许人。普通四年,忽感风疾,不能执捉,舒经格上,昼夜 不休。赴诸法事,坐舆讲说。未疾礼佛,常以百拜为限。 后不能起居,犹于床上依时百过,俯仰虔敬,所忏所 愿,与本不异。后疾甚,中使参候,相望于道。以普通五 年三月十六日卒,春秋七十四。皇上伤悼,道俗悲恋, 敕葬定林寺墓。一切凶事,天府供给,舍人主书监视 讫事。复有沙门智果,管氏,吴人,住海盐光兴寺,清直 平简,善诸经术。又剡县公车寺沙门僧淑,捃采众师, 并为己任,随问随答,思虑周广,虽有征核,而未尽其 要妙也。

法令附慧泰 慧纂[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令姓董氏,未详何许人。家遭世祸,因 寓建康。少出家,住定林上寺,立操贞坚,廉和寡欲。博 览经论,多所通达。善涅槃大小品,尤精法华阿毗昙 心。登师子座,发无畏辨。先标纲要,却派条流,言约旨 远,驰名京学,兼好禅寂,以息攀缘。但多疾瘵,亟为废 替。自责先身,执相分别,起诸违害,今受殃咎。因诵《大 品》一部,用祛封滞,清净调和,随从梵行,足不下山。三 十三岁,荤辛不食,敝衣毕世。以天监五年卒,春秋六 十有九。时寺复有慧泰、慧纂,并以学闻。泰克己修身, 笃勤禅智,偏能谈授。纂心性清率,不事形骸,贞实抱 素,雅有国士之器。

僧若附僧令 法度 惠梵 惠朗[编辑]

按《续高僧传》:“僧若,庄严寺僧璩之兄子也。璩以律行 清严,见之前传。若少而廉静,邑里推之。十五出家,住 虎丘东山精舍,事师恭孝,与人友善,性好勤学。出都 住冶城寺二十馀年,经数通达,道俗器赏。太常卿吴 郡陆惠晓、左氏尚书陆澄深相待接。年三十二,志绝 风尘。末东返虎丘,栖身幽室,简出人世,披文翫古,自” 足云霞。虽复茹菜不充,单复不赡,随宜任运,罕复经 怀。琅琊王斌守吴,每延法集。还都谓知己曰:“在郡赖 得若公言谑,大忘衰老。见其比岁放生为业,仁逮虫 鱼,爱及飞走,讲说虽疏,津梁不绝,何必灭迹岩岫,方 谓为道。但出处不失其机,弥觉其德高也。”天监八年, 敕为彼郡僧正,亲当元帅,犹肆意山“内,故失匡救之 美,致有贪慢之诣,未必加诸己。”要亦有贬。暮龄以普 通元年卒,春秋七十。复有僧令者,若之兄也,亦以硕 学知名,少而儁警,长益廉退,经律通明,不永早世。复 有法度者,住定林寺,沈审其性,言不卒暴,先行而后 从焉。时庄严寺又有惠梵、惠朗,并以内外广学,一期 标誉。梵本吴氏剡人,刚决强断,不事形名。朗。肌貌霜 洁,时人目为“白朗。”屡讲众经,颇入能例。

僧迁[编辑]

按《续高僧传》:“僧迁姓乐氏,襄阳杜人。少出家,进忠退 俭,早协州乡,晚游都邑。住灵根寺,却扫一房,净若仙 观,洁整衣服,尘水不染。从灵味寺宝亮谘学经论,文 理通达,藉甚知名。性方棱不挠,高自崇遇,若非意得, 罕所宾接。武帝以家僧引之,吴平侯萧昺亦遇之以 礼。天监十六年夏,帝尝夜见沙门惠诩,他日因赴法” 会,迁问诩曰:“御前夜何所道?”诩曰:“卿何忽问此,而言 气甚厉?”迁抗声曰:“我与卿同出西州,俱为沙门。卿一时邀逢天接,便欲凌驾侪党。我惟事佛,视卿辈蔑如 也。”众人满座,诩有惭忒。迁之梗正,皆类此也。以普通 四年卒,春秋五十九矣。

