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06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六十三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六十三卷目录

 薇部汇考

  薇图

  诗经召南草虫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言采其薇

  陆佃埤雅

  罗愿尔雅翼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本草纲目

 薇部艺文

  续古诗         唐白居易

  薇           明屠本畯

 薇部选句

 薇部纪事

 薇部杂录

 蕨部汇考

  蕨图

  诗经召南草虫

  尔雅释草

  贾思勰齐民要术蕨 食经藏蕨法 蕨菹

  毛诗陆疏广要言采其蕨

  陆佃埤雅

  罗愿尔雅翼

  王圻三才图会

  本草纲目蕨 水蕨

  闽书南产

 蕨部艺文

  次韵公济惠蕨       宋朱熹

  次韵李尧端见嘲食蕨     前人

  采蕨            方岳

  采蕨诗          明黄裳

  蕨萁行          刘仁本

  打蕨歌          张惟本

  蕨            屠本畯

  捣蕨歌          罗永恭

 蕨部选句

 蕨部纪事

 蕨部杂录

 菾部汇考

  菾图

  王世懋瓜蔬疏莙荙

  徐光启农政全书甜菜

  王圻三才图会甜菜

  本草纲目菾菜

 菾部纪事

 藜部汇考

  藜图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北山有莱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王世懋瓜蔬疏藜蒿

  本草纲目藜 灰藋

 藜部艺文

  咏藜          明李东阳

  藜科            饶介

 藜部选句

 藜部纪事

 藜部杂录

 藜部外编

草木典第六十三卷

薇部汇考[编辑]

释名

薇。诗经     垂水。尔雅

野豌豆。纲目   巢菜。蜀人名

薇图

薇图

《诗经》
[编辑]

《召南草虫》
[编辑]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薇,菜也。薇音微,草也,亦可食。陆玑云:“山菜。”朱注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山间人食之,谓之迷蕨。胡氏曰:“即《庄子》之所谓微迷阳者。”大全致堂胡氏曰:“荆楚之间,有草丛生修条,四时发颖。春夏之交,花亦繁丽。条之腴者,大如巨擘,剥而食之,甘美,野人呼为‘迷阳。《庄子》所谓‘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即此薇也’。”山阴陆氏曰:“薇,亦山菜,茎叶皆似小豆,其味亦似小豆。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容斋项氏曰:“薇,今之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薇垂水》。

生于水边。草生于水滨而枝叶垂于水者曰薇,故《注》云“生于水边”也。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国风召南[编辑]

言采其薇。

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尔雅》:薇,垂水。” 郭注:“生于水边。” 邢疏:“草生于水滨,而枝叶垂于水者,曰薇。” 郑注:“薇菜生水边。” 《埤雅》:“《尔雅》曰:薇,垂水,好生水边,故曰垂水。似藿,菜之微者也。微者所食,故《诗》以采薇,言戍役之苦,而草虫序于蕨后’。” 《尔雅翼》:“薇,垂水。” 言生于水边。而《召南》之诗,“陟南山以采之” ,故陆玑云:“山菜也。” 又《诗》称“山有蕨薇” ,而伯夷采薇于首阳山,其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其后,说者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食其土之所出,即为之臣,于是不食而死。《通志》云:“白薇,曰白幕,曰薇草,曰春草,曰骨美。” 又云:“薇生水旁,叶如萍然。” 《诗》云:“采薇者,金樱芽也。” 胡明仲云:“‘荆楚之间有草丛生修条,四时发颖。春夏之交,花亦繁丽。条之腴者,大如巨擘,剥而食之,甘美,野人呼为迷阳’。疑《庄子》所谓‘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即此。” 《名物疏》云:“按《本草》:‘薇有二种,生平原川谷,似柳叶者,白薇也。生水旁叶似萍者,薇也。《诗》云:‘陟山采薇’。又云:‘山有蕨薇’。则是山菜,非《尔雅》所云“垂水” 者也,《埤雅》混而一之,误矣。然陆玑称“茎叶如小豆,蔓生” ,玑亲见官园所种,所言必审,复非似柳之白薇。郑渔仲谓是“金樱芽” ,不知何据?朱子、胡氏皆以为迷阳,而一云“味苦” ,一云“甘美” ,又自不同。惟项安世以为今之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 ,有合陆玑之疏。

《陆佃埤雅》
[编辑]

《薇》
[编辑]

