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68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八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八卷目录

 僧部列传四十四

  唐二十

  湛然       元浩

  智藏       神清附义将

  端甫       宗密

  乘恩       知元

  僧彻       志远附元堪

  希圆       元约

  惟忠       从谂

  智藏       圆智

  法常       崇演

  齐安       恒政

  灵祐       元策

  寰中       寰普

  日照       宣鉴

  藏奂       义元

  从谏附鉴宗  良价

神异典第一百六十八卷

僧部列传四十四[编辑]

唐二十[编辑]

湛然[编辑]

按《宋高僧传》:“湛然,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 州人也。昔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字广 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高齐间,有释慧 文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三观之学。”洎智 者大师蔚然兴于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则然, 乃龙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法 子也。家本儒墨,然独有迈俗之志,童丱邈焉,异于常 伦。年二十馀,受经于左溪,与之言,大骇异。日谓然曰: “汝何梦乎?”然曰:“畴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 中。”左溪曰:“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 乃授以本师所传《止观》。然德字凝,精神锋爽拔,其密 识深行,气冲慧用,方寸之间,合于天倪。至是始以处 士传道,学者悦随,如群流之趣于大川也。天宝初年, 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 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无何, 朗师捐代,挈密藏独运于东南,谓门人曰:“道之难行 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 俱不住,乃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 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启上 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 语默以还源。乃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 禅,身不逾矩。三学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 见罔象之功,行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天宝末,大历 初,诏书连征,辞疾不就。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法流, 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接之,谨以守 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艾不息。建中三 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 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 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 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 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 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然而化。春秋七十二,法腊 三十四。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祔于智者大师茔兆 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其人近其室 矣。然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开发后滞。则有《法华 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 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 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一 卷,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 盛行于世。至大宋开宝中,吴越国王钱氏追重而诔 之,号圆通“尊者”焉。

元浩[编辑]

按《宋高僧传》:元浩姓秦氏,字广成,吴门人也。绮岁依 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具满律戒,配本州龙兴 寺。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初受《法华》止观,已 得醍醐,唯以裂大网,感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 愿。晏居三昧,常随佛后。希夷自得,人莫能知。”其秘密 深远,如海印三昧,不言出处,常行佛事,与夫难行苦 “行,更相祖述,默传心要,为论为记,灵芝瑞草,以为功 德,传于后世者,不同日而语矣。”浩注解《大涅槃经》,为文首序,德美圆实,志愿显现。盖录其所证之意而见 于文。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右胁累足, 入于涅槃。非二乘境界,真如来定也。明年十一月十 三日阇维,起塔于苏州西北,虎丘东山南原也。浩耽 学味道,不涉馀事。常随然师,听其言说,曾无倦色。分 析义理,派流川注,必默记而暗诵,一言不失。数年之 后,人始知之。然师曰:“回也如愚,罕为人说。”多辞以不 能。及被梁、田二君苦劝请之,始著《涅槃经解述》。浩与 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若孔门之游夏焉。其儒 流受业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缁流受 业者,智恒、子瑜、道儒、仲义、仲良五人,持经讲论,传之 无穷。”大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此四人者,高洁 之伦,深练禅观。初浩为二官所请注经,预梦,甚为奇 特。又庭阶生花,非人间恒所见者,祥鸟飞驯,五彩绝 异。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山罗汉石坛之左。后 有行满、道暹、明旷皆著述。“《广天台之道欤》。

智藏[编辑]

按《宋高僧传》:“智藏,姓皮氏,西印度种族。祖父从华,世 居官宦,后侨寓庐陵。藏少入精舍,睹像设之繁,乃陋 俗求真,而于三学各所留心,唯律藏也最为精敏。大 历三年,游豫章,因隶名天宫寺,众恳命临坛秉度,时 仰炰烋,号为律虎。每登法座,提唱毗尼,堂盈席满,听 受无厌。辨名理,析微言,连环可解也。贞元中,遇大寂” 禅师,笃明心要。及游会稽,于杭乌山顶筑小室安禅, 乃著《华严经妙义》,宣吐亹亹,学者归焉。至元和十四 年二月,无疾而终,报龄七十九。焚收舍利圆净者,建 塔于院北峰焉。杭乌山者,越俗言讹,合言“杭嵨”,谓浙 江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杭,故云“嵨”也。

神清附义将[编辑]

按《宋高僧传》,“神清,字灵庾,俗姓章氏,绵州昌明人也。 生于大安山下,昆季相次,三人出俗,皆有名望。清居 乎仲。处胎之际,母顿恶荤膻。及为儿,虽随戏弄,遇像 礼足,逢僧稽颡。年十三,受学于绵州开元寺辩智法 师。于时敕条严峻,出家者限念经千纸,方许落发。清 即诵《法华》《维摩》《楞伽》《佛顶》等经,有同再理。时故相乔” 琳为绵郡太守,惊其幼俊,躬而降礼,请削染焉,则大 历中也。至年十七,听习粗通,即讲《法华》一经。岁满,慧 义寺依如律师受具戒,夏习尸罗,依学新疏。寻达大 宗,乃诣上都。后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暮年锺其荼 蓼,归慧义寺,讲导著述,略无闲日。以元和年中终于 本寺峰顶,迁神于白门兰若,即郪城北郭外也。清平 昔好为著述,喜作编联,盖巨富。其才亦凿深于学,三 教俱晓,该元鉴极,彝伦咸叙,万人之敌也。受业弟子, 黑白四方,计一千馀人。前后撰成《法华元笺》十卷,《释 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诀》十卷,亦谓《清钞二众初 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此盖 解小乘所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 业用,一皆详括,故云“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 钞》数卷,《北山参元语录》十卷,都计百馀轴,并行于代。 就中语录,博该三教,最为南北鸿儒名僧高士之所 披翫焉。寺居郪城之北,长平山阴,故云“北山。”统三教 元旨,实而为录,故云“参元”也。观清之述作少分,明二 权一实之经旨,太分明小乘律论之深奥焉。清貌古 且奇,晳白而光莹,相国崔龟从时从事东川,序真赞 云:“与奘三藏道颜同摄物,异时一体耳。”门人数多,其 出伦者义将也。独明俱舍,兼善起信,海内学人,望风 而至。开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清之馀素乎?东川 涌潭僧正颜公著碑,本寺讲律,临坛光肇,别附《语录》, 略记清言行矣。