慧弥附法仙[编辑]

按《高僧传》:“慧弥,姓杨氏,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后 裔也。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乃入长安 终南山。岩谷险绝,轨迹莫至,弥负锡独前,虎兕无扰。 少诵《大品》,又精修三昧。于是翦茅结宇,以为栖神之 宅。时至则持钵入村,食竟则还室禅诵,如此者八年。 后闻江东有法之盛,乃观化京师,止于锺山定林寺”, 习业如先。为人温恭仁让,喜愠无色,戒范精明,奖化 忘倦,谘贤求善,恒若未足。凡黑白造山礼拜者,皆为 说法提诱,以代肴馔。爰自出家,至于衰老,荤醪鲜豢, 一皆永绝。足不出山三十馀年,晓夜习定,常诵《般若》, 六时礼忏,必为众先。以梁天监十七年闰八月十五 日终于山舍,春秋七十有九。葬于寺“南,立碑颂德。”时 定林又有沙门法仙,亦诵经有素行,后还吴为僧正, 卒于彼。

道琳[编辑]

按《高僧传》:“道琳本会稽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 槃》《法华》,诵《净名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居富阳县泉 林寺。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则消。琳弟子慧韶为屋 所压,头陷入胸。琳为祈请,韶夜见两胡道人拔出其 头,旦起遂平复。琳于是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上。斋 毕,见帛上有人迹,皆长三尺馀。众咸服其征感。富阳” 人。始家家立“圣僧座”以饭之。至梁初,琳出居齐熙寺。 天监十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三。

慧皎[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皎,未详氏族,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 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义 疏》十卷,及《梵网经疏》行世。”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颇多 浮沈,因遂开例成广,著《高僧传》一十四卷。其序略云: “前之作者,或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迹之奇,多所 遗削。谓出家之士,处国宾王,不应厉然自远,高蹈独 绝。寻辞荣弃爱,本以异俗为贤。若此而不论,竟何所 纪?”又云:“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 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若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 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省名音, 代以高字传成,通国传之,实为龟镜。文义明约,即世 崇重。后不知所终。江表多有裴子野”《高僧传》一袠十 卷,文极省约,未极《通鉴》,故与《皎传》差少。

嵩头陀[编辑]

按《金华府志》:嵩头陀,名达摩,梁天监中来居香山岩 谷丛林间。以四木作泉钉地曰:“此可置寺。”后游峭山, 遇侍郎楼偃期来,岁八月会至期劝偃建香山寺,造 小仓,容一斛,状甚朴拙。籴米入之,米尽随来,号常盈 仓,人多舍田以给之。普通中,建来山寺,留铁鱼磬而 西,至龙丘入灭。

法归[编辑]

按《九江府志》:“梁僧法归,庐山峰顶寺僧也。本住襄阳 汉阴,感梦有神来请,遂往庐山游历诸处。忽然惊觉, 乃寻梦而往。但庐山者生来不到,及至彼处,树石寺 塔,宛如前梦,方知为庐山神之所请也。依而结宇,晨 夕继业,遂终于庐山。”

定光[编辑]

按《天台县志》:僧定光,青州人,许姓,字静照。大同初,隐 佛垄三十年,人罕知者。初,智𫖮在江陵,梦光引至山 巅,曰:“汝当住此。”及𫖮,过佛垄,光曰:“忆昔时招手言否?” 𫖮即悟。光曰:“金地吾已居之银峰,尔宜往。陈。”大建十 三年坐灭。凡三瘗,体骨涌出,后置殿乃己。旧传锡杖 尚留在昌安,即会稽隆安院也。

按《绍兴府志》:“陈定光,大建中,居宝林寺,耳过其顶,擎 银像,长立不卧。时又天竺僧甚神异,死后形数见。”

陈一[编辑]

拘那罗陀附高空 德贤 善吉[编辑]