《尔雅》曰:薇,垂水,好生水边,故曰垂水。似藿,菜之微者 也。故《礼》:“芼豕以薇。”《记》曰:“铏芼牛藿,羊苦豕薇”是也。《诗》 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 薇,薇亦刚止。作止,未可食之时也。柔止可食之时,刚 止则不可食矣。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 阳止。然犹戍役焉未己,则所以甚言其苦也。《传》曰:“君 子能尽人之情,故人忘其死。”此之谓也。《诗》曰:“山有蕨 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蕨薇所以祭也,下 国构祸,怨乱并兴,则孝子有不得飨其亲者矣,故诗 所以告哀也。孔子曰:“吾于四月见孝子之思祭也”,其 为是欤?《字说》曰:“葱疏关节达气液匆也。”所谓葱珩,其 色如此。亦如此薇,《礼》豕用焉。然微者所食,故《诗》以 采薇,言戍役之苦。而《草虫》序于蕨后,喻求取之薄。 彊也。彊我者也。于毒邪臭腥寒热。皆足以御之。芥介 也。界我者也。汗能发之。气能散之。

《罗愿尔雅翼》
[编辑]

《薇》
[编辑]

薇,垂水,言生于水边,而《召南》之诗,“陟南山以采之。”故 陆玑云:“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 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共宗庙祭祀。又 《诗》称“山有蕨薇。”而伯夷采薇于首阳山,其歌曰:“登彼 西山兮,采其薇矣。”其后说者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食其土之所出,即为之臣,于是不食而死。文王之 时,歌《采薇》之诗以遣戍役,一章薇亦作止,二章柔止, 三章“刚”“止”作生也。柔谓脆脕之时,刚谓小坚忍时。遣 戍而有三时,故先儒以为所遣有先中后辈,首章则 二月中旬遣之,次章则三月上旬遣之,三章则三月 中旬遣之,其到有先后,各能获捷,故曰“一月三捷”也。 菜茹以柔时为美,《诗》所谓“柔则茹之,刚则吐之”,亦以 菜为喻也。薇亦刚止,不足食矣。薇既戍役之所采,故 王文公曰:“薇微者所食也。”

《郑樵通志》
[编辑]

《昆虫草木略》
[编辑]

薇生水傍,叶如萍。《尔雅》云:“薇垂水然。”《诗》云:“采薇者,金 樱芽也

白薇:“曰白幕”,曰“薇草”,曰“春草”,曰“骨美。”按薇乃似藿之菜白薇则似柳

之药也。诸家混而为一,殊失考据。兹特载之以著辨云。

《本草纲目》
[编辑]

薇释名[编辑]

李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薇似藿,乃菜之微者也。”王 安石《字说》云:“微贱所食,因谓之薇。故《诗》以采薇赋戍 役。”孙炎注《尔雅》云:“薇草生水傍,而枝叶垂于水,故名 垂水也。”巢菜,见翘摇下。

集解

陈藏器曰:“薇,生水旁,叶似萍,蒸食利人。”《三秦记》云:“夷 齐食之,三年颜色不异。武王诫之,不食而死。”

李珣曰:“薇,生海池泽中,水菜也。”

李时珍曰:薇生麦田中,原泽亦有,故《诗》云:“山有蕨薇。” 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 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云:“‘采薇采薇,薇 亦柔止’。《礼记》云:‘芼豕以薇’,皆此物也。《诗疏》以为迷蕨, 郑氏《通志》以为金樱芽”,皆谬矣。项氏云:“巢菜有大小 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 所谓“元修菜”也。此说得之。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久食不饥,调中,利大小肠。”

李珣曰:“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薇部艺文[编辑]

《续古诗》
唐·白居易
[编辑]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长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薇》
明·屠本畯
[编辑]

可茹可茹,彼美有薇。何以至此?在水之湄。伊谁采之? 古也《伯夷》。

薇部选句[编辑]

《楚屈原天问》“惊女采薇鹿何祐?”