端甫[编辑]

按《宋高僧传》:“端甫,俗姓赵氏,天水人也。世为秦著姓 焉。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 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 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 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 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 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受具于西 明寺照律师,学毗尼于崇福寺昇律师,传《唯识》于安 国寺素法师,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 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 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囊括川注,逢源会委, 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 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 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 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 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 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 偏厚。而甫符彩超迈,辞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由是天子益知佛 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甫率 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 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波,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 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欤掌内殿 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槃》 《唯识》经论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 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 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 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 单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 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 殚书。而甫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 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 轻行者,唯甫而已矣。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 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以开成元年六月一 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终夕而异香犹 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 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 谥曰“大达”,塔曰“元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可数。门弟子 僧尼约千馀辈,或讲论元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 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会昌中,相国裴公休 为碑颂德焉。

宗密[编辑]

按《宋高僧传》:“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人也。家本豪盛, 少通儒书,欲干世以活生灵。负俊才而随计吏。元和 二年,偶谒遂州圆禅师,圆未与语,密欣然而慕之,乃 从其削染受教。此年进具于拯律师,寻谒荆南张,张 曰:‘汝传教人也,当宣导于帝都’。复见洛阳照禅师,照 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末见上都华严观,观曰:‘毘卢 华藏,能随我游者,其唯汝乎’?”初在蜀,因斋次受经,得 《圆觉》十二章,深达义趣,誓传是经。在汉土,因病僧付 《华严》句义,未尝隶习,即尔讲之。由是乃著《圆觉》《华严》 及《涅槃》《金刚》《起信》《唯识》《盂兰盆》《法界观》《行愿经》等疏 钞,及《法义类例》《礼忏修证图传纂略》。又集诸宗禅言 为《禅藏总》而序之,并酬答书偈议论“等,又《四分律疏》 五卷,《钞悬谈》二卷,凡二百许卷,图六面,皆本一心而 贯诸法,显真体而融事理,超群有于对待,冥物我而 独运矣。”密累入内殿,问其法要。太和三年庆成节,征 赐紫方袍为大德。寻请归山。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 灭于兴福塔院,俨若平日,容貌益悦。七日迁于函。其 自证之力可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 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毘,得舍利数十粒,明白而润。大。 后门人泣而求诸煨中,毕得而归,悉敛藏于石室,其 无缘之慈可知矣。俗龄六十二,僧腊三十四。遗诫令 “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勿塔,勿得悲慕,以乱禅 观。”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其馀住持仪则, 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初,密道既芬馨,名惟烜赫, 内众慕膻既如彼,朝贵答响又如此。当长庆、元和已 来,中官立功,执政者孔炽,内外猜疑,人主危殆。时宰 臣李训酷重于密,及开成中,伪甘露发,中官率禁兵 五百人出阁,所遇者一皆屠戮。时王涯、贾𫗧、舒元舆 方在中书会食,闻难作,奔入终南投密。唯李训欲求 翦发匿之,从者止之,训改图趋凤翔。时仇士良知之, 遣人捕密入左军,面数其不告之罪,将害之。密怡然 曰:“贫道识训年深,亦知其反叛,然本师教法,遇苦即 救,不爱身命,死固甘心。”中尉鱼恒志嘉之,奏释其罪。 朝士闻之,扼腕出涕焉。

乘恩[编辑]

按《宋高僧传》,乘恩,不知何许人也。肇从志学,知遍寻 师。凡厕黉堂,必穷义路。常训门人曰:“好学近乎智,力 行近乎仁。仁智稍成,是殊名同。实趋菩萨地,若下坂 之走丸耳。”恩乐人为学,不忘讲导。及天宝末,关中板 荡,因避地姑臧旅泊之间。嗟彼密迩羌虏之封,极尚 经论之学。恩化其内众,勉其成功,深染华风,悉登义 府。自是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其疏祖慈恩 而宗潞府,大抵同而少异,终后弟子传布。迨咸通四 年三月中,西凉僧法信精研此道,禀本道节度使张 义朝表进恩之著述,敕令两街三学大德等详定,实 堪行用。敕依其僧赐紫衣,充本道大德焉。

知元[编辑]