按《续高僧传》:“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译 云真谛,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景 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 不措怀,艺术异能,偏素谙练。虽尊融佛理,而以通道 知名。”远涉间关,无惮夷险,历游诸国,见梁武帝德加 四域,盛昌三宝。大同中,敕直后张氾等送扶南献使 “返国,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真谛》远闻 行化,仪轨圣贤,搜选名匠,惠益氓品。”彼国乃屈真谛, 并赍经论,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以大同 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于南海。沿路所经,乃停两载。 以太清二年闰八月始届京邑。武皇面申顶礼,于宝 云殿竭诚供养。帝欲传翻经教,属道消。梁季冠羯凭 陵,不果宣述,乃步入东土。又往富春,令陆元哲创奉 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 《十七地论》,适得五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至大宝 三年,为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法几颓焉。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止于金陵正观寺, 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三年二月还豫 章,又往新吴。始兴后随萧太保度岭,至于南康,并随 方翻译,栖遑靡托。逮陈武永定二年七月,还返豫章, 又上临川、晋安诸郡。真谛虽传经论,道缺情离,本意 不申,更观机壤,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道俗虔请,结 誓留之,不免物议,遂停。南越便与前梁旧齿,重核所 翻,其有文旨乖竞者,皆镕冶成范,始末输通。至文帝 天嘉四年,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并建业标领,钦闻新教,故使远浮江表,亲承芳问。谛 欣其来意,乃为翻译《大乘》等论,首尾两载,覆疏宗旨, 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装大 舶,欲返西国,学徒追逐,相续留连。太守王方奢述众 元情,重申邀请。谛又且循人事,权止海隅,伺旅束装, 未思安堵。至三年九月,发自梁安,汎舶西引,业风赋 命,飘还广州。十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欧阳穆公𬱟 延住制旨寺,请翻新文。谛顾此业缘,西还无指,乃对 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后穆公薨 没,世子纥重为檀越,开传“经论,时又许焉。而神思幽 通,量非情测。常居别所,四绝水洲,纥往造之。岭峻涛 涌,未敢陵犯。谛乃铺舒坐具在水上,跏坐其内,如乘 舟焉。浮波达岸,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依常敷置。有 时或以荷叶蹋水,乘之而渡。如斯神异,其例甚众。”至 光太二年六月,谛厌世浮杂,情敝形骸,未若佩理资 神,早生胜壤,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时智恺正讲 《俱舍》,闻告驰往,道俗奔赴,相继山川。刺史又遣使人, 伺卫防遏,躬自稽颡,致留三日,方纾本情。因尔迎还, 止于王园寺。时宗恺诸僧欲延还建业,会扬辇硕望, 恐夺时荣,乃奏曰:“岭表所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 乖治术,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流荒服。”帝然之。故《南 海新文》有藏。陈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时遗诀严正, 勗示因果,书传累纸,其文付弟子智休。至正月十一 日午时迁化,时年七十有一。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 十三日,僧宗法准等各赍经论,还返匡山。自谛来东 夏,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讨寻教旨,通览所译,则 彼此相发,绮缋铺显,故随处翻传,亲流疏解,依止《胜 相》《后疏》,并是僧宗所陈,躬对本师重为释旨,增减或 异,大义无亏。宗公别著《行状》,广行于世。且谛之梁,时 逢丧乱,感竭运终,道津静济,流离弘化,随方卷行。至 于部袠或分,译人时别,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故始 梁武之末,至陈宣初位,凡二十三载,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微附华饰,盛显隋唐。馀 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凡有二百四十夹,若依 陈纸翻之,则列二万馀卷。今见译讫,止是数甲之文, 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是知法宝弘博,定在中天, 识量玭琐,诚归东夏。何以明之?见译《藏经》减三千卷, 生便弃掷,习学全希,用此量情,情可知矣。初谛传度 摄病,宗恺归心,穷括教源,铨题义旨,游心既久,怀敞 相承,谛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一日气属严厉,衣服 单疏,忍噤通宵,门人侧席,恺等终夜静立,奉侍谘询, 言久情諠,有时眠寐。恺密以衣被覆足,谛潜觉知,便 曳之于地。其节俭知足如此。恺如先奉侍,逾久逾亲。 谛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恺问其故,答曰:“君 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但恨弘法非时,有阻来意耳。” 恺闻之,如噎,良久,声泪俱发,跪而启曰:“大法绝尘,远 通赤县,群生无感,可遂理耶?”谛以手指西北曰:“此方 有大国,非近非远,吾等没后,当盛弘之。但不睹其兴, 以为太息耳。”即验往隔,今统敷扬,有宗传者,以为神 用不同,妄生异执,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时有中 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陈言高空,游化东魏, 生知俊朗,体悟幽微,专学佛经,尢精义理,洞晓音韵, 兼善方言,译《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中, 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魏 禅,蕃客任情,那请还乡,事流博观,承金陵弘法,道声 远肃。以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既达彼国,仍被留住。 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 命。至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赍 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乞愿弘通。嘉其雅操,豁 然授与。那得保持,用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 携负东西,讽持供养。至陈天嘉乙酉之岁,始于江州 兴业寺译之。沙门智昕笔受陈文凡六十日,覆疏陶 练,勘阅俱了。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僧正惠恭等 监掌,具经后序那后不知所终。时又有扶南国僧须 菩提、陈言善吉,于扬州至敬寺为陈主译《大乘宝云 经》八卷,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少有差耳。