唐张九龄诗:“采薇南山岑。”一作采蕨

杜甫诗:“山中疾采薇。”系书无浪语,愁寂故山薇。 今日东湖采蕨薇。

《李颀诗》:“家住东皋下,好采旧山薇。”

《许浑》诗:“白云空长越山薇。”

明冯琦诗:“图南吾岂敢,愿托北山薇。”

薇部纪事[编辑]

《史记伯夷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 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 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三秦记》:“夷、齐食薇三年,颜色不异,武王诫之,不食而 死。”

薇部杂录[编辑]

《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作生”出地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始生”而弱也;“《采薇》采 薇”,薇亦刚止。“刚既成”而刚也。

《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仪礼公食大夫礼》:“铏芼牛藿,豕薇,皆有滑。”

《特牲馈食礼》:“铏芼用苦若薇,皆有滑,夏葵,冬荁。”

蕨部汇考[编辑]

释名

《蕨》:诗经     《虌》。尔雅

《藄》。尔雅     《月尔》。尔雅

吕氏春秋   《紫蕨》:三苍 《水蕨》:纲目    蕨萁。苗名

蕨图

蕨图

《诗经》
[编辑]

《召南草虫》
[编辑]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南山》,周南山也。蕨鳖也。言我也。我采者,在涂而见采鳖。采者,得其所欲得,犹已今之行者,欲得礼以自喻也。《草木疏》云:“周秦曰蕨,齐鲁曰鳖。”俗云:“其初生似鳖脚,故名焉。”蕨鳖,《释草》文。舍人曰:“蕨,一名鳖。”郭璞云:“初生无叶,可食。”朱注蕨鳖也。初生无叶时可食。大全《释文》曰:周秦曰“蕨”,齐鲁曰“鳖。”初生似鳖脚,故名。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蕨,虌。音鳖

《广雅》云:“紫藄。”非也。“初生无叶,可食,江西谓之虌。”可食之菜也。舍人曰:“蕨,一名虌。”郭云:“《广雅》云:‘紫藄’。非也。初生无叶可食,江西谓之虌。”《诗·召南》云:“言采其蕨。”陆玑《疏》云:“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

藄,《月尔》。

即紫藄也。似蕨,可食。藄一名月尔,可食之菜也。郭云:“即紫藄也。似蕨,可食。”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蕨》
[编辑]

《尔雅》云:“蕨,鳖。”郭璞注云:“初生无叶,可食。”《广雅》曰:“紫藄。” 非也。《诗义疏》曰:“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二月 中,高八九寸,老有叶,瀹为茹,滑美如葵。今陇西天水 人及此时而干收,秋冬尝之。”又云:“以进御。三月中,其 端散为三枝,枝有数叶,叶似青蒿,长麤坚长,不可食。 周、秦曰蕨,齐、鲁曰鳖。”

食经藏蕨法[编辑]

先洗蕨肥,著器中,蕨一行,盐一行,薄粥沃之。一法:以 薄灰淹之一宿,出蟹眼汤瀹之。出熇,内糟中,可至蕨 时。

蕨菹[编辑]

取蕨。暂经汤出。蒜亦然。令细切与盐酢。又云:“蒜蕨俱 寸切之。”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国风召南

言采其蕨[编辑]

蕨,虌也,山菜也。周秦曰“蕨” ,齐鲁曰“虌。” 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

《尔雅》:“蕨,虌。” 郭云:“《广雅》云:‘紫藄’。” 非也。“初生无叶可食,江西谓之虌。” 邢疏云:“可食之菜也。” 舍人曰:“蕨,一名虌。” 郑云:“今蕨芽也。所在山谷有之。” 《埤雅》:“蕨,状如大雀,拳足,又如其足之蹶也,故谓之蕨。” 俗云:“初生亦类鳖脚,故曰虌。” 《尔雅翼》:“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 《诗》及《尔雅》《说文》皆云:“蕨,虌也。” 郭氏云:“江西谓之虌。” 《草木疏》云:“周、秦曰蕨,齐、鲁曰虌。” 《召南》:“陟彼南山,先蕨而后薇。蕨薇盖贱者所食尔。今野人今岁焚山,则来岁蕨菜繁生。其旧生蕨之处,蕨叶老硬敷披,人志之,谓之蕨基。” 《通志》云:“蕨,一名虌莽,芽也。四皓食之而寿,夷、齐食之而夭。此物不可生食。又有一种大蕨,亦可食,谓之藄蕨。” 《尔雅》云:“藄月尔。” 陈藏器云:“今永康、道江” 居民多以醋淹而食之。山谷诗云:“蕨芽初长小儿拳。” 酷似其状。

《陆佃埤雅》
[编辑]

《蕨》
[编辑]