按《宋高僧传》,知元字后觉,姓陈氏,眉州洪雅人也。曾 祖图南,任梓州射洪县令。祖宪、考邈,皆名场不捷。母 魏氏,梦月入于怀,因而载诞。虽乳哺未能言,见佛像 僧形,必含喜色。五岁祖令咏花,不数步成云:“‘花开满 树红,花落万枝空。唯馀一朵在,明日定随风’。祖吟叹 不怿,曰:‘吾育此孙,望其登甲科,雪二代之耻。今见孺 子志矣,非贻厥也已。必从空门,乖始望也’。”七岁,果遇 法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寺与居邻,元日就讲 集所,一聆法语,若睹前因。是夕梦其寺殿佛手摩其 顶,寤启祖父,乞为勤策。亲党观其必不可抑夺,故听之。年十一,遂其削发。乃随师诣唐兴邑四安寺,授《大 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𧦬空师圆旨,共一百二十五 万言,皆囊括深奥矣。方年十三,指擿缁徒,露老成之 气。时丞相杜公元颖作镇西蜀,闻元名,命升堂讲谈 于大慈寺普贤阁下,黑白众日计万许人,注听倾心, 骇叹无已。自此蜀人弗厈其名,号陈菩萨耳。《传》云:“元 前身名知铉,汉州三学山讲《十地经》,感地变瑠璃焉。 元于净众寺辩贞律”师所受具戒,才听毗尼,续通俱 舍,则长十山固律师之付授焉。复从本师下三峡,历 荆、襄,抵于神京资圣寺。此寺四海三学之人,会要之 地。元敷演经论,僧俗仰观,户外之屦,日其多矣。文宗 皇帝闻之,宣入顾问,甚惬皇情。后学《唯识论》,于安国 信法师,又研习外典,经籍百家之言,无不该综。元每 恨乡音不堪讲贯,乃于象耳山诵大悲咒,梦神僧截 舌换之,明日俄变秦语矣。有杨茂孝者,鸿儒也,就元 寻究内典,直欲效谢康乐注《涅槃经》,多执卷质疑,随 为剖判。致书云:“方今海内龙象,非师而谁?”次杨刑部 汝士、高左丞元裕、长安杨鲁士咸造门拟结莲社。尝 一日元宴坐,见茂孝披紫服,戴碧冠,三礼毕,乘空而 去。元令人侦问,茂孝其夕诫其子曰:“吾常欲落发披 缁,汲瓶挈屦侍元公,所累者簪冕也。吾盖棺时,殓以 紫袈裟、碧芙蓉冠。”至是方验先见矣。武宗御宇,初尚 钦释氏,后纳蛊惑者议,望祀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 化。虽谏官抗疏,宰臣屡言,终不回上意。因德阳节缁 黄会麟德殿,独诏元与道门敌,言神仙为可学不可 学耶?帝叉手付老氏中理,大国若烹小鲜,义共黄冠 往复。元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言:神仙之术,乃山林 间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而又必资宿因,非王者所 宜。辞河下倾,辩海横注,凡数千言,闻者为之股栗。大 忤上旨,左右莫不色沮。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杨钦 义惜其才辩,恐将有斥逐之命,乃密讽贡《祝尧诗》,元 立成五篇,末章云:“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 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帝览诗微解。 帝虽不纳忠谏,而嘉其识见口给也。元即归巴岷旧 山,例施巾栉,而存戒检愈更甄明。方扁舟入湖湘间, 时杨给事汉公廉问桂岭,延止开元佛寺。属宣宗。龙 飞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以册定功高,请复兴天竺 教,奏乞访元声迹。元复挂坏衣,归上国宝应寺,属寿 昌节讲赞,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帝以旧藩邸造 法干寺,诏元居寺之玉虚亭。大中三年诞节,诏谏议 李贻孙、给事杨汉公缁黄鼎列论义,大悦帝情,因奏 天下废寺基,各敕重建,大兴梵刹,元有力焉。命画工 图形于禁中,其优重如是。与相国裴公休友善,同激 扬中兴教法事。八年,上章乞归故山,大行利济,受益 者多。广明二年春,僖宗违难西蜀,后遣郭遵泰赍玺 书,肩舆诏赴行在。帝接谈论,颇解上心。左军容田令 孜与诸达官问道勤重,帝欲旌其美,令诸学士撰元 师号,皆未惬旨,乃挥御翰云:“朕以开示,悟入《法华》之 宗旨也。悟者,觉也,明也。悟达大道,悟佛知见。”又云:“悟 者,一刹那,不悟河沙劫。所以悟者,真乘了然成佛之 义。今赐悟达国师为号,虽曰强名,用表朕意。”元陈让 不遂,乃乞归九陇旧庐,于正月二十一日卧内,见所 曾游历圣境名迹皆见在前。二月七日,闻空声曰:“必 生净土。”乃讯之云:“孰之语耶?”空又应曰:“佛也。”七月中 闻户外有格斗之声,逡巡一菩萨降于庭前,事摩灭 矣。渐迫近元身,丁宁赞喻:勿以此苦为累也。言讫而 没。又于一夕,有一珠自元左足下流去,苦楚万端。谛 视其珠中,明明有晁错二字,乃知元是袁盎也。曾因 七国反,盎奏斩错以谢吴楚诸王,故“为婴挠耳。”召弟 子慈灯附口上遗表,嘱令弃尸,半饲鱼腹,半啖鸟兽。 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如斯諈委讫,右胁面西而逝, 享年七十三,僧腊五十四。元咸通中曾游泽州,追问 小远法师同年,亦同终日月焉。元坚守禁戒,少欲过 中,不食蔬果,服惟布褐,卧则刍秆。而六时行道,夜卧 一更,馀则禅坐,等视众生,无贵贱少长,待之如一。素 结情好深者。裴相国休,初裴镇荆门,元游五台山,路 出渚宫,赠遗初无所取。裴知其俭约,密遣人沿路以 供之,若苏秦遣舍人阴资奉张仪也。尝经骆谷真符 县雍氏家枕潭,潭中有大鱼如龙,四足而齿牙纤利, 其家日饲以食,已四世矣。或欲网钓之意,则辄云雾 晦冥焉。元扣船抚其顶,瞪目而鼓跃,即为受归依。未 几,乃寄梦雍氏曰:“我谢汝累世护念,今受归依,已生 天而永诀矣。”次又化感玉垒山神李冰庙、益昌北郭 龙门神,偕受戒法,罢其血食。有李商隐者,一代文宗, 时无伦辈,常从事河东柳公梓潼幕,久慕元之道学, 后以弟子礼事元,时居永崇里,元居兴善寺。义山苦 眼疾,虑婴昏瞽,遥望禅宫,冥祷乞愿。元明旦寄《天眼 偈》三章,读终疾愈。迨乎义山卧病,语僧录僧彻曰:“某 志愿削染,为元弟子。”临终寄书偈诀别云:“元生常著 《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命僧彻撰《法鉴》以照像,若十 翼焉。《大无量寿经疏》二卷,僧彻著《法灯类章》指焉。《胜鬘经疏》四卷,僧彻著《法苑》。以错综,犹纬书焉。又《般若 心经》《金刚经》各有疏义。此外秦蜀之间,作释氏杂文 外篇、箴、论、碑、志、歌、诗,录成二十馀卷,礼忏文六卷,通 计三十万言。后迁塔于茶笼山附圣寺矣。中和二年, 弟子左街僧录净光大师僧彻述”传法孙。右街僧录 觉辉、辉弟子伪蜀祐圣国师重孙,光业僧录,绵绵瓜 瓞,皆名公也。《凤翔府写元真》,李义山执拂侍立焉。