双林大士[编辑]

按《续高僧传》:“双林人士傅弘者,体权应道,蹑嗣维摩。 时或分身济度为任,依止双林,导化法俗。或金色表 于胸臆,异香流于掌内。或见身长丈馀,臂过于膝,脚 长二尺,指长六寸。两目明亮,重瞳外耀,色貌端峙,有 大人之相。梁高拨乱,弘道偏意释门,贞心感被,来仪贤圣。沙门宝志,发迹金陵。”然斯傅公,双林明导,时俗 昌言,莫知其位。乃遣使赍书赠梁武曰:“双林树下当 来解脱善慧大士,敬白国王: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 善,希能受持。其上善者,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亡 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持身为本,治国为宗, 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帝闻之, 延住建业,乃居锺山下定林寺。坐荫高松,卧依磐石, 四彻六甸,天花甘露,恒流于地。帝后于华林园重云 殿开《般若》题,独设一榻,拟于天旨对扬。及玉辇昇殿, 而公宴然其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无动,若动则一 切不安。”且知梁运将尽,救愍兵灾,乃然臂为炬,冀禳 来祸。至陈大建元年夏中,于本寺右胁而卧,奄就昇 遐。于时隆暑赫曦,而身体温煖,色貌敷愉,光彩鲜洁, 香气充满,屈申如恒。观者发心,莫不惊叹,遂合殓于 岩中。数旬之间,香花散积,后忽失其所在。往者不见, 号慕转深,悲恋之声,恸噎《山谷》云。

按《指月录》:陈太建元年己丑,慧和法师不疾而终。嵩 头陀亦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大士悬知曰:“嵩公兜率 待我,决不可久留也。”时四侧花木方当秀实,欻然枯 瘁。四月二十四日,示众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 须慎三业,精勤六度,若堕地狱,卒难得脱。”又曰:“吾去 矣,不得移寝床。”七日,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钟来镇于 此。弟子问:“灭后形体若为?”曰:“山顶焚之。”又问:“不遂何 如?”曰:“慎勿棺殓,但垒甓作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 纱覆之,上建浮图,以弥勒像镇之。”又问:“师之发迹,可 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及传 普敏,文殊慧集观音,何昌阿难同来赞助。故《大品经》 云:‘有菩萨从兜率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 身是也’。”言讫,趺坐而终。世寿七十有三。寻猛师果将 到,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留镇之,须臾不见。大士道 具十馀事,现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