《尔雅》曰:“蕨虌初生,无叶可食,状如大雀,拳足,又如其 足之蹶也,故谓之蕨。”周秦曰蕨,齐鲁曰虌。俗云:初生 亦类鳖脚,故曰虌也。《诗》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 南山,言采其薇。”蕨所以祭也。盖大夫妻之祭,于其将 嫁,则以𬞟藻,于其既嫁,则以蕨薇。神飨德与信,不求 备焉。然而能循采𬞟法度,则其用蕨薇,可以承先祖 “共祭祀矣。《草虫》,大夫妻之德也。《采𬞟》,大夫妻之本也。” 《草木疏》云:“汉时官园种薇,以共宗庙祭祀。”然则祭用 蕨薇,先王之礼旧矣。一章曰“忧心忡忡,继之以我心 则降。”二章曰“忧心惙惙,继之以我心则说。”盖降所以 反忡忡,“说”所以反惙惙。忡忡,言中而不下也;惙惙言 缀而不解也。降,下也;说,解也。故《说文》又借为解“车曰 说”之说。

《罗愿尔雅翼》
[编辑]

《蕨》
[编辑]

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诗》及《尔雅》《说文》皆云:“蕨,虌 也。”郭氏曰:“江西谓之虌。”《草木疏》云:“周、秦曰蕨,齐、鲁曰 虌。”俗云:“其初生似鳖脚,因以名焉。”《召南》:“陟彼南山,先 蕨而后薇。”蕨薇盖贱者所食尔。今野人今岁焚山,则 来岁蕨菜繁生。其旧生蕨之处,蕨叶老硬敷披,人志 之,谓之蕨基。《广雅》云:“蕨,紫基。”物性云非也基,岂萁之转邪? “厥其”二字,古皆以为助语互用,或当同名一物,但加 草以为志尔。今道路负荷转移者,皆不肯食,云令人 脚弱,盖见其形似拘挛之状,亦或其性自当尔,未可知也。名之以蕨,盖谓蹶矣。薇犹礼家用之,蕨不复用, 当知其贱。

《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蕨》
[编辑]

蕨,虌也。生山间。根如紫草,茎青紫色,末如小儿拳,初 生时似鳖脚。又有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山间 人食之,谓之迷蕨。《格物论》:“薇,即蕨也。”

《本草纲目》
[编辑]

蕨释名[编辑]

李时珍曰:《尔雅》云:“蕨,虌也,菜名。”陆佃《埤雅》云:“蕨,初生 无叶,状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故谓之蕨。周、秦 曰蕨,齐、鲁曰虌,初生亦类,鳖脚故也。其苗谓之蕨萁。”

集解

陈藏器曰:“蕨生山间,根如紫草,人采茹食之。”

李时珍曰: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 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其茎嫩时采取, 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 紫色,皮内有白粉𢭏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籹,荡皮 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埜人饥年掘取,治造 不精,聊以救荒,味即不佳耳。《诗》云:“陟彼南山,言采其 蕨”,陆玑谓“其可以供祭,故采之。”然则蕨之为用,不独 救荒而已。一种紫萁,似蕨,有花而味苦,谓之迷蕨,初 生亦可食,《尔雅》谓之月尔,《三苍》谓之紫蕨。郭璞云:“花 繁曰尔。”紫蕨拳曲繁盛,故有月尔之名。

萁及根气味

甘寒,滑,无毒。

《孟诜》曰:“久食,令人目暗、鼻塞、发落。又冷气人,食多腹 胀,小儿食之,脚弱不能行。”

《孙思邈》曰:“久食成瘕。”

主治

陈藏器曰:“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

孟诜曰:“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间,毒气。”

李时珍曰:“根烧灰,油调,傅蛇。”音萧《伤》。

发明

陈藏器曰:“多食消阳气,故令人睡,弱人脚。四皓食芝 而寿,夷齐食蕨而夭,固非良物。”干宝《搜神记》云:“郗鉴 镇丹徒,二月出猎,有甲士折蕨一枝食之,觉心中淡 淡成疾,后吐一小蛇悬屋前,渐干成蕨。遂明此物不 可生食也。”

李时珍曰:“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 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四皓采芝而心逸,夷、齐采 蕨而心忧,其寿其夭,于蕨何与焉。”陈公之言,可谓迂 哉!然饥人濒死,赖蕨延活,又不无济世之功。

附方

肠风热毒:蕨菜花焙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惠方

水蕨集解[编辑]

李时珍曰:“水蕨,似蕨,生水中。”《吕氏春秋》云:“菜之美者, 有云梦之”音岂即此菜也。

气味

甘苦寒,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腹中痞积,淡煮食,一二日即下恶物。忌杂 食,一月馀乃佳。”出《卫生方》。

《闽书》
[编辑]

《南产》
[编辑]