僧彻[编辑]

按《宋高僧传》:“僧彻,不知何许人也。敏利天资,高迈逸 类。稚岁聪颖,而慕悟达国师,若颜回之肖仲尼也。既 而时亲函丈,颇见幽微,随侍翼从,未尝少厌。窥其门 墙,其殆庶几乎!悟达凡有新义别章,咸嘱付彻畅衍 之,为《如来藏经疏》,著《法鉴》四卷,《大无量寿经疏》,著《法 灯》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著《法苑》十卷。”观乎,悟达为 “疏,若左丘明之传也。”彻述《三法钞》,犹杜服之《集解》。欤 初居法干内寺,师资角立,声彩风行。凡百官寮,无不 奉仰,率由彻内外兼学,辞笔特高,唱予和汝,同气相 求。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属诞辰,升麟德殿法座讲谈, 敕赐紫袈裟。懿宗皇帝留心释氏,颇异前朝。遇八斋 日,必内中饭僧,数盈万计。帝因法集,躬为赞呗,彻则 升台朗咏,宠锡繁博,敕造栴檀木讲座以赐之。又敕 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戒坛,度僧各三七日,别宣僧 尼大德二十人,入咸泰殿置坛,度内福寿寺尼缮写 《大藏经》,每藏计五千四百六十一卷,雕造真檀像一 千躯,皆委彻检校焉。以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麟德 殿召京城僧道赴内讲论。尔日彻述皇猷,辞辩浏亮, 帝深称许。而又恢张佛理,旁慑黄冠,可谓折冲异论 者,当时号为法将。帝悦,敕赐号曰净光大师,咸通十 一年也。续录两街僧事。初彻经江论海,勇于揭厉,于 青龙寺讲贯,既循悟达国师义意,寄呈所见,蒙回八 十四字云:“观君《法苑》思冲虚,解我真乘刃有馀。若使 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五车外典知难敌,九 趣多才恐不如。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 几生曾得《阇逾》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 古,何人执卷问吾庐。”览兹奖饰,悲喜盈襟。以广明中, 巢寇犯阙,僖宗幸蜀,其夕彻内宿,明日仓黄,与杜光 庭先生扈从入于岷峨,再见悟达,痛序艰“难彻极,多 著述碑颂歌诗,不知所终。”内翰侍郎乐朋龟为真赞, 凤翔、嘉州皆写其真相弟子秦蜀之间,愈多传法者。

志远附元堪[编辑]

按《宋高僧传志》:“远俗姓宋氏,家于汝南。其父早丧,孤 侍孀亲,承颜之礼,匪遑晨夕。母常念《法华经》,精通五 卷。远识度明敏,孤标卓然。年二十八,辞亲从师,归依 荷泽宗风,晤解幽旨,经营僧事,联绵六秋。凡诸取给, 未尝混互。自尔辞帅寻礼,复经八年。虽博赡两宗,情 犹系滞,闻天台一枝,该通妙理,定慧双融,解进于行”, 十乘境观,起自一家,修性三德,清凉盛演。因命同辈 追游五峰,栖遁林泉,履历前躅,晓六凡四圣之理,了 开示悟入之门,百界千如,包罗性相,即遮即照,破立 同时,依正圆融,凡圣平等,豁开心目,物我双亡,仅四 十年,阐扬独步。远业精道邈,志苦神和,卧不解衣,食 非别请,时岁不稔,樵炊屡乖,每掬水“漱流,将期永日。 体有疮疥,手不涂摩。戒检遵修,警慎心口。常以《四种 三昧》炼磨身心。至于缄札题尺,颇闲辞翰虫篆之美。 每有缁素负才学者,异其辩说。或傍搜僻隐,欲为挫 锐。伺之瑕玷,求其胜负。进虽傲然踞席,退乃踧踖赧 容。来高我山,去随四悉”洎。会昌四年,春秋七十七,僧 腊四十八。忽绝食数朝,而说法罔惮。以二月十七日 诫门人曰:“吾自生修进,不欺心口。今获二种果报,卧 安觉安,而无痛恼。”又曰:“天台宗疏,务在宣传。《法华疏》 十卷,本迹二门,三周记别,开近显远。《元文》十卷,五义 判释。《止观》十卷,境观双修,不定顿渐。八教粗妙,遮照 平等。行解圆明,一多相即。一藏文句,莹玉摐金。将践 圣阶,降兹罕及,礼忏方等,必假精诚。志之永怀,副吾 之意也。”于时龙象云萃,栉比座隅,咸赞希奇,同称佛 号。慈诲之际,奄至迁灵。风惨云愁,山昏水咽,林峦色 变,徒属凄伤。阇维日,诸子奔驰,罔知所诣,虽学者如 林,达其法者唯元堪,即扶风马氏之裔也。气度冲邃, 道风素高。盖远倾其解脱之瓶,注以醍醐之器,可谓 一灯之后,复然一灯。及武宗澄汰之际,禀师先旨,哀 恸累夕,以其章疏文句,秘之屋壁。及宣宗再阐释门, 重葺旧居,取其教部,置之影堂,六时经行,俨若前制。 《法华妙经》积岁传唱,《摩诃止观》久而敷扬。嗣继之心, 已极师资之礼也。

希圆[编辑]