蕨:《尔雅》:蕨虌《诗》“言采其蕨。”《尔雅》翼曰:“野人今岁焚山, 则来岁蕨菜繁生。负荷者皆不肯食。云令人脚弱,名 之以蕨”,盖谓蹶矣。其叶未抽时,捣其根可粉。

蕨部艺文[编辑]

《次韵公济惠蕨》
宋·朱熹
[编辑]

西山《采蕨人》,蓬首尚倾国。怀哉远莫致,引脰气已塞。 倾筐忽堕前,此意岂易得。良遇不可迟,枯筇有馀力。

《次韵李尧端见嘲食蕨》
前人
[编辑]

真人宫府未夤缘,且向龙山作散仙。春入烧痕催采 蕨,雨翻泥陇忆归田。蔬肠我若枵蝉腹,诗格君如击 鹘拳。著下万钱谋更鄙,诸公饱煞大官膻。

《采蕨》
方岳
[编辑]

野烧初肥紫玉圆,枯松瀑布煮春烟。偃王妙处原无 骨,钩弋生来已作拳。早韭不甘同臭味,秋莼虽滑带 腥涎。《食经》岂为儿曹设,弱脚寒中恐未然。

《采蕨诗》
明·黄裳
[编辑]

“皇天养民山有蕨,蕨根有粉民争掘。朝掘暮掘山欲 崩,救死岂知筋力竭。明朝重担向溪浒,濯彼清泠去 泥土。夫舂妇滤呼儿炊,饥腹虽充不胜苦。棠阴诸公 知不知,朝夕思餐𬪩与肥。赈饥无策未足怪,胡忍剥

我民膏脂。嗟予忝为斯邑宰,致民多饥颡生泚。但愿
考证
皇天怜尔苦,五日一风十日雨。雨顺风调五谷登,蕨”

根满山长不取。

《蕨萁行》
刘仁本
[编辑]

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死者。作《蕨萁行》。

“《东山有蕨萁》,南山有蕨萁。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 采采蕨萁,晨露未晞。荆棘离披,筐筥携持。长镵深入 土,裋褐寒风吹。采采蕨萁,可以疗饥。以簸以炊,为饧 为饴。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去年岁歉食无糜,橡 栗拾尽民流离。今年岁歉田无稗,蕨萁食尽将安之? 美食大官馔,仁心宁汝悲。”但见昨日奏,麦两岐,今日 进,五色芝,呈祥献瑞无休时。载膏载脂,驿骑驱驰。蕨 萁、蕨萁,官独不汝知。已而,已而,岁云暮矣!

《打蕨歌》
张惟本
[编辑]

落日溪干人打蕨,千槌万槌碎筋骨。待哺只恐下手 迟,飙随空谷传声疾。破尽青山几片云,淘残秋水一 团月。“寄语儿童莫啼饥,澄来蕨粉白于雪。忙忙罄取 入筐归,不饱朝餐心转咽。安得普天大有年,鼓腹高 歌窗下眠。四邻田父日招饮,买醉不用青铜钱。”

《蕨》
屠本畯
[编辑]

《采掇》采掇,彼美有蕨。既茹其萁,不畏其蹶。勿谓其贱, 歉岁可活。

《捣蕨歌》
罗永恭
[编辑]

南村北村日卓午,万户喧嚣不停杵。初疑五丁驱金 牛,又似催花挝羯鼓。由来捣蕨响希微,顷刻化作黄 尘飞。一声或高一声急,声声透天彻地脉。妇男子侄 争献工,倾筐《漕漕》流玉液。流玉液,还叹息,今晨犹得 炊明朝无颗粒,山妻空倚门,痴儿徒面壁。勤劬频捣 岂辞疲,全家拟疗三时饥。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 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息肩 弛担气尚喘,荷锄又入南山陲。君不见晋安司马食 肉糜,艰难稼穑全未知。又不见商山老人只茹芝,首 阳先生只采薇。岂识有此风味奇,贤愚千载谁是非, 我歌《踯躅》聊解颐。方今太仓徒尔为,赈恤诏令闻见 稀。苍生如此困贫馁,安得斗米三四“文钱”时,

蕨部选句[编辑]

宋谢灵运诗:“野蕨渐紫苞。”

唐张九龄诗:“采蕨南山岑。”一作采薇

《李白诗》:“初拳几枝蕨。”石壁老野蕨。昔在南阳城, 唯餐独山蕨。

杜甫诗。“石暄蕨芽紫。”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见。 秋风吹几杖,不厌北山蕨。石间采蕨女,鬻菜输官 曹。今日东湖采蕨薇。

王维诗:“绕篱生野蕨。”采蕨轻轩冕。

白居易诗:“饥捉采蕨筐。”蕨芽已作小儿拳。

李贺诗:“紫蕨生石云。”

《郑谷诗》:“山蕨止春饥。”

宋梅尧臣诗:“蕨肥岩向日。”

陆游诗:“山童新采蕨芽肥。”

杨万里诗:“食蕨食臂莫食拳。”

金元好问诗:“中林春雨蕨芽肥。”

元郭钰诗:“紫芽初长粉如脂。”

蕨部纪事[编辑]

《洞冥记》:“帝起俯月台眺月,亦曰眺蟾台。”酌云菹酒,菹 以元草、黑蕨、金蒲、甜蓼。

《晋书张翰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 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 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 ‘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 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 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 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 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

《穷幽记》:“猿啼之地,蕨乃多有,每一声遽出万茎。” 《搜神后记》:“太尉郗鉴,字道徽,镇丹徒,曾出猎,时二月 中,蕨始生,有一甲士折食一茎,即觉心中淡淡欲吐, 因归乃成心腹疼痛。经半年许,忽大吐,吐出一赤蛇, 长尺馀,尚活动摇,乃挂著屋檐前,汁稍稍出,蛇渐焦 小,经一宿视之,乃是一茎蕨,犹昔之所食,病遂除差。” 《清异录》:“王鲸逢卖蕨姥,黄衣破结,有饥色。悯之,乃以 千钱买蕨,姥谢而去。及归,蒸于乌头甑,尽成金钗。”盖 姥非常人也。

《云仙杂记》:琴庄有溶溶轩,轩前皆池地也,度池得回 筇,磴上自在峰,蔺先生日往峰上采蕨,蕨生九股,以 酿醋异常。守臣取进之,封峰曰“瞬碧侯

蕨部杂录[编辑]

《诗经·小雅四月》:“山有蕨薇。”

菾部汇考[编辑]

释名

菾菜。别录    莙荙菜。纲目

《甜菜》:瓜蔬疏

菾图

菾图

《王世懋瓜蔬疏》
[编辑]

《莙荙》
[编辑]

《莙荙菜俗名“甜菜。”菜》斯为下矣。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甜菜》
[编辑]

《甜菜》古作菾,即莙荙也。

《农桑通诀》曰:“莙荙作畦下种如萝卜法。春二月种之, 夏四月移栽,园枯则食,如欲出子,留食不尽者,地冻 时出于暖处收藏,来年春透可栽收种,或作蔬,或作 羹,或作菜干,无不可也。”

《便民图纂》曰:“莙荙八月下种,十月治畦分栽,频用粪 水浇之。”

莙荙菜所在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叶塌地生,叶 类白菜而短,叶茎亦窄,叶头稍团,形状似糜匙样。味 咸,性平寒微毒。

救饥

采苗、叶,煠熟,以水浸洗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气 破腹。

元扈先生曰:“恒蔬。”

《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甜菜》
[编辑]

甜菜即菾菜。苗似升麻。处处有之。味甘苦大寒。主时 行壮热,解风热毒。

《本草纲目》
[编辑]

菾菜释名[编辑]

李时珍曰:菾菜,即莙荙也。菾与“甜”通,因其味也。莙荙 之义未详。

集解

陶弘景曰:“菾菜,即今以作鲊蒸者。”

苏恭曰:“菾菜叶似升麻苗。南人蒸缹食之,大香美。” 韩保昇曰:“苗高三、四尺,茎若蒴藋,有细棱,夏盛冬枯。 其茎烧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陈士良曰:“叶似紫菊而大,花白。”

李时珍曰:“菾菜,正二月下种,宿根亦自生。其叶青白 色,似白菘菜叶而短,茎亦相类,但差小耳。生熟皆可 食,微作土气。四月开细白花,结实状如茱茰梂而轻 虚。土黄色,内有细子,根白色。”

气味

甘苦大寒,滑,无毒。

掌禹锡曰:“平,微毒。冷气人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 人食之,必破腹。”

主治

《别录》曰:“时行壮热,解风热毒,捣汁饮之便瘥。”

苏恭曰:“夏月以菜作粥食,解热,止热毒痢。捣烂傅灸 疮,止痛易瘥。”

陈藏器曰:“捣汁服,主冷热痢,又止血生肌。及诸禽兽 伤,傅之立愈。”