按《宋高僧传》,“希圆姓张氏,姑苏人也。宗亲豪富,而独 舍家,从登戒法,便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三学,良深 岁稔,尤至博通,时推俊迈,因命讲训。光启中,属徐约 军乱,孙儒略地吴苑俶扰,圆由通元寺附商船,避地 于甬东。其估客皆越人也,笃重于圆,召居会稽宝林 山寺。形虽幺么,性且强干,与时寡合,多事宴默。或问之,则曰:“吾逍遥乎无形之场,同师子游戏耳。”景福中, 于山寺演畅经论,同声相应,求法者至,乃著《元中钞》 数卷,皆当义妙辞也。恒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 知之难,行之为难,汝曹勉旃。”圆六时礼忏,未尝少缺。 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山也,传云从琅琊台飞来此 处。先是屠坊,故皆镇于其下。山之家有井,井有鳗鯠 焉,水有盈缩,应大江之潮候,甚多灵怪。一云:此处禹 锁浙江蛟蜃之属,其名曰蛆。蛆有双耳,其色苍黄,或 缘竹木,必风雨至矣。今或出石窍,入僧居沟渠中,见 人不惊,握则跳梁如怒状。惟遍入圆房,圆手执宛转 屑,就乃为之受。归戒令勿作风雹之妖。暨圆终而多 暴风雨也。圆之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屹然坐终 于法座。时众闻异香裛孴,天乐铮𫓩,或绝或连,七日 后已。此真上生之证欤,则乾宁二年四月也。还山之 日,僧众致祭于寺门,无何,有人茜袍象笏,拜跪怆然, 𢠳恍之间,杳无踪迹,众莫能测焉。茶毘,收舍利七百 馀粒,被四明人赍往新罗国矣。

元约[编辑]

按《宋高僧传》:“元约,姓张氏,正平人也。志韵刚洁,幼萌 出尘之心。既谐夙志,入州龙兴伽蓝。日诵千言,更无 再受。落发之后,满足律仪,检察己心,循其戒范,精持 止作,未尝穿穴。自兹名节顿高,流辈窥仰。数稔之间, 律论俱赡。遍求知识,探赜元文。戾止长安崇圣寺,以 戒德之选而预临坛讲律并俱舍共四十馀遍。渊静” 其性,斫核靡亏。著《俱舍论》《金华钞》二十卷,为时所贵。 而二讲登席可三百馀人,皆北面受业焉。传禀门生 一百许辈,汾沁之间,奔走学者,迨乎老矣。终本院小 房,俗寿七十六,法腊五十六。学法弟子道俗收焚坑 舍利数百粒,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焉。

惟忠[编辑]

按《宋高僧传》:“惟忠姓童氏,成都府人也。幼从业于大 光山道愿禅师。神骥伏枥,虽止也,发蹄则超忽千里 焉。游嵩岳,见神会禅师,折疑沉默,处于大方,观览圣 迹,见黄龙山郁翠而奇异,乃营茅舍。其穷溪极谷而 多毒龙,喷气濛濛,山民犯者多如中瘴焉。医工寡效, 忠初不知,独居禅寂,涧饮木食,其怪物皆卷而怀矣”, 山民无害。或闻空中声云:“得师居此,民之多幸,令我 解脱也。”乡人因号是山为伏龙,言忠弭伏,鳞虫之长, 故此名焉。以建中三年入灭,报龄七十八。其年九月 迁塔云。

从谂[编辑]

按《宋高僧传》:“从谂,青州临淄人也。童稚之岁,孤介弗 群。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乃投本州龙兴伽蓝,从 师剪落。寻往嵩山琉璃坛纳戒,师勉之听习于经律, 但染指而已。闻池阳愿禅师道化翕如,谂执心定志, 钻仰忘疲。南泉密付授之,灭迹匿端,坦然安乐。后于 赵郡开物化迷大行禅道,以真定帅王氏阻兵,封疆” 多梗,朝廷患之。王氏抗拒过制,而偏归心于谂。谂尝 寄麈拂上王氏曰:“王若问何处得此拂子?”答道:“老僧 平生用不尽者物。”凡所举扬,天下传之,号《赵州法道。 语录》大行,为世所贵也。

智藏[编辑]

按《宋高僧传》:“智藏姓黄氏,豫章上高人也。父为洪州 掾,藏随父入报国寺,见供奉。皓月讲《涅槃经》,微体经 意,乐入佛门。年甫十三,割恩爱,辞父母,于开元寺宗 法师所受学。后修禅法,证大寂一公宗要矣。建中元 年,入长安,卢元颢素奉其道,举奏入内供养,敕令住 华严寺。辇毂之间,元学者孔炽。就藏之门,若海水之” 归,投琴之壑矣。太和九年终于住寺,三月十二日入 塔焉。

圆智[编辑]

按《宋高僧传》:“圆智俗姓张,豫章海昏人也。总丱之年, 顿求出离,礼涅槃和尚,躬执缾屦。爰登戒地,誓叩禅 门。见乎药山,示其心诀。后居长沙道吾山,海众相从, 犹蜂蚁之附王焉。以太和九年乙卯九月十一日长 逝,享年六十七。阇维得不灰之骨数片,脑盖一节,特 异而清莹,其色如金,其响如铜。乃建塔于石霜山,敕” 谥修一大师宝相之塔。得其道者则普会焉。智公初 领悟药山宗旨,俨师诲之曰:“吾无宝玉大弓以为分 器,今赏汝犊鼻一腰。”虽云微末,而表亲亵。欤南岳僧 元泰著碑颂。

法常[编辑]

按《宋高僧传》:“法常,俗姓郑,襄阳人也。稚岁从师于荆 之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冠年受 具足品于龙兴寺,容貌清峻,性度刚敏,衲衣囊钵,毕 志卯斋。贞元十二年,自天台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 十里,寓仙尉梅子真之旧隐焉。昔梅福初入山也,见 多龙穴神蛇,每吐气成楼阁,云雨晦冥。边有石库,内” 贮仙药神仙经籍。常寄宿于房,乃梦神人语之曰:“君 非凡夫。”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受 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常谓之曰:“石库之书,非吾所好。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 涅槃为乐,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神曰:“此地灵府,俗 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常曰:“吾寓迹于梅尉之 乡,非久据焉。”因号梅山也。由是编苫伐木,作覆形之 调。居仅四十年,验实非常之人也。开成年初院成,徒 侣辐凑,请问决疑,可六七百衲徒矣。四年,常忽示疾。 九月十九日,山林摇荡,鸟兽悲鸣,辞众而逝,报龄八 十八,戒腊六十九。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涧,收舍利五 色,璨然圆转焉。常先隐梅岭,有僧求拄杖,见之,白盐 官安禅师曰:“梅子熟矣,汝曹往寻,幸能疗渴也。”进士 江积为碑云尔。

崇演[编辑]

按《宋高僧传》,“崇演,姓段氏,东平人也。出家于本州龙 兴寺慧超法师之门,游方问道,见嵩阳善寂禅师,示 其心法。后居都梁山,当于淮浦四面来商,毳客影附 焉。相国李公绅镇抚广陵,而性刚严,少所接与,偏轻 释子。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 出。绅遣衙吏章幼成传意,召演入府,酬对诣理,谈论” 铿然,绅惘然翻不测其畛域。特加归信,请居慧照寺。 化导同声,相应近于千众。开成二年终于净院,春秋 八十四。以十月二十三日全身入塔云。

齐安[编辑]

按《宋高僧传》:齐安,俗姓李,实唐帝系之英。先人播越, 故生于海门郡焉。深避世荣,终秘氏族。安在胎母梦 日兆祥,既诞而神光下烛。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摩 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终之业,其在斯乎’?及臻 丱角,亟请出家,父母诃止。安曰:‘禄利之养,止于亲尔, 冥报之利,不其远邪?珪组之荣,止于家尔,济拔之益, 不其广邪’?”二亲感其言而顺从,遂依本郡云琮禅师。 虽勤劳谦默,和光同尘,而萤月殊晖,鸡鹤异态。年满 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外检律仪,内照实相。后闻 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裹足振 锡,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论持不倦。及其蜕去,安 尽力送终。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萧山 法乐寺,以其古制垣屋靡完,补坏扶倾,不克宴坐。时 海昌有法昕者,缁林翘楚,于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 居焉。昕谦而不自有,延请安主之,四海参学者麏至 焉。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不言寒暑不下堂庑,无流 眄,无倾听,如此者盖有年矣。而又挺身魁岸,相好庄 严,眉毫绀垂,颅骨圆耸,望之者如仰嵩华而揖沧溟, 曾无测其高深也。以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 日,泊然宴坐,俄尔示灭。先时竹柏尽死,至是精彩益 振。爰有清响叩户,祥光满室,如环佩之锵鸣,若剑戟 之交射。瑞相尤繁,事形《别录》。又安悬知宣宗皇帝隐 曜缁行,将来法会,预诫知事曰:“当有异人至此,禁杂 言,止横事,恐累佛法。”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安默识, 帝遂令维那高位,安置,礼殊他等。安每接谈话,益知 贵气,乃曰:“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就上座边 求一供疏。”帝为操翰摅辞。安览惊悚,知供养僧赍去, 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 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 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沈之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 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周游天下,险阻备尝,因 缘出授江陵少尹,实恶其在朝耳。武宗崩,左神策军 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而立之。闻安已终,怆悼久 之。敕谥大师曰“悟空”,乃以御诗追悼,后右貂卢简求 为建塔焉。

恒政[编辑]

按《宋高僧传》:“恒政,姓周氏,平原人也。未入法前,随入 乡校,殊不嗜书籍,或见佛经,耽味不舍。后弃俗从师, 就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下受诵经法。既登戒已,问 道于嵩少,决了无壅。遁迹三峰,放荡自在。无几,入太 一山中,甫行风教,学人螘慕。太和中,文宗皇帝酷嗜 蜃蛤,沿海官吏先时逓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盈” 柈而进,有擘不张呀者。帝观其异,即焚香祝之。俄为 菩萨形,梵相克全,仪容可爱。遂致于金粟檀香,合以 玉绵锦覆之,赐兴善寺,令致礼之始。宣问群臣:“斯何 瑞也?”相国李公德裕奏曰:“臣不足知,惟知圣德昭应, 其诸佛理。闻终南山有恒政禅师,大明佛法,博闻强 识。”诏入宣问,政曰:“贫道闻物无虚应,此乃启沃陛下 之信心耳。故《契经》中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 为说法也。”帝曰:“菩萨身已见,未闻说法。”政曰:“陛下睹 此为常非常耶?信非信耶?”帝曰:“希奇事,朕深信焉。”政 曰:“陛下已闻说法了。皇情悦豫,得未曾有。”敕天下寺 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其菩萨至会昌毁佛舍,乃 亡所在,因留政内道场中,累辞入山,宣住圣寿寺。至 武宗即位,忽入终南。或问其故,曰:“吾避仇,乌可巳乎 哉?”后终山舍,年八十七。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以会 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后有废教之敕,政之先见,若 合符节焉。

===灵祐===按《宋高僧传》:“灵祐,俗姓赵,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祐 丱年戏于庭前,仰见瑞气祥云,徘徊盘郁,又如天乐 清奏,真身降灵。衢巷谛观,耆艾莫测。俄有华巅之叟, 状类罽宾之人,谓家老曰:‘此群灵众圣标异,此童佛 之真子也,必当重光佛法’。久之,弹指数四而去。”祐以 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执劳每倍于役。冠年剃 发,三年具戒。时有钱塘上士义宾,授其律科。及入天 台,遇寒山子于途中,乃谓祐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赈恤诸子。”祐顺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国 清寺,遇异人拾得,申系前意,信若合符。遂诣泐潭,谒 大智师,顿了祖意。元和末,随缘长沙,因过大沩山,遂 欲栖止。山与郡郭,十舍而遥,敻无人烟,此为兽窟,乃 杂猿猱之间,橡栗充食。浃旬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 梵宇。时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愿预良缘,乃奏 请山门号“同庆寺。”后相国裴公相亲道合祐为遭会 昌之澄汰,又遇相国崔公慎由,崇重加礼。以大中癸 酉岁正月九日盥漱毕,敷座瞑目而归灭焉。享年八 十三,僧腊五十九。迁葬于山之右栀子园也。《四镇北 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为碑, 李商隐题额焉。