《大明》曰:“煎汤饮,开胃,通心膈,宜妇人。”

《嘉祐》曰:“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

根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正要》曰:“通经脉,下气,开胸膈。”

子主治

《孟诜》曰:“煮半生捣汁服,治小儿热。”

陈藏器曰:“醋浸揩面,去粉滓,润泽有光。”

附方

痔瘘下血:莙荙子、荆芥子、芸台子、芫荽子、莴苣子、蔓 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以大鲫鱼一个,去鳞肠,装药 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熟,放冷为末。每 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

菾部纪事[编辑]

《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三年十一月,停浙东贡甜菜、 海蚶。”

藜部汇考[编辑]

释名

莱。诗经     拜。尔雅

《蔏,藋》。尔雅    蔓华。说文

藜。纲目     红心灰藋。玉册

鹤顶草:土宿本草 胭脂菜:南人名

落藜。河朔名   落帚。韵府

灰藋:嘉祐    灰涤菜。纲目

金锁天。炮炙论

藜图

藜图

《诗经》
[编辑]

《小雅南山有台》
[编辑]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朱注莱,草名,叶香可食者也。大全陆氏曰:“兖州人蒸以为茹,谓之莱蒸。”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拜《蔏藋》。

《蔏藋》亦似藜。此亦似藜而叶大者,名拜,一名蔏藋。《庄子》云:“藜藋柱宇”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小雅[编辑]

北山有莱。

莱,草名,其叶可食。今兖州人蒸以为茹,谓之莱蒸。《说文》云:莱,蔓华也。从艸来声。洛哀切。黄直翁云:《诗》:“北山有莱” ,通作釐。《尔雅》:釐草与莱同韵。吴才老云:莱,夫须也。陆玑草木疏云:莱,藜也。尔雅作釐。郭璞游仙诗云: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按《尔雅》云:“釐,蔓华。” 《说文》云:“莱,蔓华。” 则“莱” 即釐无疑矣。《韵补》《韵会》诸书,俱云莱、釐同韵。范石湖《吴郡志》云:来、釐、吴音并用。《小雅南山章》,与台、基、期同叶。则二字同音又无疑矣。但诸韵书俱引《草木疏》云:“莱,藜也。” 今《疏》本文不载,可见陆《疏》逸去者甚多。如夫须即南山有台之薹草,不知才老何以云然?又藜草似蓬,一名落帚,大可为杖。杜子美云“清风独杖藜” ,疑与莱异种。据景纯渔仲注,釐一名蒙华,未详其状何似。

《郑樵通志》
[编辑]

《昆虫草木略》
[编辑]

《灰藋》曰:“金锁天叶,心有粉,如盐而不咸。灰藋与藜亦 是同类,但藜大可为杖也。”

《王世懋瓜蔬疏》
[编辑]

《藜蒿》
[编辑]

藜蒿多生江岸、九江诸处,采卖至以数百石船装之, 远货吾地亦自不乏。

《本草纲目》
[编辑]

藜集解[编辑]

李时珍曰:藜,处处有之,即灰藋之红心者。茎叶稍大。 河朔人名落藜,南人名胭脂菜,亦曰鹤顶草,皆因形 色名也。嫩时亦可食,故昔人谓藜藿与膏粱不同,老 则茎可为杖。《诗》云:“南山有台,北山有莱。”陆玑注云:“莱 即藜也。初生可食,谯、沛人以鸡苏为莱,三苍以茱茰 为莱,皆名同物异也。”《韵府》谓藜为落帚,亦误矣。《宝藏 论》云:“鹤顶龙芽,其顶如鹤,八九月和子收之,入外丹用。”

叶气味

甘平微毒。

李时珍曰:按:《庚辛玉册》云:“鹤顶阴草也。捣汁煮粉霜, 烧灰淋汁煎粉霜,伏矾石。结草砂,制硫,伏汞及雌黄、 砒石。”

主治

陈藏器曰:“杀虫。”

李时珍曰:“煎汤洗虫疮,漱齿𧏾。捣烂涂诸虫伤,去癜 风。”

茎主治

李时珍曰:“烧灰和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 点疣赘黑子,蚀恶肉。”

附方

白癜风“红灰藋五斤,茄子根茎三斤,苍耳根茎五斤, 并晒干烧灰,以水一斗,煎汤淋汁,熬成膏,别以好乳 杳半两,铅霜一分,腻粉一分,炼成牛脂二两,和匀,每 日涂三次。”圣惠方