元策[编辑]

按《宋高僧传》:“元策,俗姓鲁,会稽人也。幼随父商估赴 天台山光明会,乃隋朝智𫖮禅师立教。年别九月,远 近州邑黑白二众鸠聚。策睹殊异,遂于禅林寺智广 师下出家游方,见江西大寂,顿开翳障。及遍参问,睹 黄陂九井山奇秀,乃结茅为舍,学侣若蝉之走明也。 或慰策曰:‘师之耐寂寞如此乎’?策曰:‘致道者忘心矣, 吾乐甚哉’。”以大中八年现寂而灭。续敕谥大师曰圆 寂,塔名智觉焉。

寰中[编辑]

按《宋高僧传》。寰中。姓卢氏。河东蒲坂人也。禀灵特异。 挺质殊伦。身支“亭,顶骨圆峻,其声若钟响,其色犹 脂凝。学通终古,辞实丰赡。”年二十五,随计中甲科,然 未塞其怀,复思再捷。无何遭母之忧,遂庐于墓所。及 服阕,径往北京童子寺出家,二稔未周,诸经皆览。明 年往嵩岳登戒,肄习律部,于兹博通。忽慕上乘,决往 百丈山,深得元旨。后隐南岳常乐寺,结茅于山椒。谏 议大夫崔公深重其操,因别立方丈,虞渊景晞,一饭 永日。然其乏水,羸瓶远求。俄尔深宵,有虎嗥啸庐侧。 诘旦视之,果滥泉坼地而涌,足其汲用。后之杭,浙江 之北有山号“大慈。”居未久,檀信爰臻,旋成巨院,四方 僧侣,参礼如云。属武宗废教,中衣短褐,或请居戴氏 别墅焉。大中壬申岁,太守刘公首命剃染,重盛禅林。 壬午岁二月十五日,嘱累声毕而终。时渐溽暑,验其 身一无变异,而顶门燠润。冬窆于塔所,享年八十三, 法腊五十四。有说常乐寺山虎跑泉,当中公灭日,忽 焉干涸,异哉!止资中之受用耳。至乾符丁酉岁,敕谥 大师号“性空”,塔名“定慧”也。缙云太守段成式为真赞 焉。

寰普[编辑]

按《宋高僧传》:“寰普者,不知何许人也。禀形淳粹,克性 谦冲。居于丑夷,下风请业,汪汪然,其识度,辄难拟议。 具戒之后,经论温寻。然后杖锡南游澧阳,遇夹山而 得心契。有参学举问,垂手携归,不使一机,失其开诱。 其所不荐,劝令披览经法,亦近秀寂之遗风耳。”

日照[编辑]

按《宋高僧传》:“日照姓刘氏,岐下人也。家世豪盛,幼承 庭训,博览经籍,复于庄老,而宿慧发挥,思从释子。即 往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下,禀学纳戒,传受经法, 靡所不精。因游嵩岳,问圆通之诀,欣然趋入。后游南 岳,登昂头峰,直拔苍翠,便有终焉之志。庵居二十载。 属会昌武宗毁教,照深入岩窟,饭栗饮流,而延喘息。” 大中宣宗重兴佛法,率徒六十许人,还就昂头山旧 基结苫盖,构舍宇。复居一十五年,学人波委,咸通中 示灭,春秋一百八岁。至三年二月三日入塔,立碑存 焉。天下谓其禅学为“昂头照”是欤。

宣鉴[编辑]

按《宋高僧传》,“宣鉴姓周氏,剑南人也。生恶荤膻,少多 英敏。宿赍异操,恳愿出尘。大龙不屈于小庭,俊鹗必 腾其层汉。既除美饰,当预僧流,从受近圆,即穷律藏。 其诸性相,贯习偕通。闻重湖间,禅道大兴,乃抗志云 游,造龙潭信禅师,则石头宗师之二叶也。始唯独居 一室,鉴强供侍之。一夕,龙潭持一枝火授鉴,鉴接而” 行数步,且曰:“久闻龙潭到来。”龙之与潭俱不见。欤?信 曰:“子亲到矣。”机与教符,日亲丈室。三十馀年。后止澧 阳。居无何,属武宗搜扬洎大中,还复法仪。咸通初,武 陵太守薛延望坚请始居德山。其道芬馨,四海禅徒 辐凑,伏腊堂中常有半千人矣。其于训授,天险海深, 难窥边际。雪峰参见,鉴深肯重。以咸通六年乙酉岁 十二月三日,忽告诸徒曰:“扪空追响,劳汝神邪?梦觉 觉非,复有何事?”言讫,安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五。身据床坐,卓然七日,如生在焉。天下言激箭之 禅道者,有德山门风焉。今襄邓、汉东法孙极盛者是 也。

藏奂[编辑]

按《宋高僧传》藏“奂族姓朱氏,松江华亭人也。母方娠, 及诞,常闻异香。为儿时常堕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 岁出家,礼道旷禅师。及弱冠,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 涕泣,因一目不视。迨其归省,即日而明。母丧,哀毁,庐 墓间颇有征祥。孝感如是,由此显名。寻游方访道,复 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一言辩析旨趣,符合显晦之 道,日月之所然也。会昌年中,衰而复盛,唯奂居之,荧 不能惑,焚不能热,溺不能濡者也。”洎周洛再构长寿 寺,敕度居焉。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手缉散落,实为 大藏。寻南海杨公收典姑苏,请奂归于故林,以建精 舍。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为院,迎奂居 之。剡寇求甫率徒二千,执兵昼入,奂瞑目宴坐,色且 无挠。盗众皆悸慑,叩头谢过。寇平,州奏请改额为“栖 心寺”,以旌奂之德焉。凡一动止,禅者必集,环堂拥榻, 堵立云会。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诘难排纵之众,攻 坚索隐之士,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入神,永破 沈惑。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现疾告终,享年七十 七,僧腊五十七。预命香水剃发,谓弟子曰:“吾七日在 矣。”及期而灭,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已周三载。一 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弟子相谓曰:“昔师嘱累,令三 载后当焚我身,今异香若此。”乃发塔视之,俨若平生。 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获舍利数千粒,其 色红翠。十三年,弟子戒休赍舍利述行状,诣阙请谥。 奉敕褒诔,易名曰心鉴,塔曰寿相。奂在洛下长寿寺, 谓众曰:“昔四明天童山僧昙粹,是吾前生也,有坟塔 存焉。相去辽远。”人有疑者,及追验事实,皆如其言。初, 任生将迎奂,人或难之,对曰:“治宅之始,有异僧令大 其门,二十年之后,当有圣者居之。”比奂至止,果二十 年矣。又奂将离姑苏,为徒众留拥,乃以棕拂与之,曰: “吾在此矣,汝何疑焉。”暨乎潜行,众方喻其深旨。又令 寺之西北隅可为五百墩以镇之。或曰:“力何可致?”奂 曰:“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凡微言奥旨,皆此类 也。刺史崔琪撰塔碑,金华县尉邵朗题额焉。

义元[编辑]

按《宋高僧传》:“义元,俗姓邢,曹州南华人也。参学诸方, 不惮艰苦。因见黄檗山运禅师鸣啄同时了然通彻。 乃北归乡土,俯徇赵人之请,住子城南临济焉。罢唱 经论之徒,皆亲堂室,示人心要,颇与德山相类。以咸 通七年丙戌岁四月十日示灭,敕谥慧照大师,塔号 澄虚。言教颇行于世,今恒阳号临济禅宗焉。”

从谏附鉴宗[编辑]

按《宋高僧传》,“从谏姓张氏,本南阳人也,徙居广陵,生 于淮甸焉。为性倜傥,器宇崇峙于闾里间,为时畏服。 遇相工曰:‘子身长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荣寄’。谏 曰:‘心不愿仕,于荣寄何有’?相工曰:‘所寄荷不可测也’。 越壮室之年,忽深信佛理,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甫 登戒地,颇护心珠,因悟禅那,顿了元理。方数十载,同” 好之者,自远而来请问,谏一一指订,俾其开觉。寻游 洛下广爱寺挂锡。时禅客鳞集,如孝子之事父母焉。 洛中有请谏设食,必排位对宾头卢尊者,其为人之 钦奉,皆此类矣。属会昌四年,诏废佛塔庙,令沙门复 桑梓,亦例澄汰。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氏之温泉别 业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谏于夏中常就此入 定,或补毳事。忽遇颓云驶雨,霆电击石,烈风兼至,凡 在此者,惊奔恐慑,谏唯欣然跏趺而坐,若无所闻者。 或问谏曰:“恶畜生何尔?”大中初,宣皇诏兴释氏,谏还 归洛邑旧居。其子一日自广陵来觐,适与谏遇于院 门,威貌严庄,不复可识,乃问曰:“从谏大德所居?”谏指 之东南可寻。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其割爱裂网,又 若此也。咸通七年丙戌岁夏五月,忽出诣檀越家辞 别曰:“善建福业,贫道秋初当远行,故相闻耳。”至秋七 月朔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已,右胁而卧,呼门人 元章诫之曰:“人身难得而易失,急急于物,无心,无为 流转,无生灭法,一切现存。今乃生也有涯,暂与尔别。” 是日无疾而化,行年八十馀矣。元章等奉遗旨,送尸 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复视之,肌貌 如生,一无近者,遂以饼饵覆之,经宿有狐狼迹,唯啖 所覆,身且俨如,乃议用外国法焚之,收合馀烬,起白 塔于道傍,人尤归信,香火不绝焉。次有杭州径山院 释鉴宗,湖州长兴人也,姓钱氏,即礼部侍郎徽之孙。 父晟有疾,宗割股肉馈啖之,绐云:“他畜之肉。”未几病 间,孝誉闻于亲里,乃求出家。时州开元寺有上都临 坛十望大德内供奉高闲,闲善草隶,尝对懿宗御前 书甚高华望,宗誓礼为师。后出学涉通《净名》《思益经》, 遂常讲习。闲公亦示其笔法,渐得凤毛焉。倏往谒盐 官悟空大师,随众参请,顿彻心源,却复故乡,劝人营 福。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遂止天目东峰径山焉道俗归心,恢扬法教。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启,敕赐 紫衣,背山行满,皆分枝化物。至七年丙戌闰三月五 日示灭,迁塔于大寂岩下。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 父钱氏表请追谥大师曰“无上祖门”,传号为“径山第 二祖。”时吴兴沈修者。自号“白牙先生。”述德为赞记焉。

良价[编辑]

按《宋高僧传》:“良价,俗姓俞氏,会稽诸暨人也。少从师 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 方,见南泉禅师,深领元契,续造云岩,疑滞顿寝。大中 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 州也。价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发披衣,令 鸣钟,奄然而往。时弟子辈悲号,价忽开目而起曰:‘夫 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 沦丧于情,太麤著乎’?”召主事僧令营斋。“斋毕,吾其逝 矣。”然众心恋慕,从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备,价亦 随斋,谓众曰:“此斋名愚痴也。”盖责其无《般若欤》。及僧 唱随意曰:“僧家勿事太率。”临行之际,喧动如斯。至八 日浴讫,端坐而绝。春秋六十三,法腊四十二。敕谥禅 师曰悟本,塔号慧觉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