灰藋释名[编辑]

李时珍曰: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而枝、叶翘趯,故 名。梁简文帝《劝医文》作“灰涤菜”,俗讹为“灰条菜。”《雷公 炮炙论》谓之“金锁天。”

集解

陈藏器曰:“灰藋生于熟地,叶心有白粉似藜。但藜心 赤茎大,堪为杖,入药不如白藋也。”其子炊为饭,香滑。 李时珍曰:灰藋,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茎有紫红 线棱,叶尖有刻,面青背白。茎心嫩叶,背面皆有白灰。 为蔬亦佳。五月渐老,高者数尺。七、八月开细白花,结 实簇簇如球,中有细子。蒸暴取仁,可炊饭及磨粉食。 《救荒本草》云:“结子成穗者味甘,散穗者微苦,生墙下、 树下者,不可用。”

修治

《雷敩》曰:“灰藋即金锁天。叶扑蔓翠,往往有金星,堪用。 若白青色者,是妓女茎,不中用也。若使金锁天茎,高 二尺五六寸为妙,若长若短,皆不中使。”凡用勿令犯 水,去根日干,以布拭去肉毛令尽,细锉,焙干用之。 李时珍曰:“妓女茎即地肤子,苗与灰藋茎相似,而叶 不同,亦可为蔬,详见本条。”

茎叶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烂和油傅之。亦可 煮食,作汤,浴疥癣风瘙。烧灰纳齿孔中,杀虫𧏾,含漱 去甘疮。以灰淋汁,蚀瘜肉,除白癜风,黑子面䵟,著肉 作疮。”

子仁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炊饭磨面食,杀三虫。”

附方

疔疮恶肿:野灰、藋菜烧灰,拨破疮皮,唾调少许点之, 血出为度。普济方

藜部艺文[编辑]

《咏藜》
明·李东阳
[编辑]

藜新尚可蒸。藜老亦堪煮。明年幸强健。拄杖看秋雨。

《藜科》
饶介
[编辑]

藜《科旅》生庭中,白露日割而为帚。是日取藜无蚁。谚云:

《堂下生旅藜》,“堂上秋风起。藜生何重重,秋风落无子。 子落尚复生,根枯为谁死。朝乘白露降,采割辞蝼蚁。 但知伤藜根,谁治藜生地?我非厌为羹,为帚为厥始。”

藜部选句[编辑]

晋陶潜诗:“敝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唐·杜甫诗:“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试问甘藜藿, 未肯羡轻肥。

《韩愈诗》:“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三年国子师,肠 肚集藜苋。“童穉频书札,盘餐讵糁藜。” 宋苏轼诗:“藜羹对书史。”“寄语故山友,慎勿厌藜羹。” 陈克诗:“顾我从来贫到骨,经营藜藿亦艰辛。”

《陆游诗》。“藜羹自美何待糁。”

藜部纪事[编辑]

《韩子》:“尧之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

《家语》: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 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 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 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 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 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后车百 乘,积粟万锺,累𬘡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 负米,不可复得也。”

曾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为藜蒸不 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藜蒸,小物耳,吾欲使 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

《庄子让王篇》: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 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 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 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晋书山涛传》:涛隐身不交世务,与宣穆后有中表亲, 是以见景帝。帝曰:“吕望欲仕耶?”命司隶举秀才,除郎 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 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 并赐藜杖一枚。

藜部杂录[编辑]

《淮南子》:“藜藿之生蝡蝡然,日加数寸,不可以为栌栋 楩柟。”

《司马迁自序》:“粝粱之食,藜藿之羹。”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羹藜含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 滋味。”

《蓬窗续录》:“古称藜杖,藜即苜蓿,养之历霜雪,经一二 岁,其本修直,生鬼面,可杖,取其轻而坚,非梨木也。用 藜为燃光最明,可传火彻夜,古读书者燃藜以此。” 《笠泽丛书》:“读古圣人书,每涵咀义味,独坐日昃案上, 一杯藜羹,如五鼎太牢,馈于左右。”

《询刍录》:“古称藜即灰苋,老可为杖”,盖藜杖也。

藜部外编[编辑]

《拾遗记》: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 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 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 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 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乙之精, 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乃出怀中竹 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向子歆从向授其 术,向亦不悟此人也。

贾氏《说林》呼子仙,夜不卧,惟倚藜杖,闭目少顷,即谓 之睡。后与酒姥仙去,留其杖。子仙故人陆麟宝之,谓 之“藜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